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鑒譯文
第一 神骨
【原文】
第一神骨
語云:「脫谷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
「山騫不崩,唯石為鎮」。
骨之謂也。
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
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譯文】
俗話說:「去掉作為谷外殼的糠,谷的一精一髓依然存在。」
這說的是神。
「山嶽不崩塌,只是因為石作為鎮壓。」
這說的是骨。
一人的一精一與神,全在於雙眼;一人的骨骼品相,全在於臉部。
其他人(工農商軍等)需要把身形與精神一起討論,讀書人要先觀察他的神氣與骨相,單刀直入,這是最重要的。
【解釋】
俗話說:「去掉稻穀的外殼,就是沒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穀的一精一華——米,仍然存在著,不會因外殼磨損而丟失。」
這個一精一華,用在人身上,就是一個人的內在精神狀態。
俗話又說:「山嶽表面的泥土雖然經常脫落流失,但它卻不會倒塌破碎,因為它的主體部分是硬如鋼鐵的岩石,不會被風吹雨打去。」
這裡所說的「鎮石」,相當於一個人身上最堅硬的部分——骨骼。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主要集中在他的兩隻眼睛裡;一個人的骨骼豐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張面孔上。
像工人、農民、商人、軍士等各類人員,既要看他們的內在精神狀態,又要考察他們的體勢情態。
作為以文為主的讀書人,主要看他們的精神狀態和骨骼豐俊與否。
精神和骨骼就像兩扇大門,命運就像深藏於內的各種寶藏物品,察看人們的精神和骨骼,就相當於去打開兩扇大門。
門打開之後,自然可以發現裡面的寶藏物品,而測知人的氣質了。
兩扇大門——精神和骨骼,是觀人的第一要訣。
【原文】
文人論神,有清濁之辨。
清濁易辨,邪正難辨。
欲辨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珠,動若水發;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
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一婬一;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
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托跡於清,不可不辨。
【解釋】
凡精神,抖擻處易見,斷續處難見。
斷者出處聽,續者閉處續。
道家所謂「收拾入門」之說,不了處看其脫略,做了處看其針線。
小心者,從其做不了處看之,疏節闊目,若不經意,所謂脫略也。
大膽者,從其做了處看之,慎重周密,無有苟且,所謂針線也。
二者實看向內處,稍移外便落情態矣,情態易見。
【原文】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強起,項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一陽一骨線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顴骨若不得而起,頂骨平伏起。
在頭,以天庭骨、枕骨、太一陽一骨為主;在面,以後骨、顴骨為主。
五者備,柱石之器也;一,則不窮;二,則不賤;三,則動履稍勝;四,則貴矣。
【解釋】
九貴骨各有各的姿勢:天庭骨豐隆飽滿;枕骨充實顯露;項骨平正而突兀;佐串骨像角一樣斜斜而上,真一人髮際;太一陽一骨直線上升;眉骨骨桂顯而不露,隱隱約約像犀角平伏在那裡;鼻骨狀如蘆筍竹芽,挺拔而起;顴骨有力有勢,又不陷不露;項骨平伏厚實,又約顯約露。
看頭部的骨相,主要看天庭、枕骨、太一陽一骨這三處關鍵部位;看面部的骨相,則主要看眉骨、顴骨這兩處關鍵部位。
如果以上五種骨相完美無缺,此人一定是國家的棟樑之材;如果只具備其中的一種,此人便終生不會貧窮;如果能具備其中的兩種,此人便終生不會卑賤;如果能具備其中的三種,此人只要有所作為,就會發達起來;如果能具備其中的四種,此人一定會顯貴。
【原文】
骨有色,面以青為貴,「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
紫次之,白斯下矣。
骨有質,頭以聯者為貴。
碎次之。
總之,頭上無惡骨,面佳不如頭佳。
然大而缺天庭,終是賤品;圓而無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壽。
顴骨與眼爭,子嗣不立。
此中貴賤,有毫釐千里之辨。
【解釋】
骨有不同的顏色,表面顏色,以青色最為高貴。
俗話說的「少年公卿半青面」,就是這個意思。
黃中透紅的紫色比青色略次一等,面如枯骨著粉白色則是最下等的顏色。
骨有一定的氣勢,頭部骨骼以相互關聯、氣勢貫通最為高貴,互不貫通、支離散亂則略次一等。
總之,只要頭上沒有惡骨,就是面再好也不如頭好。
然而,如果頭大而天庭骨卻不豐隆,終是卑賤的品位;如果頭圓而佐串骨卻隱伏不見,多半要成為僧人;如果鼻骨沖犯兩眉,父母必不長壽;如果顴骨緊貼眼尾而顴峰凌眼,必無子孫後代。
這裡的富貴與貧賤差別,有如毫釐之短與千里之長,是非常大的。
分類:古代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