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略譯文》下略譯文:所以,恩澤遍及於百姓,賢人就會歸附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略譯文》下略譯文

三略譯文

下略譯文

能夠拯救天下傾危的,就能得到天下的安寧;能夠解除天下憂患的,就能夠享受天下的快樂;能夠解救國家災禍的,就能夠得到天下的幸福。

所以,恩澤遍及於百姓,賢人就會歸附他;恩澤遍及於萬物,聖人就會歸附他。

賢人歸附的,國家就能強盛;聖人歸附的,天下就能統一。

使賢人歸附要用「德」,使聖人歸附要用「道」。

賢人離去,國家就要衰弱了;聖人離去,國家就要混亂了。

衰弱是通向危險的階梯,混亂是即將滅亡的徵兆。

賢人執政,能使人從行動上服從;聖人執政,能使人從內心裡順從。

從行動上服從,便可以開始創業了;從內心裡順從,才可以善始善終。

使人從行動上服從靠的是禮教,使人從內心裡順從靠的是樂教。

所謂的樂教,並非指金、石、絲、竹,而是使人們喜愛自己的家庭,喜愛自己的宗族,喜愛自己的職業,喜愛自己的城邑,喜愛國家的政令,喜愛社會的倫理道德。

這樣治理民眾,然後再製作音樂來陶冶人們的情操,使社會不失和諧。

所以有道德的君主,是用音樂來使天下快樂;沒有道德的君主,是用音樂來使自己快樂。

使天下快樂的,國家便會長治久安;使自己快樂的,不久便會亡國。

不修內政而向外擴張的,勞而無功;不事擴張而修明內政的,逸而有成。

實行與民生息的政策,民眾渴望報答君主,國家就會出現許多忠義之臣;實行勞民傷財的政策,民眾心中抱怨君主,國家就會出現許多怨恨之民。

所以說,熱衷於擴張領土的,內政必然荒廢;盡力於擴充德行的,國家就會強盛。

能保全自己本來所有的。

國家就會平安;一味垂涎別人所有的,國家就會殘破。

統治殘酷暴虐,世世代代都要受害。

事情超過了限度,即使一時成功,最終也難免失敗。

不正己而正人者其勢拂逆,先正己而後正人才順乎常理。

行為拂逆是招致禍亂的根源,順乎常理是國家安定的關鍵。

道、德、仁、義、禮,五者是一個整體。

道是人們所應遵循的,德是人們從道中所得到的,仁是人們所親近的,義是人們所應做的,禮是人們的行為規範。

這五條缺一不可。

所以,起居有節,是禮的約束;討賊報仇,是義的決斷;憐憫之心,是仁的發端;修己安人,是德的途徑;使人均平,各得其所,是道的教化。

君主下達給臣下的指示叫「命」,書寫在竹帛上叫「令」,執行命令叫「政」。

「命」有失誤,「令」就不能推行。

「令」不推行,「政」便出現偏差。

「政」有偏差,治國之「道」便不能通暢。

「道」不通暢,奸邪之臣便會得勢。

奸邪之臣得勢,君主的威信就要受到損害。

千里之外去聘請賢人,路途十分遙遠;招引不肖之徒,路途卻十分近便。

所以,英明的君主總是捨棄身邊的不肖之徒,不遠千里尋求賢人。

因此,能夠保全功業,尊崇賢人,臣下也能盡心竭力。

棄置一個賢人,眾多的賢人便會引退了;獎賞一個惡人,眾多的惡人便會蜂擁而至。

賢人得到保護,惡人受到懲罰,就會國家安定,群賢畢至。

民眾都對政令懷有疑慮,國家就不會得到安定;民眾都對政令困惑不解,社會就不會得到治理。

疑慮消失,困惑解除,國家才會安寧。

一項政令違背民意,其他政令也就無法推行;一項惡政得到實施,無數惡果也就從此結下。

所以,對順民要實施仁政,對刁民要嚴加懲治,這樣,政令就會暢通無阻,人無怨言了。

用民眾所怨恨的政令去治理懷有怨氣的民眾,叫做違背天道;用民眾所仇恨的政令去治理懷有仇恨的民眾,災禍將無法挽救。

治理民眾要依靠貧富均平,貧富均平要依靠政治清明。

這樣,民眾便會各得其所,天下也就安寧了。

犯上的人反而更加高貴,貪鄙的人反而更加富有,雖然有聖明的君王,也無法把國家治理好。

犯上的受到懲處,貪鄙的受到拘禁,這樣教化才能得到推行,各種邪惡也就自然銷匿。

品德高尚的人,是無法用爵祿收買的;講究節操的人,是無法用威刑屈服的。

所以聖明的君主徵求賢人,必須根據他們的志趣來羅致。

羅致品德高尚的人,要講究禮節;羅致崇尚節操的人,要依靠道義。

這樣,賢士便可以聘到,君主的英名也可以保全了。

聖人君子能夠明察興衰的根源,通曉成敗的端倪,洞悉治亂的關鍵,懂得去就的時節。

雖然窮困,也不會貪圖將亡之國的高位:雖然貧苦,也不會苟取衰亂之邦的厚祿。

隱姓埋名、胸懷經邦治國之道的人,時機到來後一旦行動,便可以位極人臣。

君主的志向一旦與自己相投,便可以建立絕世的功勳,所以,他的道術高明,美名流芳千古。

聖明的君主進行戰爭,並不是出於喜好,而是用來誅滅殘暴,討伐叛亂。

用正義討伐不義,就像決開江河之水去淹滅小小的火炬一樣,就好像在無底的深淵旁邊去推下一個搖搖欲墜的人一樣,其勝利是必然的。

聖明的君主之所以安靜從容而不急於進兵,是不願造成過多的人員和物質損耗。

戰爭是不吉祥的東西,天道是厭惡戰爭的。

只有在迫不得已時進行戰爭,才是順乎天道的。

人和天道的關係,就像魚與水一樣。

魚得到水便可以生存,失去水肯定要死亡。

所以,君子們常常是心存敬畏,一刻也不敢背離天道。

專權跋扈的大臣執政,國君的威望就會受到傷害。

生殺大權操於其手,國君的權勢也就衰竭了。

專權跋扈之臣俯首從命,國家才能長久。

生殺之權操於國君,國家才能安定。

百姓窮困,國家就沒有儲備。

百姓富足,國家才會安樂。

重用賢臣,奸臣就會被排斥在外了。

重用奸臣,賢臣就會被置於死地了。

親疏不當,禍亂就會延傳到後世了。

大臣自比君主,眾奸就會乘機聚集。

人臣享有君主那樣的尊貴,君臣名分就會昏昧不明。

君主淪為臣子那樣的地位,上下秩序就會顛倒混亂。

傷害賢人的,禍患會殃及子孫三代。

埋沒賢人的,自身就會遭到報應。

妒忌賢人的,名譽就不會保全。

舉薦賢人的,子孫後代都會受惠於他的善行。

所以君子總是熱心於推薦賢人,因而美名顯揚。

對一個人有好處,對一百個人有害處,民眾就會離開城邑。

對一個人有好處,對一萬個人有害處,全國就會人心離散。

除掉一個人而有利於一百個人,人們就會感慕他的恩澤。

除掉一個人而有利於一萬個人,政治就不會發生混亂了。

註釋

1昆蟲:蟲類的統稱,這裡可理解為世間萬物。

2六合:天地四方曰六合。

3造作過剩:造作,指建造宮室園囿之類。

過剩:超過標準。

4爝火:火把。

5豪傑:漢代使用這個詞有時帶有貶義。

6疑:通「擬」,比擬。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三略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