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舊事》御教:或幸白石,或幸茅灘,或幸龍山。一時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武林舊事》御教

武林舊事

御教

壽皇留意武事,在位凡五大閱乾道二年、四年、六年、淳熙四年、十年。

或幸白石,或幸茅灘,或幸龍山。

一時儀文士馬、戈甲旌旗之盛,雖各不同,今撮其要,以著於此。

先一日,諸軍人馬全裝執色於教場東,布列軍幕宿營。

至日,殿前馬步諸軍先赴教場下方菅,並親隨軍排列將壇之後。

質明,三衙管軍官並全裝從駕。

上自祥曦殿戎服乘馬,太子、親王、宰執、近臣並戎服乘騎,以從護聖。

馬軍八百騎,分執槍旗弓矢軍器,前後奏隨軍番部大樂等詳見後「儀衛次第」。

駕入教場,升幄殿。

殿帥執撾,躬奏:「諸司人馬排齊。」

宋刻「排立齊」舉黃旗,招諸軍,向御殿敲梆子宋刻無「敲」字。

一鼓唱喏,一鼓呼「萬歲」,再一鼓又呼「萬歲」,疊鼓呼「萬萬歲」,又一鼓唱喏。

殿帥奏取聖旨,鳴角發嚴。

上御金裝甲冑,登將壇幄殿,鳴角戒嚴。

殿帥奏取聖旨,馬步軍整隊成屯,以備教戰。

連三鼓,馬軍上馬,步軍起旗槍,分東西為應敵之勢。

舉白旗教方陣,黃旗變圓陣,皂旗作長蛇陣,青旗變直陣,緋旗變銳陣,緋心皂旗變曲陣,緋心青旗宋刻「白旗」作伏虎陣。

殿帥奏取聖旨,兩陣各遣勇將挑戰,變八圓陣。

迭鼓舉旗,左馬軍戰右步軍,右馬軍戰左步軍。

再迭鼓一交一 旗,擊刺混戰。

三迭金分陣大勢,馬軍四面大戰。

三迭金分陣。

殿帥奏教陣訖,取旨人馬擺列,當頭鳴角簇隊,以候放教。

諸軍呈大刀車炮煙槍諸色武藝。

御前傳宣,撫諭將士,射生官進獻獐鹿。

上更戎服,賜宰臣以下對御酒五行,殿帥奏取旨謝恩如前,唱喏訖,駕出教場。

是日太上皇於都亭驛設簾幄以觀。

駕至,邀上入幄,宣喚管軍官,賜大金碗酒於簾外。

都人讚歎,以為盛觀。

時殿司旗幟以黃,馬司以緋,步司以白。

以道路隘促,止用從駕軍一萬四千二百人宋刻「一萬二千四百人」,分為二百四十八小隊。

戈甲耀日,旌旗蔽天,連亙二十餘里,粲如錦繡。

都人縱觀,以為前所未有。

凡支犒金銀錢帛以鉅萬計,悉出內庫,戶部不與焉。

儀衛次第

文物儀衛並同四孟駕出,今止添入後項。

彈壓前隊侍立使臣都轄。

執黃一團一 龍旗使臣宋刻無「一團一 」字。

執繡龍旗使臣。

帶弓箭汗胯豹尾使臣四員。

帶汗胯員琦劍使臣十員。

「琦」宋刻「騎」,後同。

彈壓後隊侍立使臣都轄。

黃羅戲珠龍旗。

黃繡龍旗二。

豹尾使臣四。

員琦劍使臣十人。

咯進馬四匹。

帶甲御馬。

御前金裝甲馬宋刻「金」作「全」。

寇押使臣幕士。

內中正供馬。

獸醫押槽。

黃繡龍傳宣旗二。

小龍傳宣旗十。

隨逐巡視官。

馬院禁衛官。

引馬監官二員。

咯馬監官二員。

聖駕供鞭通管二員。

掇梢提轄二員。

日烏獨腳旗。

挾駕指揮使四十二人。

銷金龍旗二。

犀皮御座椅。

鈐錘刀子左。

匙箸刀子右。

青氈御笠。

褐氈御笠。

金鳳瓶。

絲鞋篋子。

御膳篋子。

玉靶于闐刀。

金洗漱。

皂白御靴。

馬腦于闐刀。

水晶于闐刀。

通犀于闐刀。

角靶于闐刀。

酒鱉子大、小。

白豹皮杖榼。

梳刷馬盂袋。

黑漆套盤。

跨木套盤。

白虎皮杖。

銷金弓箭葫蘆。

虎豹皮弓箭袋葫蘆。

飲水角。

拍板二。

哨笛四。

番鼓二十四人。

彈壓樂器使臣。

寇押訓練官。

杏黃龍旗二。

觱篥二。

札子九。

大鼓十。

龍笛四。

從駕官宰臣已下並如常日。

臨安府彈壓官屬。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武林舊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