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旭(1599~1655)是什麼意思,中國百科全書中智旭(1599~1655)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智旭(1599~1655)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智旭(1599~1655)

【智旭(1599~1655) 】

  明末僧人。字蕅益,自號八不道人。俗姓鍾。江蘇吳縣人。幼崇儒學,反對釋老之教,曾著《闢佛論》數十篇。17歲讀祩宏所著之《自知錄》及《竹窗隨筆》後,思想傾向佛門,乃焚過去所作。24歲往廬山欲師事德清,適值德清他往,遂依德清之弟子雪嶺山家。32歲宗天台,但又不以天台教觀為限。33歲入靈峰(浙江孝豐)。兩年後造西湖寺,此後轉輾九華山等地從事宣講、著述。清順治十二年(1655)於靈峰入滅,立塔於靈峰大殿右側,世稱靈峰蕅益大師。

  他繼承真可、祩宏、德清等學說和思想,主張儒佛一致。為了融合儒佛思想,他曾著《周易禪解》、《四書蕅益解》。在佛教理論上提倡性相融合,實踐上主張禪、教、律三學統一。宣稱禪是佛心,教是佛語,律是佛行,同歸一念。《阿彌陀經要解》一書,是他晚年以天台宗解釋《阿彌陀經》體現淨土思想體系的著作,著重提倡持名念佛,並以此經總攝佛教,又以信願行收攝此經宗旨。同時,在他其他著作中又散見有禪、教、律歸入淨土的思想。後來台家講教大多依據他所釋的經論,因而形成了合教、觀、律歸入淨土的靈峰派,一直延續至今。清代以來,淨土宗奉他為第九祖。著作分宗論與釋論兩類。前者即《靈峰宗論》10卷;後者包括《阿彌陀經要解》、《楞伽經義疏》、《般若心經略解》、《法華經會義》、《梵網經合注》等經、律、論、疏及其他共47種,191卷。(王 新)

分類:中國百科全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國百科全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