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答問補正》卷二 史部 譜錄第十二:(宋王堯臣等。錢東垣等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書目答問補正》卷二 史部 譜錄第十二

書目答問補正

卷二 史部 譜錄第十二

《崇文總目輯釋》五卷,《補遺》一卷。

(宋王堯臣等。

錢東垣等輯。

汗筠齋本,粵雅堂重刻本。

【補】常熟鮑廷爵刻後知不足齋本。

南京龍蟠裡圖書館藏鈔本《崇文總目》六十六卷,止載書名,無《解題》,其書已盡括錢輯五卷本內,不如錢本。

宋秘書省《續到四庫闕書目考證》二卷,宋紹興間官撰,湘潭葉德輝《考證》,光緒二十八年葉氏觀古堂刻本。

宋衢州本《郡齋讀書志》二十卷。

(汪士鍾校刻本。

此本善。

【補】光緒間會稽章壽康刻本。

光緒十年長沙思賢精舍刻王先謙校本,附趙氏《附志》二卷。

王氏以袁本校衢本尤善。

宋袁州本《郡齋讀書志》四卷,《後志》二卷,宋晁公武。

《考異》一卷,《附志》一卷。

(宋趙希弁。

海寧陳氏刻本。

【補】道光十年晁貽端刻本,故宮博物院影印宋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郡齋讀書志校證》,孫猛校證。

《子略》四卷,《目錄》一卷。

(宋高似孫。

《學津》本,《百川》本。

【補】照曠閣本即《學津》本。

高似孫《史略》六卷,遵義黎庶昌《古逸叢書》覆宋刻本,其版今在蘇州局。

章學誠《史籍考》三百二十五卷,未刊,殘稿藏美國國會圖書館,《敘錄總目》已刊在劉刻《章氏遺書》內。

諸暨鄭鶴聲《正史匯目》不分卷,此編欲彌章書未行之憾,用意與實齋相似,有雲南高等師範學校油印本。

《直齋書錄解題》二十二卷。

(宋陳振孫。

聚珍本,杭本,福本。

【補】南昌局重刻聚珍本,蘇州局本,光緒間富順考雋堂刻巾箱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徐小蠻、顧美華點校。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

(乾隆四十七年敕撰。

殿版大字本,杭州小字本,廣州小字本。

【補】廣州小字本同治七年廣州局刻,乾隆間湖州沈氏刻小字本,福建翻殿本。

上海大東書局縮印殿本,附《四庫未收書目提要》五卷,《索引》四卷。

周中孚《鄭堂讀書記》七十一卷,體例與《提要》相似,民國十年吳興劉承?刻《吳興叢書》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4年版。

《四庫簡明目錄》二十卷。

(同上。

翻閱較便,惟《四庫》歸《存目》者,《簡明目錄》無之,亦間有與《提要》不合者。

【補】乾隆六十年湖州沈氏刻本,乾隆間謝啟昆刻本,同治七年廣州局刻本,

坊刻通行本,又乾隆四十九年趙懷玉杭州刻本。

仁和邵懿辰《四庫簡明目錄標注》二十卷,專記版本,《呂亭知見傳本書目》,多錄自此書,宣統三年邵氏家刻本。

(今案:有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四庫未收書目提要》五卷。

(阮元。

即《{研手}經室外集》。

原刻本。

一百七十五種。

【補】廣州局刻《{研手}經室全集》本,又光緒八年傅以禮校訂本四卷,改題《{研手}經室經進書錄》,刻入《七林堂校錄匯函》。

(今案:有商務印書館1955年版,傅以禮重編。

《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

(黃虞稷。

孫星衍孫祠書目,未刊。

【補】黃目乃《明史藝文志》稿,視《明史》尤精博,所附宋、遼、金、元人書,則補四史之闕略者,此書舊但有傳鈔本,民國五年吳興張鈞衡刻入《適園叢書》。

海寧王國維《千頃堂書目校本》,未刊。

孫星衍《孫氏詞堂書目內編》四卷、《外編》三卷,嘉慶十五年金陵孫氏祠堂刻本,此雲未刊,誤。

孫《目》重刻有德化李氏《木犀軒叢書》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瞿鳳起、潘景鄭整理。

《古今偽書考》一卷。

(姚際恆。

知不足齋本。

【補】長沙經濟堂刻單行本,沔陽盧靖慎《始基齋叢書》本,又上海大東書局排印武進顧實重訂本。

明胡應麟《四部正訛》三卷,廣州局刻《少室山房筆叢》本。

目錄之學,最要者《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經典釋文敘錄》,《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宋史》、《明史》《藝文志》。

【補】《經典釋文》,江寧局刻,其《敘錄》單行。

正史《藝文》、《經籍志》六種,《補志》四種,日本人合刻為《八史經籍志》,光緒間鎮海張壽榮重刻。

《補志》亦要,已見正史類。

吳縣朱師轍《清史藝文志稿》四卷,民國十七年北京清史館排印單行本。

《文獻通考》中《經籍考》,雖非專書,尤為綱領。

朱彝尊《經義考》極要,已入經部。

阮孝緒《七錄序目》。

在《廣宏明集》內,及《續古文苑》。

【補】亦在嚴可均《全梁文》內。

(今案:有文物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朱彝尊《經義考》。

《文選注引書目》、《文選理學權輿》卷二。

《太平御覽引用書目》、《卷首》。

《三國誌注引書目》,在趙翼《廿二史札記》內。

亦要。

【補】此三種《引書目》,可補《隋志》所未備。

《意林引書目》在宋洪邁《容齋續筆》及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內。

《太平廣記引用書目》在本書卷首。

北京大學研究所編《藝文類聚引用書目》一卷、《太平御覽引用書目補遺》一卷、《太平廣記引用書增訂目錄》一卷,並未刊。

湘潭葉德輝《世說新語引用書目》一卷,長沙思賢書局《王校世說新語》附刻本。

歸安沈家本輯注《三國誌注書目》二卷、《世說注書目》二卷、《續漢書注書目》三卷、《文選注書目》六卷,合稱《古書目四種》,末一種未刊,余均刻入《沈寄{?移}先生遺書乙編》中。

宜都楊守敬《水經注》、《世說新語》、《齊民要術》、《初學記引用書目》四種,未刊,稿藏南城李氏宜秋館。

其餘若遂初堂、明文淵閣、焦?《經籍志》、綠竹堂、世善堂、絳雲樓、述古堂、《敏求記》、天一閣、傳是樓、汲古閣、季滄葦、《浙江采進遺書》、文瑞樓、愛日精廬各家《書目》,或略或誤,或別有取義,乃藏書家所貴,非讀書家所亟,皆非切要。

坊行《匯刻書目》,《續書目》,亦可備覽,但未詳核,亦多蕪雜,活字本尤劣。

【補】《匯刻書目》不分卷,二十冊,石門顧修編,仁和朱氏增補,通行本,又嘉慶間顧氏原刻本十卷,活字本附《續書目》二卷。

上虞羅振玉《續匯刻書目》十卷,延平范氏雙魚堂刻本,《續匯刻書目閏集》,羅氏自刻本。

《增訂叢書舉要》八十卷,楊守敬編,李之鼎增訂,民國七年李氏南昌排印本,楊氏原刻止六十卷。

顧、楊《目》皆《叢書匯目》。

《書目舉要》一卷,漢陽周貞亮、南城李之鼎同編,乃《書目》之《書目》,民國間李氏宜秋館本。

以上譜錄類書目之屬此類各書,為讀一切經史子集之塗徑。

《姓氏急就篇》二卷。

(宋王應麟並自注。

《玉海》附刻本。

《元和姓纂》十八卷。

(唐林寶。

嘉慶七年洪氏刻本。

【補】江寧局本。

原本久佚,此從《永樂大典》輯出,書本十卷,《提要》著錄作十八卷,歙縣洪瑩與孫星衍重校輯,仍分十卷。

羅振玉《元和姓纂校勘記》二卷、佚文一卷,羅氏排印《雪堂叢刻》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94年版,岑仲勉校注,郁賢皓、陶敏整理。

《古今姓氏書辨證》四十卷,《校勘記》三卷。

(宋鄧名世。

守山閣本,又洪梧刻本。

(《姓氏五書》。

《姓韻》,《遼金元三史姓錄·附西夏姓》,《姓名尋源》,《姓氏辨誤》,《古今姓氏書目考證》。

張澍。

止刻《尋源》、《辨誤》兩種。

《史姓韻編》六十四卷。

(汪輝祖。

家刻本,江寧活字版本。

【補】慈溪馮氏校刻本,石印本。

持此書以檢正史《列傳》極便捷。

《九史同姓名略》七十二卷,《補遺》四卷。

(汪輝祖。

家刻本。

《古今同姓名錄》二卷,舊題梁元帝撰,唐陸善經《續》,元葉森《補》,《函海》本。

【補】汪書廣州局重刻本。

崇川劉長華《歷代同姓名錄》二十三卷,槐雲閣刻本。

《遼金元三史同名錄》四十卷。

(汪輝祖。

家刻本。

【補】廣州局重刻本。

《名疑》四卷。

(明陳士元。

借月山房本。

【補】《澤古叢鈔本》,《指海續刻》本,皆借月山房版。

《歸雲別集》本,武昌局刻《湖北叢書》本。

《避諱錄》五卷。

(黃本驥。

三長物齋本。

此書尚略。

周廣業《經史避名匯考》四十六卷,未刊。

【補】莆田周矩《廿二史諱略》一卷,光緒間仁和葛元煦刻《嘯園叢書》本。

南海陳垣《史諱舉例》不分卷,民國十七年排印入《燕京學報》。

(江:以上姓名之屬)

《周公年表》一卷。

(牟廷相。

福山王氏刻本。

【補】會稽趙之謙刻單行本,貴池劉世珩刻《聚學軒叢書》本。

《孔孟年表》二卷。

(林春溥。

竹柏山房《十一種》本。

《頤志齋四譜》四卷。

(丁晏。

六藝堂自刻本。

鄭君、陳思王、陶靖節、陸宣公。

孫星衍、阮元皆有《鄭康成年譜》刻本。

【補】為《鄭君表譜》者,尚有沈可培、王鳴盛、孫星衍、袁鈞、陳?、洪頤煊、侯登岸、鄭珍諸家,沈《譜》《昭代叢書壬集》本,《王《表》》在《蛾術編》內,孫《譜》附《高密遺書》後,袁《紀年》附《鄭氏佚書》後,洪、侯《譜》刻本,鄭《譜》在《鄭學錄》內,陳《譜》未見。

林春溥鄭大司農、蔡中郎《年譜》合《表》一卷,以沈可培、王昶二家所編為藍本,光緒九年侯官楊浚刻本。

海寧王國維《太史公系年考略》一卷,民國五年上海廣倉學{君}排印本,亦在《觀堂集林》內。

安化陶澍、新會梁啟超亦有《陶靖節年譜》,皆就宋人所編加以訂正,澍《譜》附《淵明集輯注》後,梁《譜》有排印本。

平定張佩芳、新城楊希閔皆有《陸宣公年譜》,張《譜》附《翰苑集注》後,楊《譜》《楊氏十五家年譜》本,光緒四年福州刻。

《韓柳年譜》八卷。

(宋呂大防《文公集年譜》一卷,宋程俱《韓文公歷官紀》一卷,宋洪興祖《韓子年譜》五卷,宋文安禮《柳先生年譜》一卷。

馬曰璐合刻本,粵雅堂本。

【補】顧棟高《司馬溫公年譜》八卷、《譜後》一卷、《遺事》一卷,吳興劉承?刻《求恕齋叢書》本。

又陳宏謨《溫公譜》,在《司馬文正公傳家集》內。

金溪蔡上翔《王荊公年譜》二十五卷、《雜錄》二卷,梁啟超《王荊公傳》多據是書,乾嘉間原刻本。

又顧棟《高荊公譜》,求恕齋本。

《朱子年譜》四卷,《考異》四卷,《附錄》二卷。

(王懋?。

家刻本,粵雅堂本。

【補】道光間江寧重刻本,武昌局本,杭州局本。

遠勝宋、明人所撰,或雲《王譜事實》太略,明李默五卷本,亦不可廢。

《重編陸象山年譜》二卷。

(李紱編。

刻本。

洪文惠、洪文敏、陸放翁、王伯厚、王?州《年譜》各一卷。

(錢大昕。

潛研堂本。

【補】光緒十年湖南龍氏重刻本。

稻香吟館刻本,書名作《孱守齋所編年譜五種》。

涇縣洪汝奎亦編刻洪文惠、洪文敏《年譜》,與洪忠宣、洪文安《年譜》合稱《四洪年譜》,洪氏晦木齋本。

《趙翼陸放翁年譜》,未見傳本。

鄞縣陳僅《王深寧年譜》一卷,《陳余山叢書》本,《四明文獻集》本。

仁和張大昌《王伯厚年譜》一卷,杭州局刻,附《玉海》後。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錢大昕全集》(第四冊),陳文和等點校。

《顧亭林年譜》四卷,《閻潛邱年譜》四卷。

(張穆。

合刻原本,粵雅堂本。

【補】吳興劉承?《嘉業堂叢書》單刻《張穆顧亭林年譜》。

張氏以前,顧衍、吳映奎、車守謙、胡虔、周中孚、徐松諸人,亦撰顧《譜》,胡、周、徐未刊,余有刻本,皆不如張。

段玉裁戴《東原先生年譜》一卷,段氏經韻樓本,《四部叢刊》影印段刻本,宣統間渭南嚴氏重刻本,皆附《東原集》後。

桐城鄭福照《姚惜抱先生年譜》一卷,同治七年刻本。

錢大昕《自訂竹汀居士年譜》一卷,曾孫慶曾注,杭州局刻,附《十駕齋養新錄》後。

績溪胡適《章實齋先生年譜》卷,民國十一年涵芬樓排印本,胡編此《譜》,未及見劉刻遺書,采摭尚有未備。

淮陰范耕研《章實齋年譜》,未刊。

《杜工部詩年譜》,宋魯?原本,今為各注家以意更定。

附《集》內。

《蘇文忠公年譜總案》,王文誥。

附《蘇詩編注集成》內。

其餘前代聞人,國朝人,多為編定年譜,或附集,或單行,不備錄。

【補】錢大昕《疑年錄》四卷、《海鹽吳修續》四卷,記漢以來學人生卒年壽,嘉慶十八年吳修刻本,粵雅堂本,光緒間福山王懿榮天壤閣重刻本,常熟顧湘《小石山房叢書》本。

《疑年錄》並續者五六家,武進張惟驤合編為《疑年錄彙編》十六卷,附《分韻人表》一卷,有民國十四年刻本。

吳榮光《歷代名人年譜》十卷,乃未成之書,亦可備考,原刻本,北京重刻本。

坊行《人名大辭典》,可備檢查。

(江:以上年譜之屬)

(以上譜錄類姓名、年譜之屬)

《竹譜》一卷。

(六朝宋戴凱之。

《漢魏叢書》本。

【補】《百川學海》本,《龍威秘書》本,《湖北先正遺書》本。

《茶經》三卷。

(唐陸羽。

《學津》本,《百川》本。

(今案:有農業出版社1984年版《中國農學普及叢書·茶經語釋》,蔡嘉德、呂維新註釋。

《北山酒經》三卷。

(宋朱翼中。

知不足齋本。

《廣群芳譜》一百卷。

(康熙四十七年敕撰。

殿本,重刻通行本。

【補】《群芳譜》三十卷,明王象晉撰。

固始吳其?《植物名實圖考前編》三十八卷、《長編》二十二卷,道光間蒙自陸應谷校刻,山西浚文書局補印本,涵芬樓排印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四庫藝術叢書·廣群芳譜》。

《奇器圖說》一卷。

(明鄧玉函。

《諸器圖說》一卷。

明王征。

守山閣本,通行本。

【補】鄧玉函,西洋日耳曼人。

以上譜錄類名物之屬

──右譜錄類(依《隋書經籍志》入史部。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書目答問補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