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傳奇》第二十二回 天馬峰殲除虎患 琉璃城路得光明:盧芸等一班人聽了此話,都樂得手舞足蹈,謝天謝地。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觀音菩薩傳奇》第二十二回 天馬峰殲除虎患 琉璃城路得光明

觀音菩薩傳奇

第二十二回 天馬峰殲除虎患 琉璃城路得光明

話說妙善大師見這裡好好一個地方,卻是不產米谷,就動了慈悲之心,便向盧芸說道:「員外呀,你們這裡,很好一個地方,卻不料不生米谷只有麥菽,真是一件大大的缺憾!現在貧尼囊中,還有幾升谷,裡邊粳糯都有,倒不如送給你們做了種一子,彌了這缺憾吧!」

盧芸等一班人聽了此話,都樂得手舞足蹈,謝天謝地。

當下妙善大師便叫保姆將貯谷的布袋解下,一交一 給盧芸,又將粳糯谷的分當和蒔種灌溉的方法,一起詳詳細細地告訴了他們。

盧芸拜謝受領了,真是感激不盡,夜深時便各去安息不提。

次日清晨,洗盥過後,大家在廳上相見,大師問起小摳兒的病情,果真如那老醫所說,已經神志清楚,瀉洩停止了,三眾也兀自替他家歡喜。

用過早齋,妙善大師便向盧芸告辭,盧芸哪裡肯放?並且說道:「三位此去須彌,一定要從天馬峰經過。

不料半年前來了四頭猛虎,專門傷食人畜,因此這條路就無人敢走。

三位又是孱弱之人,如何去得?倒不如權且在敝莊小住,待盧芸懸賞徵求獵戶,入山除了猛虎,那時再送三位過山。

一則除了虎患,二米也略報三位的大德,此時卻萬萬不可前往!」

妙善大師笑道:「不妨,不妨。

猛虎是佛家的巡山夜叉,我們既皈依佛祖,它決不至於傷害我等,請員外只管放心。

我等往朝須彌要緊,不敢在此多留。

員外的盛意,我等心領了。」

盧芸還是不敢放行,兩下爭持了好一會,盧芸說道:「既然三位一定要走的話,那麼卑人挑選一隊一精一壯莊丁,各帶武器護送三位過此天馬峰,以免意外。」

妙善大師推辭不得,只索由他去挑選。

片刻之間,已挑選得三十二位一精一壯力健之人,各各執著刀矛叉棍,齊集莊外。

至此,妙善大師方才告別了盧芸,同著保姆等二人,出了莊門,坐上白象,一直向天馬峰大路而行。

盧芸與合莊老少又送了一程,才止了步,望著三眾由一隊壯丁護送而去。

由此上天馬峰,本來有東西兩條路徑,西路比較險峻,林木也多,野獸容易匿跡;東路比較平坦,樹林也少,似平安一點。

故當下一班壯丁,因欲避免與猛虎相遇,直趨東谷而來。

不料天下的事情,自有出人意外的,你要避時,卻撞個正著。

此時若走西谷,倒是平安無事;如今走入東谷,卻免不了一場虛驚!

眾人入谷,一路迤邐而上,走到半山腰裡,卻是一道石樑,四周亂石縱橫,林莽叢雜。

有一個老於走山路的人,關照大家道:「留心著啊!生怕那傢伙藏匿在亂草之中,兄弟們!手中的兵器預備著啊!」

大家哄然地答應了一聲。

不料只這一聲答應,就驚動了那山中的猛虎,原來,有兩隻猛虎夜間由西山出洞覓食,直抄到東山,一點東西也沒有尋著。

天色已經大明,它們也疲倦了,就在叢莽之中伏著打盹。

忽然聽得人聲,正是饑刁;擇食,狂嘯一宙,分左右直竄出來,撲向人叢裡去。

妙善大師吃驚非個,口中只得叫一聲苦也,已翻身跌下象背,永蓮等二人也都跌倒在地,休想爬得起身,那些壯丁,各執傢伙,向四下裡散開,圍攻猛虎。

那猛虎煞也乖覺,見有人跌在地上,便捨了壯丁,爭著去撲三眾。

壯丁抵死救護,只擋住了一隻,另一隻已撲到妙善大師相近,說時遲,彼時快,看看已不及相救。

忽見那頭白象,將身一橫,障住三眾,待虎切近時,它猛地用鼻子將虎腰捲住,狠命地就是一摔,將那只猛虎摔到數丈之外,摜在巨石之上,跌斷脊樑,再也蹲不起來。

那班壯丁見白象殺了一虎,頓時膽壯,叉矛齊舉,把另一隻猛虎也結果了。

在兩下爭持的時候,鬧出一片狂嘶亂喊之一聲 ,在山中更覺宏大,山鳴谷應,把睡在西峰洞裡的兩頭猛虎也驚醒了。

它們一聽人聲鼎沸,又不見了兩個同伴,情知在那裡爭鬥,便一同出洞,聽了聽聲音的方向,各騰起虎跳,一陣風捲去,飛沙走石,一對大蟲便翻山越嶺,直奔喧鬧之處而來。

這邊一班壯丁,見撲殺了兩頭猛虎,正想扶持三眾前行,不料狂風過處,腥氣觸鼻,齊聲說:「不好!又有大由來了!」

於是各操兵刃預備迎敵。

那頭白象也迎風衝上前去,待得猛虎來到切近,它又是把鼻子一卷一摔,早將一頭猛虎摜在塵埃,眾壯丁一擁上前,刀棍齊下,又刺死了一隻。

餘下的一隻,見三個同伴被殺,不覺大怒,磨牙奮爪來斗白象。

白象畢竟只有一個鼻子作用,其勢有些難敵,幸得它皮粗肉厚,雖被抓傷咬傷,它卻滿不在乎,依舊撩著大鼻子苦鬥。

那一班壯丁見四頭猛虎,已殺了三頭,明知這一頭儘是兇猛,也不濟事,於是便助著白象環攻。

那頭猛虎直鬥到筋疲力盡,方撲倒在地,被眾所殺,卻還被它抓傷了好幾個人。

天馬峰的虎患,總算由此除去。

那四頭死虎,回頭自有壯丁抬回盧家莊上,我算一言表過。

再說妙善大師算等受了一場虛驚,如今見已沒事,便定了心從地上起,重新上了象背,向前進發。

壯丁直送她們過了天馬峰的北麓,方才告辭回去。

妙善大師等三人謝過壯丁,一路向琉璃城大路而來。

一過了這座山頭,景象就大不相同,一路上村鎮市集,到處都有,不似那邊的荒涼寂寞。

三眾行了兩日,才到城中,一樣的沒有官府,驛館賓舍。

妙善大師當時便取出路引,親到府中呈驗,加蓋了印鑒,就有人引她們到驛館中安歇,供一應了齋飯,次日便離了琉璃城,向東取路往須彌山進發。

這才是上須彌山的正路。

她們三人只因當時一個錯誤,出了南谷,多走了三百來里路還不算,路上又著實多受許多魔難與虛驚,好容易才得此一條光明之路。

她三人自此一路上曉行夜宿,非止一日,遠遠已望見了須彌山頂。

大家的希望,漸漸地接近了,勇氣也越發增加,行程也越發迅速。

平常每日走五十里的,現在竟能走到七十里還不覺疲倦。

行行重行行,已到得須彌山下。

可是這座須彌山,非但高峻接天,並且又十分廣袤,大小山峰共有七十二座,峰峰連接,起伏不斷,宛如游龍一般。

妙善大師一行三眾,雖然到了山下,卻不知哪一座是雪蓮峰。

若要遍朝列峰,未免太無意識,一旦不遇雪蓮時,仍舊不會知道此峰的著落,徒然多此一行。

那山峰左近數十里之間,又沒有村落居民可以探問。

這一來可把她難住,躊躇委決示下。

商量了一下,永蓮忽發奇想地說道,「這座雪蓮峰,既然是須彌山的著名主峰,一定是又高又大,比眾不同。

我們且不必管它是否,只揀高大的山峰往朝。

就算走錯了,萬一一精一誠所至,那雪蓮受了感應,也自會出現引導我們的。」

大家在沒有辦法之中,也只得依她的主意。

於是,把群峰的高低大小,逐一比並,只有居中偏左的第三峰最為高大,就認做目標,一同向那座山峰前行。

到得山麓,又好容易尋覓了一條上山的小徑,永蓮便驅著白象,想徑從此上去。

不料,那一向馴善的白象,今天卻發起性來,強住了一定不肯走。

正是:

蓮峰究何處,白象暗中知。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觀音菩薩傳奇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第二回 濁酒三杯涼亭小宴 明珠一顆好夢投懷第三回 怪老人妙舌說慈航 小公主停哭聽佛偈第四回 物色乘龍欲傳大位 閒觀鬥蚊引動慈心第五回 救孤蟬公主受傷 醫創瘢國王懸賞第六回 眾庸醫都無丹鼎藥 怪修士指說雪山蓮第七回 須彌山迦葉尋蓮 興林國賈後受病第八回 留偈語暗藏後事 感死生了悟禪機第九回 夢見佛容喜出望外 違逆父命罰作灌園第十回 祝壽筵前暢言妙旨 再貶廚下雜做苦工第十一回 一念精誠感彼宮女 半宵操作憐此勞人第十二回 鑒精誠老父回心 願修行女奴宣誓第十三回 興土木重修金光寺 定良辰捨身耶摩山第十四回 試金刀斬斷六根 人空門靜觀三界第十五回 一念興定中塵劫現 功行滿心上白蓮生第十六回 了因緣往朝須彌山 施米谷安度神鴉嶺第十七回 遇善土指點前程 戀風景旁生枝節第十八回 金輪山大師被劫 塞氏堡同伴求援第十九回 草履幾雙黑人爭去 聖尼一位白象馱來第二十回 妙善師赤足趕行程 加拉族遊牧居沙漠第二十一回 盧莊求宿又遇因緣 糯米相貽治癒痼疾第二十二回 天馬峰殲除虎患 琉璃城路得光明第二十三回 上高峰巴蛇吞象 入幻境神將擊人第二十四回 遇白熊三尼裝假死 避靈猿七步學朝真第二十五回 絕嶺登臨迷津悟澈 高談往事豎子弄人第二十六回 苦行千般道成九品 當頭一棒喝破三千第二十七回 觀自在南海清修 憫苦厄中原化度第二十八回 灑甘霖救濟旱災 賣鮮魚感化下士第二十九回 責貢蛤蜊民不堪命 消除疫癘手到生春第三十回 游五台夷奴盜法像 拒寇亂菩薩現奇容第三十一回 蓮花峰番僧面壁 少林寺李全招降第三十二回 少室山大士退李軍 洛陽市群生照寶鏡第三十三回 幻香梨小警貪頑 托夢兆庇護善士第三十四回 水月朦朧慈容隱現 情懷蕩漾浪子操刀第三十五回 詳偈語擒捉康七 入空門剃度一峰第三十六回 畫觀音指示善士 賣藥草欣逢孝子第三十七回 治危病煎服薄荷湯 醫痧症傳說觀音柳第三十八回 嚴居土建造白衣庵 劉賢婦剮股療姑疾第三十九回 吳孝子萬里尋親 觀世音幾番現示第四十回 釣金鰲解除苦難 歸南海結束全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