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西遊記》四 授比丘菩提正念 賜優婆梆子驅邪:三藏道:「上神不知:弟子一路遇了無數妖魔,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續西遊記》四 授比丘菩提正念 賜優婆梆子驅邪

續西遊記

四 授比丘菩提正念 賜優婆梆子驅邪

神王乃問三藏道:「聖僧,你一路來.如何虧了他們兵器?」

三藏道:「上神不知:弟子一路遇了無數妖魔,若不是他三個有此兵器戰妖斗怪,怎能前來。

但知是出家人,以慈悲為主。

遠來取經為何?原以濟度眾生為念,被他們這兵器,傷害了多少十性十命,這便是他害事處。

仰望神王收貯了他們兵器,免得傷害生靈,十陰十功浩大。」

行音道:「我等兵器,原也為保護師父西來。

如今取了真經回去,也要靠著他,如何繳還得?」

三藏道:「徒弟,如來要你繳還,必須有個聖意。

你且依命繳還,再作道理。」

八戒道:「師父,徒弟若沒了釘鈀,討飯也沒路,還是留著鈀罷。

便是保護經回,也少不得要他。」

神王笑道:「八戒,莫慮保經無器械,你且看我這手中是何物?」

八戒看了一眼道;「你手中是一個打牆的杵,長又不長,短又不短,降不的妖,打不的怪,沒用的物件。」

神王笑道:「我這件兵器,你那裡知道?」

行者說:「弟子也不曾見,請說他個來歷。」

神王乃說道:

先天生,後天生,這件神物天下少。

諸般武藝讓他強,說起威靈真不小。

斂鋒蓄銳萬魔降,鎮怪驅邪諸孽掃。

等閒不用有威風,清淨壇場無價寶。

整齊大眾聽經心,降服大鵬金翅鳥。

法華海會佛菩提,全仗降魔力量保。

視彼金箍燈草心,笑那釘把枯苗槁。

漫誇寶杖有神通,此杵旋時都要倒。

行者聽得,暴躁起來道:「神王口說無憑,弟子情願與你比較個神通。

若是你的寶杵,勝過我的金箍棒,不必講了,情願繳還在靈山庫藏。

若是我這棒兒,勝過你的寶杵,還讓我的金箍棒保護經回。」

神王道:「佛爺在上,靈山非賭鬥之所,安可與你稱雄較力。

只是把你的金箍棒、我的降魔杵,兩件寶器放在階前,比一個輕重,試誰的氣力,便見神通。」

行者道:「說的有理,只恐沒有這等大秤。」

神王道:「何必要秤,權把沙師兄的寶杖橫擔我們棒與杵,孰重就輕,自然兌出。」

行者乃把沙僧寶杖橫擔著,一頭行者棒,一頭神王杵。

那棒那裡敵的過杵。

八戒見了,忙將釘鈀也放在棒這一頭,越稱不起。

行者急了道:「神王,我原只講降妖滅怪,輕巧的神通,不曾與你講甚麼力量。

你看我這棒兒,叫十聲小,就如繡花針,怎麼也較甚輕重?」

神王道:「你便叫他小了看。」

行者把棒取在手中,叫一聲「小」,只見那金箍棒越大了。

行者叫了幾聲「小」,便大了許多。

行者急了,舉起棒,照杵上打來。

神王忙掣過講道:「孫悟空,靈山勝境,使不得十性十子。

早早皈依如來,繳還了凶器,隨汝師取了真經去也。」

行者氣哼哼的,還要爭長。

三藏道:「徒弟,莫要爭能。

我等為何事到此?」

行者聽了師言,只得忍氣吞聲,隨著三藏叩首殿階之前,說道:「弟子玄奘,仰望我佛仁慈,給賜真經,早回東土,以慰君主之望。」

如來見其迫切,乃喚:「阿難,引領三藏師徒,到寶經閣查發真經,付與唐僧。」

阿難領旨,引著唐僧到寶經閣去。

三藏在寺中,行一步,觀看一步,向行者稱讚道:「真好佛地。」

不覺來到閣前,見那閣上:

霞光萬道,瑞氣千尋。

彤雲裡顯出碧琉璃,綠樹頭映著朱窗戶。

獸角飛空,真乃拂雲霄漢;雀簷傍牖,果然繞樹十陰十深。

正是一座凌煙從地起,綺雲承露自天排。

阿難領著三藏師徒,登得寶經閣,查閱諸品經卷,俱有簽記名目。

阿難道:「聖僧,你看這寶笈瓊書,玄詮妙典,真個是人間少有,天上無多;乃不二法門之奧理,最上一乘之真言。

東土眾生,何幸得以見聞!比丘僧尼,永為課誦。

只是取去,一路要小心敬意,莫生怠慢。

這所關非小,不教空費聖僧一番辛苦。」

三藏道:「謹領教言,決不敢怠饅。」

阿難乃查檢真經,共計三藏,該三十五部,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

乃從中查出五千零四十八卷,名為一藏,十十交十十付與三藏師徒。

三藏受了經,乃分作四擔,叫行者、八戒、沙僧各擔一擔;以一格分作兩櫃,背在玉龍馬上。

當時阿難把經卷數目,開寫明白,十十交十十付與三藏。

卻是:

《涅勢經》《菩薩經》《虛空藏經》《首楞嚴經》《恩意經》《決定經》《寶藏經》《華嚴經》《五龍經》《大集經》《禮真如經》《大般若經》《金剛經》《法華經》《大光明經》《未曾有經》《摩謁經》《瑜伽經》《正法論經》《西天論經》《維摩經》《寶常經》《佛本行經》《菩薩戒經》《僧祗經》《寶成經》《三論別經》《佛國雜經》《大智度經》《本閣經》《起信論經》《正律文經》《維識論經》《大孔雀經》《貝捨論經》。

以上經名,多寡卷數不等,三藏照單拜受,一面十十交十十付徒弟三人,各相擔負。

一面隨著經,離了寶閣,就要往山門外走。

三藏道:「徒弟們,且歇下擔子,上殿拜辭了佛祖才是。」

行者道:「經已在手,走罷,走罷。」

八戒道:「師兄意思,怕繳還金箍棒。

我這釘鈀、狼牙、五爪,稱著繳還,倒也罷了。」

沙僧道:「辭謝是禮,依著師父,莫拗。」

行者只得歇下擔子,隨著三藏到得殿階下拜辭如來。

如來覽了阿難開寫經數,乃向三藏說道:「此經功德無量,靈異非常:上通天文地理之奧,下知人物萬匯之情;為三教之玄屑,乃二氣之真機。

到彼南方,永為珍寶。

非人不可輕傳,善土尤當欽重。」

三藏唯唯拜謝。

辭了佛祖,別了眾聖,下殿階,領著徒弟出了三層門。

方近山門,只見大力神王扯著行者、八戒道:「經已取去,兵器卻要繳還貯庫,前途用他不著。」

行者道:「正要這寶貝護送經文,如何繳得?」

神王道:「經文與鈀、棒,並行不得。

你要鈀棒,便留下經文;你要經文,便留下鈀棒。」

行者沒了主意,又不敢爭拗,兩眼看著三藏。

三藏道;「徒弟,千山萬水,所來為何?你必須留下鈀棒,且顧了經文去著。」

行者把眼一轉,那機變心腸就出,說道:「依師父繳還了鈀棒,只是這經文也要件棍棒挑著。」

神王道:「釋門觀放著禪杖,把兩條與你擔罷。」

沙僧便稱口道:「我的寶杖免繳,代作禪杖可也。」

神王道:「也換了與你。」

當下三人把兵器繳還,十十交十十與神王。

那行者笑欣欣的道:「棒呀,棒呀,想你在龍宮時,老孫巧裡得來,如今在靈山繳庫,是空裡去。」

豬八戒徠著嘴,落著淚道:「我的寶貝鈀,怎捨得放在這裡?」

沙僧也留留戀戀不捨。

只見神王收了兵器,換了三條禪杖,各挑著經擔,方才出了山門,望大路前行。

卻說如來見三藏心歡意暢取得經去,乃向菩薩聖眾道:「唐僧以志誠心為報答君恩之事,吾知履道坦坦,此經直到東土,無礙無疑。

但是孫行者以機變心取了經去,雖說報答天地日月蓋載照臨,事屬正大,吾想機變是他來時保護唐僧的作用,這種根因未能消化,必要生出一種魔孽。

適早比丘僧屈指計他,說出八十八種機心,都是十奸十盜邪十婬十,種種亂派。

他既有此不淨之根,吾恐道路必有邪魔之擾。」

眾聖聽了,齊齊稱是。

只見比丘僧到彼與優婆塞靈虛子二人向如來前合掌禮拜道;「弟子蒙如來充滿道力,一添聲聞功德,一添圓覺實行。

今真經既去,還望方便傳教。」

如來乃問比丘僧:「汝知優婆塞道力麼?」

比丘僧答道:「弟子久已知,故往日舉薦,料其法術,可以護送經文。」

如來又問優婆塞;「汝知孫悟空法力麼?」

優婆塞答道:「弟子前留他靜室,見其不淨擾靜,已知他法力矣。」

如來道:「他來時遇種種妖魔,不虧菩薩聖眾救護,幾乎不免。

今汝二人既要保護經文到彼東土,比丘僧已知孫悟空八十八種機心之變,吾今賜汝菩提數珠子八十八顆。

按此菩提非比尋常,一粒一佛,乃五十三佛之念頭,三十五佛之心印也。

汝當靜時掛放心胸之上,遇有魔孽,持諸手內,一粒撥動,萬邪自消;隨經到處勿生怠惰。

是乃圓覺實行也。」

乃向優婆塞道:「靈虛子,汝既知孫悟空機心變動,魔孽猖狂,吾今賜汝一木魚梆子。

按此梆子,非是緣木求魚,乃是淨心驅魅。

那菩提子,有轉圓不竭之正覺。

這木魚,有聞聲起畏之真機。

凡遇經文有阻,一擊自無留難。

汝其誠愨競持,勿生懈弛,是乃聲聞功德也。」

靈虛子稽首拜受。

二人領了如來傳教,當下拜辭了寶殿,就往外走。

如來復叫住丁寧道:「汝二人只可隨真經到處,保護無虞,莫與唐僧等知識同行。

若令其知覺,乃是送經東土,非取經西域之義也。」

二人領命而出。

如來見二人出了山門,乃放大毫光,駕彩雲起在虛空,向眾聖菩薩道:「真經到處,消災釋罪,降福延生,允為至寶。

比丘、優婆道力若微,當借普助,各有功德。」

眾聖唯唯稱謝而退。

如來左侍阿難,右隨迦葉,彩雲縹緲,去赴法華海會不提。

正是:

百千萬劫難遭遇,一藏真經自此來。

話說三藏自從取了真經,分作四處,徒弟們擔了。

自己輕身一個,離靈山腳下,望前行走。

時值三冬至日,見地方居人,往來著新鮮衣服,行慶拜節禮。

乃叫沙僧乘便問行路的:「何故?」

豬八戒道:「師父也忒眼空淺,人家有錢鈔,穿件新鮮衣服。

有了新衣,便有禮貌。

像徒弟穿這舊祆子,便沒人敬禮。

管他做甚,只走我們路罷。」

沙僧問了,行路的說:「今日乃冬至令節,我這裡地方風俗,著件新衣行慶拜禮。」

三藏聽得,乃向行者道:「徒弟,我們今日取得經回,正是一十陽十來復,萬象更新。

大家心悅意暢,何不聯和一韻散心,好往前走。」

行者笑道:「師父到底是唐十人風韻,喜尚吟詠。

我等吃力挑擔,你師父輕身快活,還要吟詩。」

八戒道;「真個師父是看人挑擔不吃力。

這吟詩可當的飯吃?徒弟腹中食俄,若是當的一個饃饃,便亂道幾句。」

沙僧道:「二位師兄,不要生疑忌之心,阻了師父興趣。

取經願遂,好節佳途,便隨師父賞心樂事,未為不可。」

行者道:「吟來,吟來!我們和罷。」

三藏遂叫把經擔且歇在樹林避風之處,乃信口吟道:

「三冬至日喜回來」。

行者乃和道:

「萬象昭蘇又復新」。

八戒噘著嘴沒好氣道:

「和尚那知冬節到」。

沙僧忙續道:

「一十陽十顛倒五行身」。

三藏聽了大喜道:「徒弟們莫說你們不知吟詠,卻倒也成章合韻。」

正說間,只見那樹林外遠遠顯出高樓峻閣。

三藏道:「徒弟們,你看那高樓峻閣,乃是我們來時優婆塞道者之家。

擾了他齋飯,沐浴一宵,也不曾面辭作謝。

如今徑過去,非禮;若是又到他家去取擾,不安。

如之奈何?」

行者道:「靈虛子道者,家住靈山腳下。

我們回路,不便又擾,已越路過來了。

此樓閣,想又是人家。」

八戒道:「張家,李家,管甚麼別家!肚中俄了,且去化一飽齋再走。」

三藏依言,出了樹林,往前走去,卻越去越遠。

三藏道:「分明樓閣在目前,怎麼又走不見?」

八戒道:「樹林遮了。」

沙僧道:「我等來時,此皆荒山野逕,未曾見有樓閣人家。」

三藏道:「悟淨,你那知,來時一心直盼著靈山,未留著意。

今日歸去閒心,頓覺地界村落人家都在目中。」

三藏只說了這句話,那樓閣即顯出樹林。

行者道:「師父,已到人家之處。

看他門戶,容得經擔,便借宿一宿;若是淺房窄屋,化些齋吃了走罷。」

八戒道:「高樓峻閣,料是大門戶人家,但不知可捨的齋僧佈施。

就是西方人家肯齋僧佈施,不知可肯足了老豬飯量。」

師徒們說罷,走近門前,只見門兒扃閉,犬子驚人,連聲的叫。

少頃,一個青年秀士走出門來。

三藏看這秀士:

唐巾眉上束,雲履足間穿。

手中持一冊,料是古今篇。

三藏見了,方才要上前施禮。

那秀士見了三藏,笑盈盈躬身迎出門外道:「恩人老師父,你今日取了經文回來也。」

三藏定睛看時,方才認的。

卻是何人,且聽下回分解。

〔【總批】如何是金箍棒、九齒鈀、降妖杖,只是金木土三種鋒芒耳。

繳還佛土,惟見於空。

聲聞功德,圓覺實行,須看向裡面。

若實實指作菩提梆子,未免又替化緣和尚添一重啞迷矣。

分類:四大文學名著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續西遊記
一 靈虛子投師學法 到彼僧接引歸真二 如來試法優婆塞 徒眾誇能說姓名三 唐三藏禮佛求經 孫行者機心生怪四 授比丘菩提正念 賜優婆梆子驅邪五 動吟詠聖僧兆怪 和詩句蠹孽興妖六 蠹妖設計變蠶桑 蛙怪排兵攔櫃擔七 行者一盜金箍棒 龍馬雙啣經出池八 行者焚芸驅眾蠹 悟能騙麝惹妖麋九 論志誠靈通感應 由傍道失散真經十 兩僧人抵回經擔 眾老長慶賀靈芝十一 齋心廟八戒被縛 幽谷洞行者尋經十二 菩提珠子誑群妖 水火精靈噴氣焰十三 老叟說妖生計較 玉龍噴水解炎蒸十四 妖精行者打猴拳 道土全真愚怪物十五 因緣理指明八戒 木魚聲擊敵妖邪十六 真經寶櫃現金光 鎮海寺僧遭毒蠆十七 盜真經機內生機 迷眾僧怪中遇怪十八 噴真火逼走四妖 示蒲鞭法懲八戒十九 比丘僧指引經櫃 唐三藏行遇樵歌二十回 魔王送唐僧過嶺 沙僧幫戰鬥忘經二十一 狐妖計識真三昧 三藏慈悲誦五龍二十二 虎威獅吼寄家書 鳳管鸞簫排隊伍二十三 陸地仙拂塵解斗 唐長老奉旨封經二十四 八成再哭九齒耙 行者兩盜金箍棒二十五 當戰場行者罵妖 入眼過唐僧被難二十六 唐長老不入邪蹤 豬八戒忽驚夢話二十七 意正毫毛歸本體 心清慧眼識妖魔二十八 假風癲推倒廟碑 審來歷欺瞞巡嶺二十九 七情六慾作強梁 三藏一誠傳弟子三十 悟空大戰蟒妖嶺 長老高奔石室堂三十一 假圈套詐請唐僧 現神靈嚇逃盜伙三十二 化強人課誦心經 誘夜叉喊驚魔怪三十三 陰沉魔誤吞行者 豬八戒辜負騰雲三十四 比丘直說語沙僧 三藏聞言怨弟子三十五 日月寶光開黯黮 莊嚴相貌動真誠三十六 義士忠臣羞佞賊 孤魂野鬼辱權姬三十七 餓鬼林拳打細腰 水晶宮哀求神棒三十八 行者三盜金箍棒 唐僧一意志誠心三十九 木魚聲響散妖魔 猛虎嘯風驚長老四十 靈虛道者伴唐僧 嘯風魔王仇八戒四十一 狐妖設計假心猿 行者全經愚腳漢四十二 正念頭八戒知妖 說地獄比丘服怪四十三 隱身形行者打妖 悟根因八戒受捆四十四 弄虛脾狐怪迷僧 說功果魔王歸命四十五 禁葷腥警戒神馬 借抓妖復轉毫毛四十六 蒸僧林六耳報仇 強葷店二客設計四十七 唐三藏混俗化光 孫行著機心變怪四十八 烈風刮散炎蒸氣 法力搖開大樹根四十九 清淨地玄奘尊經 臭穢林心猿遇怪五十 神龍猛虎滅狐妖 八戒沙僧爭服力五十一 指心猿復還知識 遭魔怪暫蔽圓明五十二 胡僧舉滅怪真仙 如來授驅迷妙法五十三 智度尊經破迷識 聖僧頭頂現元神五十四 妖魔噴火空焚葉 行者愚尼變法身五十五 唐長老夜走八林 比丘僧術全三藏五十六 陳員外女子逢妖 唐三藏靜功生擾五十七 八戒假變陳寶珍 真經光射烏魚怪五十八 道姑指路說古怪 師徒設計變尼僧五十九 行者智過百子河 水賊代送西來路六十 山賊回心消孽障 比丘動念失菩提六十一 假寶珍利誘賊心 噴黑霧搶開經擔六十二 行者入水取菩提 老黿將珠換寶鏡六十三 變鰲角梆子通靈 降妖魔經僧現異六十四 誤把五行認妖孽 且隨三藏拜真經六十五 五氣調元多怪消 一村有幸諸災散六十六 孝女割蜜遇蜂妖 公子惜花遭怪魅六十七 老善人動嗔生懈 小和尚供食求經六十八 真經隻字本來無 片語仁言妖孽解六十九 悟空三誘看經鵲 比丘四眾下靈山七十 長老推測施妙算 行者開封識怪情七十一 比丘眾共試禪心 靈虛子助登彼岸七十二 唐三藏登山玩景 豬八戒得意賞心七十三 貪利老僧遭怪壓 含靈負重向經皈七十四 玉龍馬顯靈抓怪 老住持妄想留經七十五 優婆塞糾正路頭 村眾人誤疑客貨七十六 驚住持真容說話 附老婦王甲回心七十七 誦經功德病災除 設計妖魔空用毒七十八 孫大聖古洞留名 福緣君深山遇祖七十九 玉龍馬長溪飲水 豬八戒石洞誇名八十 比丘假魂訴毒害 行者設計誘山童八十一 傳觔斗直指明心 設機心何勞利斧八十二 假神將嚇走妖魔 揭山石放逃猩怪八十三 八戒誤被邪淫亂 行者反將孽怪迷八十四 拔毫毛抵換板斧 仗慧劍斬滅妖魔八十五 靈虛子辨香煙氣 孫行者摳怪眼睛八十六 六鯤妖怪說神通 獨木橋樑沉長老八十七 妖魔齊力戰心猿 機變無能遭怪縛八十八 靈虛子力鬥群魔 四神王威收眾怪八十九回 修善功獅毛變假 試對答長老知真九十回 唐三藏沐浴朝王 司端甫含嗔問道九十一 說經義解忿救徒 拔毫毛變襖愚怪九十二 神王舉火燎獅毛 獵戶疑僧藏兔子九十三 假變無常驚獵戶 借居蘭若誘尼僧九十四 顯法力八戒降假妖 變尼僧悟空明正道九十五 拜禮真經驅病患 積成陽氣散陰邪九十六 動喜心妄入歡境 貪錢鈔暗惹邪謀九十七 鼯精計算偷禪杖 行者神通變白煙九十八 算妖魔將計就計 變葫蘆嚇怪驚妖九十九 滅機心復還平等 借寶象乘載真經一百 願皇圖萬年水固 祝帝道億載遐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