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兵法》應變:吳起對曰:「凡戰之法,晝以旌旗旛麾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吳子兵法》應變

吳子兵法

應變

武侯問曰:「車堅馬良,將勇兵強,卒遇敵人,亂而失行,則如之何?」

吳起對曰:「凡戰之法,晝以旌旗旛麾為節,夜以金鼓笳笛為節。

麾左而左,麾右而右。

鼓之則進,金之則止。

一吹而行,再吹而聚。

不從令者誅。

三軍服威,士卒用命,則戰無強敵,攻無堅陳矣。」

武侯問曰:「若敵眾我寡,為之奈何?」

起對曰:「避之於易,邀之於阨。

故曰:以一擊十,莫善於阨;以十擊百,莫善於險;以千擊萬,莫善於阻。

今有少(年)[卒]卒起,擊金鼓於阨路,雖有大眾,莫不驚動。

故曰:用眾者務易,用少者務隘。」

武侯問曰:「有師甚重,既武且勇,背大險阻,右山左水,深溝高壘,守以強駑,退如山移,進如風雨,糧食又多,難與長守,[則如之何]?」

[起]對曰:「大哉問乎!此非車騎之力,聖人之謀也。

能備千乘萬騎,兼之徒步,分為五軍,各軍一衢。

夫五軍五衢,敵人必惑,莫之所加。

敵人若堅守以固其兵,急行間諜以觀其慮。

彼聽吾說,解之而去;不聽吾說,斬使焚書。

分為五戰,戰勝勿追,不勝疾歸。

如是佯北,安行疾鬥,一結其前,一絕其後,兩軍銜枚,或左或右,而襲其處。

五軍交至,必有其(力)[利]。

此擊強之道也。」

武侯問曰:「敵近而薄我,欲去無路,我眾甚懼,為之奈何?」

[起]對曰:「為此之術,若我眾彼寡,各分而乘之;彼眾我寡,以方從之,從之無息,雖眾可服。」

武侯問曰:「若遇敵於溪谷之間,傍多險阻,彼眾我寡,為之奈何?」

起對曰:「[遇]諸丘陵、林谷、深山、大澤,疾行亟去,勿得從容。

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進弓與弩,且射且虜。

審察其政,亂則擊之無疑。」

武侯問曰:「左右高山,地甚狹迫,卒遇敵人,擊之不敢,去之不得,為之奈何?」

起對曰:「此謂谷戰,雖眾不用。

募吾材士與敵相當,輕足利兵以為前行,分車列騎隱於四旁,相去數里,無見其兵,敵必堅陳,進退不敢。

於是出旌列旆,行出山外營之,敵人必懼。

車騎挑之,勿令得休。

此谷戰之法也。」

武侯問曰:「吾與敵相遇大水之澤,傾輪沒轅,水薄車騎,舟楫不設,進退不得,為之奈何?」

起對曰:「此謂水戰,無用車騎,且留其傍。

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廣狹,盡其淺深,乃可為奇以勝之。

敵若絕水,半渡而薄之。」

武侯問曰:「天久連雨,馬陷車止,四面受敵,三軍驚駭,為之奈何?」

起對曰:「凡用車者,陰濕則停,陽燥則起;貴高賤下,馳其強車;若進若止,必從其道。

敵人若起,必逐其跡。」

武侯問曰:「暴寇卒來,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則如之何?」

起對曰:「暴寇之來,必慮其強,善守勿應。

彼將暮去,其裝必重,其心必恐,還退務速,必有不屬。

追而擊之,其兵可覆。」

吳子曰:「凡攻敵圍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宮,御其祿秩,收其器物。

軍之所至,無刊其木、發其屋,取其粟、殺其六畜、燔其積聚,示民無殘心。

其有請降,許而安之。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吳子兵法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