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傳奇》第三十六回 畫觀音指示善士 賣藥草欣逢孝子:如今卻又要回轉筆來,補敘菩薩的行蹤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觀音菩薩傳奇》第三十六回 畫觀音指示善士 賣藥草欣逢孝子

觀音菩薩傳奇

第三十六回 畫觀音指示善士 賣藥草欣逢孝子

話說上一回書中,因為敘述一峰之事,把菩薩那邊擱過。

如今卻又要回轉筆來,補敘菩薩的行蹤了。

菩薩自從救度了賈一峰,當時姑蘇的人們見賈一峰行善得了惡報,妻子被殺,自己又吃冤枉官司,屈打成招,免不了殺身之禍,甚是替他不平,有的竟指菩薩沒有靈感。

直到後來,縣官審清了這一樁無頭案,知道是菩薩留偈指點,才能破案,於是又把疑一團一 打破,一發深信菩薩的威力,虔誠供養。

菩薩遊蹤,一路來到太倉,又遇見一位善人。

此人姓王名錫爵號叫荊石,曾經做過顯宦,現在息影家園,享清閒之福。

他雖然曾做顯宦,但樂善好施,終身不二色。

晚年喜歡談佛學,信心堅定,凡遠近大小寺院,他都親自寫了匾額送去懸掛,為眾倡導。

恰好那時有位圓通法師,乃是一位有道高僧,來到太倉,創興佛法。

荊石與他往來極密,談禪說法,非常透澈。

當時太倉有了這一位顯宦,一個高僧的提創,大家都自影從,佛法極為興盛。

荊石十分高興,又想起觀世音菩薩的種種靈跡,便發願聘請名手畫家,畫一千幅菩薩法像,施捨民間,使他們一心向善。

這一來是他信佛心虔,二來也可以借此移風易俗,使合境的人們不要為非做惡,補政教所不及。

他打了這一個主意,便去和圓通法師商議道:「我聞得觀世音菩薩列代顯跡,所現寶相,各各不同。

我今欲畫菩薩像一千幅,施捨民間,使大家信奉,不知畫何種寶相為宜?」

圓通法師道:「居士肯如此盡力佛教,功德真是無量。

若問菩薩寶相,照《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上邊說,共有八相。

第一是金剛觀自在菩薩,第二是與願觀自在菩薩,第三是數珠觀自在菩薩,第四是鉤召觀自在菩薩,第五是除障觀自在菩薩,第六是寶劍觀自在菩薩,第七是寶印扣自在菩薩,第八是不退轉金輪觀自在菩薩。

八尊菩薩有八付相,各有一般神通。

究竟宜畫哪一相,貧僧也不敢斷定,還待居士自決。」

荊石躊躇了一會道:「那麼如此吧,我們就多雇幾個畫工,先期命他們齋戒沐浴,虔誠禱告菩薩,請賜一兆,菩薩顯現何相,即叫他們看見。

然後依夢中所見的照畫,豈不是好?」

圓通法師道:「如此卻好。」

荊石於是命人招雇畫工,一月之內,恰恰招到八位。

便將畫像祈夢的事,告訴了他們一遍,大家自然照辦。

可是一連幾日,八人中一個也沒有得到夢兆,荊石心中甚為不解。

其時,菩薩恰巧在此經過,聞得此事,便化身為一個白衣秀士模樣,造門請見,說是善畫各相觀音。

荊石一聽此話,甚是喜悅,連忙請入相見。

談論之下,甚為合意。

秀士自稱曾七次夢遊佛國,敵熟悉諸般菩薩的面目,既是善士發此宏願,願相助成功。

荊石又問:「究竟畫哪一副寶相?」

秀士道:「既然圃通法師向善士說起八相,愚意不如八相都畫,以免缺陷。」

荊石大喜,使命設下香案,預備了金銀汁、純淨筆硯、清潔紙張,請秀士動手。

秀士略不凝思,提起筆來就畫,出手迅速異常,真是運筆如風,揮毫似電,不消片刻,一尊已就。

重又取魁一幅紙鋪了,又是一陣子揮灑,又成了一尊。

如此費了大半天功夫,八尊寶像,已完全畫就,端的是八樣法身。

第一幅,題著「金剛觀自在菩薩」,畫得稜眉怒目作嗔之狀,雲是忿怒相,懾伏群魔。

第二幅,題著「與願觀自在菩薩」,畫得慈眉善目,左手執一經卷,右手作施願之狀,雲是大慈之相,廣結善緣,第三幅,題著「數珠觀自在菩薩」,合目冥坐,手中扣著一串念珠,作默數之狀,雲是大悲相,了除塵劫。

第四幅,題著「鉤召觀自在菩薩」,一首三面,正面熙怡,頭戴天冠,冠有化身阿彌陀佛;左面怒目可畏,鬢髮聳豎,首戴月冠;右面顰眉眢目,狗牙上出,一身六臂,一手持絹素,一手持蓮花,一手持三叉戟,一手持鉞斧,一手施無畏,一手把如意寶杖,結跏跌坐,雲是圓通相,鉤取人天之魚於菩提之岸。

第五幅,題著「除障觀自在菩薩」,一首三目,右手執寶鏡,左手作施願狀,雲是普照之相,破除六道三障。

第六幅,題著「寶劍觀自在菩薩」,頂上湧現蓮花,一手執寶劍,一手舉胸前,雲是解脫之相,斬除六賊。

第七幅,題著「寶印扣自在菩薩」,一身三面,都現慈悲狀,一手執寶印,一手把鈴鐸,—手執幡幢,一手持劍,一手執寶鏡,一手把蓮花,雲是迅奮之相,驅馳三界。

第八幅題著「不退轉金輪觀自在菩薩」,玉面含笑,首戴寶冠,冠中有化身無量壽佛,兩手捧金輪作旋轉狀,雲是如意相,轉除惡業。

荊石看了這八幅圖像,大喜過望,讚不絕口。

那秀士又說道,「如今善士有了此八幅藍本,可以給畫工臨摹,小於卻要告別了。」

荊石苦留不住,送金銀給他,又不肯受,反是他取出一顆圓子,送給荊石,說是西方無患子,常佩在身可以免除災害,益人智慧。

荊石謝了又謝,一直送到大門之外,才拱手而別。

於是他就帶了畫去找圓通法師,告知一切。

法師道:「恭喜居士,今天卻遇見菩薩了!」

荊石道:「此話怎講?難道作畫的白衣秀士就是觀世音菩薩不成?」

法師道:「怎麼不是?要不是菩薩,凡間人哪能畫出這種寶相?又何從得此無患子呢?」

荊石方才恍然大悟,於是一發高興起來,將八幅畫像懸掛在大廳之上,命八個畫工每人認定一幀去臨摹。

一幀脫手,他便自己寫上一卷《多心經》,送給人家。

又把那一顆無患子種在地上,果然發芽結子,分送人家,使大家獲福遠禍。

整整的一年有餘,才送滿一千幅觀世音像。

菩薩手畫的八幅,留在家中,奉為傳家之寶。

從此,太倉的佛教大興,尤其是王氏一門,大小都信仰菩薩,子孫如王煙客等,都是科名望重,大家以為是奉佛的善報。

菩薩自從留畫給王荊石之後,便又化為一個賣藥草的行腳醫生,挑了兩個籐斗子,斗中放著好幾十樣藥草,走到鬧市之中,在人煙稠密處,找了一個乾淨地方,將擔子放下,取出一塊巾袱來鋪在地上,盤膝而坐,專等主顧上門,暗中觀察那來來往往的行人,細辨忠奸賢佞。

正在觀看,忽來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身上穿得破爛不堪,鶉衣百結,赤足蓬頭,奔到跟前,劈口問道:「賣藥的老丈,你可會治得病?」

菩薩道:「癡孩子,不會治病,如何好賣藥,豈不要誤人性命?」

小孩道:「那麼請你治病,不知要多少錢才行?」

菩薩道;「行醫之人,原是半積一陰一功半養生的。

我只要遇見有緣之人,貧苦之輩,非但不要診金,連藥也肯送哩I」

小孩聽了此話,不覺喜歡得跳躍起來,拍著小手道:「好了,好了!今天我父親遇見你老丈,就有了救了。

我只求老丈慈悲一下,醫治我父親得活,永世也不敢忘了你的大恩!」說著拖了菩薩就要走。

菩薩道;「你且莫慌,可先將你父親的病,說與我知道,看我醫得醫不得。

如其是醫得的,那時再跟你同去不遲。」

那小孩子便將他父親的病情,說了出來。

正是:

看他純孝子,定是有緣人。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觀音菩薩傳奇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第二回 濁酒三杯涼亭小宴 明珠一顆好夢投懷第三回 怪老人妙舌說慈航 小公主停哭聽佛偈第四回 物色乘龍欲傳大位 閒觀鬥蚊引動慈心第五回 救孤蟬公主受傷 醫創瘢國王懸賞第六回 眾庸醫都無丹鼎藥 怪修士指說雪山蓮第七回 須彌山迦葉尋蓮 興林國賈後受病第八回 留偈語暗藏後事 感死生了悟禪機第九回 夢見佛容喜出望外 違逆父命罰作灌園第十回 祝壽筵前暢言妙旨 再貶廚下雜做苦工第十一回 一念精誠感彼宮女 半宵操作憐此勞人第十二回 鑒精誠老父回心 願修行女奴宣誓第十三回 興土木重修金光寺 定良辰捨身耶摩山第十四回 試金刀斬斷六根 人空門靜觀三界第十五回 一念興定中塵劫現 功行滿心上白蓮生第十六回 了因緣往朝須彌山 施米谷安度神鴉嶺第十七回 遇善土指點前程 戀風景旁生枝節第十八回 金輪山大師被劫 塞氏堡同伴求援第十九回 草履幾雙黑人爭去 聖尼一位白象馱來第二十回 妙善師赤足趕行程 加拉族遊牧居沙漠第二十一回 盧莊求宿又遇因緣 糯米相貽治癒痼疾第二十二回 天馬峰殲除虎患 琉璃城路得光明第二十三回 上高峰巴蛇吞象 入幻境神將擊人第二十四回 遇白熊三尼裝假死 避靈猿七步學朝真第二十五回 絕嶺登臨迷津悟澈 高談往事豎子弄人第二十六回 苦行千般道成九品 當頭一棒喝破三千第二十七回 觀自在南海清修 憫苦厄中原化度第二十八回 灑甘霖救濟旱災 賣鮮魚感化下士第二十九回 責貢蛤蜊民不堪命 消除疫癘手到生春第三十回 游五台夷奴盜法像 拒寇亂菩薩現奇容第三十一回 蓮花峰番僧面壁 少林寺李全招降第三十二回 少室山大士退李軍 洛陽市群生照寶鏡第三十三回 幻香梨小警貪頑 托夢兆庇護善士第三十四回 水月朦朧慈容隱現 情懷蕩漾浪子操刀第三十五回 詳偈語擒捉康七 入空門剃度一峰第三十六回 畫觀音指示善士 賣藥草欣逢孝子第三十七回 治危病煎服薄荷湯 醫痧症傳說觀音柳第三十八回 嚴居土建造白衣庵 劉賢婦剮股療姑疾第三十九回 吳孝子萬里尋親 觀世音幾番現示第四十回 釣金鰲解除苦難 歸南海結束全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