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參同契》第64講:剛才講到人一體這個生命,「以兩弦之氣為用」,這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我說參同契》第64講

我說參同契

第64講

生命中一陰一遮住一陽一

剛才講到人一體這個生命,「以兩弦之氣為用」,這個「用」的現象由哪裡出來? 「用屬金木,不可不辨」,肺氣 (金)同肝臟(木〉,一定要搞清楚。

「乾屬太一陽一真一性一,本來寂然不動,只因交入坤中一一陰一,一性一轉為情,遂成離中木汞。」

這個乾就是先天,生命的本來,代號乾卦,像天體裡這個太一陽一一樣,它永遠光亮,是太一陽一的真一性一。

我們的自一性一本來清淨,也就是乾的本一性一本來寂然不動。

這個本一性一受了交感,什麼交感呢?「坤中一一陰一」,這個一陽一受了坤中一一陰一的干擾,也就是一陽一電能受了一陰一電的干擾,兩個一交感起了變化,「一性一」 一轉就為「情」,就是後天的情緒,七情六慾。

這樣一來現在第三重,這個生命「遂成離中木汞」,轉為離中木汞,就是心臟部分同肝臟部分。

有了後天生命以後,「自此一陰一精一用事,離光順流向外,恍惚不定,有流珠之象」。

說了三四層的道理,一層一層把它剝一開來說。

現在講到現有的生命都在「一陰一精一用事」,沒有一陽一,因為真一陽一被一陰一蓋住了。

佛經也這樣講,把人一體的生命稱做「五一陰一」。

《心經》上說「照見五蘊皆空」(蘊就是一陰一〉,所以要還回純一陽一之體,回到本一性一,明心見一性一成佛。

但是沒有修道,就不可能照見「五蘊皆空」。

「一陰一精一用事,離光順流向外」,這個離就代表太一陽一,代表心光,也就是剛才講神光外一流。

所以我們這個思想神光永遠流散,佛家就叫做「有漏之因」,都漏失掉放射掉了。

因此我們一精一神、思想、情緒「恍惚不定」,始終不能寧靜下來。

《參同契》的原文第一句「太一陽一流珠」也就是這個意思,用了那麼多一層一層的道理,把這一句話給我們說明清楚。

我們這個元神,如太一陽一放射的光明一樣,永遠有「流珠之象」,永遠向外放射。

修道主要把元神的神光收攝回來,凝定住。

但是這個神光凝定不住,你收攝不回來。

等於男孩,到了少年時期,發瘋似的到處亂跑,除非給他討個太太,有個家把他拴住。

人一體這個生命的道理也是一樣,這是第二層的道理。

「乾既成離,其中一一陽一,走入坤宮,坤屬太一陰一元命」,這個本一性一的生命乾卦,變成後天的思想神光,離卦代表太一陽一,永遠在放射。

這個一陽一能走入坤宮,坤就是一陰一。

拿身一體來講,肚一臍以下,大腸小腸這些地方都是坤。

「坤屬太一陰一元命」,是生命本能,從下面爆發的。

得到上面太一陽一的光明相照,地球吸收太一陽一的熱能到地心,慢慢又上升培養一個新的生命出來。

一一陽一回轉須小心

所以「既得乾中一一陽一」,回轉來一陽一氣上升了。

這是理論,真修道的人,當你剛剛達到一陽一氣充滿,上升升不上,下流很容易,所以想回轉非常難。

如果「命」能回轉來,「轉作一性一」,「遂成坎中金鉛」。

坎屬水,像水銀,一碰到鉛,不流走而凝定下來了。

「此點金氣一精一華,只在坎水中潛藏,杳冥不測,有金華之象。」

所以平常這真一陽一潛在下面坎水中,自己也不覺得。

普通人睡醒了,一精一神夠了它就發動,發動以後就流走了,衝動起來變成白虎下山就完了。

此時如能回轉,不配上後天之情而使之昇華,就對了。

一般道家所謂這個回轉向上,在身一體內部起的作用,也與天體上日月的行度流轉一樣。

所以全身十二個經脈,奇經八脈,處處都有感覺在走動,初步是有這個道理。

但是用後天意識故意去引動,或者吸一口氣去做氣功,把他提過來從後面轉到前面東轉西轉,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有些人說這樣打坐也有些益處,我們叫他靜態運動,其實是用意識在那裡轉動。

真正道家所講「一一陽一來復」是真一陽一的回轉,不是用意識引導,只是跟著看它自己怎樣變化。

所以不是去加,是不增不減。

等到下面這一點發動,這點真氣的一精一華,平常只在北方,下部就是北方,「杳冥不測」,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的,「有金華之象」,來的時候會發光動地。

「離中靈物,刻刻流轉,本易走而難捉,捉之愈急,去之愈速。」

再回轉來將我們這個元神變成思想,腦的意識,「離中靈物」,這一點思想靈光,見聞覺知之一性一,一分一秒都停不了。

這個思想都向外放射,「刻刻流轉」,本來很容易漏失掉。

「易走而難捉」,所以一般人打坐、修道、學佛想定下來,想把思想念頭控制定下來,越控制越糟。

「捉之愈急,去之愈速」,你越想抓住,它跑得越快,沒有一個思想念頭可以抓住。

所以你打坐、念佛、修道,想心念靜下來卻做不到。

儘管在這裡守竅,守了半天還不是在那裡亂想了半天!

沒有真正專一寧靜。

所以「離中靈物,刻刻流轉」,它的本一性一像太一陽一流珠放射不停,你越抓得緊它跑得越快。

想念頭清淨,怎樣才能清淨?氣住了,下面真氣發動上來,坎離相交,就像男一女兩個結合一樣,才能清淨。

「賴得坎中一點真鉛」,全賴坎水,北方的一精一氣發動,「逆轉以制之」,不是順流向下,變成慾念跑掉,而是真正逆轉。

一旦昇華以後念頭自然清淨,後天的妄念自然沒有了。

但是我要告訴諸位,有些學佛修道的年輕人,很容易碰到這個境界,但是他覺得那時腦子沒有什麼思想,也沒有什麼動心,反而害怕了;因為害怕,腦子又開始靈光起來,思想又來了。

可惜這是道理不懂,所以到那時候他也沒辦法。

其實那時正是進入混沌階段,好像腦子都沒得用,因為你雖然很清楚,可就是不習慣。

平時我們的思想亂跑亂用習慣了,等到生命這個現象回轉來很凝定了,他不曉得這是生命新的結合,是定境,反而認為這是一毛一病。

所以道家有兩句話「修道者如牛一毛一,成道者如麟角」那麼少。

大家每天學佛修道多熱誠,包括我自己在內,我說到現在還沒有看到過一個成功的,是難!

汞是念 鉛是氣

「真汞一見真鉛,才不飛走」,那個一愛一流動的心念,道家的比喻叫「真汞」。

所以剛才我們講正統道家,只有四個字:神凝氣住。

現在講坎離交,就是告訴我們如何能神凝氣住的法則。

這個真汞,自一性一後天的第三重作用——心念,碰到真 鉛——真正的元氣時,一切內外呼吸都寧靜,那個就是佛家的真息。

所以數息是那個「息」,不是呼吸往來之氣,道家的真鉛講的也就是這個。

一見真鉛,念頭不動了。

換句話說,當氣不動時,人的思想念頭也不動,兩個結合,就給拉住了。

等於兩個年輕男一女互相看對了,腳就走不動一樣,神就被氣牽住了。

「故曰,太一陽一流珠,常欲去人。

卒得金華,轉而相因。」

這四句話講了半天,加上我們又說了大半天,把理論講清楚,就曉得做工夫了。

不過我曉得大家聽了大半天,「太一陽一流珠」還是跑掉了。

如果懂得差不多,就可以抓住了。

「鉛入汞中,汞賴鉛之拘紟,鉛亦得汞之變化,兩物會入黃房,合成一。」

剛才我們講到真氣寧靜,念頭不跑是第一步,學佛的到這個時候差不多可以人定了。

但是學佛的人往往不管下面進一步的工夫,所以正統道家講到工夫,必須要一性一命雙修。

講到修一性一修命,能達到這一步工夫已經很難,據我經驗所知,不管學佛或學道的人,達到這一步的,少之又少,幾乎沒有見過。

有人偶爾有,也是瞎貓撞到死老鼠,偶然一次,不能隨時進入這個境界,因為他法則不明,所以工夫到不了。

假定到了這一步,有了基礎,你想這樣定住,像飯熟了把火關了,燜在那裡一樣。

燜久了會不會起物理化學變化呢? 一定會的。

剛才解釋「轉而相因」,他說鉛人汞中,這個「鉛」就是後天的元氣,此時的元氣不呼也不吸,氣住神凝,一點雜念也沒有就清淨了。

兩個結合定久了,鉛入汞中,元氣慢慢被元神包圍住,就有反過來的變化。

因為汞是容易流動的水銀,代表思想,「賴鉛之拘紟」,鉛把它拉住不亂跑了,生命的第二層更大變化來了。

「鉛亦得汞之變化」,神光把他照住,這個元氣又起物理、化學的第二層作用。

一般人修道都想返老還童,這一步工夫到來就差不多了。

元氣第二層的變化,是在自己內部昇華,這個「神」和「氣」「會人黃房」, 道家譬喻男一女二人結婚進入洞房,一陰一陽一結合了。

這個結合是氣自然入了中宮,打坐到這時身一體想彎都不可能,自然挺一直了。

入中宮就如《易經》坤卦所說的,「黃中通理,正位居體」。

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是我在書上看來的,「人要不老」,就要「腹內不飽」,胃也空的,不要太飽;「若要不死,腸中無屎」,大腸內沒有宿便,因胃是空的。

但胃一直在消化,如沒有食物進去,它仍繼續在磨,磨穿了就胃出一血。

所以這個時候要完全服氣,黃中通理,就是胃氣充滿,就不動了。

神、氣二者歸入黃房,到這個階段可以有資格不食人間煙火了,那不容易的。

這個時候真正的神、氣二者結合,「會入黃房,合成一氣」。

玉一液還丹如何吞

進一步的變化如何呢?「其氣先液而後凝」,慢慢又起變化,這個「氣」等於太一陽一的熱能照地球,地球熱氣上升,碰到冷空氣下雨了。

人一體內部也一樣,所以定久了,氣一熱立刻上升衝上腦,碰到腦下垂體變成液體,就是長生不老之藥,叫玉一液還丹。

這還不是金液還丹,當然金液還丹要更深一層。

有時候你們打坐口水一直湧一出來,然後不斷咽進去,這個時候咽法不同,要讓它自然滿了,舌頭稍稍向上提一下,它自然會順流而下,這樣念頭就不容易散亂,心一亂就坐不好了。

所以不要管它,讓它自然下來。

到了玉一液還丹時,皮膚都變細一嫩光亮起來。

如果你打坐,坐到一片光明也沒有什麼稀奇,都是內部變化的原故。

我們在定境中,自己的元神照住,曉得有一片光明,不要以為是菩薩神光,因為這些都是自己身心上的變化。

所以先液然後凝結,要經過很久的時間,不是一下就行的,也不是咽兩下口水就是長生不死。

究竟要多久時間呢? 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道理要先懂,每人根器不同,成就的遲早就不同。

有些人很容易到達,有些人修了一輩子影子也沒有。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你要成功得快,那是與行為道德配在一起的;必須要功德,要善行,做好人做好事,慢慢功德與努力兩個配合,就成就得快。

同樣上學的學生,班上每個同學的成就不一樣,就是這個道理。

「故曰,化為白液,凝而至堅」,在人的內部凝結攏叫做「丹」,但不是很堅一硬的一塊。

所謂至堅者,並不是像長個東西那麼堅一硬。

你說有形嗎?他無形;無形嗎?它有這個作用,這個之間要搞清楚。

這個時候「白者金色,至堅者金一性一也」,會發黃金的顏色,那怎麼講呢?「白者金色」,隨時開眼閉眼,內外都在金光閃閃中,內外都是白光金光自然的一片光明。

學佛的這樣,道家也一樣。

「至堅者」是形容堅固得很,佛家叫做「金剛」,就是顛撲不破,不會散,不會走掉。

「蓋金來歸一性一,已結而成丹矣。

此通章之綱領也。」

拿學佛的來講,這是真正得定了,得到二禪三禪的境界。

氣住脈停以後,修神仙到此只是基礎穩固了,所謂丹頭一點,這個丹藥抓到了,「伏食」了。

等於我們餓了把飯吃下去,消化吸收以後變成自己的營養,後面還有工夫要繼續做的。

分類:易經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我說參同契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