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福
【福 】
梵語pun!ya,巴利語pun~n~a。又作功德、福德。指能夠獲得世間、出世間幸福之行為。阿含經將善行分為出世間無漏梵行(清淨行)與世間有漏福德二種。福德即指佈施等行為,系成為生天之因的在家修行。
部派佛教將眾生繫於三界(世間)之業,分為福、非福、不動等三業,而以福業為招感欲界善果之因。此系將『福』限定於世間之一例。大乘則將六度之行分為福、智二業,而將以智慧為體之行為以外的一切,稱為福業,且視之為成佛之因,此乃通於出世間之福的一例。觀無量壽經亦將生於淨土之因的修行分為定善(使心集中一事而不散亂時所修之善)與散善(以日常心所修之善)。散善又分三福,系根據十六觀之最後三觀所說,與九品之往生有關,故稱為二善三福、三福九品。三福即:(一)世福,世間之道德。(二)戒福,佛所制定之戒律。(三)行福,大乘自行化他之善根。
至於慧遠等則認為十六觀全部為觀(智業、定善),以三福為福業,主張修福智二業即可往生。但善導認為,三福為正因,九品為正行,三福與九品均含攝於散善,故三福乃無法修觀之劣機(能力素質低劣)的往生修行。日僧源空則認為三福與九品乃方法之不同而已。
修福業而得幸福,稱為福因福果。又由於佈施予僧伽,即可得福果,故作為佈施對像之僧伽,有生福德之意,遂稱僧伽為福田。此外,供旅人及貧窮者所使用之宿舍,稱為福捨(梵pun!ya -s/a^la^ ,音譯奔攘捨羅)。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