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舊事》大禮 南郊 明堂:選於五六月內擇日命司漕宋刻「司」作「帥」及修內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武林舊事》大禮 南郊 明堂

武林舊事

大禮 南郊 明堂

三歲一郊,預於元日降詔,以冬至有事於南郊,或用次年元日行事明堂止於半年前降詔,用是歲季秋上辛日。

選於五六月內擇日命司漕宋刻「司」作「帥」及修內司修飾郊壇,及絞縛青城齋殿等屋,凡數百間,悉覆以葦席,護以青布,並差官兵修築泥路,自太廟至泰湮門,又自嘉會門至麗正門,計九里三百二十步明堂止自太廟至麗正門,皆以潮沙填築,其平如席,以便五輅之往來。

每隊各有歌頭,以彩旗為號,唱和《杵歌》等曲,以相兩街,居民各以綵緞錢酒為犒。

又命象院教象前導朱旗,以二金三鼓為節,各有帕頭紫衣蠻一奴一乘之,手執短钁,旋轉跪起,悉如人意。

市井因競市繪塑小象,以饋遺四方。

又以車五乘,壓之以鐵,多至萬斤,與輅輕重適等,以觀疾徐傾側之勢。

至前一月進呈,謂之「閃試」。

及駕出前一日,縛大彩屋於太廟前,置輅其中,許都人觀瞻。

先自前一月以來,次第按試一習一 儀,殆無虛日。

郊前十日,執事陪祀等官,並受誓戒於尚書省宗室赴太廟受誓戒。

前三日,百官奏請皇帝致齋於大慶殿。

是日,上服通天冠,絳紗袍,{鄉青}結佩,升高座,侍中奏請降座,就齋室。

次日,車駕詣景靈宮,服袞冕行禮儀從並同四孟。

禮畢駕回,就赴太廟齋殿宿齋。

是夕四鼓,上服袞冕,詣祖宗諸室行朝饗之禮。

是夜,鹵簿儀仗軍兵於御路兩傍分列,間以糝盆燭,自太廟直至郊壇泰禋門,輝映如晝。

宰執親王,貴家巨室,列幕櫛比,皆不遠千里,不憚重費,預定於數月之前,而至期猶有為有力所奪者。

珠翠錦繡,絢爛於二十里間,雖寸地不容閒也。

歌舞游遨,工藝百物,輻輳爭售,通宵駢闐,至五鼓則先驅,所至皆滅燈火,蓋清道祓除之義。

黎明,上御玉輅,從以四輅金、象、革、木,導以馴象,千官百司,法駕儀仗,錦繡雜遝,蓋十倍孟饗之數,聲容文物,不可盡述。

次第出嘉會門,至青城宿齋明堂則徑入麗正門齋殿齋宿。

四壁皆三衙諸軍,周廬坐甲,軍幕旌旗,布列前後,傳呼唱號,列燭互巡,往來如織。

行宮至暮則嚴更警場太廟齋宿亦然。

宋刻誤「警惕」,鼓角轟振。

又有衛士十餘隊,每隊十餘人,互喝云:「是與不是?」

眾應曰:「是!」又喝云:「是甚人?」

眾應曰:「殿前都指揮使某人。」

謂之「喝攔」宋刻作「探」。

至三鼓,執事陪祀官併入,就黃壇排立,萬燈輝耀,燦若列星。

凡齪燈皆自為志號,謂如捧俎官宋刻無「謂」字則畫一人為捧俎之狀等類。

蓋燈多,不容不以此辨認,亦有好奇可笑者。

用丑時一刻行事,至期,上服通天冠、絳紗袍,乘輦至大次,禮部侍郎奏中嚴外辨,禮儀使奏請皇帝行事。

上服袞冕,步至小次,升自午階。

天步所臨,皆藉以黃羅,謂之「黃道」。

中貴一人,以大金合貯片腦迎前撒之。

禮儀使前導,殿中監進大圭。

至版位,禮直官奏:「有司謹具,請行事。」

宮架樂作。

自此上進止皆樂作。

時壝壇內外,凡數萬眾,皆肅然無嘩。

天風時送佩環韶濩之音,真如九天吹下也。

太社令升煙燔牲旨首宋刻無「旨」字。

上先詣昊天位,次皇地祇,次祖宗位,奠玉,祭酒,讀冊,文武二舞,次亞終獻,禮畢宋刻「禮畢」上有「行」字。

上詣飲福位,受爵,飲福酒登歌樂作。

禮直官喝「賜胙」,次「送神」,次「望燎」訖,禮儀使奏禮畢。

上還大次,更衣,乘輦還齋官,百僚追班,賀禮成於端誠殿。

黎明,上乘大安輦,從以五輅進發。

教坊排立,奏念致語口號訖,樂作,諸軍隊伍,亦次第鼓吹振作,千乘萬騎,如雲奔潮湧,四方萬姓,如鱗次蟻聚,迤邐入麗正門。

教坊排立,再奏致語口號,舞畢,降輦小憩,以俟辨嚴,登門肆赦。

弁一陽一老人有詩云:「黃道宮羅瑞腦香,袞龍升降佩鏘鏘。

大安輦奏乾安曲,萬點明星簇紫皇。」

又曰:「萬騎雲從簇錦圍,內官排辦馬如飛宋刻「辦」作「立」。

九重閶闔開清曉,太母登樓望駕歸。」

李鶴田詩云:「嚴更頻報夜何其,萬甲聲傳遠近隨。

梔子燈前紅炯炯,大安輦上赴壇時。」

郊壇,天盤至地高三丈二尺四寸,通七十二級,分四成,上廣七丈,共十二階,分三十六龕,舞階闊一丈,主上升降由此階,其餘各闊五尺。

圓壇之上,止設昊天上帝、皇地祗二神位,及太祖、太宗配天。

十六龕案上云「三十六龕」,此云「十六龕」,或有誤共祀五帝、太乙、感生、北極、北斗,及分祀眾星三百六十位。

儀仗用六千八百八十九人,自太廟排列至青城。

玉輅下祗應人共三百二十一人:

呵喝人員二人。

教馬官二人。

挾捧輪將軍四人。

推輪車子官健八人。

駕士班直二百三十二人。

千牛衛將軍二員。

抱太常龍旗官六員。

職掌五人。

專知官一名。

手分一名。

庫子八人。

裝掛匠二人。

諸作工匠十五人。

廄覆儀鸞司十一人。

監官三員。

金、象、革、木輅,每輅下一百五十六人。

玉輅青飾。

金輅黃飾。

象輅紅飾。

革輅淺色飾。

木輅黑飾。

輅下人冠服並依輅色。

玉輅前儀仗騎導:騎導官、左壁文臣、右壁武臣。

六軍儀仗官兵二千二百三十二人。

左右諸衛將軍宋刻無「衛」字十三員中道五員,左右八員。

金吾街仗司:

執矡槊八十人。

攝將軍八員。

仗下監門二十六員。

磕吹五百八十三人。

導架樂人三百三十人。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武林舊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