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答問補正》卷五 叢書目 古今人著述合刻叢書目:其中經、史、子、集皆有,勢難隸於四部,故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書目答問補正》卷五 叢書目 古今人著述合刻叢書目

書目答問補正

卷五 叢書目 古今人著述合刻叢書目

(叢書最便學者,為其一部之中可該群籍,搜殘存佚,為功尤巨,欲多讀古書,非買叢書不可。

其中經、史、子、集皆有,勢難隸於四部,故別為類。

【補】叢書子目詳《匯刻書目》、《叢書舉要》二書中,二書見前史部譜錄類。

《漢魏叢書》。

(明程榮刻三十八種,何允中刻七十六種。

國朝王謨刻八十六種,又廣為九十四種,編校不善。

【補】程刻最善,王刻通行。

涵芬樓影印程氏原刻本。

《津逮秘書》。

(明毛晉。

【補】凡十五集,一百四十五種。

汲古閣本,民國十一年上海博古齋影印。

《世德堂六子》。

(明胡氏本。

《百三家集》見前。

【補】《六子全書》有翻世德堂本,上海右文社影印世德堂本。

《百三家集》不如《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二書並見前集部總集類文之屬。

《古香齋袖珍》十種。

(內府刻。

【補】南海孔氏重刻本。

《武英殿聚珍版書》。

通行者一百三十八種,續出者尚多。

福州重刻,杭州重刻三十九種。

【補】福州重刻一百四十八種,廣州重刻一百四十八種,南昌重刻五十四種,蘇州刻八種。

《通志堂九經解》。

(納蘭性德。

廣州書局重刻。

【補】原刻本康熙間刻。

匯刻宋元人經解一百三十八種,內亦有唐、明、清人書,止一二種。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影印本《清人別集叢刊·通志堂集》。

《皇清經解》。

阮元。

前書目中以便文稱《學海堂經解》,或阮刻《經解》。

【補】今版在廣州局,凡一百八十種,皆清代考證家解經之書。

《皇清經解續編》二百零九種,長沙王先謙編,光緒十五年江陰南菁書院刻本,前補目內,此書簡稱《續經解》。

阮、王正續《經解》,光緒中上海坊間有石印本多種,石印本附檢目。

阮《經解》有船山書院分類重刻小字本種數未盡。

《五經匯解》,光緒間石印本,割裂正續《經解》所收請書,引就經文,以便省覽,與《說文詁林編法》相似,雖出坊賈之手,要亦有功學者。

《經苑》。

錢儀吉。

已刻宋元明經說二十五種,唐人二種,皆通志堂未收者。

有目未刻者十八種。

【補】咸豐元年刻本。

《漢魏遺書鈔》。

(王謨。

分經、史、子、集四部,刻成通行者,止經翼一種。

【補】經翼凡一百零八種,嘉慶三年刻本。

《二酉堂叢書》。

(張澍。

《輯漢魏佚書》三十六種。

【補】道光元年刻本,止刻成二十一種。

(今案:有甘肅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玉函山房叢書》。

(馬國翰。

輯周、秦至隋、唐佚書六百餘種,分經、史、子、集四編。

【補】六百三十二種,附一種,分經、史、子三編。

濟南原刻本。

濟南重刻本,長沙思賢書局重刻小字本,長沙重刻大字本,皆光緒間重刻。

重刻本以長沙小字本為善。

《玉玲瓏閣叢刻》。

(龔翔麟。

【補】五種,康熙間刻本。

《澤存堂五種》。

(張士俊。

字書、韻書。

【補】康熙間刻本,光緒十四年上海蜚英館影印原刻本。

《楝亭五種》。

(曹寅。

字書、韻書。

【補】康熙間刻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影印本《清人別集叢刊·楝亭集》。

《問經堂叢書》。

(孔馮翼。

《匯刻書目》未盡。

【補】印本有二:一、十八種,一、二十七種。

《微波榭遺書》。

(孔繼涵。

【補】八種,(家刻本。

《戴校算經》十書。

(孔繼涵。

【補】十種,附二種,微波榭刻本。

《雅雨堂叢書》。

(盧見曾。

【補】十三種,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經訓堂叢書》。

(畢沅。

【補】二十三種,乾隆四十八年靈巖山館刻本,光緒十三年上海大同書局石印小字本。

《抱經堂叢書》。

(盧文?召。

【補】十六種,原刻本,民國十二年北京直隸書局影印原刻本。

《平津館叢書》。

(孫星衍。

【補】四十六種,嘉慶間原刻本,又光緒十一年吳縣朱記榮重刻本。

《岱南閣叢書》。

(孫星衍。

【補】十六種,又巾箱本五種,嘉慶間刻本,上海博古齋影印原刻本。

《貸園叢書》。

(周永年、李文藻。

【補】十二種,乾隆五十四年刻本。

《汗筠齋叢書》。

(秦鑒。

【補】四種,嘉慶間刻本。

《知不足齋叢書》。

(鮑廷博。

【補】三十集,二百二十種,乾隆丙申刻本,民國十年上海古書流通處影印原刻本。

渤海高承勳《續知不足齋叢書》,二集,十七種,道光間刻本。

常熟鮑廷爵《後知不足齋叢書》,四集,二十五種,光緒甲申刻本。

《小玲瓏山館叢書》。

(馬曰璐。

【補】六種,原刻本,道光二十九年長洲顧湘小石山房重刻本。

《讀畫齋叢書》。

(顧修。

【補】八集,四十六種,嘉慶四年刻本。

《士禮居叢書》。

(黃丕烈。

【補】十九種,嘉慶二十三年刻本,上海坊間影印原刻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本。

《文選樓叢書》。

(阮元。

【補】三十二種,道光間刻本。

《漢學堂叢書》。

(黃?。

【補】經八十五種,緯書五十六種,子史七十四種,附《高密遺書》十四種,皆逸書新輯者。

光緒十九年甘泉黃氏補版本,石印小字本。

(今案:有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漢學堂知足齋叢書》。

《惜陰軒叢書》。

(李錫齡。

【補】三十八種,道光二十年宏道書院刻本,光緒二十二年長沙重刻本。

《藝海珠塵》。

(吳省蘭。

刻未精。

【補】八集,一百六十四種,乾隆未聽彝堂刻本。

《學津討源》。

(張海鵬。

校未精。

【補】二十集,一百七十三種,嘉慶十年張氏曠照樓原刻本,民國十一年上海涵芬樓影印原刻本。

(今案:有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影印本。

《省吾堂匯刻書》。

(蔣光弼。

【補】五種,二十七卷,乾隆間刻本。

《借月山房叢書》。

(張海鵬。

一名《澤古叢鈔》。

【補】一百三十五種,原刻本,民國九年上海博古齋影印原刻本。

《湖海樓叢書》。

(陳春。

【補】十三種,嘉慶二十四年刻本。

《琳琅秘室叢書》。

(胡?。

活字本。

【補】五集,三十六種,咸豐三年原印活字本,光緒十四年重印活字本。

《得月{?移}叢書》。

(榮譽。

【補】二集,二十種,刻本。

《台州叢書》。

(宋世犖。

【補】十種,一名《名山堂叢書》,道光元年刻本。

王?《台州叢書續編》十三種,光緒戊戌翁長森刻本。

楊晨《台州叢書後集》十六種,民國四年石印本。

《墨海金壺》。

(張海鵬。

【補】一百一十五種,原刻本,民國十年上海博古齋影印原刻本。

《守山閣叢書》。

(錢熙祚。

【補】一百一十種,道光間刻本,光緒己丑上海鴻文書局影印原刻本,民國年上海博古齋影印原刻本。

《珠叢別錄》。

(錢熙祚。

【補】二十八種,道光間刻本。

《指海》。

同上。

止刻十二集。

【補】十二集,九十種,道光間刻。

光緒間錢培讓、培傑續刻八集,四十八種,合前成二十集。

《連筠{?移}叢書》。

(楊墨林。

【補】十三種,道光二十三年刻本。

《半畝園叢書》。

(止刻其半。

【補】刻成種,皆小學類書,一名《小學類編》,咸豐壬子江都李祖望編刻。

《宜稼堂叢書》。

(郁松年。

【補】十三種,道光二十一年刻本。

《別下齋叢書》。

(蔣光煦。

【補】二十七種,道光間原刻本,光緒間武林竹簡齋石印本,民國十四年涵芬樓影印原刻本。

《涉聞梓舊》。

(蔣光煦。

【補】二十六種,咸豐六年編刻本,武林竹簡齋石印本,涵芬樓影印原刻本。

《拜經樓叢書》。

(吳騫。

【補】三十種,原刻本,民國十一年上海博古齋影印原刻本。

光緒間會稽章壽康重刻本,未全。

《嶺南遺書》。

(伍元薇。

【補】六集,五十九種,道光十一年刻本。

《粵雅堂叢書》。

(伍崇曜。

【補】二十集,一百二十一種,咸豐三年刻本。

光緒間續刻十集,六十四種,合前成三十集。

《觀我生室匯稿》。

(羅士琳著。

有古書。

【補】十一種,阮氏刻本。

《海山仙館叢書》。

(潘仕誠。

【補】五十六種,道光六年刻本。

《古經解匯函》。

(廣州刻。

【補】十六種,巴陵方謙鈞編,重刻小字本。

《小學匯函》。

(廣州刻。

【補】十四種,附刻《古經解匯函》後,巴陵方謙鈞編,重刻小字本。

《佚存叢書》。

(日本刻。

【補】十九種,日本原刻本,道光間揚州阮元重刻本,光緒八年長洲黃氏重印活字本,民國十四年涵芬樓影印原刻本。

《茆氏輯十種古書》。

(茆魯山。

【補】道光二十二年梅瑞軒刻本。

右皆多存古書,有關實學,校刊精審者。

一人著述合刻者,亦名叢書,別列於後。

余若郎刻《五雅》、《中都四子》、《周秦十一子》、吳刻《二十子》、崇德堂《二十子》、宋左如圭《百川學海》、《三續百川學海》、《廣百川學海》、《古今逸史》、《鍾評秘書十八種》、《說郛》、《稗海》、《格致叢書》、《秘冊匯函》、《寶顏堂秘笈》、《稽古堂日鈔》、《古今說海》、《唐宋叢書》。

以上明刻,多古書。

【補】上舉叢書十八部,今並有重印通行本,或石印,或排印,或就舊刻影印,不復—一標列。

宋俞鼎孫編《儒學警悟七種》,宋鹹淳四年編成,乃叢書之祖,有民國十三年武進陶湘刻本。

《十子全書》、《武經七書》、《青照堂》、《長恩書室》、《三長物齋叢書》、《龍威秘書》、《心齋十種》、《楝亭十二種》、《函海》、《唐人說薈》。

以上國朝刻,間有古書。

【補】曹溶編《學海類編》,亦叢書巨帙,凡四百三十一種,有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活字本,民國九年涵芬樓影印本。

以上各種,或校刊不精,或刪改,或瑣雜,若寒士求書不易,得之亦可備考,但不可盡據耳,此外尚多,舉其著者。

歸安姚氏《咫進齋叢書》、永康胡氏《金華叢書》、吳縣潘氏《滂喜齋叢書》,刊印已多,尚無總數。

【補】《咫進齋叢書》,姚覲元編刻,凡三集,三十五種。

《金華叢書》,胡鳳丹編刻,凡四集,六十七種。

《滂喜齋叢書》,潘祖蔭編刻,凡四集,四十三種。

《功順堂叢書》,潘祖蔭編刻,凡十八種。

此四叢書並同治、光緒間刻。

後此所出,合刻叢書無慮數十種,其著者有張之洞《廣雅叢書》,王灝《畿輔叢書》,孫衣言《永嘉叢書》,陸心源《湖州叢書》,《十萬卷樓叢書》,章壽康《式訓堂叢書》,《黎庶昌古逸叢書》,丁丙《武林往哲遺著》,《武林掌故叢編》,鄧實《風雨樓叢書》,《古學彙刊》,胡思敬《豫章叢書》,《徐乃昌積學齋叢書》,《無齋叢書》,《隨庵叢書》,張鈞《衡適園叢書》,劉世珩《聚學軒叢書》,劉承?《求恕齋叢書》、《嘉業堂叢書》、《吳興叢書》、《希古樓叢書》,羅振玉《鳴沙石室佚書》、《雲窗叢刻》、《吉石庵叢書》、《宸翰樓叢書》、《雪堂叢刻》、《玉簡齋叢書》,胡宗?《續金華叢書》,盧靖《湖北先正遺書》,上海商務印書館《涵芬樓秘笈》、《四部叢刊》、《續古逸叢書》,上海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書目答問補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