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譯文》卷三·器用:但用則各適其用,而名則每異其名。管城子、中書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幼學瓊林譯文》卷三·器用

幼學瓊林譯文

卷三·器用

【原文】一人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但用則各適其用,而名則每異其名。

管城子、中書君,悉為筆號;石虛中、即墨侯,皆為硯稱。

墨為松使者,紙號楮先生。

紙曰剡籐,又曰玉版;墨曰陳玄,又曰龍臍。

共筆硯,同窗之謂;付衣缽,傳道之稱。

篤志業儒,曰磨穿鐵硯;棄文就武,曰安用一毛一錐。

劍有干將鏌琊之名,扇有仁風便面之號。

何謂箑,亦扇之名;何謂籟,有聲之謂。

【註釋】(01)備:準備。

(02)用則各適其用:器物的用途各不相同。

(03)管城子:唐代韓愈曾寫《一毛一穎傳》,說一毛一筆被封在管城,叫「管城子」。

後管城子成為一毛一筆的代稱。

(04)中書君:古代筆的別稱。

秦始皇封蒙恬於管城,並累拜中書之故,後人遂別稱筆曰「管城子」或「中書君」。

(05)石虛中、即墨侯:硯的別名。

《文房四譜·硯譜》引文嵩《即墨侯石虛中傳》云:「石虛中,字居默,南越人,因累勳績,封之即墨侯。」

於是「石虛中」、「居默」、「即墨侯」,便成了硯的雅號。

(06)松使者:墨是用松樹的墨煙熏成的,故稱松使者。

傳說唐玄宗用的墨叫龍香劑,一天看見墨上有像蒼蠅那麼大的小道士行走,就呵叱一聲,小道士連呼萬歲說:「我是墨的一精一靈,松使者。」

(07)楮先生:楮樹皮是造紙的原料,故稱紙為楮先生。

(08)剡籐:剡溪的籐,造出的紙極美。

(09)玉版:成都的浣花溪,造出的紙光滑,稱為玉版。

(10)同窗:同學。

(11)付衣缽:衣缽是佛教僧尼的袈裟和乞食用的缽盂,以後泛指師傳的學問、技能。

(12)磨穿鐵硯:五代時,桑維翰考進士,考官因其姓與「喪」同音,棄置不取。

人們勸他不要再考了,另求其他門路做官。

桑維翰不肯,慨然著《日出扶桑賦》以明志,並特地用鐵鑄了塊硯,說:「什麼時候把這鐵硯磨穿了再改變仕進的想法。」

後來果然中了進士。

(13)一毛一錐:一毛一筆,以束一毛一為筆,形狀如錐。

(14)干將莫邪:中國古代傳說中造劍的名匠。

干將,春秋時吳國人,曾為吳王造劍。

後與其妻莫邪奉命為楚王鑄成寶劍兩把,一曰干將,一曰莫邪。

(15)仁風便面:仁風,仁德之風,本為古代讚美帝王或地方長官的阿諛之詞,說其恩德如風之遍佈,後來借指扇子。

便面,用來遮面的扇狀物,後來也稱一團一扇、折扇為便面。

(16)箑:傳說古代有一種吉祥草叫做箑,葉子自動扇風,後以箑指扇。

(17)籟:指各種聲音。

【譯文】凡是一個人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種物品,需要具備各種技能的工匠才能製造出來。

雖然每種物品都有其適用之處,名稱則各不相同。

管城子、中書君都是一毛一筆的別號;石虛中、即墨侯都是硯台的不同稱呼。

墨又稱做松使者,紙稱做楮先生,剡籐和玉版都是紙的別名;陳玄、龍劑都是墨的別號。

朋友互取益叫做筆硯同事;師生傳授道學稱為衣缽相傳。

立定志向去鑽研儒學,哪怕磨穿鐵硯。

丟棄文學去學習武藝,哪裡還用得到一毛一筆呢?干將、莫邪都是寶劍的名稱;仁風、便面都是扇子的別號。

何謂箑?就是扇子;何謂籟?就是聲音。

【原文】小舟名舴艋,巨艦曰艨艟。

金根是皇后之車,菱花乃婦人之鏡。

銀鑿落原是酒器,玉參差乃是簫名。

刻舟求劍,固而不通;膠柱鼓瑟,拘而不化。

斗筲言其器小,梁棟謂是大材。

鉛刀無一割之利,強弓有六石之名。

杖以鳩名,因鳩喉之不噎;鑰同魚樣,取魚目之常醒。

兜鍪系是頭盔,叵羅乃為酒器。

短劍名匕首。

氈毯曰氍毹。

【註釋】(18)艨艟:古代戰船,船體用牛皮保護。

(19)金根:車名。

(20)菱花:古代鏡子背面有菱花圖案,故可代指鏡。

(21)鑿落:唐代稱杯為鑿落。

(22)玉參差:鑲玉的排簫,後用玉參差代指簫。

(23)刻舟求劍:《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後以「刻舟求劍」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24)膠柱鼓瑟:瑟,一種古樂器。

柱,瑟上轉動琴弦以調節聲音高低的短木。

柱被黏住,音調就不能換,比喻拘泥不知變通。

(25)斗筲:斗和筲都是很小的容器。

後來比喻人的見識短淺,器量狹小。

(26)梁棟:即棟樑,房屋的大梁,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

(27)鉛刀:用鉛做成的刀,很軟。

(28)石:古代重量單位,百二十斤為石。

(29)杖以鳩名:手杖稱為鳩杖,據說是因為鳩吃東西不會噎食,以提醒老人吃飯慢一點。

(30)鑰同魚樣:古代的鎖或鑰匙和魚外形一樣,據說是取自魚常睜著眼,以提醒人們注意的意思。

(31)兜鍪:頭盔。

(32)叵羅:酒卮。

(33)氍毹:一毛一織的地毯。

【譯文】小船別名舴艋,戰艦叫做艨艟。

皇后乘坐的車子叫做金根車。

女子梳妝所用的鏡子叫做菱花鏡。

鑿落是酒杯的名字,參差就是洞簫的別名。

用刀在舟旁刻下記號,而照著記號去尋他的劍,這種人一味固執愚笨,全然不知變通;用膠粘住了弦柱,去彈那個瑟,這種人固執拘泥不化。

斗筲是說人的才識短淺氣量狹小,好比鬥和筲容不下較多的米和麥。

人的才幹偉大,好比房屋的樑柱,擔當得起重大的責任。

不會做事,好比用鉛來做刀,拿來切東西都不夠鋒利。

強硬的弓有六石之稱。

枴杖取名為鳩杖,是因鳩鳥吃食不噎,用以祝福老人飲食不噎;鎖鑰做成魚的形狀,是因為魚晝夜都不閉眼,取它能常醒守護之意。

兜鍪俗名稱做頭盔,叵羅是飲酒的杯子。

短劍叫做匕首,一毛一織的地毯稱為氍毹。

【原文】琴名綠綺、焦桐,弓號烏號、繁弱。

香爐曰寶鴨,燭台曰燭奴。

龍涎、雞舌,悉是香茗;鷁首、鴨頭,別為船號。

壽光客,是妝台無塵之鏡;長明公,是梵堂不滅之燈。

桔槔是田家之水車,襏襫是農夫之雨具。

烏金,炭之美譽;忘歸,矢之別名。

夜可擊,朝可炊,軍中刁斗;雲漢熱,北風寒,劉褒畫圖。

【註釋】(34)綠綺:古琴名。

(35)焦桐:東漢時,有吳人燒桐來做飯,蔡邕聽到火烈的聲音知道所燒的是良木,就拿來做了琴,果然聲音很美妙,因為琴尾是燒焦了的,當時人稱之為焦尾琴。

(36)烏號、繁弱:都是古時良弓。

(37)寶鴨:鴨形的香爐。

(38)燭奴:燭台的別稱。

(39)龍涎:一種珍貴的香料。

(40)雞舌:香名,可治口氣。

(41)鷁首:古代船頭上畫著鷁鳥,故稱船首為鷁首,亦指船。

(42)鴨頭:指船首作鴨頭狀的大船。

(43)壽光客:指鏡。

(44)長明公:燃燈供佛前,晝夜不滅,所以叫長明,指佛堂裡的燈。

(45)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種工具,也泛指吊物的簡單機械。

(46)襏襫:古時指農夫穿的蓑衣之類防雨的衣服。

(47)烏金:煤炭對於普通百姓很貴重,所以稱烏金。

(48)忘歸:箭名。

(49)刁斗:用銅製作的古代軍隊用具,夜間用來打更,白天做飯。

劉褒畫圖:漢代劉褒畫《雲漢圖》,觀看的人都感到熱,又畫《北風圖》,看到的人都感到涼快。

【譯文】綠綺、焦桐都是琴的別名,烏號、繁弱都是弓的代稱。

鴨形的香爐叫做寶鴨,人形的爐台稱爐奴。

龍涎、雞舌都是香料的名稱;鷁首、鴨頭都是船的名號。

壽光客是梳妝台上不染塵埃的寶鏡,長明公是佛堂裡永不熄滅的油燈。

桔槔是種田人提水用的工具。

襏襫是農夫遮雨的雨具。

烏金是炭的美名,忘歸是箭名。

軍隊中用的刁斗,夜裡巡更可以用來敲擊,白天可以用來煮飯。

東漢劉褒畫圖真神妙,畫《雲漢圖》,看的人都會覺得熱;畫《北風圖》,看的人都會覺得寒冷,這些都是室內掛的圖畫。

【原文】勉人發憤,曰猛著祖鞭;求人宥罪,曰幸開湯網。

拔幟立幟,韓信之計甚奇;楚弓楚得,楚王所見未大。

董安於一性一緩,常佩弦以自急,西門豹一性一急,常佩韋以自寬。

漢孟敏嘗墮甑不顧,知其無益;宋太祖謂犯法有劍,正欲立威。

王衍清談,常持麈尾;橫渠講易,每擁皋比。

尾生抱橋而死,固執不通;楚妃守符而亡,貞信可錄。

溫嶠昔燃犀,照見水族之鬼怪;秦政有方鏡,照見世人之邪心。

車載斗量之人,不可勝數;南金東箭之品,實是堪奇。

傳檄可定,極言敵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為。

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

【註釋】(50)猛著祖鞭:晉代劉琨與祖逖要好,曾給好友寫信說:「我立志驅除南犯的敵人只恐祖逖的馬鞭打到我的前面。」

後用來勉勵人努力進取。

(51)宥:寬待。

(52)湯網:商湯看見有獵人捕鳥,四面用網圍住,就說:「這是夏桀的作法。」

於是去掉三面,只留一面,諸侯聽說了,讚歎說:「商湯的仁慈兼及禽一獸,真是德行高尚啊。」

(53)拔幟立幟:韓信打仗時,曾要求部下將敵人陣地的旗幟都換成自己的旗幟,結果敵人一大敗。

(54)楚弓楚得:楚王的弓丟失了,手下人要去找,楚王說:「楚人丟失了弓,還不是楚人拾到了,何必去找呢?」後孔子譏笑楚王心胸不夠大肚:「不曰人遺弓,人得之乎?何必楚乎?」(55)董安於:戰國人,一性一情迂緩,所以常佩著弓弦以提醒自己保持緊張。

(56)西門豹:戰國時人,一性一情急躁,常佩著牛皮以提醒自己不要一性一急。

因弓弦是緊繃的,而牛皮比較柔韌。

(57)墮甑不顧:漢代孟敏曾把甑掉到地上,頭也不回就走了,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已經摔破了,看有何益?」比喻事情已經過去,雖有遺憾,但不做無益的惋惜。

(58)王衍:晉代人,終日清談,常拿著拂塵。

(59)橫渠:宋代張載,世稱橫渠先生。

(60)每擁皋比:皋比,虎皮坐墊。

指常常坐在虎皮坐椅中。

(61)尾生:古代傳說堅守信約的人。

尾生一生特別信守諾言,只要說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到。

一天他與一個心一愛一的女子相約在橋下相見,該女子沒有按期來。

突然天降暴雨,水漫到他的腰間,他還是癡心等待,信守他的諾言,結果水把他淹死了。

(62)楚妃守符:楚昭王出遊時,將夫人留在漸台,和她約定說,一定派人拿著信符來接她,當楚王派人來接時,使者忘記帶信符,夫人不敢隨往,結果漲水被淹死。

(63)溫嶠昔燃犀:傳說晉代人溫嶠任都督江州軍事時,過牛渚橋,相傳橋下有怪物,溫嶠點燃犀角照橋下,怪物一會兒就覆滅了。

(64)秦政有方鏡:傳說秦始皇有一面方鏡,能照見人的肝膽。

(65)車載斗量:形容數量眾多,而質量一般。

(66)南金東箭:古代東南地區竹箭很好,西南地區的金礦很好,稱為南金東箭。

晉代顧榮、紀瞻等人品行很好,被譽為南金、東箭。

(67)傳檄可定:不用兵,只傳檄文就可平定。

韓信曾說,三秦地區傳一道檄文就可以平定了。

(68)迎刃而解:碰到刀刃就分解一開來。

晉代杜預進攻吳國時說:「現在的形勢就像是劈竹子,破開數節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譯文】晉朝劉琨見祖逖奮發有為,說:「祖先生著我鞭。」

後人便把勉勵他人發憤進取,說成猛著祖鞭。

商湯見獵人網張四面,便解一開三面使一部分禽一獸逃生,因此請求別人寬恕,就說幸開湯網。

拔去趙國的白幟,樹起漢朝的赤幟,韓信所用的計謀甚為奇特;楚王失了弓,便說道楚人失了楚人得了,楚王的見識還是不夠遠大。

董安於慢一性一子,經常佩帶弓弦以督促自己迅速一些;西門豹急一性一子,經常佩戴熟牛皮,以提醒自己緩和一些。

漢代孟敏失手把甑掉在地上,並不再看它一眼,因為再看也無用;宋太祖說犯法有劍,是想樹立自己的威信。

王衍清談時常拿著拂塵,橫渠先生講《易》,常常坐在虎皮椅中。

尾生信守諾言等候女子,結果遇到洪水被淹死,真是不知變通;楚妃在漸台上等符,水淹台塌而亡,其堅貞值得記載。

溫嶠曾經燃犀,照見了水族中的奇異怪獸;秦始皇有一方鏡,能洞察世人的邪惡之心。

用車載不完,用斗量不盡,那些平庸的人,數也數不清楚。

西南的金石,東南的竹箭,是形容傑出人物才幹品格的奇特。

傳了檄文就能把地方安定下來,能夠輕易戰勝敵人,謂之傳檄可定。

事情容易解決稱為迎刃而解。

唐太宗曾說用銅做鏡子,可以對鏡整理衣冠;以歷史作為鏡子,能夠知道王朝興衰得失的緣由。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幼學瓊林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