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參同契》第33講:我們上次讀朱雲一陽一祖師批注,他講坎離兩竅互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我說參同契》第33講

我說參同契

第33講

光明來自黑暗

我們上次讀朱雲一陽一祖師批注,他講坎離兩竅互用的方法,我們再補充一點說明。

所謂「兩竅互用」就是在方法上,有為無為的原理,也就是《百字銘》中所謂「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為」是看起來在做工夫,「不為」是不做工夫的工夫。

現在碰到的問題是,「知白守黑,神明自來」,知道那個本來白淨的,在用功的時候,閉眼卻是黑漆一一團一。

雖如此,但是不要去求光明,不要另修光明法,因為黑久了以後,一陰一極一陽一生,自一性一光明出現,「神明自來」。

所以,不是你有意去找一個光明出來,而是一陰一極自然就一陽一生了。

「白者金一精一,黑者水基」,這又包括好幾層的意思。

道家的這些名稱術語,代表的意義太多了,所以我們不大容易搞得清楚。

講一個白一個黑,中間又加上五行的代表,講一個五行,又有內臟的五行、顏色的五行、方位的五行、有形的 五行、無形的五行,好多好多。

究竟指哪一個,它沒有一個確定的界線,完全依賴自己上下文熟讀,把它貫通了才清楚。

以養一性一方面來講,「白」代表一陽一,光明清淨,這個自一性一呈現,那是金之一精一。

金代表方位是西方,代表堅固不破的自一性一,身一體內部代表肺。

肺是管氣,這個白是氣足神圓,這個時候光明清淨就出現。

藏密的修法與道家簡直是一樣的,所謂光明出現是靠氣而來,無念靠神而來。

「黑」代表水,水在五行裡是生物之母,黑色是水基,也就是一精一氣的關係,一陰一極一陽一生,氣就發了。

所以不要看到黑、一陰一暗,認為不對,實際上明暗是兩個現象,那個能明能暗的不在明暗上面。

一般經典都注重光明,而光明是由黑暗而生,一陰一極了才生一陽一。

所以說,「水者道樞」,修道基本道理。

「其數名一」,這個數,是根據《易經》「天一生水」來的。

「一陰一陽一之始」,所以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一白一黑之間,是先有水,一陰一極才能夠一陽一生。

「元含黃芽」,黃芽出在西北,是沙石上面的植物,無根的,自己會生出來。

所以道家拿黃芽來代表道的養成,要靜極了一陽一生,自己就會出現,像黃芽一樣。

這都是中國文化許多東西兜攏來表示的。

所以這一段是講兩竅的互用,講原理,是有為法無為法的互用。

金水與修道

「五金之主,北方河車」,這個「五金」就是五行。

「五金之主」是來比喻有形的物質,在我們古代金銀銅鐵錫,這個五金之中,金是第一位重要的。

究竟五金之主在哪裡?首先我們要瞭解中國古代的物理科學,它與現代的自然科學是 兩個範圍。

我們古代曉得五行生剋的道理,譬如我們小時候念《千字文》,有「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千字文》據說是梁武帝時代周興嗣作的,因為犯錯,梁武帝罰他在一一夜之間,寫一千個不同字的文章,結果他一一夜完成了。

天亮交卷,滿頭頭髮都白了,不只擔心害怕,那真是用盡了腦筋。

這一千個字,都不相同,甚至有時候都對起來的。

如果這一千個字用熟了,寫文章很好。

現在我常想,我們的 國文老師,甚至大學國文教授,能把千字文批注,好好發揚出來,已經學問了不起了。

譬如說到「金生麗水,玉出昆岡」這兩句,昆岡指崑崙山脈出玉的地方,江蘇也有個昆岡,所以其他有礦石的地方都可能有玉。

黃金生於麗水,「麗」者,就是有白水漂亮之地。

這是我們古代地質學了,凡是出金礦的地方雨量特別多,水也多,所以古人講得很簡單,「金生麗水」。

在我們中國,產金的地方在西部,所以五行中金屬西方,這也就是中國人的自然科學物理。

西藏西康產金,我們到了金沙江一帶,看到河邊很多老百姓整天都在水裡頭,搖啊搖地淘金,因為「金生麗水」。

中國古代講開礦,道理很簡單,是哲學來的。

要知道有沒有金礦,先看水一多不多,再看在哪個方位,然後羅盤一擺,雖然沒有百發百中,也差不多了。

現在地質學家也沒有百發百中的,所以黃金生在水一多的地方,是中國古老的科技學說。

「五金之主」,講的還是水基,修道同這句話有什麼關係呢?先從打坐講起,不管是佛家道家、密宗顯教,都是以靜為主,靜極了,一陰一極則一陽一生。

所以打坐久了以後,工夫到了,口水也來了,一精一氣也發動了。

為什麼呢?「五金之主, 北方河車」,北方屬水。

這個河車是哪裡來?天河,銀河。

《千家詩》上有「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像我小的時候,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父母很寶貴,夏季晚上一到,在院子裡先鋪好竹一床一,然後躺在上面仰看星斗。

一媽一媽一吃了飯,洗好澡,坐在那裡給我打扇子,趕蚊子。

自己躺在竹一床一上,「臥看牽牛織女星」,看到這一條天河,由南到北,偏向西北,很清楚。

西北這個地方,就是北斗七星這個地方,牛郎織女隔一條天河相望。

所謂「北方河車」,北方是「天一生水」,天河之水由這個地方開始。

轉河車

現在修道的人有個名稱,任督二脈打通了,打起坐來在轉就叫做轉河車。

結果有些老同學搞了幾十年,後來寫信給我,說是火車在轉。

我一看是啼笑皆非,現在時代進步了,道家也進步了,變成轉火車了,將來我看要轉太空車了!

河車是什麼?河車是指這個天河!道家到了明末以後,尤其是伍柳派,認為沿著背脊骨上來這個督脈,連起來前面任脈轉,說是轉河車。

現在有許多人傳你一個道,打坐吸一口氣,意識從下面提起來,由背上轉到前面,前面再轉下去,轉來轉去,都說自己任督二脈轉通了,在那裡轉河車。

現在明白地告訴大家,假定氣脈動了,河車真的轉動,奇經八脈通了,目的是求什麼?道書有兩句話,你要注意:「日月合璧,璇璣停輪」。

什麼叫「璇璣」呢?所以看道家的書麻煩,全部是中國文化。

先解釋「璇璣」兩個字,那是天體的星辰名稱。

古代的天文儀器用玉來做,很貴重,叫「璇璣玉衡」。

天體跟地球永遠在轉,「璇璣」是天體轉動,是北方的北斗七星帶動銀河系統在轉。

剛才我們提到古詩,為什麼「天階夜色涼如水」?因為是秋天,才能「臥看牽牛織女星」。

春天沒有辦法看,因為銀河會移位的,春天銀河不是南北向,是橫轉來的,每月都不同。

我們以前讀中國的古書,只學古文,其實自然科學都在其中。

譬如「璇鞏停輪」,停下來不動了,就代表天體北斗七星銀河似乎停擺、定住了。

前面也講過「日月合璧」是太一陽一剛剛東方上來,西方月亮還沒有沉下去,日月兩個對面,我在雲南昆明看過,據說好多年才有一次。

修密宗、道家要打通氣脈,最高的是「日月合璧,璇璣停輪」;氣脈打通以後是充滿,充滿了以後身一體沒有感覺了,真正忘掉了身一體。

這與感覺上忘掉身一體是兩個情況:一個情況是人死了,離開身一體,不再有身一體的拖累;另一個是人充 滿到極點,就像嬰兒的狀態新生命開始。

「璇璣停輪」,氣脈通了,新的生命重新開始。

「元含黃芽」,是另外再生一個生命。

所以道家、密宗都可以修到身外有身,就是這個道理。

這也就是「五金之主,北方河車」靠「天一生水」來的。

下面更麻煩了,所以看道家的書,代號太多,真是把人迷糊死了。

道家素來的戒條是天機不可洩露,像我這樣亂講,大概就很慘了,反正隨便它吧,我仍然認為,天下的公道不應該保密。

而且我發現,你越公開他越不懂;該懂得的人,不管你怎麼保密,他也會懂;不懂的人,你天天在他耳邊叫,他還是不懂。

你看報紙上多少廣告,我們在座的人,哪幾位每天看廣告?看都不看,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認為把天下的公道公之於眾人,是替天行道。

有這個福氣的人,就會懂就拿走;沒有這個福氣,不但不懂,還會罵你。

其實秘密都是講一個東西,現在它又用鉛來做代表,鉛還在五金之外,鉛外面是黑黑的灰色,「故鉛外黑,內懷金華」。

鉛要怎麼樣鍛煉呢?要跟水銀合起來鍛煉,變成另外一個化學物質,很漂亮,發亮,很光。

這是代表我們修道,靜到了極點,外表看不出來,真正自一性一光明出現在身一體的內部。

你閉著眼睛看到內外一片光明,那不是太一陽一光,也不是月亮光,也不是電燈光,而是自一性一的光明。

比那些光還強,是吉祥的,所以叫做祥光普照。

這個地方,他就不跟你直接說明,而用上古的物理道理隱蔽起來,所以說「故鉛外黑,內懷金華」。

成道的狂人

「被褐懷玉,外為狂夫」,得道的修行人,到了這個程度要裝瘋子,絕不能表示有道,外面要學濟癲和尚一樣。

「被褐,是穿破衣服,出家的和尚們叫做穿衲襖,衲襖就是百衲衣,糞掃衣,這是佛的制度。

糞掃衣是垃圾堆裡的破布撿來,洗乾淨縫起來穿,這叫衲祅。

所以拾得說: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臉上,隨他自干了。

你也省力氣,我也沒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若知者消息,何愁道不了。

這個偈子在《禪門日誦》中找到了,你看他多解脫,這個道理就是「被褐懷玉」。

所以現在我也老了,給人家寫信懶得用名字,下面簽個「老拙」。

唐代禪宗永嘉大師《證道歌》也講,「窮釋子,口稱貧」,出家人嘴裡講貧道貧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褸褐,道則心藏無價珍」,也用這個「褐」字。

諸位同學,修道也好,讀書也好,不要光靠思想記,一定要背來,能背來一輩子都有用的。

魏伯一陽一真一人的這句話——「被褐懷玉,外為狂夫」,就是深深告誡我們,修道到這個境界不要炫耀,不要好為人師。

像我們沒有道的,只好教書了,亂講沒有關係,只是一個老師。

如果你們得了道,千萬不要走這個路子,要「被 褐」,這也是孟子告誡的「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其實你們諸位叫我老師,天地良心,我幾時承認諸位是我的學生?我不敢當老師,那是你們的客氣,我從來沒有把自己看成老師,就是這個道理。

下面還有麻煩的文字,都是些代號,每一段都是講工夫。

分類:易經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我說參同契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