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四百論
【四百論 】
梵名Catuh!s/ataka 。三世紀之提婆菩薩(梵A^ryadeva ,又作聖天)造。計有十六品四百頌。漢譯本無全譯本,玄奘譯之『廣百論本』,僅系本書後半八品二百頌之內容,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冊,西藏大藏經中則有全譯本。
四百論與百論、百字論同為提婆之基本論著,與百論同為繼承龍樹,基於大乘空觀之立場,反駁其他宗派之學說。
全論可大別為二:(一)前八品,稱為說法百義,另又包含註釋部分。說法百義主要由實踐之立場來敘述教理,教示斷除常、樂、我、淨等四執之諸種煩惱,並敘說修菩薩行之法。(二)後八品,稱為議論百義,旨在開示根本實踐方法的空無自性之要義,內容次第論破常、我、時、見、根與境、邊執、有無相等,其中第十六品(稱弟子之教誡)則重新結論空性與空義。
本書若與百論(鳩摩羅什譯)比較,則百論中之捨罪福品第一乃相當於本書之前八品;而百論一書又可視為四百論之精要概說。又本書於印度、西藏極為普及,然在我國,僅有上記所說廣百論本及護法(梵Dharmapa^la )就廣百論本所作之註釋書『大乘廣百論釋論』十卷之流傳。於西藏,本書多與月稱(梵Candraki^rti )所註釋之『菩薩瑜伽行四百頌廣釋』一同流傳。二十世紀初期,梵文斷片發現公開以後,多數學者多以之與西藏譯本對照研究。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