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譯文》卷三·貧富:惟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貫朽粟陳,稱羨財多之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幼學瓊林譯文》卷三·貧富

幼學瓊林譯文

卷三·貧富

【原文】命之修短有數,人之富貴在天。

惟君子安貧,達人知命。

貫朽粟陳,稱羨財多之謂;紫標黃榜,封記錢庫之名。

貪一愛一錢物,謂之錢愚;好置田宅,謂之地癖。

守錢虜,譏蓄財而不散;落魄夫,謂失業之無依。

貧者地無立錐,富者田連阡陌。

【註釋】(01)修短:長短。

(02)貫:穿錢的繩子。

(03)紫標黃榜:梁武帝一愛一錢,每百萬為一堆,掛上黃榜,每千萬為一庫,掛上紫標。

(04)錢愚:晉代和嶠擔任太傅,富比王侯,但是吝嗇,杜預稱他為「錢愚」。

(05)地癖:唐李愷善於置辦田產,人稱地癖。

(06)守錢虜:漢代馬援發財後,將其錢財全部分給親朋好友,說:「掙了錢,貴在能施捨予人,否則只是守錢奴罷了。」

(07)立錐:插錐子,形容地方小。

(08)阡陌:田間縱橫交錯的小路。

【譯文】人壽命的長短自有定數,人的富貴全取決於天意。

只有君子才能安貧樂道,樂觀的人才能瞭解命運順其自然。

漢武帝初年,京師裡的錢貫都朽了,倉內的谷粟,陳年堆積都紅腐不能食了,貫朽、粟陳是稱道別人財多的說法。

掛一紫標,貼一黃榜是梁武帝封閉錢庫、標明錢數的標記。

貪一愛一錢財叫做錢愚;艾死叫待斃。

守錢虜是譏諷財富多而又吝嗇的人。

落魄夫是指貧困失業無所依靠的人。

貧窮的人連塊錐尖大小的土地都沒有,富人的田地則南北相連非常廣闊。

【原文】室如懸磬,言其甚窘;家無儋石,謂其極貧。

無米曰在陳,守死曰待斃。

富足曰殷實,命蹇曰數奇。

蘇涸鮒,乃濟人之急;呼庚癸,是乞人之糧。

家徒壁立,司馬相如之貧;扊扅為炊,秦百里奚之苦。

鵠形菜色,皆窮民飢餓之形;炊骨爨骸,謂軍中乏糧之慘。

餓死留君臣之義,伯夷叔齊;資財敵王公之富,陶朱倚頓。

【註釋】(09)懸磬:懸著的磬。

磬,石製或玉製的樂器,很光滑。

懸磬形容很貧窮。

(10)儋:同擔,古代容量單位,一石是十斗,兩石為一擔。

(11)在陳:指孔子周遊列國,在陳被困之事,楚國派人聘請孔子,孔子前往楚國,經過陳蔡時,被陳蔡出兵相阻,孔子不能通過,斷糧七天。

(12)待斃:等死。

(13)蹇:艱阻,不順利。

(14)數奇:命數單而不偶合,指命運不好。

(15)蘇涸鮒:莊周學問很大,但家貧,向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說:「等秋後我的采邑稅金收上來,借給你三百金。

好不好?」莊周很生氣地說:「昨天,在我回這裡的路上,有條陷入乾涸車轍裡的鮒魚,向我求升斗之水以活命。

我說:『等我去引西江水來救你。

』鮒魚說:『如果這樣,不如早一點到賣干魚的市場找我吧。

』」喻處於困境、亟待救援的人或物。

鮒,指小魚。

(16)呼庚癸:春秋時,吳國的申叔儀向公孫有山氏借糧,公孫有山氏回答說:「細糧沒有了,只有粗糧。

如能登上首山高呼『庚癸』,就可得到糧食。」

庚是西方,主穀物;癸是北方,主水。

古時軍中以「庚癸」為糧食的隱語。

後因以「呼庚癸」表示請求接濟糧食。

(17)家徒壁立:漢代司馬相如,成都人,路過臨邛,一愛一上了新寡的卓文君,卓文君夜奔相如。

兩人回到成都,家中全無資財,空有四面牆壁。

後形容家中貧窮,一無所有。

(18)扊扅為炊:指用門閂燒火做飯。

扊扅,門閂。

春秋時,秦國大夫百里奚原為虞國大夫,虞亡時被晉所俘虜作為陪嫁之臣送給秦國。

後來百里奚又逃亡到楚國,被楚國扣押。

秦穆公聽說他賢能,用五張黑羊皮把他贖回來。

後來一個下人在洗衣服時唱到:「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詢問,原來是自己離散的妻子。

(19)鵠形菜色:鵠,天鵝,面瘦頸長。

菜色,形容因五穀不收,人只吃菜,所以臉色呈菜色。

(20)炊骨爨骸:用死人的骨頭做飯。

炊、爨,都是指燒火做飯。

(21)伯夷叔齊:商代末年,商的屬國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和叔齊,因都不願繼承國君之位而出走。

後來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兩個人又以食周粟為恥,隱於首一陽一山采薇而食,後皆餓死。

(22)陶朱:指范蠡,曾積累財產百萬,自號陶朱公。

(23)猗頓:山東的貧士,聽說陶朱公致富,前往請教致富之術,後來猗頓按陶朱公的指點去做,很快致富。

【譯文】室如懸磬是說家中空無一物,生活極為窘迫;家無儋石是說家中連一升一斗的米都沒有,指人窮困到了極點。

無米斷炊斷絕了糧米叫做在陳;等死叫待斃。

家境富裕錢糧充足稱為殷實,命運不佳遇事不順稱做數奇。

援助危難中的人稱為蘇涸鮒,向人借貸錢糧,隱稱登山高呼庚癸之神。

家中只剩下四面牆壁別無他物,司馬相如是如此的貧窮。

做飯時沒有柴草,連門閂也拆了當柴燒,百里奚的生活曾經極為困苦。

如黃鵠的面容,青黃的面色,是形容窮人飢餓的模樣,交換兒子來當做食物吃,用死人的骨頭當柴火燒,這是軍中缺糧時的慘狀。

伯夷、叔齊寧願餓死也不食周粟,以留君臣大義,千古以來只有伯夷和叔齊二人。

陶朱、猗頓善於經營,資產比得上王公貴族之富有。

【原文】石崇殺一妓一以侑酒,恃富行兇;何曾一食費萬錢,奢侈過甚。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真是剜肉醫瘡;三年耕而有一年之食,九年耕而有三年之食,庶幾遇荒有備。

貧士之腸習黎莧,富人之口厭膏粱。

石崇以蠟代薪,王愷以飴沃釜。

范丹土灶生蛙,破甑生塵;曾子捉襟見肘,納履決踵,貧不勝言。

子路衣敝襤飽,與輕裘立;韋莊數米而炊,稱薪而爨,儉有可鄙。

總之飽德之士,不願膏粱;聞譽之施,奚圖文繡?

【註釋】(24)侑酒:勸酒。

(25)剜肉醫瘡:比喻只顧眼前,不顧日後的困苦。

(26)藜莧:藜藿和莧菜。

(27)膏粱:指肥肉和優質米。

(28)以蠟代薪:晉代石崇曾用蠟代替木柴。

(29)以飴沃釜:晉代王愷曾用飴糖洗鍋。

(30)釜中生魚,破甑生塵:魚,指小蟲子。

東漢時人范丹,家貧,時常斷炊,但卻不以為意,言笑自若。

鄉里人作歌謠譏笑他說:「甑中生塵范史雲,釜中生魚范萊蕪。」

釜中生魚,破甑生塵,表明經常斷炊。

後形容生活貧困,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31)捉襟見肘,納履決踵:相傳曾參在衛國時,生活極端貧困,竟至一連幾天無法生火燒飯,餓得臉浮腫,十年不做衣服,理一下衣襟,臂肘就露出來,穿著沒有後跟的鞋。

形容衣衫襤褸。

引申為顧此失彼,處境困難。

(32)縕袍:用亂麻舊棉做絮的袍,是貧窮的人穿的。

(33)輕裘:輕暖珍貴的狐皮袍子。

(34)數米而炊:先數米粒再做飯,形容吝嗇。

(35)飽德:心中充滿仁德。

(36)奚:何必。

【譯文】石崇以美一女陪酒,客人不飲便將歌一妓一殺死,這是富豪橫蠻的做法。

一頓飯吃下來花費萬金,實在是過分奢華。

二月蠶尚未吐絲就已預先出一售,五月稻穀尚未成熟便已出賣,真是剜心頭肉醫眼前瘡;耕種三年的田地,就可以積蓄一年的糧食,耕種九年就可儲備三年的糧食,即使遇到災荒,也可以有備無患。

貧寒之人的腸胃習慣了野菜粗食,富貴人家吃膩了肥肉好米。

石崇以蜂蠟當柴火燒,王愷用飴糖洗鍋,這是多麼的奢侈啊!范丹窮困斷炊,鍋裡可以用來養魚,這樣,豈不是很清廉嗎?曾子安貧樂道,衣服破損了,提整衣襟就會露出手肘,鞋子破了,露出後腳跟;子路衣衫襤褸,這是窮苦的士子常有的事。

韋莊生一性一吝嗇,做飯要數了米粒才下鍋,柴薪要稱了份量,才拿去燒煮,過分的吝嗇是會惹人鄙薄的。

總而言之富於仁義德行的人,不羨慕美味佳餚;名望聲譽卓著的人,怎麼會去謀求繡花的衣服呢?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幼學瓊林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