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公問對》卷下:又孫子云:「天隙之地,丘墓故城,兵不可處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李衛公問對》卷下

李衛公問對

卷下

36、太宗曰:太公云:「以步兵與車騎戰者,必依丘墓險阻。」

又孫子云:「天隙之地,丘墓故城,兵不可處。」

如何?

靖曰:用眾在乎心一,心一在乎禁祥去疑。

倘主將有所疑忌,則群情搖。

群情搖,則敵乘釁而至矣。

安營據地,便乎人事而已。

若澗、井、、隙之地,及如牢如羅之處,人事不便者也,故兵家引而避之,防敵乘我。

丘墓故城非絕險處,我得之為利,豈宜反去之乎。

太公所說兵之至要也。

37、太宗曰:朕思凶器無甚於兵者,行兵苟便於人事,豈以避忌為疑。

今後請將有以陰陽拘忌於事宜者,卿當丁寧誡之。

靖再拜謝曰:臣案《尉繚子》曰:「黃帝以德守之,以刑伐之。」

是謂刑德,非天官時日之謂也。

然詭道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後世庸將泥於術數,是以多敗,不可不誡也。

陛下聖訓,臣即宣告諸將。

38太宗曰:兵有分有聚,各貴適宜,前代事跡,孰為善此者?

靖曰:苻堅總百萬之眾,而敗於肥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吳漢討公孫述,與副將劉尚分屯,相去三十里述來攻漢,尚出合擊,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

太公曰:「分不分為縻軍,聚不聚為孤旅。」

太宗曰:苻堅初得王猛實知兵,遂取中原;及猛卒,堅果政,此縻軍之謂乎!吳漢為光武所任,兵不遙制,故漢果平蜀,此不陷孤旅之謂乎!得失事跡,足為萬代鑒。

39。

太宗曰:朕觀千章萬句,不出乎「多方以誤之」一句而已。

靖良久曰:誠如聖語。

大凡用兵,若敵人不誤,則我師安能克哉。

譬如弈棋,兩敵均焉。

一著或失,竟莫能助。

是古今勝敗率有一誤而已,況多失者乎。

40、太宗曰:攻守二事,其實一法歟。

《孫子》言:「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即不言敵來攻我,我亦攻之;我若自守,敵亦守之。

攻守兩齊,其術奈何?

靖曰:前代似此相攻相守者多矣。

皆曰「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便謂不足為弱,有餘為強,蓋不悟攻守之法也。

臣按《孫子》雲;「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

謂敵未可勝,則我且自守,待敵可勝,則攻之爾非以強弱為辭也。

後人不曉其義,則當攻而守,當守而攻,二役既殊,故不能一其法。

太宗曰:信乎。

有餘、不足使後人惑其強弱。

殊不知守之法要在示敵以不足,攻之法要在示敵以有餘也。

示敵以不足,則敵必來攻,此是敵不知其所攻者也;示敵以有餘,則敵必自守,此是敵不知其所守者也。

攻守一法,敵與我分而為二事。

若我事得,則敵事敗;敵事得,則我事敗;得失成敗彼我之事分焉。

攻守者一而已矣,得一者百戰百勝。

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其知一謂乎。

靖再拜曰:深乎,聖人之法也。

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同歸乎勝而已矣。

若攻不知守,守不知攻,不惟二其事,抑又二其官。

雖口誦孫、吳,而心不思妙,攻守兩齊之說,其孰能知其然哉。

41、太宗曰:《司馬法》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更安,忘戰必危。」

此亦攻守一道呼?

靖曰:有國有家者,曷嘗不講乎攻守也。

夫攻者,不僅攻其城、擊其陳而已,必有攻其心之術焉。

守者。

不止完其壁、堅其陳而已,必也守吾氣而有待焉。

大而言之,為君之道;小而言之。

為將之法。

夫攻其心者,所謂知彼者也;守吾氣者,所謂知己者也。

太宗曰:誠哉。

朕常臨陳,先料敵之心與己之心孰審,然後被可得而知焉;察敵之氣與己之氣孰治,然後我可得而知焉。

是以知彼知己兵家大要。

今之將臣,雖未知彼,苟能知己,則安有失利者哉。

靖曰:孫武所謂「先為不可勝」者,知己者也;「以待敵之可勝」者,知彼者也。

又曰:「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臣斯須不敢失此誡。

42。

太宗曰:《孫子》言三軍可奪氣之妙:「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如何?

靖曰:夫含生稟血,鼓作鬥爭,雖死不省者,氣使然也。

故用兵之法,必是察吾士眾,激吾勝氣,乃可以擊敵焉。

吳起四機,以氣機為上,無他道也,能使人人自鬥,則其銳莫當。

所謂朝氣銳者,非限時刻而言也,舉一日時刻為喻也。

凡三鼓而敵不衰不竭,則安能必使之惰歸哉。

蓋學者徒誦空文,而為敵所誘,苟悟奪之之理,則兵可任矣。

43、太宗曰:卿嘗言李勣能兵法,久可用否?然非朕控御不可用也。

他日太子治若何御之?

靖曰:為陛下計,莫若黜勣,令太子復用之,則必感恩圖報,於理何損乎。

太宗曰:善!朕無疑矣。

太宗曰:李勣若與長孫無忌共掌國政,他日如何?

靖曰:勣忠義之臣,可保任也。

無忌佐命大功,陛下以肺腑之親,委之輔相。

然外貌下士,內實嫉賢。

故尉遲敬德而折其短,遂引退焉。

侯君集恨其忘舊,因以犯逆,皆無忌致其然也。

陛下詢及臣,臣不敢避其說。

太宗曰:勿洩也,朕思其處置。

44。

太宗曰:漢高祖能將將,其後韓、彭見誅,蕭何下獄,何故如此?

靖曰:臣觀劉、項皆非將將之君,當秦之亡也,張良本為韓報仇,陳平、韓信告怨楚不用,故假漢之勢自為奮爾。

至於蕭、曹、樊、灌悉由亡命,高祖因之以得天下。

設使六國之後復立,人人各懷其舊,則雖有能將將之才,豈為漢用哉。

臣謂漢得天下,由張良借箸之謀,蕭何漕挽之功也。

以此言之,韓、彭見誅,范增不用,其事同也。

臣故謂劉、項皆非將將之君。

太宗曰:光武中興,能保全功臣,不任以吏事,此則善於將將乎?

靖曰:光武雖藉前構,易子成功,然莽勢不下於項藉,寇、鄧未越於蕭、張,獨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賢於高祖遠矣。

以此論將將之道,臣調光武得之。

45、太宗曰:古者出師命將,齋三日,授之以鉞曰:從此至天將軍制之。

又授之以斧曰:從此至地將軍制之。

又推其轂曰:進退唯時。

既行,軍中但聞將軍之令,不聞君命。

朕謂此禮久廢,今欲與卿參定遣將之儀,如何?

靖曰:臣竊謂聖人製作致齋於廟者,所以假威於神也;授斧鉞而推其轂者,所以委寄以權也。

今陛下每有出師,必與公卿議論,告廟而後遣,此則邀以神聖矣;每有任將,必使之便宜從事,此則假以權重矣。

何異於致齋推轂邪!盡合古禮,其義同焉。

不須參定。

上曰:善。

乃命近臣書此二事為後世法。

46、太宗曰:陰陽術數,廢之可乎?

靖曰:不可。

兵者,詭道也。

托之以陰陽術數,則使貪使愚,茲不可廢也。

太宗曰:卿嘗言天官時日,名將不法,聞者拘之,廢亦宜然。

靖曰:昔紂以甲子日亡,武王以甲子日興。

天官時日,甲子一也,殷亂周興,興亡異焉。

又宋武帝以往亡日起兵,軍吏以為不可。

帝曰:「我往彼亡。」

果克之。

由此言之,可廢明矣。

然而田單為燕所圍,單命一人為神,拜而祠之,神言:「燕可破。」

單于是以火牛出擊燕,大破之。

此是兵家詭道。

天官時日,亦猶此也。

太宗曰:田單托神怪而破燕,太公焚蓍龜而滅紂;兩事相反,何也?

靖曰;其機一也,或逆而轉之,或順而行之是也。

昔太公性武王至牧野,遇雷雨,旗鼓毀折。

散宜生欲卜吉而後行。

此則因軍中疑懼,必假卜以問神焉。

太公以為腐草枯骨無足問。

且以臣伐君,豈可再乎!然觀散宜生發機於前,太公成機於後,逆順雖異,其理致則同。

臣前所謂術數不可廢者,蓋存其機於未萌也。

及其成功在人事而已。

47、太宗曰:當今將帥,唯李勣、道宗、薛萬徹,除道宗以親屬外,孰堪大用?

靖曰:陛下嘗言勣、道宗用兵不大勝亦不大敗;萬徹若不大勝即須大敗。

臣愚思聖言,不求大勝亦不求大敗者,節制之兵也;或大勝或大敗者,幸而成功者也。

故孫武云:「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節制在我云爾。

48、太宗曰:兩陳相臨,欲言不戰,安可得乎?

靖曰:昔晉師伐秦,交綏而退。

《司馬法》曰:「逐奔不遠,總綏不及。」

臣謂綏者,御轡之索也。

我兵既有節制,彼敵亦正行伍,豈敢輕戰哉。

故有出而交綏,退而不逐,各防其失敗者。

孫武云:「勿擊堂堂之陳,無邀正正之旗。」

若兩陳體均勢等,苟一輕肆,為其所乘,則或大敗,理使然也,是敵兵有不戰,有必戰;夫不戰者在我,必戰者在敵。

太宗曰:不戰在我,何謂也?

靖曰:孫武云:「我不欲戰者,劃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敵有人焉,則交綏之間,未可圖也,故曰不戰在我。

夫必戰在敵者,孫武云:「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本待之。」

敵無人焉,則必來戰,吾得以乘而破之。

故曰,必戰者在敵。

太宗曰:深乎,節制之兵。

得其法則昌,失其法則亡。

卿為纂述歷代善於節制者,具圖來上,朕當擇其精微,垂於後世。

靖曰:臣前述進黃帝、太公二陣圖,並《司馬法》、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悉,歷代名將用其一二而成功者亦眾矣。

但吏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

臣不敢奉詔,當纂述以聞。

49、太宗曰:兵法孰為最深者?

靖曰:臣常分為三等,使學者當漸而至焉。

一曰道,二曰天地,三曰將法。

夫道之說至微至深,《易》所謂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是也。

夫天之說陰陽,地之說險易。

善用兵者,能以陰奪陽,以險攻易,孟子所謂天時地利者是也。

夫將法之說在乎任人利器,《三略》所謂得士者昌,管仲所謂器必堅利是也。

太宗曰:然。

吾謂不戰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戰百勝者中也,深溝高壘以自守者下也。

以是較量孫武著書,三等皆具焉。

靖曰:觀其文,跡其事,亦可差別矣。

若張良、范蠡、孫武脫然高引不知所往,此非知道,安能爾乎。

若樂毅、管仲、諸葛亮戰必勝,守必固,此非察天時地利,安能爾乎。

其次王猛之保秦,謝安之守晉,非任將擇材,繕完自固,安能爾乎。

故習兵之學,必先繇下以及中,繇中以及上,則漸而深矣。

不然,則會空言,徒記誦,無足取也。

太宗曰:道家忌三世為將者,不可妄傳也,不可不傳也。

卿其慎之。

靖再拜出,盡傳其書與李勣。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李衛公問對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