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白話文》季夏紀第六:原文:一曰: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呂氏春秋白話文》季夏紀第六

呂氏春秋白話文

季夏紀第六

季夏

原文:

一曰: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

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林鐘。

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

涼風始 至,蟋蟀居宇,鷹乃學習,腐草化為幵。

天子居明堂右個,乘朱輅,駕赤騮,載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觕。

是月也,令漁師伐蛟取鼉,升龜 取黿。

乃命虞人入材葦。

是月也,令四監大夫合百縣之秩芻,以養犧牲。

令民無不鹹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廟社稷之靈,為民祈福。

是月也,命婦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無或差忒,黃黑蒼赤,莫不質良,勿敢偽詐,以給郊廟祭祀之服,以為旗章,以別貴賤等級之度。

是月也,樹木方盛, 乃命虞人入山行木,無或斬伐;不可以興土功,不可以合諸侯,不可以起兵動眾,無舉大事,以搖蕩於氣。

無發令而干時,以妨神農之事。

水潦盛昌,命神農將巡 功,舉大事則有天殃。

是月也,土潤溽暑,大雨時行,燒薙行水,利以殺草,如以熱湯,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

行之是令,是月甘雨三至,三旬二日。

季夏行春 令,則谷實解落,國多風咳,人乃遷徙;行秋令,則丘隰水潦,禾稼不熟,乃多女災,行冬令,則寒氣不時,鷹隼早鷙,四鄙入保。

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 其神后土,其蟲裸,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霤,祭先心,天子居太廟太室,乘大輅,駕黃騮,載黃旗,衣黃衣,服黃玉,食稷與 牛,其器圜以揜。

譯文:

季夏六月,太一陽一的位置在柳宿。

黃昏時刻,心宿出現在南方中天,拂曉時刻,奎宿出現在南方中天。

季夏於天干屬丙丁,它的主宰之帝是炎帝,佐帝之神是祝融,應 時的動物是鳳鳥之類的羽族,相配的聲音是徵音,音律與林鍾相應。

這個月的數字是七,味道是苦昧,氣昧是焦氣,要舉行的條祀是灶祭,祭祀時祭品以肺臟為尊。

這個月,涼風開始來到,蟋蟀住在屋簷下,鷹於是學習飛翔搏擊,腐草化作螢火蟲。

天子住在南向明堂的右側室,乘坐朱紅色的車子,車前駕著赤紅色的馬,車上插 著赤色的繪有龍紋的旗幟;天子穿著赤色的衣服,佩戴著赤色的飾玉,吃的食物是豆類和雞,用的器物高而且大。

這個月,命令管漁業的官吏,斬蛟取鼉,獻龜取黿。

命令掌管池澤的官吏收納用來製作器物的蘆葦。

這個月,命爭監管四郡的縣大夫聚集各縣按常規交納的芻草,以此來飼養供祭祀用的牲畜。

命令百姓都盡力收割聚集,以供給祭祀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神祇,宗廟社稷之用,為百姓祈求幸福。

這個月,命令掌管布帛的女官負責印染彩色,各種圖案的顏色搭配,一定要按照法規和習慣,不要有一點差錯。

黑黃蒼赤各種顏色擇樣都鮮艷良好,不許有一點欺詐。

用這些布帛供製作祭天祭祖時所穿的禮服之用,並用它們製作旌旗標誌,以此來區分貴賤等級。

這個月,樹木生長正茂盛,於是命令掌管山林的官吏到山裡去巡視樹木,不許人們砍伐。

這個月,不可以興工建築,不可以會合諸侯,不可以興師動眾,不要有大的 舉動來搖動土氣。

不要發佈侵擾農時的命令而損害農耕之事。

達個月雨水正多,命令農官巡視田畝修治的情況。

有違背農時的大的舉動,就會遭到天災。

這個月,土地濕潤,天氣潮熱,大雨常常降落,燒掉割下曬乾的野草,灌上雨水,太一陽一一曬,就像用開水煮一樣,這樣有利於殺死野草。

而且可以用它們肥田,改良土壤。

實行這些政令,這個月就會下及時雨,除去晦朔,三月中可以有兩天降雨。

夏季實行應在春天實行的政令,那麼,穀物的籽實就會散落,百姓就會傷風咳嗽,遷移搬家。

如果實行應在秋天實行的政令,那麼,高地窪地都會出現太水,莊稼就 不能成熟,婦女也多有不能生育之災。

如果實行應在冬天實行的政令,那麼,寒冷之氣就會不合時地來到,鷹隼等猛禽就會過早地去擊殺飛鳥,四方邊邑的百姓就會 為躲避敵寇而逃入城堡。

中央於五行屬土,於天干屬戊己,它的主宰之帝是黃帝,佐帝之神是后土,應時的動物是麒麟之類的一裸一族,相配的聲音是宮音,音律與黃鐘之宮相應。

它的數字是 五,味道是甜味,氣味是香氣,要舉行的祭祀是中霤之祀,祭祀時祭品以心臟為尊。

天子住在中央明堂的正室,乘坐木質大車,車前駕著黃色的馬,車上插著黃色的 繪有龍紋的旗幟,天子穿著黃色的衣服,佩戴著黃色的佩玉,吃的食物是稷和牛,用的器物中間寬大而口斂縮。

音律

原文:

二曰:黃鐘生林鐘,林鍾生太蔟,太蔟生南呂,南呂生姑洗,姑洗生應鐘,應鍾生蕤賓,蕤賓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鐘,夾鍾生無射,無射生仲呂。

三分所 生,益之一分以上生。

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

黃鐘、大呂、太蔟、夾鍾、姑洗、仲呂、蕤賓為上,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為下。

大聖至理之世,天地 之氣,合而生風。

日至則月鍾其風,以生十二律。

仲冬日短至,則生黃鐘。

季冬生大呂。

孟春生太蔟。

仲春生夾鐘。

季春生姑洗。

孟夏生仲呂。

仲夏日長至。

則生蕤 賓。

季夏生林鐘。

孟秋生夷則。

仲秋生南呂。

季秋生無射。

孟冬生應鐘。

天地之風氣正,則十二律定矣。

黃鐘之月,土事無作,慎無發蓋,以固天閉地,一陽一氣且洩。

大呂之月,數將幾終,歲且更起,而農民,無有所使。

太蔟之月,一陽一氣始生,草木繁動,令農發土,無或失時。

夾鍾之月,寬裕和平,行德去刑,無或作事,以害群 生。

姑洗之月,達道通路,溝瀆修利,申之此令,嘉氣趣至。

仲呂之月,無聚大眾,巡勸農事,草木方長,無攜民心。

蕤賓之月,一陽一氣在上,安壯養俠,本朝不靜, 草木早槁。

林鍾之月,草木盛滿,一陰一將始刑,無發大事,以將一陽一氣。

夷則之月,修法飭刑,選士厲兵,詰誅不義,以懷遠方。

南呂之月,蟄蟲入一穴一,趣農收聚,無敢 懈怠,以多為務。

無射之月,疾斷有罪,當法勿赦,無留獄訟,以亟以故。

應鍾之月,一陰陽一不通,閉而為冬,修別喪紀,審民所終。

譯文:

由黃鐘律生出林鍾律,由林鍾律生出太蔟律,由太蔟律生出南呂律,由南呂律生出姑洗律,由姑洗律生出應鍾律,由應鍾律生出蕤賓律,由蕤賓律生出大呂律,由大 呂律生出夷則律,由夷則律生出夾鍾律,由夾鍾律生出無射律,由無射律生出仲呂律。

把作為基準的音律度數分為三等分,再增加其中的一分,由此上生出新律。

把 作為基準的音律度數分為三等分,再減去其中的一分,由此下生出新律。

黃鐘、大呂、太蔟、夾鍾、蛄洗、仲呂,蕤賓等樂律是由上生而得,林鐘,夷則,南呂、無 射,應鍾等樂律是由下生而得。

最聖明最完美的時代,天氣與地氣會合而產生了風。

太一陽一每運行到一定度次,月亮就聚集該月之風,由此產生了十二樂律。

仲冬,白天最短的冬至那天,產生出黃 鐘。

季冬產生出七呂。

孟春產生出太蔟。

仲春產生出夾鐘。

季春產生出姑洗。

孟夏產生出仲弓。

仲夏,白天最長的夏至那天,產生出蕤賓。

季夏產生出林鐘,孟秋產 生出夷則。

仲秋產生如南呂。

季秋產生出無射。

孟冬產生出應鐘。

天氣、地氣會合產生的風純正,十二律就確定了。

律應黃鐘的月份,動土建築的事不要進行,千萬不可揭開蓋藏之物,以便使天地封閉,否則,一陽一氣將要洩露出去。

律應大呂的月份,一年之數將近終結,新的一年即將重新開始,要讓你們的農民心志專一,不可有其它勞役。

律應太蔟的月份,一陽一氣開始生發,草木萌動,命令農民破土耕種,不要錯過農時。

律應夾鐘的月份,要寬容和順,施仁德,除刑罰,不可興師動眾,傷害眾生。

律應姑洗的月份,要使道路通暢,疏浚溝渠,申明此令,美善之氣就會迅速到來。

律應仲呂的月份,不要徵集廣大民眾,要巡視農事,勸勉農民,草術正在生長,不可使人民對農事三心二意。

律應蕤賓的月份,一陽一氣在上,要畜養丁壯,朝政如果不安,草木就會早枯。

律應林鐘的月份,草木豐盛,一陰一氣將要開始刑殺萬物,不可舉行大事,以便將養一陽一氣。

律應夷則的月份,要修明法度,整協刑罰,簡選武士,磨礪兵器,聲討、誅殺不義之人,以安一撫遠方。

律應南呂的月份,蟄蟲鑽進洞一穴一,要催促農民收割聚藏,不可懈怠,務求多收多藏。

律應無射的月份,要迅速判決有罪的人,應當法辦的不要赦免,不要滯留訴訟案件,處理要從速,要合乎舊典。

德應應鐘的月份,一陰陽一不通,天地閉塞而進八冬季,要飭正喪事的規格,按貴賤等級加以區別,要慎重處理人民用以送終的一切事宜。

音初

原文:

三曰:夏後氏孔甲田於東一陽一萯山。

天大風,晦盲,孔甲迷惑,入於民室。

主人方一乳一,或曰:「後來,是良日也,之子是必大吉。」

或曰:「不勝也,之子是必有 殃。」

後乃取其子以歸,曰:「以為餘子,誰敢殃之?」

子長成一人,幕動坼,斧斫斬其足,遂為守門者。

孔甲曰:「嗚呼!有疾,命矣夫!」乃作為 「破斧」之歌,實始為東音。

禹行功,見塗山之女。

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

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於塗山之一陽一。

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

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

周昭王親將征荊。

辛餘一靡一長且多力,為王右。

還反涉漢,梁敗,王及蔡公抎於漢中。

辛餘一靡一振王北濟,又反振蔡公。

周公乃侯之於西翟,實為長公。

殷整甲徙宅西河,猶思故處,實始作為西音。

長公繼是音以處西山,秦繆公取風焉,實始作為秦音。

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 台,飲食必以鼓。

帝令燕往視之,鳴若謚隘。

二女一愛一而爭搏之,覆以玉筐。

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一卵一,北飛,遂不反。

二女作歌,一終曰:「燕燕往飛」,實始作 為北音。

凡音者,產乎人心者也。

感於心則蕩乎音,音成於外而化乎內。

是故聞其聲而知其風,察其風而知其志,觀其志而知其德。

盛衰、賢不肖、君子小人皆形於 樂,不可隱匿。

故曰:樂之為觀也,深矣。

土弊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世濁則禮煩而樂一婬一。

鄭衛之一聲、桑間之音,此亂國之所好,衰德之所說。

流辟、誂 越、慆濫之音出,則滔蕩之氣、邪慢之心感矣;感則百一奸一眾辟從此產矣。

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樂;和樂以成順。

樂和而民鄉方矣。

譯文:

夏君孔甲在東一陽一萯山打獵。

夭刮起大風,天色昏暗,孔甲迷失了方向,走進一家老百姓的屋子。

這家人家正在生孩子。

有人說:「君主到來,這是好日子啊,這個該 子一定大吉大利。」

有人說。

「怕享受不了這個福分啊,這個孩子一定會遭受災難。」

夏君就把這個孩子帶了回去,說:「讓他作我的兒子,誰敢害他?」孩子長大 成一人了,一次帳幕掀動,屋椽裂開,斧子掉下來砍斷了他的腳,於是只好作守門之官。

孔甲歎息道:「哎!發生了這種災難,是命裡注定吧!」於是創作出「破舞」 之瞅。

這是最早的東方音樂。

禹巡視治水之事,途中娶塗山氏之女。

禹沒有來得及與她舉行結婚典禮,就到南方巡視去了。

塗山氏之女就叫她的侍女在塗山南面迎候禹,她自己於是作了一首歌,歌牢唱遭:「候望人啊」,這是最早的南方音樂。

周公和召公時曾在那裡采風,後人就把它叫作「周南」、「召南」。

周昭王親自率領軍隊征伐荊國。

辛餘一靡一身高力大,作昭王的車右.軍隊返回,渡漢水,這時橋壞了,昭王和蔡公墜一落在水中。

辛餘一靡一把昭王救到北岸,又返回救了蔡 公。

周公於是封他在西方為諸侯,作一方諸侯之長。

當初,殷整甲遷徙到西河居住,但還思念故土,於是最早創作了西方音樂。

辛余一靡一封侯後住在西翟之山,繼承了 這一音樂。

秦穆公時曾在那裡采風,開始把它作

為秦國的音樂。

有娀氏有兩位莢貌的女子,給她們造起了九層高台,飲食一定用鼓樂陪伴。

天帝讓燕子去看看她們。

燕子去了,叫一聲謐隘。

那兩位女子報喜一愛一燕子,爭著撲住它,用 玉璧罩住。

過了一會兒,揭開筐看它,燕子留下兩個蛋,向北飛去,不再回來。

那兩位女子作了一首敬,歌中唱道:「燕於燕子展翅飛」,這是最早的北方音樂。

大凡音樂,是從人的內心產生出來的。

心中有所感受,就會在音樂中表現出來,音樂表現於外而化育於內。

因此,聽到某一地區的音樂就可以瞭解它的風俗,考察它 的風俗就可以知道它的志趣,觀察它的志趣就可以知道它的德行。

興盛與衰亡、賢明與不肖、君子與小人都會在音樂中襄現出來,不可隱藏。

所以說音樂作為一種觀 察的對象,它所反映的是相當深刻的了。

土質惡劣,草木就不能生長;水流渾濁,魚鱉就不能長大,社會黑暗,禮儀就會煩亂,音樂就會一婬一邪。

鄭衛之一聲、桑間之音,這是一婬一亂的國家所喜好的,是道德袁敢 的君主所高興的。

只要一婬一邪、輕佻、放縱的音樂產生出來,放一蕩無羈的風氣、邪惡輕慢的思想盛情就要熏染人了。

人們受到這種熏染,各式各樣的邪惡就由此產生 了。

所以,君子以道為根本,進行品德修養,端正品德鏈而創作音樂,音樂和諧而後通達理義。

音樂和諧了,人民就嚮往道義了。

制樂

原文:

四曰:欲觀至樂,必於至治。

其治厚者其樂治厚,其治薄者其樂治薄,亂世則慢以樂矣。

今窒閉戶牖,動天地,一室也。

故成湯之時,有谷生於庭,昏而生,比旦而 大拱。

其吏請卜其故。

湯退卜者曰:「吾聞祥者福之先者也,見祥而為不善,則福不至。

妖者禍之先者也,見妖而為善,則禍不至。」

於是早朝晏退,問疾弔喪,務 鎮撫百姓。

三日而谷亡。

故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聖人所獨見,眾人焉知其極?周文王立國八年,歲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國郊。

百吏 皆請曰:「臣聞地之動,為人主也。

今王寢疾五日而地動,四面不出周郊,群臣皆恐,曰「請移之」。」

文王曰:「若何其移之也?」

對曰: 「興事動眾,以增國城,其可以移之乎!」文王曰:「不可。

夫天之見妖也,以罰有罪也。

我必有罪,故天以此罰我也。

今故興事動眾以增國城,是重吾罪也。

不 可。」

文王曰:「昌也請改行重善以移之,其可以免乎!」於是謹其禮秩、皮革,以交諸侯;飭其辭令、幣帛、以禮豪士;頒其爵列、等級、田疇,以賞群臣。

無幾 何,疾乃止。

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動,已動之後四十三年,凡文王立國五十一年而終。

此文王之所以止殃翦妖也。

宋景公之時,熒惑在心,公懼,召子韋而問焉,曰: 「熒惑在心,何也?」

子韋曰:「熒惑者,天罰也;心者,宋之分野也。

禍當於君。

雖然,可移於宰相。」

公曰:「宰相,所與治國家也,而移死焉,不祥。」

子韋 曰:「可移於民。」

公曰:「民死,寡人將誰為君乎?寧獨死!」子韋曰:「可移於歲。」

公曰:「歲害則民饑,民饑必死。

為人君而殺其民以自活也,其誰以我為 君乎?是寡人之命固盡已,子無復言矣。」

子韋還走,北面載拜曰:「臣敢賀君。

天之處高而聽卑。

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賞君。

今夕熒惑其徙三捨,君延年二十 一歲。」

公曰:「子何以知之?」

對曰:「有三善言,必有三賞,熒惑必三徙捨。

捨行七星,星一徙當一年,三七二十一,臣故曰「君延年二十一歲」矣。

臣請伏於 陛下以伺候之。

熒惑不徙,臣請死。」

公曰:「可。」

是夕熒惑果徙三捨。

譯文:

想要欣賞最和諧完美的音樂,必定要有最完美的政治。

國家治理美善的,它的音樂就美善,國家治理粗疏的,它的音樂就粗疏,至於亂世,音樂已經流於輕慢了。

雖關閉門窗,在一室之中卻可感動天地。

成湯在位的時候,庭中生出一棵奇異的谷子,黃昏時萌芽,等到天亮已經有兩手合圍那麼粗了。

湯的臣下請求占卜異谷出現的原因。

湯辭退占卜的臣子說:「我聽 說,吉祥的事物是福的先兆,但是如果遇到吉兆,卻做不善的事,福就不會降臨。

怪異的事物是災禍前先兆,但是如果遇到怪異而做善事,災禍就不會降臨。」

於是 他早上朝,晚退朝,勤於政事,探問病人,弔唁死者,務求安一撫百姓。

三日之後,庭中的異谷竟消失了。

所以說。

禍是福所倚存的東西,福是禍所隱藏的處所。

這個 道理只有聖人才能認識到,一般人哪裡會知道事物變化的終極?

周成王即位八年了,這年六月,文王臥病在一床一五天而地震,震動範圍東西南北不出國都四郊。

百官都請求說,「我們聽說,地之所以震動是為君主的緣故。

如今大王 您臥病五天而地震,震動範圍四面不超出國都四郊,群臣都十身恐懼,說「請王把災禍移走」。」

文王說,「怎麼移走它呢?」臣子回答說:「征發徭役,發動民 眾,來增築國都的城牆,大概就可以把災禍移走吧。」

文王說:「不行。

上天顯現怪異是藉以懲罰有罪的人。

我必定有罪,所以天借此懲罰我。

如今特為此征發徭 役,發動民眾,親來增築國都城牆,這是加重我的罪過。

這麼辦不行。

我願意改變過去的行為,增加美善的品德,來移走災禍,或許可以免除災禍吧。」

於是文王慎 重對待禮法、聘問,用以結交諸侯,整飭辭誇、禮品,用以禮賢下士;頒布爵位、等級,田地,用以賞賜群臣。

沒過多久,文壬的病就好了。

文王即位八年而地震, 地震之後又在位四十三年,文王共蒞臨王位五十一年而死。

這全在於文王用以止息禍殃、滅除怪異的方式得當啊。

宋景公在位的時候,火星出現在心宿的位置。

景公害怕了,召見子韋,向他詢問道:「火星出現在心宿,這是什徵兆呢?」子韋說:「火星代表上天的懲罰,心宿 是宋國的分野,災禍當降臨在國君您的身上。

雖然如此,災禍可以轉移給宰相。」

景公說;「宰相是跟我一起治理國家的人,卻要把死亡轉嫁給他,這不吉利。」

子 韋說:「災鍋可以轉移給百姓。」

景公說;「百姓死了,我將紿誰當國君呢?我寧肯獨自去死!」子韋說;「還可以把災禍轉移給農業收成。」

景公說:「農業收成 受到損害,百姓就會遭受饑荒,百姓遭受饑荒必死。

給百姓當國君,卻殺害自己的百蛀,以求使自己活下去,那誰還會把我當作國君暱?這是我的命數本來已經到頭 了,你不要再說了!」子韋立刻離開所立之處,面向北拜兩拜說;「我祝賀您!天居於高處卻可以聽到地上的一切,您有符合最高尚道德的三句話,天一定獎賞您三 次,今夜火星一定後退三捨,您可以延壽二十一年。」

景公說:「你根據什麼知道捨這樣呢?」子韋回答說:「您有三旬美善之吉,所以必得三次獎賞,因此火星一 定後退三捨。

遷移一捨要經過七顆星,一顆星代表一年,三七二十一年,所以我說「您可延壽二十一年」。

我請求守候在宮殿台階之下現察火星,火星如不後退,我 甘願一死。」

景公說;「可以。」

這夜火星果然後退了三捨。

明理

原文:

五曰:五帝三王之於樂盡之矣。

亂國之主未嘗知樂者,是常主也。

夫有天賞得為主,而未嘗得主之實,此之謂大悲。

是正坐於夕室也,其所謂正乃不正矣。

凡生,非 一氣之化也;長,非一物之任也;成,非一形之功也。

故眾正之所積,其福無不及也;眾邪之所積,其禍無不逮也。

其風雨則不適,其甘雨則不降,其霜雪則不時, 寒暑則不當,一陰陽一失次,四時易節,人民一婬一爍不固,禽一獸胎消不殖,草木庳小不滋,五穀萎敗不成。

其以為樂也,若之何哉?故至亂之化:君臣相賊,長少相殺,父 子相忍,弟兄相誣,知交相倒,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失人之紀,心若禽一獸,長邪苟利,不知義理。

其雲狀有若犬、若馬、若白鵠、若眾車;有其狀若人,蒼衣赤 首,不動,其名曰天衡;有其狀若懸旍而赤,其名曰雲旍;有其狀若眾馬以鬥,其名曰滑馬;有其狀若眾植華以長,黃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

其日有斗蝕,有倍 僪,有暈珥,有不光,有不及景,有眾日並出,有晝盲,有霄見。

其月有薄蝕,有暉珥,有偏盲,有四月並出,有二月並見,有小月承大月,有大月承小月,有月蝕 星,有出而無光。

其星有熒惑,有彗星,有天棓,有天攙,有天竹,有天英,有天干,有賊星,有斗星,有賓星。

其氣有上不屬天,下不屬地,有豐上殺下,有若水 之波,有若山之楫;春則黃,夏則黑,秋則蒼,冬則赤。

其妖孽有生如帶,有鬼投其陴,有菟生雉,雉亦生鴳,有螟集其國,其音匈匈,國有游蛇西東,馬牛乃言, 犬彘乃連,有狼入於國,有人自天降,市有舞鴟,國有行飛,馬有生角,雄雞五足,有豕生而彌,雞一卵一多毈,有社遷處,有豕生狗。

國有此物,其主不知驚惶亟革, 上帝降禍,凶災必亟。

其殘亡死喪,殄絕無類,流散循饑無日矣。

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

故子華子曰:「夫亂世之民,長短 頡<吾午>百疾,民多疾癘,道多褓襁,盲禿傴尪,萬怪皆生。」

故亂世之主,烏聞至樂?不聞至樂,其樂不樂。

譯文:

五帝三王在音樂方面已經達到盡善盡美了。

政治混亂的國家的君主從來不曾懂得音樂,這是由於他們是凡庸的君主的緣救。

獲得上天的賞賜,得以成為君主,然而徒有君主之名,卻無君主之實,這是最可悲的。

這就如同在方位不正的屋子裡擺正座位一樣,其所謂正,恰恰是不正。

萬物的誕生,不是一陰一、一陽一二氣之中一種氣能夠他育的,萬物的生長,不是哪一種物能夠承擔的,萬物的形成,不是哪一種東西的功勞。

所以,大量正氣積聚的地方, 福沒有不降臨的,大量邪氣積聚的地方,禍沒有不發生的。

邪惡積聚之處,那裡的風雨不適時,及時雨不降,霜雷不合時令,寒暑失當,一陰陽一失去常規,四季次序顛 倒,人民一婬一亂不能生育,禽一獸胚胎消釋不能繁殖,草木矮小不能生長,五穀枯萎不能結實。

以此為素材製作音樂,會怎麼樣呢?

所以,極端混亂的社會,它的風氣是,君臣互相殘害,長少互相殺轂,父子殘忍相待,弟兄互相欺騙,摯友互相背叛,夫互相冒犯。

人們天天相互殘害,喪失人倫,心象禽一獸一樣,長於邪惡,苟且求利,不懂理義。

它的雲氣形狀有的象狗、象馬、象白天鵝,像各種各樣的車輛。

有的像人.青色的衣服,紅色的頭,一動不動,它的名字叫「天衡」;有的象懸空的旌旗,顏色是紅 的,它的名字叫「雲旍」有的象許多匹馬在爭鬥,它的名字叫「滑馬」;有的象許多植華而稍長,顏色上黃下白,它的名字叫「蚩尤之旗」。

它的太一陽一有時技生日蝕,有時有倍僪懦、暈珥之類的光氣,有時不發光,有時有光卻不產生一陰一影,有時許多個太一陽一一齊在空中出現,有時白天昏暗,有時太一陽一在夜裡出現。

它的月亮有時發生月蝕,有時有暉珥之類的光氣,有時一側昏暗,有時四個月亮一起出現,有時兩個月亮一起出現,有時一起出現一大一小兩個月亮,一上一下,或者小月托著大月,或者大月捧著小月,有時月亮遮住星星,有時月出而無光。

它的妖星有熒惑,有慧星,有天掊,有天攙,有天竹,有天英,有天干,有賊星,有斗星,有賓星。

它的霧氣有的上不連天,下不連地,有的上大下小,有的像水的波一浪一,有的象山的林木。

春天是黃色,夏天是黑色,秋天是蒼色,冬天是紅色。

它的妖孽有生得像帶子的,有鬼跳進城上的女牆,有兔子生出野雞,野雞又生出鶻雀,有螟蟲聚集在國都,發出匈匈的聲音使人驚懼,國都內有游蛇忽西忽東四處亂 竄,馬牛競開口說話,狗豬競互相交一配,有狼闖入國都,有妖人從天而降,市場上有飛舞的鴟鶚,國都內有橫行的怪獸,有馬生角,雄雞五隻腳,有豬生下來蹄不生 甲,雞一卵一多孵化不出,有祭祀土神的場所自己移了地方,有豬生狗。

國家中有了以上這些怪異之物,君主不知驚惶,不知迅速改革,那麼上帝降下災禍,凶災必定到極點。

其國家滅亡,君主死喪,無一倖免,人民流離失散,大遭饑荒 的日子沒幾天了。

這些都是混亂的國家發生的怪異現象,多得數也數不清,即使用盡楚、越生長的竹子也仍然寫不完。

所以,子華子說:「亂世的百姓,沒有節度, 是非錯亂,百病俱生。

人民多疾病,道路上多棄嬰,瞎眼、禿頭,駝背、雞胸,各種各樣的怪異都產生了。」

因此,亂世的君主怎麼能聽到最和諧、完美的音樂?聽 不到最和諧、完美的音樂,它的音樂不會快樂。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呂氏春秋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