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十大謀士》第六名 龐統字士元——————才高量雅,天妒英才:龐統和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三國演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國十大謀士》第六名 龐統字士元——————才高量雅,天妒英才

三國十大謀士

第六名 龐統字士元——————才高量雅,天妒英才

第六名 龐統字士元——————才高量雅,天妒英才

龐統和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

三國演義中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雖然正史中並沒有這個說法,但也說明龐統之才足以和孔明相媲美,正史中龐統的一生短暫而精彩,死時年僅35歲,比郭嘉還早逝,這似乎再次證明了「天妒英才」這個成語,讓人唏噓不已。

1.早年的龐統只是周瑜手下的一名普通的功曹,但此時的龐統已經顯露出驚為天人的識人能力,品評名士,縱論天下。

一次聚會,,陸績、顧劭、全琮等江東名士齊聚,龐統「駑馬駑牛」之論恰如其分,一針見血。

2.龐統後投劉備,但不受重用,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極力推薦下,劉備才認識到龐統之大才,任命其為軍師中郎將,職位和諸葛亮一樣。

得到重要的龐統於是傾力為劉備畫謀,他對劉備指出益州之地對於劉備制霸天下的重要性,極力勸劉備捨棄所謂的同宗之情,謀取益州劉璋,劉備採納其計,帶龐統入蜀,留關羽諸葛亮留守荊州。

隆中對終於又邁進了第二步。

3.劉璋以為劉備來蜀助其抗漢中張魯,於劉備會於涪城,龐統獻計勸劉備當機立斷殺劉璋,不動一兵一卒便可取益州。

劉備的「仁義病」又犯了,沒採納龐統之計。

4.212年,龐統獻著名的葭萌關上中下三條秘計

「陰選精兵,晝夜兼道,逕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

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

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

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

劉備納其中計,斬楊懷高沛,一路勢如破竹,直取成都。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龐統為劉備取益州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龐統的人生也在此走到了盡頭,在攻打雒城時,龐統不幸中流矢而亡(純粹是意外,並非演義中說的中張任之計,死於落鳳坡,這純粹是演義在貶低龐統)。

綜觀龐統一生,與其他謀士相比,龐統算是寡產,出的計謀並不多,主要原因是龐統的早夭,限制了他的發揮,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比郭嘉更不幸,郭嘉38歲去世之前至少一直是曹操的主力謀士之一,深得曹操信任。

而龐統35歲去世前,仕途一直不順,在東吳得不到重用,後投靠劉備依然得不到重用,好不容易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下,劉備認識到了龐統的大才,重用龐統,而此時距離龐統的大限已經不遠了。

當然龐統沒有讓人失望,從入蜀前第一次受到重用到去世不到5年的時間裡,龐統用自己的表現讓歷史記住了自己,也讓自己躋身與頂級謀士之列。

龐統的夭折,是對劉備集團一次沉重的打擊。

劉備從此少了一位「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的一流謀士,

戰略分析能力: ★★★☆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

謀略精彩度: ★★★★

RP指數: ★★★★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三國十大謀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