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第4小節: 【一性一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陰符經》第4小節

陰符經

第4小節

【一性一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此節承前凶格而發。

測得凶格,有災禍降臨,當採取避禍趨吉的措施。

《老子》曰:"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吾既有身,如何才能"無身"?若說毀滅自身,吾又何存?此之所謂"無身",實指"隱身"避患之術。

《奇門秘訣總賦》說:"如遇急難,宜從直符方下而行。

太陰潛形而隱跡,六一合遁身而謀議。

九天之上揚威武,九地之下匿兵馬"等等,皆為遁甲術中的神秘學說。

"一性一有巧拙,可以伏藏",是說人之智力雖有水平不等,同樣可以用隱慝伏藏之法進行趨避。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九竅"指九宮之訣竅。

"邪"是指一種不常見的現象,昔人稱為"邪術",今人稱為"特異功能"。

是說遁甲趨避方法,是用"九宮式"而非"六壬式"(二式皆有趨避說)。

既用九宮中的訣竅可產生隱遁作用的邪術。

其方法有三個要點,重在天盤中的乙丙丁三奇。

《遁甲統宗》曰:"時下得乙者為日奇,凡攻擊、往來者,逃凶者,宜從天上六乙出,則恍惚如神,無人見者"。

"從天上六丁而出,入太陰而藏,敵人自不能見也"。

凡攻伐,宜從天上六丙出,挾威火,故類王侯"。

又有"急則從神緩從門"之說。

有《秘藏六陰洞微遁甲真經》上中下三卷,是宋代寫成的"法奇門"專著。

在有關《遁甲》古笈中,也有不少的符咒異說,前人早有認為邪僻不經者,或只從其數理部分,神學之類皆棄而不用。

如《奇門一得》《奇門元靈經》《奇門法竅》《奇門闡微》《奇門心悟》等等皆是。

奇門數理趨避之要,在於自為"主客"。

即測得利於為主者,則後動,是為"後發制人"。

測得利於為客者,則先動,是為"先發制人"。

是以靜為主,動為客。

測得其機,則按機行一事,動靜可以由人。

總之,此節是闡述趨避之法,書中不乏記載。

此一傳說神秘文化史料,未必儘是荒謬空談。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陰符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