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西遊記》六 蠹妖設計變蠶桑 蛙怪排兵攔櫃擔:不染眉間相,安驚夢裡身?黃粱真似假,蕉鹿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續西遊記》六 蠹妖設計變蠶桑 蛙怪排兵攔櫃擔

續西遊記

六 蠹妖設計變蠶桑 蛙怪排兵攔櫃擔

幻皆物外幻,因是個中因。

不染眉間相,安驚夢裡身?

黃粱真似假,蕉鹿假如真。

識得真空理,邪魔永不侵。

話說比丘僧到彼與靈虛子變了僧道,在破廟內守著經擔,見蠹妖變的道人也不敢來,只是唐僧們怎知經擔在此?乃叫靈虛把木魚兒敲動。

這木魚聲響,竟遠入三藏之耳。

師徒們眼見漢子們往廟邊去,這木魚產又自廟來。

三藏道:「木魚聲響,定是廟內有僧道功課。」

乃走近前來,果見一僧一道在破廟內誦經,守著兩個經櫃。

三藏見了經櫃,滿心歡喜,便向比丘僧作禮道:「深謝二位師父看守經相,不為強漢得去。」

比丘僧道:「師父,想是東土取經聖僧,既得了寶經,何故不小心保護回去?西方地內,莫說善男信女,敬十愛十真經;便是飛禽走獸,也樂聽聞;山十精十水怪,也思瞻仰。

必是師父們心生不淨,以致妖邢。

雖說靈山腳下,諸怪不生,只恐你們心心生出。」

三藏拜謝道:「領教,領教。

弟子們卻也不敢怠慢。」

比丘僧隨叫行者們把經櫃馱在馬上,說道:「小僧們也是靈山會上去的,不及奉陪。

此往東土,直照大道而前行。

靈山離遠,孽怪實多,好生小心防範。」

說罷,二人出門去了。

三藏方才叫行者:「看那裡可有人家,化些齋飯充飢。」

行者道:「師父,且少忍片時,再走三二十里,自有順路人家去化。」

師徒收拾前行。

卻說蠹妖們計較道:「千載奇逢,遇著經文。

不說神仙字籍,我們若得鑽入食了,可成仙道。

費了一備工夫,依舊與他們得去,怎肯干休?」

老蠹妖道:「事也不難,看他們走路未曾得齋。

不是身邊有鈔買饃饃飯食,定是募緣乞化。

此去前途,有五十里無人煙僻路,我等再設變一處茅屋,待他們來歇擔化齋。

一壁廂變化些齋食與他們食,一壁廂乘空兒叫小的兒們鑽入包櫃內,隨路食他經文可也。」

蠹妖計較了,往前三十里荒僻林中,果然變得一處草屋茅簷。

老蠹變了一個蠶桑婆子,兩蠹妖變了兩隻蠶簸,眾小蠹變了許多蠶蟲,在簸中食桑。

卻說三藏師徒們走了二三十里之路,八戒只叫:「餓了,且歇擔化齋。」

三藏道:「這般荒僻處所,那有人家化齋?」

八戒道:「且歇下經擔,待我去尋。」

行者道:「師弟,此處地僻人稀,定有妖怪。

須是到那人煙湊集處,方可化齋。」

八戒那裡肯依,把經擔歇下,四面一望,笑道:「師父,那樹林裡有兩間草屋,一個婆子守著幾簸箕菜飯,在那裡曬亮哩。」

三藏聽得,抬頭一看,果然兩間草屋。

但見:

茅簷高出樹林中,密密桑圍稻草蓬。

門向南開迎日暖,山遮北地冷無風。

三藏見了道:「徒弟,天雖晴朗,尚在寒冬。

這草屋向十陽十,若問那婆婆化的些齋飯,我等且歇一時也可。」

乃走近草屋,向婆子稽首道:「老菩薩,我等過往僧人,化你一齋,以充飢腹。」

婆子道:「有便有些齋飯,恐不中師父受用。」

三藏道:「出家人那裡擇十精十,但願老菩薩喜捨。」

婆子道:「請坐,請坐。

待我去收拾來師父用。」

一面便把那簸子的桑蠶往經櫃上放。

三藏方才看見是桑蠶,乃合掌道:「老菩薩,原來是養桑蠶。

小僧們遠來,誤看了是曬亮的飯米蔬菜。

這件物,莫要放在我經擔上。」

行者見了道:「師父不可吃他齋飯。

一則養蠶人家,傷生害命,不潔;二則節當冬至之後,天寒地凍,非養蠶吐絲之時。

事既差錯,必是妖怪。

我看那婆子把蠶簸箕放在我們經擔上,必有緣故。

行路罷,不要惹他。」

八戒道:「飯在嘴邊,又疑惑甚的?想我南方養蠶春暖,這西域不同,也未可知。

師父說的倒是,莫要把蠶簸放在經擔上,不當仁子。」

八戒說了,便去把簸子移開。

那婆子忙把手搖著道:「沒妨,沒妨。

待我收拾了齋飯來移。」

八戒那裡由他,忙把簸子移到閒地,只見落在地的蠶子,卻不似蠶。

八戒向沙僧道:「何如我說外方不似我南方,蠶的形體也不同?」

行者見了,向三藏說:「師父,千著萬著,走為上著。

徒弟看這個婆子,有些古怪。」

行者說罷,挑著擔子飛走。

沙僧信了也走。

三藏趕著馬櫃,只得隨往,惟有八戒延挨。

那老蠹妖見勢頭不合,又來把簸子移在八戒經擔上。

八戒心下也疑,乃挑十起擔子,趕前走去。

老蠹妖見小魚子鑽了幾個在八戒經擔內去,自己計又不遂,待三藏去遠,收了幻化的草屋、桑蠶,乃與眾蠹妖計較道:「如今計又不諧,如之奈何?」

眾蠹道:「昨夜,我等行些斯文雅意,吟詩弄句,騙他開經擔不成。

今又愚他吃齋,指望齊鑽破經櫃,卻又不得多人。

看那唐僧醇雅心腸,還在那仁厚一邊。

那三個徒弟俱動了嗔怒心腸,只是沒有槍刀在手,有了槍刀在手便逞起凶狠來,我等怎當得他?」

老蠹妖笑道:「你們不說,我倒也忘了。

想我當年在道院中,食了神仙字籍,相十十交十十了一個老青蛙。

如今間別多年,聞說他在玄十陰十池中,生齒日蕃,做了一部鼓吹,我等尋著他,到有幾分計能。」

眾蠹妖問道:「玄十陰十池,聞知離此不遠,一個青蛙有何計能?」

老蠹妖道:「口說無憑,我與你且到他處,會面自知。」

乃同眾蠹前走。

卻說三藏押著馬垛,行者、沙僧挑著經擔前行,八戒在後使十性十子,沒好氣的埋怨道:「齋飯到嘴,又疑甚麼妖怪?就是妖怪,我們且吃了他飯,再作理會。

若是妖怪成十精十,恨我那寶貝兒繳還在佛庫;若是在身邊,怕甚麼成十精十妖怪?」

只這一聲「寶貝兒繳還」,行者聽得,他想起繳還金箍棒,不得稱心降妖,一時機變頓起,歇下經擔,跳在半空。

往後樹林一望,那裡有個草屋婆子?下地來向師父道:「果然是妖怪變化,愚弄我等,倒是師父不曾吃他愚了。

此去前途須要謹慎。」

按下不提。

且說靈山腳下玉真觀裡有一位大仙,道號復元,修行年久,陳籍古典,堆積甚多,故此生出這蠹妖,三次食了神仙字,化為脈望,成了十精十氣;與觀後一口青草塘中一個老蛙十精十結為十十交十十契。

後以塘水涸淺,存留不住,乘風雨遠走到天竺地界山村,有一地名叫玄十陰十地。

這池雖在山村,倒也有些好處。

怎見得?但見:

一灣綠水,數畝方塘。

近現似一鑒宏開,近玩有源頭活潑。

碧澄澄清光相映,知是月到天心;文皺皺波十浪十平紋,不覺風來水面。

傍依山勢,縈繞長堤。

樹影倒垂,鳥鳴幽喚。

有時魚游春水,忽地蛙鼓夕十陽十。

正是:

無人飲馬濤方靜,有客攜壺景方幽。

老蛙十精十到了這地中,生長年久,聚積了無數青蛙。

本是吸清流而啖弱草,藏幽壑而伏深泥。

只因老蛙一日在路間,遇過客車轍,他悻悻不讓,怒氣當前。

那過客見其勇十猛,回轅避去。

後來又遇了月中金色蝦蟆,教他吐納變化之術,成了仙道。

游到越國,遇著越王勾踐,他不肯讓路,忿怒而立,似有戰鬥之狀。

越王勾踐不敢惹他,反讚他唱了一個喏。

他遂逞其技能,鎮日與眾蛙聲叫,當作一部鼓吹。

此日正鳴於水側,忽然老蠹妖到了池邊,叫一聲:「蛙哥,安樂麼?」

老蛙聽知是蠹友,忙住了鼓吹,上得池來,幻化人形,彼此相敘間闊。

老蛙乃問蠹妖近日行徑,蠹妖道;「小弟不才,靜守陳跡。

近遇東土僧人,取得靈山如來真經回去。

我等千載奇逢,若得咀嚼了片紙隻字,便得長生人世,種種不絕。

無奈力量微小。

昨因僧人吟詠動心,遂變化兩個秀才,與他聯韻賦詩,指望經文開櫃,誰想空費心思。

今又變化草屋蠶桑,謀之入櫃,又被他識破。

想那唐僧文雅,還可以柔道計誘。

只有三個徒弟,生的面貌異樣,常懷著拿妖捉怪之心,不敢慢易惹他。

故此特來計較個謀畫,想蛙友才能勇十猛,必有高見,能開的他經擔;或拐奪他的櫃包,也不枉了生在這靈山腳下。」

老蛙聽廣道:「小弟量同鼠腹,見本井底。

縱有一分勇十猛,不過怒背螳螂,有何本事敢阻奪經文?便是奪得經文,污泥深水之間,得之無用。」

蠹妖說道:「蛙兄,那裡知真經?我輩得以咀嚼成仙,你等聽聞,了義入道。

小弟來時,也曉得你不能奪得他經擔,但依我看來,還該遠避了他們方得安穩。」

老蛙道:「奪不得也未可知,怎麼遠避他?」

蠹妖故意激惱他道:「聞知他三個徒弟,內中一個豬頭嘴臉的,曾嗊淤泥河,蝦兒、魚兒,一個也不饒。」

老蛙笑道;「他一個取經人,如何嗊泥?」

老蠹妖道:「他連一條屎稀洞,也嗊了過來,希罕那淤泥河了?」

蛙怪聽了道:「這等說,等他來,待來試試手段。」

乃分討部下眾小娃,齊齊聚集,待取經僧人來到,先搶他的包櫃,丟入深池,然後再與他講話。

蠹妖道:「妙計、妙計。

經文投入溪水,他們必要開封,那時我們方可乘隙而入。」

蛙怪道:「只一件:聞得那孫行者的金箍棒十分利害,怎生抵敵?」

蠹妖道:「你還不知,他們取得經時,已繳在靈山了。

如今只有挑經禪杖,怕他怎的?若得些刀槍劍戟,擺列起來,待他來時殺他一陣。

他們雖然本事高強,料他空手決難迎敵。

只沒有討兵器處。」

蛙怪道:「這個不難,此去玉華城不遠,他那裡兵器極多,待我作法,攝他些來便了。」

蠹妖大喜。

按下兩妖在此設法侮弄不提。

且說比丘僧與靈虛子,遠遠隨著唐僧師徒經文行走。

到了草屋婆子處,比丘僧卻前行,靈虛子乃變了一隻靈鵲,在婆子草屋上,探看事情。

見他師徒不落了蠹妖之計,心中甚喜,誇道:「好個取經和尚。」

一面誇獎,一面趕上蠹妖。

聽見他與蛙妖商議之事,連忙走向前,把這情節與到彼僧說出。

到彼僧道:「誰叫唐僧吟詠,惹動這蠹妖?我們若替他驅除,便非事體。

須是待他師徒自為驅逐。

只是經文若被妖魔投入池水,濕破不便。

還須設個計較。」

靈虛子道:「真經到處,自是入火不焚,入水不沉。

但這蠹妖,結十十交十十了蛙怪,阻擋經文。

他聚集小蛙,備下刀槍劍戟,唐僧師徒把那根棒都繳在靈山庫內,怎生赤手空拳迎敵?」

比丘僧道:「我與你指他轉一條僻路兒過去罷。」

靈虛子道:「縱是僻路,也先往他池邊過。

如今師兄變個賣寶貨的客商,待我把木魚變一條犀牛角,跟上他經擔,指引他大道行走,防那投池一節。」

比丘僧道:「變客商指引,這個不難。

不知變犀牛角何用?」

靈虛子說:「犀角分開水道,名叫做十逼十水犀。

人若帶著他,便是海底行走也不沾水;若是焚燒起來,任你海底,般般無一毫隱避。

晉時有個十溫十太真,燃犀牛渚,照見水底各樣怪物,正是這個故事。」

比丘僧道:「寶貝,寶貝!師兄快變了,我等向東來指引他。」

靈虛子念動真言,頃刻將手中木魚,十十交十十與比丘僧。

自己仍隱身在經擔前後,暗行保護,就變了一條犀角,比丘僧乃攜在手中,自己也變個客商,坐在樹林中等候唐僧。

只見三藏師徒挑著經擔,從大路走來。

見一個客人,坐在林中。

三藏乃上前問道:「老善人,往東大路,是這條道上走麼?」

客人答道:「正是這路。

師父們包櫃是甚寶貨?前面有強人排兵佈陣,專一邀截往來客人,不當穩便。」

三藏道:「善人,我小僧包櫃不是貨物,卻是靈山取來的經卷。」

客人道:「便是經卷,你便自知,他卻當做寶貨。」

三藏道:「便開擔包與他看。」

客人道:「開了擔包看,若是經卷,強人最忌的是書文,卻要防他丟入池水。」

三藏聽得道:「紙見水卻要濕破,怎奈何他?請問善人,手中卻是何物?」

客人道:「我這寶貨,正是十逼十水犀。」

三藏道:「小僧曾聞犀角十逼十水,善人何處得來?若是肯借與小憎,保護這經擔過去,自當厚謝。」

客人說:「師父的經擔卻多,小子只得一條犀角,怎麼保護的?」

三藏道:「實不瞞善人說,小徒們都有手段,莫說一池水,便是東洋大海,他也保護的。

只這馬上兩櫃,是小僧跟著照管。

便是我這馬也不怕水,但恐強人搶奪下來。」

客人道:「高徒固有手段,只恐那強人們都是真刀真槍。

你們赤手空拳,怎奈何他?」

只這一句話,便惹動行者、八戒們心腸,八戒乃向三藏說:「師父,前時一路西來,虧了釘鈀保護。

如今釘鈀繳了,前面若遇著妖魔強人拿刀弄槍,怎生抵敵?說不的,師父前邊尋個寺院,或是人家,暫住兩日。

待我徒弟們轉去靈山,取了兵器來走。」

三藏道:「有了真經,原說不用兵器,去也沒用。

那神王既收了貯庫,你便去取,他必不發,枉費工夫。

不如靠天,隨路出路。

走罷!」行者聽了,把眼一轉,機變在心,乃向八戒說:「師弟,走罷。

萬一遇著強人,拿刀弄槍,我們挑經的禪杖也敵的過。」

八戒道:「不服手,使不慣。」

正說間,只聽得路前鼓吹響入耳來。

三藏道:「徒弟,前邊是那家動鼓樂?」

行者道:「不是人家動鼓樂,多管是經過官府,擺道的響器。」

客人道:「不是,不是,正是強人鼓吹。」

三藏聽了慌張起來道:「怎了,怎了?徒弟們須要小心。」

方才轉過山坡,見一簇強人,分作兩隊迎面而來。

怎生分作兩隊.且聽下回分解。

〔【評】蠹妖三番五次要食經文,只恐寇梁、寇棟正未必有此志量耳。

何以人而不如蟲乎?靈山腳下,蟲蟻兒也成十精十,故曰天地萬物之盜。

分類:四大文學名著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續西遊記
一 靈虛子投師學法 到彼僧接引歸真二 如來試法優婆塞 徒眾誇能說姓名三 唐三藏禮佛求經 孫行者機心生怪四 授比丘菩提正念 賜優婆梆子驅邪五 動吟詠聖僧兆怪 和詩句蠹孽興妖六 蠹妖設計變蠶桑 蛙怪排兵攔櫃擔七 行者一盜金箍棒 龍馬雙啣經出池八 行者焚芸驅眾蠹 悟能騙麝惹妖麋九 論志誠靈通感應 由傍道失散真經十 兩僧人抵回經擔 眾老長慶賀靈芝十一 齋心廟八戒被縛 幽谷洞行者尋經十二 菩提珠子誑群妖 水火精靈噴氣焰十三 老叟說妖生計較 玉龍噴水解炎蒸十四 妖精行者打猴拳 道土全真愚怪物十五 因緣理指明八戒 木魚聲擊敵妖邪十六 真經寶櫃現金光 鎮海寺僧遭毒蠆十七 盜真經機內生機 迷眾僧怪中遇怪十八 噴真火逼走四妖 示蒲鞭法懲八戒十九 比丘僧指引經櫃 唐三藏行遇樵歌二十回 魔王送唐僧過嶺 沙僧幫戰鬥忘經二十一 狐妖計識真三昧 三藏慈悲誦五龍二十二 虎威獅吼寄家書 鳳管鸞簫排隊伍二十三 陸地仙拂塵解斗 唐長老奉旨封經二十四 八成再哭九齒耙 行者兩盜金箍棒二十五 當戰場行者罵妖 入眼過唐僧被難二十六 唐長老不入邪蹤 豬八戒忽驚夢話二十七 意正毫毛歸本體 心清慧眼識妖魔二十八 假風癲推倒廟碑 審來歷欺瞞巡嶺二十九 七情六慾作強梁 三藏一誠傳弟子三十 悟空大戰蟒妖嶺 長老高奔石室堂三十一 假圈套詐請唐僧 現神靈嚇逃盜伙三十二 化強人課誦心經 誘夜叉喊驚魔怪三十三 陰沉魔誤吞行者 豬八戒辜負騰雲三十四 比丘直說語沙僧 三藏聞言怨弟子三十五 日月寶光開黯黮 莊嚴相貌動真誠三十六 義士忠臣羞佞賊 孤魂野鬼辱權姬三十七 餓鬼林拳打細腰 水晶宮哀求神棒三十八 行者三盜金箍棒 唐僧一意志誠心三十九 木魚聲響散妖魔 猛虎嘯風驚長老四十 靈虛道者伴唐僧 嘯風魔王仇八戒四十一 狐妖設計假心猿 行者全經愚腳漢四十二 正念頭八戒知妖 說地獄比丘服怪四十三 隱身形行者打妖 悟根因八戒受捆四十四 弄虛脾狐怪迷僧 說功果魔王歸命四十五 禁葷腥警戒神馬 借抓妖復轉毫毛四十六 蒸僧林六耳報仇 強葷店二客設計四十七 唐三藏混俗化光 孫行著機心變怪四十八 烈風刮散炎蒸氣 法力搖開大樹根四十九 清淨地玄奘尊經 臭穢林心猿遇怪五十 神龍猛虎滅狐妖 八戒沙僧爭服力五十一 指心猿復還知識 遭魔怪暫蔽圓明五十二 胡僧舉滅怪真仙 如來授驅迷妙法五十三 智度尊經破迷識 聖僧頭頂現元神五十四 妖魔噴火空焚葉 行者愚尼變法身五十五 唐長老夜走八林 比丘僧術全三藏五十六 陳員外女子逢妖 唐三藏靜功生擾五十七 八戒假變陳寶珍 真經光射烏魚怪五十八 道姑指路說古怪 師徒設計變尼僧五十九 行者智過百子河 水賊代送西來路六十 山賊回心消孽障 比丘動念失菩提六十一 假寶珍利誘賊心 噴黑霧搶開經擔六十二 行者入水取菩提 老黿將珠換寶鏡六十三 變鰲角梆子通靈 降妖魔經僧現異六十四 誤把五行認妖孽 且隨三藏拜真經六十五 五氣調元多怪消 一村有幸諸災散六十六 孝女割蜜遇蜂妖 公子惜花遭怪魅六十七 老善人動嗔生懈 小和尚供食求經六十八 真經隻字本來無 片語仁言妖孽解六十九 悟空三誘看經鵲 比丘四眾下靈山七十 長老推測施妙算 行者開封識怪情七十一 比丘眾共試禪心 靈虛子助登彼岸七十二 唐三藏登山玩景 豬八戒得意賞心七十三 貪利老僧遭怪壓 含靈負重向經皈七十四 玉龍馬顯靈抓怪 老住持妄想留經七十五 優婆塞糾正路頭 村眾人誤疑客貨七十六 驚住持真容說話 附老婦王甲回心七十七 誦經功德病災除 設計妖魔空用毒七十八 孫大聖古洞留名 福緣君深山遇祖七十九 玉龍馬長溪飲水 豬八戒石洞誇名八十 比丘假魂訴毒害 行者設計誘山童八十一 傳觔斗直指明心 設機心何勞利斧八十二 假神將嚇走妖魔 揭山石放逃猩怪八十三 八戒誤被邪淫亂 行者反將孽怪迷八十四 拔毫毛抵換板斧 仗慧劍斬滅妖魔八十五 靈虛子辨香煙氣 孫行者摳怪眼睛八十六 六鯤妖怪說神通 獨木橋樑沉長老八十七 妖魔齊力戰心猿 機變無能遭怪縛八十八 靈虛子力鬥群魔 四神王威收眾怪八十九回 修善功獅毛變假 試對答長老知真九十回 唐三藏沐浴朝王 司端甫含嗔問道九十一 說經義解忿救徒 拔毫毛變襖愚怪九十二 神王舉火燎獅毛 獵戶疑僧藏兔子九十三 假變無常驚獵戶 借居蘭若誘尼僧九十四 顯法力八戒降假妖 變尼僧悟空明正道九十五 拜禮真經驅病患 積成陽氣散陰邪九十六 動喜心妄入歡境 貪錢鈔暗惹邪謀九十七 鼯精計算偷禪杖 行者神通變白煙九十八 算妖魔將計就計 變葫蘆嚇怪驚妖九十九 滅機心復還平等 借寶象乘載真經一百 願皇圖萬年水固 祝帝道億載遐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