《幼學瓊林譯文》卷四·文事:三墳五典,乃三皇五帝之書;八索九丘,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幼學瓊林譯文》卷四·文事

幼學瓊林譯文

卷四·文事

【原文】多才之士,才儲八斗;博學之德,學富五車。

三墳五典,乃三皇五帝之書;八索九丘,是八澤九州之志。

《書經》載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書》;《易經》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繫,故曰《周易》。

二戴曾刪《禮記》,故曰《戴禮》;二一毛一曾注《詩經》,故曰《一毛一詩》。

孔子作《春秋》,因獲麟而絕筆,故曰麟經。

榮於華袞,乃《春秋》一字之褒;嚴於斧鋮,乃《春秋》一字之貶。

縑緗黃卷,總謂經書;雁帛鸞箋,通稱簡札。

【譯文】才華橫溢的士人才儲八斗,學識廣博的儒士學富五車。

三墳五典是記載三皇五帝事跡的歷史書;八索九丘是描寫八澤九州的地理志。

尚書上記載的是上古時期堯、舜和夏、商週三代的政事;周易由周文王、周公所編纂,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聖的一精一心傑作。

戴德、戴聖刪減禮記,所以禮記叫做載禮;一毛一亨、一毛一萇曾經註解詩經,故而詩經又名一毛一詩。

孔子修春秋,至魯哀公十四年因捕獲麒麟而停筆,因此春秋別名麒經。

太公談論韜略都是藉著虎豹來命那篇章之名。

《春秋》上一個字的褒揚,如同華袞的榮耀;《春秋》上一個字的貶斥,如同斧鉞的嚴厲。

縑緗和黃卷都是經書的總稱。

雁帛和鸞箋皆為書信的別名。

【原文】錦心繡口,李太白之文章;鐵畫銀鉤,王羲之之字法。

彫蟲小技,自謙文學之卑;倚馬可待,羨人作文之速。

稱人近來進德,曰士別三曰,當刮目相看;羨人學業一精一通,曰面壁九年,始有此神悟。

五鳳樓手,稱文字之一精一奇;七步奇才,羨天才之敏捷。

譽才高,曰今之班馬;羨詩工,曰壓倒元白。

漢晁錯多智,景帝號為智囊;高仁裕多詩,時人謂之詩窖。

一騷一客即是詩人,譽髦乃稱美士。

自古詩稱李杜,至今字仰鍾王。

【譯文】錦心繡口是用來形容李白的詩文,詞藻華麗文思優美,畫銀鉤用來比喻王羲之的書法筆力剛健,生動圓一潤。

像彫蟲般的小技自謙藝學的太卑;有倚馬一樣的大才,是稱羨別人寫作神速。

讚揚別人進步神速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稱讚別人學業一精一通,謂面壁九年才能有這樣的神悟。

造五鳳樓是讚他文字的一精一奇,七步成章是頌揚他才思敏捷七步成詩。

稱譽人家才學高尚,便說是當代的班固、司馬遷;稱羨別人善於寫詩,說可以壓倒元稹、白居易。

漢代晁錯很有智慧,漢景帝稱他為智囊,王仁裕著詩萬篇,時人稱他為詩窖。

一騷一客,就是詩人,譽髦,是俊士的美名。

自古以來論詩者推崇李白、杜甫;迄今為止書法界最敬仰的是鍾繇、王羲之。

【原文】白雪一陽一春,是難和難賡之韻;青錢萬選,乃屢試屢中之文。

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雲繞樑,原是歌音之嘹亮。

涉獵不一精一,是多學之弊;咿唔呫畢,皆讀書之一聲。

連篇累牘,總說多文;寸楮尺素,通稱簡札。

以物求文,謂之潤筆之資;因文得錢,乃曰稽古之力。

文章全美,曰文不加點;文章奇異,曰機杼一家。

應試無文,謂之曳白;書成鐫梓,謂之殺青。

襪線之才,自謙才短;記問之學,自愧學膚。

裁詩曰推敲,曠學曰作輟。

【譯文】一陽一春白雪的曲調都是最難以和唱的,也最難以接續的高雅之曲;萬選青錢的高才,是形容屢試屢中的好文章。

詩文詞賦雄健豪放,鬼神也為之震驚;歌聲優美嘹亮使人難忘,連天上的雲都停駐聆聽。

涉獵廣泛不求一精一深是學習者的弊病,終日咿唔不肯休息,是勤苦誦讀的工夫。

一篇接一篇的書牘一大堆,是形容多文的樣子;一寸寬的紙,一尺長的素,都是說的信札。

請人作詩文書畫的酬勞稱為潤筆。

因為教書而得到糧食稱之為舌耕。

文思敏捷一氣呵成,無須修改謂之文不加點,這樣的文章新奇,有自己的特色風格稱為機杼一家。

字句沒有空設,要使命意遣詞,能夠掃盡虛浮都從百煉。

自謙才華不足謂之襪線線之才,自慚學淺,只有書本知識而無見解稱記問之學。

參加考試的人,做不出文章而交白卷,叫做曳白;著作完成之後,鐫刻在梓木上,叫做殺青。

斟酌字句反覆考慮叫做推敲,剪裁詩章的苦處,費心於文字的推敲。

荒廢學業的弊病,是在於不時作輟。

【原文】文章浮薄,何殊月露風雲;典籍儲藏,皆在蘭台石室。

秦始皇無道,焚書坑儒;唐太宗好文,開科取士。

花樣不同,乃謂文章之異;潦草塞責,不求辭語之一精一。

邪說曰異端,又曰左道;讀書曰肄業,又曰藏修。

作文曰染翰一操一觚,從師曰執經問難。

求作文,曰乞揮如椽筆;羨高文,曰才是大方家。

競尚佳章,曰洛一陽一紙貴;不嫌問難,曰明鏡不疲。

稱人書架曰鄴架,稱人嗜學曰書一婬一。

【譯文】文章浮淺言之無物,如同月露風雲;古代典籍圖書的儲藏,都在蘭台石室。

秦始皇暴虐無道,焚燒書籍,活埋書生。

唐太宗網羅人才開科取士。

依著舊樣畫出葫蘆,是說人作文章只知抄襲不會創作。

草率馬虎語辭不求一精一詳。

一奸一邪的論說,叫做異端,又叫旁門左道;讀書學習,叫做肄業,又叫藏修。

古代沒有紙,就在四稜木板上寫字,所以作文稱為染翰一操一觚;拜師學習,是求教學問,所以叫做執經問難。

請人寫文章說乞揮如椽筆,稱讚別人文章高妙說這才是大方家。

文章得到大家推崇廣泛流傳稱為洛一陽一紙貴。

有學問的人不嫌別人請教多稱為明鏡不疲。

唐代李泌封鄴侯藏書豐富,後來稱讚他人書多便說鄴架,嗜書成癖好學不倦的人便稱為書一婬一。

【原文】白居易生七月,便識之無二字;唐李賀才七歲,作高軒過一篇。

開卷有益,宋太宗之要語;不學無術,漢霍光之為人。

漢劉向校書於天祿,太乙燃藜;趙匡胤代位於後周,陶谷出詔。

江淹夢筆生花,文思大進;揚雄夢吐白鳳,詞賦愈奇。

李守素通姓氏之學,敬宗名為人物誌;虞世南晰古今之理,太宗號為行秘書。

茹古含今,皆言學博;咀英嚼華,總曰文新。

文望尊隆,韓退之若泰山北斗;涵養純粹,程明道如良玉一精一金。

李白才高,咳唾隨風生珠玉;孫綽詞麗,詩賦擲地作金聲。

【譯文】白居易出生才七個月,便認識了之、無這兩個字;李賀七歲就有文名,作了高軒過這一篇文章。

只要開卷就有益處,是宋太宗身一體力行的話,不知學習沒有道術,是班固對霍光的評語。

漢代的劉向,在天祿閣校正五經,元宵這一天,遇見一位老人,自稱是太乙星一精一,手執青藜杖,為他點燃明亮的火焰;趙匡胤代替後周做皇帝,是在陳橋兵變時,有個翰林學士陶谷,代替後周皇帝擬成禪位詔書。

從袖裡捧出。

南朝梁代的江淹夢見筆上生出五彩繽紛的花朵,以後作文,構思謀篇,如行雲流水,大有進步;漢代揚雄夢見自己口裡吐出白鳳來,再作詞賦,遣詞造句,如有神助,更加新奇。

李守素一精一通姓氏之學,許敬宗戲稱之為人物誌。

虞世南明悉古今之理,唐太宗稱其為行秘書。

說人茹古含今,是對學問淵博、通曉古今的稱讚;說人口咀一精一英,齒嚼華美,都是讚許文章的新奇,不同流俗。

韓愈文章聲望尊隆,世人景仰他如泰山北斗。

程顥涵養純粹,世人比之為良玉一精一金。

李白詩才極高,脫口而出便是珠玉之句,孫綽博學善文,包今統古,為文詞賦華麗,擲地有金石之一聲。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幼學瓊林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