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譯文》卷二·師生:稱教館曰設帳,又曰振鐸(05);謙教館曰餬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幼學瓊林譯文》卷二·師生

幼學瓊林譯文

卷二·師生

【原文】馬融(01)設絳帳(02),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孔子居杏壇(03),賢人七十,弟子三千(04)。

稱教館曰設帳,又曰振鐸(05);謙教館曰餬口,又曰舌耕(06)。

師曰西賓(07),師席曰函丈(08)。

學曰家塾,學俸曰束脩(09)。

【註釋】(01)馬融:東漢著名經學家,他設帳授徒,門人有千人之多,盧植、鄭玄都是其門徒。

他不注重名教禮節,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開魏晉清談家破棄禮教之先河。

(02)絳帳:紅色的帷帳。

(03)杏壇:相傳為孔子聚徒授業講學之處。

後泛指授徒講學之處。

(04)賢人七十,弟子三千: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這裡七十取其約數。

(05)振鐸:搖響有舌的鈴鐺。

古人布政施教時,常常振鐸以吸引民眾。

(06)舌耕:用口舌授課換取糧食,即以教書謀生。

(07)西賓:坐在西邊的賓客。

古時對家庭教師的尊稱。

(08)函丈:古時講學者與聽講者座席之間相距一丈。

後用函丈指代講學的座席。

(09)束脩:送給老師的報酬。

脩,古時指乾肉。

【譯文】東漢的馬融設帳授徒,前面教導弟子,後面卻有女樂為伴;孔子在杏壇講學,先後培養了三千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形容別人設立教館講學叫做「設帳」,又叫「振鐸」;謙稱自己設立教館講學叫做「餬口」,又叫「舌耕」。

家塾教師叫做「西賓」,教師的座席叫做「函丈」;在家裡教學叫做「家塾」,給教師的學費叫做「束脩」。

【原文】桃李在公門,稱人弟子之多;苜蓿長闌干,奉師飲食之薄。

冰生於水而寒於水(14),比學生過于先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14),謂弟子優於師傅。

未得及門,曰宮牆外望;稱得秘授,曰衣缽真傳。

【註釋】(14)冰生於水而寒於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冰生於水而寒於水」語出《荀子》

【譯文】「桃李在公門」,是形容教的學生多,碩果纍纍;「苜蓿長闌干」,是形容教師的俸祿少,飲食很差。

「冰生於水而寒於水」,是用來形容學生強過先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用來形容弟子強過師傅。

還沒有進入師門,叫做「宮牆外望」;已經得到師父的秘密傳授,叫做得到「衣缽真傳」。

【原文】人稱楊震(10)為關西夫子,世稱賀循(11)為當世儒宗。

負笈千里,蘇章(12)從師之殷;立雪程門,游楊(13)敬師之至。

弟子稱師之善教,曰如坐春風之中;學業感師之造成,曰仰沾時雨之化。

【註釋】(10)楊震:字伯起,東漢弘農華一陰一人。

他通曉經傳,博覽群書,但不願做官,一生以設塾授徒為己任,學生多達數千人,可以和孔子相媲美,當時人稱「關西夫子」。

(11)賀循:字彥先,魏晉時人。

他博覽群籍,尤一精一禮傳,朝廷有難題的時候就去問他,他都能依經禮而回答。

時人稱他是「當世儒宗」。

(12)蘇章:西漢北海人,曾經背著書箱不遠萬里尋找老師。

(13)游楊:指游酢和楊時,他們都是程頤的學生。

他們初次去拜見程頤時,程頤正閉目休息,他倆就侍立在門外,當程頤發現他們的時候,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

【譯文】楊震的學生多達數千人,可以和孔子相媲美,人們稱他是「關西夫子」;賀循博覽群籍,一精一通禮傳,世人稱他是「當世儒宗」。

「負笈千里」,是形容蘇章尋找老師的慇勤,「立雪程門」,是形容游酢和楊時對老師程頤的尊重。

學生稱讚老師善於教導,就說像坐在感化萬物的春風中一樣;學業有成,感謝老師的教導,就說受到了符合時令的雨露的滋潤和感化。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幼學瓊林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