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判詞評析》5.正冊判詞之惜春: 畫: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勘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紅樓夢判詞評析》5.正冊判詞之惜春

紅樓夢判詞評析

5.正冊判詞之惜春

畫: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

判詞: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解析:

賈惜春「勘破三春」,披緇為尼,這並不表明她在大觀園的姊妹中,見識最高,最能悟徹人生的真諦。

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說中,非常深刻地對惜春作瞭解剖,讓我們看到她所以選擇這條生活道路的主客觀原因。

客觀上,她在賈氏四姊妹中年齡最小,當她逐漸懂事的時候,周圍所接觸到的多是賈府已衰敗的景象。

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為自己的未來擔憂,現實的一切既對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產生了棄世的念頭。

主觀上,則是由環境塑造成的她那種毫不關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這是典型的利己主義世界觀的表現。

人家說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處世哲學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夠了」。

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而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於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現。

所以,當賈府一敗塗地的時候,入庵為尼便是她逃避統治階級內部傾軋,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

對於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現實的描繪,而絕不在她們頭上添加神秘的靈光圈,這實際上已成了對宗教的批判,因為,曹雪芹用他的藝術手腕「摘去了裝飾在鎖鏈上的那些虛幻的花朵」。

同樣,曹雪芹也沒有按照佛家理論,把惜春的皈依佛門,看作是登上了普濟眾生的慈航仙舟,從此能獲得光明和解脫,而是按照現實與生活的邏輯來描寫她的歸宿的。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過的「緇衣乞食」的生活,境況也要比續書所寫的悲慘得多。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紅樓夢判詞評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