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兵法》治兵:起對曰:「先明四輕、二重、一信。」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吳子兵法》治兵

吳子兵法

治兵

武侯問曰:「進兵之道何先?」

起對曰:「先明四輕、二重、一信。」

曰:「何謂也?」

對曰:「使地輕馬,馬輕車,車輕人,人輕戰。

明知(陰陽)[險易],則地輕馬;芻秣以時,則馬輕車;膏鑭有餘,則車輕人;鋒銳甲堅,則人輕戰。

進有重賞,退有重刑,行之以信。

(令制遠)[審能達]此,勝之主也。」

武侯問曰:「兵何以為勝?」

起對曰:「以治為勝。」

又問曰:「不在眾寡?」

對曰:「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何益於用?所謂治者,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擋,退不可追,前卻有節,左右應麾,雖絕成陳,雖散成行。

與之安,與之危,其眾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當,名曰父子之兵。」

吳子曰:「凡行軍之道,無犯進止之節,無失飲食之適,無絕人馬之力。

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則治之所由生也。

若進止不度,飲食不適,馬疲人倦而不解捨,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廢,以居則亂,以戰則敗。」

吳子曰:「凡兵戰之場,立屍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

其善將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燒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怒,受敵可也。

故曰: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

吳子曰:「夫人(當)[常]死其所不能,敗其所不便。

故用兵之法:教戎為先。

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

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

每變皆習,乃授其兵。

是為將事。」

吳子曰:「教戰之令,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廝樣,智者為謀主。

鄉里相比,什伍相保。

一鼓整兵,二鼓習陳,三鼓趨食,四鼓嚴辯,五鼓就行。

聞鼓聲合,然後舉旗。」

武侯問曰:「三軍進止,豈有道乎?」

起對曰:「無當天灶,無當龍頭。

天灶者,大谷之口;龍頭者,大山之端。

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招搖在上,從事於下。

將戰之時,審候風所從來,風順致呼而從之,風逆堅陳以待之。」

武侯問曰:「凡畜(卒)[車]騎,豈有方乎?」

起對曰:「夫馬,必安其處所,適其水草,節其饑飽。

冬則溫(燒)[廄],夏則涼廡。

刻剔毛鬣,謹落四下,戢其耳目,無令驚駭,習其馳逐,閒其進止,人馬相親,然後可使。

車騎之具,鞍,勒,銜、轡,必令完堅。

凡馬不傷於末,必傷於始;不傷於饑,必傷於飽。

日暮道遠,必數上下,寧勞於人,慎無勞馬,常令有餘,備敵覆我。

能明此者,橫行天下。」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吳子兵法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