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鹿茸丸
鹿茸丸成分組成:
禹餘糧石(鍛,米醋淬7次,別研)2兩,熟干地黃(洗,炒)2兩,當歸(去蘆,炒)2兩,白艾葉(洗,醋浸炒)半兩,卷柏葉(醋浸炒)半兩,麒麟蠍(別研)半兩,沒藥半兩(別研),赤石脂(鍛,別研)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續斷3兩(酒煮)。
鹿茸丸出處:
《魏氏家藏方》卷十。
鹿茸丸主治:
經候過多,其色瘀黑,甚則崩下,吸吸少力,臍腹如冰,冷汗如雨,沖任虛損,風冷之氣客於胞中,氣不禁固。
鹿茸丸加減:
鹿茸丸功效:
鹿茸丸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空心、食前用溫酒或淡米醋湯送下。
鹿茸丸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鹿茸丸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鹿茸丸用藥禁忌:
附註:
本方名「鹿茸丸」,但方中無鹿茸,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