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舊事》西湖游幸 都人游賞:宰執從官,以至大璫應奉諸司,及京府彈壓等,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武林舊事》西湖游幸 都人游賞

武林舊事

西湖游幸 都人游賞

淳熙間,壽皇以天下養,每奉德壽三殿,游幸湖山,御大龍舟。

宰執從官,以至大璫應奉諸司,及京府彈壓等,各乘大舫,無慮數百。

時承平日久,樂與民同,凡遊觀買賣,皆無所禁。

畫楫輕舫,旁舞如織。

至於果蔬、羹酒、關撲、宜男、戲具、鬧竿、花籃、畫扇、彩旗、糖魚、粉餌、時花、泥嬰等,謂之「湖中土宜」。

又有珠翠冠梳、銷金綵緞、犀鈿、髹漆、織籐、窯器、玩具等物,無不羅列。

如先賢堂、三賢堂、四聖觀等處最盛。

或有以輕橈趁逐求售者。

歌妓舞鬟,嚴妝自炫,以待招呼者,謂之「水仙子」。

至於吹彈、舞拍、雜劇、雜扮、撮弄、勝花、泥丸、鼓板、投壺、花彈、蹴鞠、分茶、弄水、踏混木、撥盆、雜藝、散耍、謳唱、息器、教水族飛禽、水傀儡、鬻水道術宋刻無「水」字煙火、起輪、走線、流星、水爆、風箏,不可指數,總謂之「趕趁人」,蓋耳目不暇給焉。

御舟四垂珠簾錦幕,懸掛七寶珠翠,龍船、梭子、鬧竿、花籃等物。

宮姬韶部,儼如神仙,天香濃郁,花柳避妍。

小舟時有宣喚賜予,如宋五嫂魚羹,嘗經御賞,人所共趨,遂成富媼。

朱靜佳六言詩云:「柳下白頭釣叟,不知生長何年。

前度君王游幸,賣魚收得金錢。」

往往修舊京金明池故事,以安太上之心,豈特事遊觀之美哉。

湖上御園:南有聚景、真珠、南屏;北有集芳、延祥、五壺,然亦多幸聚景焉。

一日,御舟經斷橋,橋旁有小酒肆,頗雅潔,中飾素屏,書《風入松》一詞於上,光堯駐目稱賞久之,宣問何人所作,乃太學生俞國寶醉筆也。

其詞云:「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

玉驄慣識西泠路宋刻「湖邊路」,驕嘶過,沽酒樓前。

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裡鞦韆。

東風十里麗人天「東風」宋刻「暖風」,花壓鬢雲偏。

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在,湖水湖煙「在」宋刻「付」。

明日再攜殘酒「再」宋刻「重」,來尋陌上花鈿。」

上笑曰:「此詞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

因為改定云:「明日重扶殘醉,」則迥不同矣。

即日命解褐雲。

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總宜。

杭人亦無時而不游,而春遊特盛焉。

承平時,頭船如大綠、間綠、十樣錦、百花、寶勝、明玉之類,何翅百餘。

其次則不計其數,皆華麗雅靚,誇奇競好。

而都人凡締姻、賽社、會親、送葬、經會、獻神、仕宦、恩賞之經營、禁省台府之囑托,貴璫要地,大賈豪民,買笑千金,呼盧百萬,以至癡兒呆子,密約幽期,無不在焉。

日糜金錢,靡有紀極。

故杭諺有「銷金鍋兒」之號,此語不為過也。

都城自過收燈,貴游巨室,皆爭先出郊,謂之「探春」,至禁煙為最盛。

龍舟十餘,彩旗疊鼓,一交一 舞曼衍,粲如織錦。

內有曾經宣喚者,則錦衣花帽,以自別於眾。

京尹為立賞格,競渡爭標。

內璫貴客,賞犒無算。

都人士女,兩堤駢集,幾於無置足地。

水面畫楫,櫛比如魚鱗,亦無行舟之路,歌歡簫鼓之一聲 ,振動遠近,其盛可以想見。

若游之次第,則先南而後北,至午則盡入西泠橋裡湖,其外幾無一舸矣。

弁一陽一老人有詞云:「看畫船盡入西泠,閒卻半湖春一色 。」

蓋紀實也。

既而小泊斷橋,千舫駢聚,歌管喧奏,粉黛羅列,最為繁盛。

橋上少年郎,競縱紙鳶,以相勾一引 ,相牽剪截,以線絕者為負,此雖小技,亦有專門。

爆仗起輪走線之戲,多設於此,至花影暗而月華生始漸散去。

絳紗籠燭,車馬爭門,日以為常。

張武子詩云:「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錦相牽宋刻「游賞」,都城半掩人爭路,猶有一胡一 琴落後船。」

最能狀此景。

茂陵在御,略無游幸之事,離宮別館,不復增修。

黃洪詩云:「龍舟太半沒西湖,此是先皇節儉圖。

三十六年安靜裡,棹歌一曲在康衢。」

理宗時亦嘗制一舟,悉用香楠木搶金為之,亦極華侈,然終於不用。

至景定間,周漢國公主得旨,偕駙馬都尉楊鎮泛湖,一時文物亦盛,彷彿承平之舊,傾城縱觀,都人為之罷市。

然是時先朝龍舫久已沉沒,獨有小舟號「小烏龍」者,以賜楊郡王之故,尚在。

其舟平底,有柁,制度簡樸。

或傳此舟每出必有風雨,余嘗屢乘,初無此異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武林舊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