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人針灸經
卷六
角孫二一穴一,在耳廓中間,開口有一穴一。
手足少一陽一、手太一陽一(按:據《針灸甲乙經》,應是「手一陽一明」)之會。
主齒不嚼物,齲痛腫。
灸三壯。
針入三分。
耳門二一穴一,在耳前起肉,當耳缺者。
主耳有膿及底,耳,耳痛、鳴,聾,並齒齲。
針入三分。
灸三壯。
聽會二一穴一,在耳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動脈宛宛中。
張口得之。
足少一陽一脈氣所發。
針入三分。
主耳聾,耳中狀如彈聲,通耳,牙車急、疼痛不得嚼食,牙車脫臼、相離一寸。
其一穴一側臥,張口得之。
灸亦良。
天牖二一穴一,在頸筋、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一寸、陷者宛宛中。
手少一陽一氣所發。
主頭風,面腫,項強不得回轉,夜夢顛倒,面青黃、無顏色。
針入五分。
不宜灸。
若灸,面腫滿。
合先取噫嘻,後針天牖、風池,其病即差。
天府二一穴一(按:據《針灸甲乙經》、《針灸資生經。
卷一》等俱作「淵腋」),在兩腋下三寸、宛宛中。
手太一陰一(按:據《針灸甲乙經》,應是「足少一陽一」)脈氣所發。
主頭眩,目瞑,遠視。
針入四分。
灸七壯,不除再灸百壯。
《甲乙經》禁灸。
曲澤二一穴一者,水也。
在肘內廉下,陷者中。
屈肘得之。
手心主脈之所入為合也。
主心痛,出一穴一則(按:疑衍。
)心下澹澹、喜驚,身熱,煩心,口乾,逆氣,嘔血,時瘈瘲言搖頭青汗出不過肩(按:似有缺、誤,不通),傷寒病溫、身熱、口乾。
灸三壯。
針入三分。
少海二一穴一者,水也。
一名「曲節」。
手少一陰一脈之所入為合也。
在肘內橫文頭,屈手向頭取之,陷者宛宛中。
《甲乙經》云「一穴一在肘內廉,節後陷者中,動應手」。
療腋下瘰癧,痺疼、屈伸不得,風痺疼,疰病。
針入三分。
禁灸。
巨虛上廉二一穴一,在三里下三寸,兩筋、兩骨罅間,陷者宛宛中。
足一陽一明與太一陽一(按:誤。
據《針灸甲乙經》,應是「大腸」)合。
針入八分。
主大腸氣不足,偏風、腰腿腳不遂、不得履地,腳氣,刺風、痶風、腳冷,寒瘧。
灸之大良。
條口二一穴一,在上廉下一寸。
足一陽一明脈氣所發。
主脛寒不得臥、疼痛,足緩失履,濕痺,足下熱、不能久立。
針入八分。
灸三壯。
巨虛下廉二一穴一,足一陽一明與小腸合。
在上廉下三寸,兩筋、兩骨罅,陷者宛宛中。
蹲地坐而取之。
針入六分。
又,針入三分。
灸三壯。
主小腸氣不足,面無顏色,偏風,熱風,冷痺不遂,風濕痺。
灸亦良,不及針。
灸瘡差,冷痺即已。
承山二一穴一,一名「魚腹山」,一名「傷山」。
在兌腸下,分肉間、陷者中,定腹取之。
主腳弱無力,腳重,偏風不遂。
針入八分。
灸亦得。
上崑崙二一穴一者,火也。
足太一陽一脈之所行為經也。
在外踝後、跟骨上,陷者中。
治惡血,風氣腫痛,腳腫水。
針入五分。
灸三壯。
下崑崙二一穴一,一名「內崑崙」。
在外踝下一寸,大筋後內陷骨、宛宛中。
主刺風,風熱、風冷痺,腰疼,偏風、半身不遂,腳重、疼、不履地。
針入四分。
灸之亦良。
其一穴一,蹲地旁,引刺之,灸百壯止。
聽宮二一穴一,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形。
手足少一陽一、手太一陽一三脈之會。
針入一分。
灸三壯。
主耳聾、填如無所聞,嘬嘬嘈嘈彈鳴,及心腸滿,臂痛,失聲。
缺盆上二一穴一,肩上橫骨陷中。
一名「天蓋」。
肩上是一穴一。
主寒熱,瘰癧,缺盆中腫(外潰不死),胸中熱滿,腹大少氣,缺盆中痛,汗出,喉痺,咳嗽。
灸三壯。
針入三分。
孔最二一穴一,在腕上七寸。
手太一陰一卻。
治熱病汗不出,吐血,失喑、咽腫痛、惡血。
針入三分。
灸亦得。
列缺二一穴一,在腕上一寸半,(按:據《針灸資生經。
卷一》,有「以手」兩字,應是)交叉頭,兩筋、兩骨罅、宛宛中。
手太一陰一絡。
主療偏風、口喎、半身不遂。
針入三分。
灸亦得。
若患偏風,灸至一百壯。
若患腕勞,灸至妙。
經渠二一穴一者,金也。
在寸口中、陷者中。
手太一陰一脈之所行為經也。
主寒熱,胸背急痛,胸中膨膨痛,喉痺,掌中熱,主咳逆,上氣,喘數,久熱病、汗不出,暴癉,喘逆,心痛、欲嘔,針入三分。
不可灸,灸即傷人神明。
(按:似將太淵一穴一混入)
少衝二一穴一者,木也。
一名「經如(按:據《針灸甲乙經》、《針灸資生經。
卷一》等,俱作「始」)」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甲如韭葉。
手少一陰一脈之所出為井也。
主熱病,煩心,上氣,心痛、冷、煩滿、少氣、悲恐喜驚,掌熱,肘、腋、胸中痛,口中熱,咽中酸,乍寒熱,手拳不伸,掌痛引腋。
針入一分。
灸一壯。
勞宮二一穴一者,火也。
一名「五里」在掌中央,橫文動脈中。
以屈無名指、頭著處是。
手心主脈之所流(按:通作「溜」)為營(按:應為「滎」)也。
主手掌後痺,手痺、白屑起。
針入二分,只過一度,如過兩度,令人虛。
不得灸,灸即生息肉。
髀關二一穴一,在膝上伏兔後,交分中。
主脈寒不仁,痺痿不屈伸也。
灸三壯。
針入三分。
梁丘二一穴一,足一陽一明卻。
在膝上三寸、兩筋間。
治大驚,脛痛、冷痺,膝痛不能伸屈。
針入五分。
隱白二一穴一者,木也。
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宛宛中。
足太一陰一脈之所出為井。
主腹中有寒熱起,氣喘,衄血不止,腹中脹、逆,脛中寒,熱不得臥,氣滿胸中熱,暴洩,鬲(按:通作「膈」)中,嘔吐不欲食。
飲渴一屍一厥不知人脈動如渴飲,身一體疼痛唾也(按:似有缺、誤,不通)針入一分。
灸三壯。
承筋二一穴一,一名「腸」,一名「直一腸」。
在脛後,從腳跟後上七寸、中央陷者中。
足太一陽一脈氣所發。
治風勞、熱足煩腫痛轉筋(按:似有缺、誤,不通)、急痛,身隱疹,大小一便不止。
針入三分
一陽一蹺二一穴一,在外髁前一寸、陷者宛宛中。
治腳氣,腎氣,婦人血氣。
針入三分。
(按:據《針灸資生經。
卷一》云「《明堂》上經、有一陽一蹺一穴一。
而《銅人》無此一穴一。
惟有申脈二一穴一,一陽一蹺脈所出、在外踝下陷中。
與一陽一蹺一穴一同,而未知其故。
予按,《素問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