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13 黃樓:他現在就要進入他的徐州時期,也就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蘇東坡傳》13 黃樓

蘇東坡傳

13 黃樓

甚至才高如蘇東坡,真正的生活也是由四十歲才開始。

他現在就要進入他的徐州時期,也就是他的「黃樓」時期。

蘇東坡現在突然露出了他的本面目。

因為這是他人生中首次以行動為人所知,做事,興建工程,忙於公眾活動,從今以後他的生活都是具有這些特色的。

過去在杭州,他始終充任輔佐官員,他始終不能從事具有建設一性一的重要工作,在密州雖然身為太守,但是地方貧窮而偏遠,也無由一展其行政才能。

後來,他在被迫之下,暫時退隱,在政壇上韜光養晦,此後,一個充實、完滿、練達、活躍、忠貞的蘇東坡出現了,這才是我們所知道、百姓所一愛一戴的蘇東坡,也是一溫一和詼諧、百姓的友人兼戰士的蘇東坡——一個具有偉大人格的偉大人物。

但是在他被捕遭受流放之前,他以徐州太守所表現的政績,已經證明了蘇東坡這個行動人物作為行政官員,也是個幹練之才。

在熙寧九年(一0 七六)年底,蘇東坡又調離了密州,改派至山西省西南端的河中府任職。

次年正月,他路經濟南入京,當時子由及其家室正在濟南。

子由不在,因為政局正在醞釀變化。

這時,王安石、呂惠卿、曾布、一鄧一縮,已先後失勢,王安石復相後,又再度罷相,無人預知下一步會出現何等局面。

子由為人沉靜而果斷。

蘇東坡過去一直不斷上書論稅政,論徵兵法,請皇帝廢止所得稅。

但是子由過去一直沉默,現在大概認為時機已至,可以放手一擊,以求根本改變國策。

王安石在十月已然最後失勢,子由這時來不及等待兄長,已經攜帶改革政治的重要表章先行入京了。

他的家眷仍住在濟南,蘇東坡到時,只有三個侄子站在城中雪地裡迎接。

那天晚上,大開盛宴,兩家久別重聚,格外歡喜。

濟南為一大城市, 比起密州,新鮮有趣,東坡停留了約一個月光景,直到熙寧十年(一0七七)二月十日,兩家才到黃河岸,離開封不遠了。

子由出城到離北岸三十里處迎接,兄弟二人在雪地途中親一熱相處了好幾天。

子由告訴兄長調到河中府的任命已經取消,改任徐州太守。

他們到達京都時,遇到一件怪事。

他們到了陳橋門,門吏告訴蘇東坡不許他進城。

這件事他弟弟子由曾經記錄下來,只是始終沒有令人滿意的解釋。

我不相信這是皇帝的意思。

也許是時局醞釀巨變,某些官員不願讓蘇東坡見到皇帝;據我所知,皇帝也許根本不知道有這樣一條命令。

兄弟二人只好折回,住在好友范鎮家,是在東城。

這時,蘇東坡的長子蘇邁,已經十八歲,到了成家的年齡。

鑽研歷史的學者,始終考證不出那位小一姐是誰。

我猜想他娶的是范鎮的一個孫女。

在蘇東坡和范鎮父子的通信裡,他屢次稱范家為姻親。

蘇范兩家到底是何等姻親關係,尚待解釋。

范鎮也是四川人,那時蘇東坡正住在范家。

隨後兩年,蘇東坡幫助子由物色了兩個佳婿,把子由的兩個女兒嫁出去。

一個是王適——「仙妻」傳說主角王通(字子高)的弟弟,另一個是畫竹名家文與可的兒子。

兒子蘇邁成婚後,蘇東坡攜眷東行,到徐州上任。

子由也攜眷到商邱任通判。

他把家眷在張方平家安頓好之後,他又與兄長東赴徐州,在徐州和兄長同住了三個月,才回到眷屬那裡。

徐州不僅是個大城市,地控魯南,一向為軍事要衝。

在過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戰事,今日仍位於津浦隴海兩鐵路一一交一一會之處。

徐州離一個地區近在颶尺,此地區即在此後數十年內因為一個盜匪巢一穴一受《水柳傳》的渲染而出名。

徐州位於河畔,南部高山聳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邊流過。

當地出產上等花崗岩、煤、鐵,蘇東坡時已開始開採。

因此徐州也以產刀劍著稱。

蘇東坡喜一愛一此地的自然風光,魚與螃蟹也種類繁多,因稱之為「小住勝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蘇東坡到任三個月之後,洪水到了徐州。

王安石以前曾設法疏浚過黃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萬絡,工程竟歸失敗,負責工程的人畏罪自盡。

黃河現在是在徐州以北約五十里處向東方決口,水勢開始蔓延,淹沒了幾百方里。

水到徐州城邊時,被城南的高山所阻,於是繼續高漲,到了九月,水深達到兩丈九尺。

水高一度超過了徐州城內的街道。

蘇東坡奮不顧身,搶救城池。

有幾十天不回家過夜,住在城牆上的棚子裡,監督加強外圈的城牆。

富有之家紛紛逃難,蘇東坡在城門口勸阻他們,以免引起人心驚惶。

他說:「我不走,你們最好也不要走。」

這樣把大家勸回去。

此處不是細談蘇東坡建築工程天才之所,不過也得說他是親自參與了防堵工程的數字計算。

在盤旋滾轉的洪水勢將越過東南外城牆時,他正在忙於加強城基和增加城高。

防水工程長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

完成這項工程,需要數千人之眾。

撲味撲麻在泥裡跋涉,他親身到軍營去見指揮官。

因為禁衛軍直接受皇帝命令,蘇東坡懇求他們協助。

指揮官欣然應允,他說:「大人都親自監工,我們自然應當盡力。」

同時在徐州北方也正在準備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黃河舊水道,黃河在中國歷史上曾改道多次。

洪水威脅徐州城四十五天。

在十月初五,黃河又回到舊水道,往東在靠近海州處入海,洪水才開始撤退。

百姓歡天喜地,感謝全城得救。

但是蘇東坡對臨時的堤防感到不滿,附以詳細數字說明,修表呈奏朝廷,請求撥款,重建石頭城牆,以防患於將來。

空等好久之後,蘇東坡修改了原定的計劃,建議改用堅強的木材加強堤防,不再用石頭。

皇帝對他的成就特頒聖旨嘉許,在次年二月,朝廷撥予蘇東坡三萬貫,一千八百百米糧,七千二百個員工,在城東南建築了一條木壩。

在外圍城牆上,由於蘇東坡喜一愛一建築,他興工建築了一座樓,一百尺高,名之為黃樓。

後來黃樓一詞成了蘇東坡在徐州所作詩歌總集的名稱,正如他在密州建築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寫詩集的名稱一樣。

黃樓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對古老中國的宇宙論的信念而起。

根據中國的宇宙論,宇宙中萬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構成。

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種一性一質,如同堅一硬、生長、流動、熱、重等等,這些一性一質都具有一種宇宙的意義,不但用以指物質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與人的個一性一行為,也可以用於男一女的婚配。

生命離不開五行的一一交一一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剋。

每一行皆有其顏色,正好像征那種元素的一性一質。

說也奇怪,黃代表土,黑代表水,黃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

黃樓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神宗元豐元年(一0 七八)九月初九,黃樓舉行盛大落成典禮。

蘇東坡是由衷的歡喜。

老百姓得免於水災,建堤建樓費了半年工。

黃樓屬於全城的居民,分明是將來防洪的保障。

落成儀式舉行時,全城萬人空巷,前來參加。

一看黃樓聳立於東門之上,高一百尺,下面立有五十五尺高的旗竿。

樓的形狀猶如一個寬廣的佛塔。

大家一齊登樓,一覽四周的景物。

那天早晨,偏偏濃霧籠罩。

他們往窗外降望時,只聽見下面過往船隻槳櫓搖動輾軋作響的聲音,大家覺得猶如置身於海船之上。

不久,霧散日出,可以看見遠處漁村錯落,在峻巖峻峨的山峰之下,有六七個廟宇羅列其間。

老人覺得寒冷,蘇東坡請他們先喝幾杯熱酒。

往近處看,在南方,看見一個高台,以往用為賽一馬之地,今已建成一座寺院。

由那座廟起,一道一里長的新堤防,順著東城牆向北伸展。

他們可以聽到遠處陸洪和百步洪波濤澎湃之一聲,與近處下面的鵝鴨之一聲相錯雜。

最後,擺設盛筵,款待來賓,有大樂隊奏樂。

蘇東坡寫了一篇文章記此盛事,刻之於石,以垂久遠。

那塊石碑,也經歷非凡。

後來蘇東坡遭朝廷流放,所有帶蘇東坡名字的石碑都奉命毀壞,當時徐州太守只把這塊石碑投在附近的護城河裡。

約十年之後,老百姓已然忘記了禁令,而皇家也在搜集蘇東坡的墨跡手稿,當地另一位太守把此石碑打撈上來。

在夜裡暗中把那碑文拓了幾千份。

此事過後,那個太守突然向諸同僚宣佈道:「為什我竟會忘記!禁止蘇東坡的碑文法令尚未取消,這個碑文還在,應當毀壞才是。」

自然在石碑毀壞之後,那碑的拓本的價錢立刻高漲,那位太守名叫苗仲先,發了一筆大財。

蘇東坡現在名氣甚大,受人歡迎,不僅是因為治河成功,也因為他十分關心囚犯的健康和福利,這是當時為太守者所絕無僅有的。

他親身視察監獄,並指定醫生為囚犯治病。

當時有一條法律,凡太守鞭打犯人致死者,太守受罰,但是蘇東坡指出,犯人因病致死或照顧不善而死,則無人過問。

因為犯人並非別人,也是一般的老百姓,因此犯人的家屬對蘇東坡非常感激。

有些小事,很容易做,只要人想到去做,但是只有蘇東坡肯去做。

比如說,他看見很多逃兵淪落為盜匪,因為有一條荒謬的法令,凡是低級軍士因公出差,官家不發予旅費,等於是一逼一良為盜。

他自己改革這項陋規。

他只要每年節省下幾百絹錢,就可以夠用。

他嚴禁軍中賭一博飲酒。

在上皇帝書中他指出當地軍隊「熟練技藝為諸郡之冠,陛下遣使按閱所具見也。」

蘇東坡今名日大,以中土鴻儒之冠為遠近所知。

歐一陽一修去世之後,文壇盟主之名即降到蘇東坡頭上。

文人儒生皆以「夫子」呼之。

他以前曾遇見他那「蘇門四學士」之中的兩個,在淮揚與張來相識,在杭州附近結識晁補之。

另外那兩個是秦觀和黃庭堅,秦黃二人後來成為宋代有名的詩人、詞人,而今請求列在蘇東坡的門下。

五短身材的李常,春天曾去拜訪蘇東坡,屢次談到秦觀,並拿秦觀的詞給東坡看。

由於李常的介紹,秦觀那年夏天曾去拜謁過蘇東坡。

秦觀這位風一流瀟灑的詞人,據野史說曾娶過蘇東坡的小妹。

秦觀尚未應科舉考試,還沒有功名,但是年輕,文采風一流,有不少的女友。

後來秦觀死時,曾有一歌一妓一為一愛一他尋了短見。

他的詞清新柔媚,如春日的黃鵬。

秦觀見蘇東坡時說:「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蘇徐州。」

他把蘇東坡比做「天上映群」,又向蘇東坡說:「不將俗物礙天真,北斗以南能幾人?」

黃庭堅日後成了一江一西詩派的鼻祖,他與秦觀又不相同,他沉默寡言,有學者風,他沒去拜訪蘇東坡,但是寫了兩首詩,以萬分謙遜的語氣一毛一遂自薦,將蘇東坡比之為高崖的青松,自己則比為深谷裡的小草,希望將來能和青松比高。

蘇東坡以前曾看過黃庭堅的詩,他說黃庭堅的詩內容充實而深厚,詩思高曠,「數百年來未之見也」。

他回黃庭堅的信說:「今者辱書,執禮甚恭,如見所畏者,何哉?試方以此求一一交一一於足下,而懼其不可得。」

蘇門四學士中,庭堅年最長,在當時人常以蘇黃並稱。

蘇東坡去世後,黃山谷遂成為當代最偉大的詩人,人也是把他和蘇東坡相提並論的。

但是黃庭堅終身以蘇門弟子自居。

黃庭堅後來還是由蘇東坡最親近的朋友引薦的,因為黃庭堅是李常的外甥,孫覺的女婿。

九月間,另一個人後來在宮廷上審問蘇東坡的案件時,也深受牽連,現在來看蘇東坡。

他就是王鞏,為人又是另一型。

他是宰相之孫,出遊之時,攜一整車家釀美酒相隨,因為他不肯飲酒肆所沽之酒。

他隨身有三個一愛一妾:英英、盼盼、卿卿,一齊來到徐州。

蘇東坡對他的一愛一妾開玩笑,在他那「百步洪濤」前的序言中,描寫王鞏攜帶梨渦美一女一下險灘,自己則身披羽鱉立身黃樓高處,俯眺她們漂浮水面,自己望之若神仙,或如李太白再臨人世。

這時,有第四個重要人物在蘇東坡生活中出現,就是詩僧參寥,大概是由秦觀介紹的。

奇怪的是,蘇東坡在杭州的三年內,參寥住在附近一個城市,居然蘇東坡從未聽說過他,參寥為一大詩人,道德崇高,不慕虛名。

他只是在遙遠之處觀察蘇東坡而心生羨慕。

由現在起,參寥便成為蘇東坡一生的密友了。

在那年的中秋節,我們也許可以把蘇東坡看得更近,更清楚一些。

八月十二,他得了一個孫子。

中秋之夜,他微感不適,稍感寂寞。

過了六天,他接到子由寫的中秋詩,他也寫了一首詩,敘述如何度的中秋節: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閥湧,亂雲脫壤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外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昭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幡。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職舟臨古汁,千燈夜竹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一浪一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前山,一浪一附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蜇鳴露草。

捲簾推廣寂無人,窗下中啞惟楚老。

南部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台客。

那時,蘇東坡為整個學術界所一愛一戴,所尊敬,所景仰。

那年九月底,在黃樓有一個盛大的集會。

蘇東坡坦然談笑,輕鬆愉快,極為眾人所喜一愛一。

只因為他深得眾望,他之被捕與審判才轟動一時。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蘇東坡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