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人針灸經
卷三
神庭一一穴一,在髮際直鼻上督脈,上一寸髮際是也。
足太一陽一、一陽一明之會。
主治腫氣,風癇、顛風不識人、羊鳴、角弓反張、披髮而上歌下哭、多學人言語,驚悸不得安寢。
禁不可針。
日灸七壯至百壯。
若針,即發於其病在舉火之時(按:似有缺、誤)。
忌豬、羊、魚肉、酒、面、熱食。
曲差二一穴一,在神庭傍一寸半,(按:應缺「入」字)髮際。
足太一陽一脈氣所發。
主心中煩滿,汗不出、頭項痛、身熱,目視不明。
針入三分,灸三壯。
臨泣二一穴一,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者中。
足太一陽一、少一陽一之會。
主卒不識人,風癇,鼻塞。
針入三分,留七呼。
眉沖二一穴一,一名「小竹」,在當兩眉頭直上,入髮際(按:似有缺。
未言寸數,亦未言所屬經脈。
另,據《針灸大成。
足太一陽一膀一胱考證一穴一法》,應為足太一陽一脈氣所發,一穴一在「神庭、曲差之間」。
)理目,五般癇,頭痛,鼻塞。
不宜灸,針入三分。
(按:據《針灸資生經。
卷一》「明堂上經、有眉沖一穴一。
而銅人經、無之。
理、目、五般癇、頭痛、鼻塞等疾所。
不可廢者」)水溝一一穴一,在鼻柱下人中(按:據《針灸資生經。
卷一》作「一名人中」)。
督脈、手一陽一明之會。
主療消渴、飲水無多少、水氣遍身腫,失笑無時,顛癇、語不識人、乍喜乍哭,牙關不開,面腫唇動葉葉肺風狀如蟲行(按:似有缺、誤,難解。
據《針灸大成。
督脈考正一穴一法》作「面腫唇動,狀如蟲行」)。
針入四分,徐徐出之。
灸亦得,然不如針。
若是水氣,唯有此一穴一可針,若針他一穴一,水盡即死。
承漿一一穴一,在頤前,下唇下。
足一陽一明(按:據《針灸甲乙經》,當缺「任脈」兩字)之會。
主偏風口喎,面腫,消渴,面風口不開,口中生瘡。
針入三分半,然後徐徐引氣而出。
灸,亦任日灸七七壯。
若頻灸,恐足一陽一明脈斷,令風不差。
若停息、復灸,令其風通宣,應時立愈。
其艾炷,依小竹筋頭大作之。
但令當脈灸之雀糞大,亦能愈疾。
又有一途,如脈內疝、瘕、痃、癖塊、伏梁氣之徒,唯須大艾炷。
故《小品》曰:「腹背爛,燒四支,則但除風邪而已。
如鳩尾以至頭,皆不可多灸、及不可用大艾炷。」
俞府二一穴一,在巨骨下,去璇璣傍各二寸陷中。
足太一陽一脈氣所發(按:此處誤。
據《針灸甲乙經》,當為「足少一陰一脈氣所發」)主欬逆,上氣,喘,嘔吐,胸滿不得食。
仰臥取之。
灸五壯,針入三分。
彧中二一穴一,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
仰臥取之。
足少一陰一脈氣所發。
主胸脅支滿,欬喘、不得息,嘔吐,胸滿不能食。
灸五壯,針入三分。
神藏二一穴一,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中。
仰而取之。
足少一陽一(按:應為「一陰一」)脈氣所發。
主胸脅支滿,咳逆不得食。
針入三分,灸五壯。
靈虛二一穴一,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
仰而取之。
足少一陽一(按:應為「一陰一」)脈所發。
主胸脅支滿、引胸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食。
針入三分,灸五壯。
神封二一穴一,在靈墟下一寸六分(按:似有缺。
據《針灸甲乙經》,有「陷者中,足少一陰一脈氣所發」)。
主胸滿不得息,咳逆,一乳一癰、灑浙惡寒。
灸五壯,針入三分。
步郎(按:通作「廊」)二一穴一,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仰取之。
足少一陰一脈氣所發。
主胸脅支滿,鼻不通,呼吸少氣,喘一息,不得舉臂。
針入三分,灸五壯。
五處二一穴一,足太一陽一脈氣所發。
在頭上督脈傍,去上星二寸半(按:據《針灸甲乙經》,及《針灸大成。
足太一陽一膀一胱考證一穴一法》俱作「一寸五分」)。
主目不明,頭眩風痺悶。
針入三分,灸五壯。
承光二一穴一,在五處後寸半(按:據《針灸甲乙經》作「二寸」,《針灸大成。
足太一陽一膀一胱考證一穴一法》作「一寸五分」),足太一陽一脈氣所發。
主風眩頭痛,欲嘔吐,心煩。
針入三分,不可灸。
通天二一穴一,在承光後一寸半。
足太一陽一脈氣所發。
主項痛、暫起僵仆。
針入三分,灸三壯。
攢竹二一穴一,在兩眉頭陷中。
足太一陽一脈氣所發。
主目視,視物不明,眼中熱、疼及眼眶。
針入三分,不宜灸。
晴明二一穴一,在目內眥頭上,畔(按:疑為「襻」)者中(按:據《針灸甲乙經》作「一名淚孔,在目眥外。」
《針灸大成。
足太一陽一膀一胱考證一穴一法》作「一名淚孔,目內眥。
明堂云『內眥頭外一寸、宛宛中』」)。
手、足太一陽一陽一明之會(按:據《針灸甲乙經》並有「氣府論注云『手足太一陽一、足一陽一明、一陰一陽一蹺,五脈之會」《針灸大成。
足太一陽一膀一胱考證一穴一法》同)。
主膚翳(按:應有缺字。
《針灸大成。
足太一陽一膀一胱考證一穴一法》作「一婬一膚白翳」)白膜覆瞳子,眼暗、雀目,冷淚,眼視物不明、努肉。
針入一分半,不宜灸。
迎香二一穴一,在禾上一寸、鼻下孔傍。
手、足一陽一明之會。
針入三分。
主鼻息不聞香臭,偏風,面癢及面浮腫、風葉葉動、狀如蟲行。
刺或在唇動(按:似有缺、誤,不通)。
不宜灸。
承泣二一穴一,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中。
(按:應有缺字。
據《針灸甲乙經》有「一陽一」字)蹺脈、任脈、足一陽一明之會。
主療眼喎、目不正,口喎,目瞬,面動葉葉然、牽口眼熱疼、赤痛,目視,冷淚,眼瞼赤。
針入四分半,不宜灸。
若灸,無問多少,三日以後,眼下大如拳息肉,日加長如桃許,至一月日,如五升大。
鳩尾一一穴一,在臆前,巨(按:《針灸甲乙經》作「蔽」,《針灸資生經。
卷一》同)骨下五分。
(按:《針灸甲乙經》此處尚有「任脈之別」。
)主心驚、煩,發狀如烏烏,破心、吐血,心中氣悶、不喜聞人語,心痛,腹脹。
宜針,雖然,此處最難針,須是大好手。
方可下針。
如不然,取氣多,不幸令人死。
針入三分。
巨闕一一穴一,心之募。
在鳩尾下一寸。
任脈氣所發。
主療心中煩悶,熱風風癇,一浪一言或作鳥聲,不能食,無心力。
凡心痛有數種,冷、痛、蛔蟲、毒、霍亂,不識人,針入六分,得氣即差。
灸亦良。
上管(按:通作「脘」,下同。
)一一穴一,在巨闕下一寸、去巨(按:《針灸甲乙經》作「蔽」,《針灸資生經。
卷一》同)骨三寸。
任脈、足一陽一明、手太一陽一之會。
主心中熱煩,賁豚氣,脹滿不能食,霍亂,心痛不可眠臥,吐利,心風,驚、悸不能食,心中悶,發噦,伏梁氣、狀如覆杯。
針入八分,得氣,先補而後瀉之,可為神驗。
若是風癇、熱痛,宣瀉之後補,可為應其病。
灸亦良。
中管一一穴一,一名「太倉」。
是胃之募。
在上管下(按:應有缺字。
據《針灸甲乙經》有「一寸」兩字)。
手太一陽一、少一陽一、足一陽一明所生,任脈之會。
主治心匿不能食反胃,霍亂,心痛熱,溫虐,痎虐,天行傷寒,因讀書得奔豚氣,心悶,伏梁氣如覆杯,冷結氣。
針入八分。
灸亦良。
建裡一一穴一,在中管下一寸。
治腸中疼痛,嘔逆,上氣,心痛,身腫。
針入一寸三分。
灸亦良。
下管一一穴一,在建裡下一寸。
足太一陰一、任脈之會。
主腹胃不調,腹內痛、不能食,小一便赤,腹堅一硬、癖瑰、脈厥厥動。
針入八分,灸亦佳。
神聰四一穴一,在百會四面,各相去同身寸一寸。
理頭風,目眩,狂亂,風癇。
左手如花,右手如果(按:《針灸資生經。
卷一》作「左主如花、右主如果」),針入三分。
明堂一一穴一,在鼻直上,入髮際一寸。
理頭風,多鼻涕,鼻塞。
三日一報,針入三分。
(按:《針灸資生經。
卷一》「按《銅人》、《明堂》及諸家針灸經,鼻直上、入髮際一寸,皆雲上星一穴一。
明堂經於此、復雲明堂一穴一。
不知何所處、且附入於此。
所謂疑以存疑也。」
)
當一陽一二一穴一,在當瞳人直上,入髮際一寸。
理卒不識人,風眩,鼻塞。
入針三分。
(按:《針灸資生經。
卷一》「《銅人》無當一陽一穴一。
而明堂下經、有之。
理卒不識人、風眩、鼻塞等疾。
亦不可廢者。」
)
前關二一穴一,在目後半寸。
亦名「太一陽一」之一穴一。
理風赤眼痛,頭目眩,目澀。
針入三分。
(按:《針灸資生經。
卷一》「《銅人》有上關、下關各二一穴一。
《素問》亦同。
但《明堂》上、下經,有上關而無下關。
惟上經有前關一穴一。
又不與下關一穴一。
同在上關之下。
恐別自是。
前關一穴一一名太一陽一穴一。
理風赤眼、頭痛、目眩澀等疾,不可廢。
)
四白二一穴一,在目下一寸。
足一陽一明脈氣所發。
主頭痛目眩。
針入三分。
灸七壯。
巨闕(按:應為或)二一穴一,在鼻孔下,俠水溝傍(按:《針灸甲乙經》作「在俠鼻孔傍八分、直瞳子」,《針灸資生經。
卷一》同)。
一陽一蹺脈、足一陽一明之會。
主治面風寒鼻頻音準上腫癰痛招搖視占(按:有缺、誤,不通),瘈瘲,口辟。
針入三分,灸七壯止。
地倉二一穴一,在俠口傍四分外,如近下有脈微動者是。
一陽一蹺脈、手足一陽一明之交。
主療大患風者,其脈亦有動時,亦有不動時。
多主偏風、口喎,失音不言、不得飲水、漿食漏落、脈(按:《針灸大成。
足一陽一明胃考證一穴一法》作「眼」,應是。
)瞬動,患左針右,患右針左。
針入三分半。
灸亦得,日二七壯,其艾壯如粗釵腳。
忌毒物及行一房一事。
廉泉一一穴一,在頷下、結喉上、舌本間。
一陰一維、任脈之會。
主舌下腫、難言,舌瘲設多(按:《針灸大成。
足一陽一明胃考證一穴一法》作「涎出」,應是。
),咳嗽,少氣,喘一息,嘔沫禁斷。
灸三壯,針入三分。
一陰一交一一穴一,在臍下一寸。
任脈氣所發。
主臍下熱、小一便赤,氣痛狀如刀攪、作塊狀如覆杯,婦人斷緒,月事不調,帶下,崩中,因產後、惡一露不止,繞臍冷痛。
針入八分,得氣即瀉,後宜補。
灸亦得,然不及針。
水分一一穴一,在管(按:通作「脘」,下同。
)下,臍上一寸。
任脈氣所發。
主腹痛不能食,腸堅腹痛,胃管不調、堅一硬。
針入八分。
若是水病,灸之大良。
巨闕一一穴一,《甲乙經》云「一名利機,一名一精一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門」。
在臍下二寸。
是三焦之募。
任脈氣所發。
針入八分。
主腹痛、堅一硬,婦人因產、惡一露不止、遂成結塊,崩中,斷緒。
灸亦良。
控元一一穴一,是小腸募。
一名「次門」在臍下三寸。
足三一陰一、任脈之會。
臍下絞痛,小一便赤淋、不覺遺瀝、小一便處痛狀如散火,尿如血色,臍下結血、狀如覆杯,婦人帶下,因產、露不止,並婦人斷緒,產道冷。
針入八分。
若懷胎,必不針,若針必落胎胎多不出,而針外崑崙即出。
灸亦良,然不及針。
中極一一穴一,一名「玉泉」,一名「氣原」。
在關元下一寸。
是膀一胱募。
任脈足三一陰一之會。
主婦人斷緒,四度針、針即有子,故卻時任針也。
主淋,小一便赤、尿道痛,臍下結塊如覆杯,或因產、得惡一露不止、遂成疝瘕,或因月事不調、血結成塊。
針入八分。
灸亦得,然不及針。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