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護國
【護國 】
公元1915年,袁世凱偽造民意,準備稱帝,改「民國」為「洪憲」,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積極發起倒袁運動,稱為「護國運動」,所謂「護國」,就是護持或保衛民國。此「護國」一詞,來源於佛教。公元四世紀,從西域來華的鳩摩羅什(Kumarajiva)翻譯有《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經》二卷,唐·不空(Amoghavajra)三藏重譯此經。史稱前者為舊本,後者為新本。經的內容大意是說佛在世時,印度有十六國。所謂「仁王」,指十六國國王。為了使這些國王各護其國,平安穩定,故佛為他們說此經。傳說受持講說此經,即可「七難(日月失度難、星宿失度難、災火難、雨水難、惡風難、亢陽難、惡賊難)不起,災害不生,萬民豐樂。」故自古以來,稱此經為護國三經之一。佛教徒以宗教形式表示愛國之心,常常舉行護國息災法會。在法會期間,就是念誦這本經。又佛教寺院中,一般有四天王(護國、增長、廣目、多聞),傳說此四天王居須彌山腰四方,護持四方的天下,故稱護世,又名護國。唐·袁稹《大雲寺二十韻》詩有「現身千佛國,護世四王軍」句。此外,佛經中還有護國尊者,護國菩薩等。(無名氏)
分類:俗語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