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經》第六卷 上德:老子學於常樅,見舌而守柔,仰視屋樹,退而目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通玄真經》第六卷 上德

通玄真經

第六卷 上德

老子曰:主者,國之心也,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擾即百節皆亂,故其身治者,支體相遺也,其國治者,君臣相忘也。

老子學於常樅,見舌而守柔,仰視屋樹,退而目川,觀影而知持後,故聖人曰無因循,常後而不先,譬若積薪燎,後者處上。

老子曰:鳴鐸以聲自毀,膏燭以明自煎,虎豹之文來射,猿狖之捷來格,故勇武以強梁死,辯士以智能困。

能以智而知,不能以智不知,如勇於一能,察於一辭,可與曲說,不可與廣應。

老子曰:道以無為有體,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謂之幽冥者。

幽冥者,所以論道,而非道也。

夫道者,內視而自反,故人不小學,不大迷,不小惠,不大愚。

莫鑒於流潦,而鑒於止水,以其保之,止而不外蕩。

月望日奪光,一陰一不可以承一陽一,日出星可見,不能與之爭光,末不可以強於本,枝不可以大於干,上重下輕,其覆必易。

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兩即爭。

玉在山而草木潤,珠生淵而岸不枯,蚯蚓無筋骨之強,爪牙之利,上食咘堁,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清之為明,杯水可見眸子,濁之為害,河水不見太山,蘭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浮一江一 海不為莫乘而沉,君子行道不為莫知而慍,性之有也。

以清入濁必困辱,以濁入清必覆傾,天二氣即成虹,地二氣即洩藏,人二氣即生病,一陰一陽一不能常,日冬且夏,月不知晝,日不知夜。

川廣者魚大,山高者木修,地廣者德厚,故魚不可以無餌釣,獸不可以空器召。

山有猛獸,林木為之不斬,園有螫蟲,葵藿為之不採,國有賢臣,折衝千里,通於道者若車之轉於轂中,不運於己,與之致於千里,終而復始,轉無窮之原也。

故舉枉與直,何如不得,舉直與枉,勿與遂往。

有鳥將來,張羅而待之,得鳥者羅之一目,今為一目之羅,則無時得鳥,故事或不可前規,物或不可預慮,故聖人畜道待時也。

故欲致魚者先通谷,欲來鳥者先樹木,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為魚得者,非挈而入淵也,為猿得者,非負而上木也,縱之所利而已。

足所踐者淺,然待所不踐而後能行,心所知者遍,然待所不知而後能明。

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塞,唇亡而齒寒,河水深而讓在山。

水靜則清,清則平,平則易,易則見物之形,形不可並,故可以為正。

使葉落者,風搖之也,使水濁者,物撓之也,璧鍰之器,礛之功也,莫邪斷割,砥礪之力也,虻與驥致千里而不飛,無裹糧之資而不饑,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怒出於不怒,為出於不為,視於無有則得所見,聽於無聲則得所聞。

飛鳥反鄉,兔走歸窟,狐死首丘,寒螿洋木,各依其所生也。

水火相憎,鼎 ? 在其間,五味以和,骨肉相愛也,讒人間之,父子相危也。

犬豕不擇器而食,俞肥其體,故近死,鳳皇翔於千仞,莫之能致。

推固百內而不能自椓,目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見其眥。

因高為山即安而不危,因下為池即淵深而魚鱉歸焉。

溝也澇即溢,旱即枯,河海之源淵深而不竭,鱉無耳而目不可以蔽,一精一於明也,瞽無目而耳不可以蔽,一精一於聰也。

混混之水濁,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纓乎?絲之為縞也,或為冠,或為(末),冠則戴致之,(末)則足蹍履之。

金之勢勝木,一刃不能殘一林之木;土之勢勝水,一掬不能塞一江一 河;水之勢火,一酌不能救一車之薪。

冬有雷,夏有雹,寒暑不變其節,霜雪麃麃,日出而流。

傾易覆也,倚易翻也,幾易助也,濕易雨也,蘭芷以芳,不得見霜,蟾蜍塗兵,壽在五月之望,一精一洩者中易殘,華非時者不可食。

舌之與齒,孰先弊焉?繩之與矢,孰先直焉?使影曲者形也,使響濁者聲也。

與死同病者,難為良醫,與亡國同道者,不可為忠謀。

使倡吹竽,使工攝竅,雖中節,以可使決,君形亡焉。

聾者不歌,無以自樂,盲者不觀,無以接物。

步於林者,不得直道,行於險者,不得履繩,海內其所出,故能大。

日不並出,狐不二雄,神龍不匹,猛獸不群,鷙鳥不雙,蓋非橑不蔽日,輪非輻不追疾,橑輪未足恃也。

弧杯能射,而非弦不發,發矢之為射,十分之一。

饑馬在廄,漠然無聲,投芻其旁,爭心乃生。

三寸之管無當,天下不能滿,十石而有塞,百竹而足。

循繩而斷即不過,懸衡而量即不差,懸古法以類,有時而遂,杖格之屬,有時而施,是而行之,謂之亂。

農夫勞而君子養,愚者言而智者擇,見之明白,處之如玉石,見之黯,必留其謀。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畢開,不如一戶之明。

蝮蛇不可為足,虎不可為翼,今有六尺之廣,臥而越之,下才不難,立而踰之,上才不易,勢施異也。

助祭者得嘗,救斗者得傷,蔽於不祥之木,為雷霆所撲。

日月欲明,濁雲蓋之,河水欲清,沙土穢之,叢蘭欲修,秋風敗之,人性慾平,嗜欲害之,蒙塵而欲無瞇,不可得絜。

黃金龜紐,賢者以為佩,土壤布地,能者以為富,故與弱者金玉,不如與之尺素。

轂虛而中立三十輻,各盡其力,使一輻獨入,眾輻皆棄,何近遠之能至。

橘柚有鄉,萑葦有叢,獸同足者相從游,鳥同翼者相從翔。

欲觀九州之地,足無千里之行,無政教之原,而欲為萬民上者,難矣!凶凶者獲,提提者射,故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君子有酒,小人鞭缶,雖不可好,亦可以丑,人之性,便衣綿帛,或射之即被甲,為所不便,以得其便也。

三十輻共一轂,各直一鑿,不得相入,猶人臣各守其職也。

善用人者,若□之足,眾而不相害,若舌之與齒,堅柔相磨而不相敗。

石生而堅,茞生而芳,少而有之,長而逾明。

扶之與提,謝之與讓,得之與失,諾之與已,相去千里。

再生者不獲,華太早者不須霜而落。

污其准,粉其顙,腐鼠在阼,燒薰於堂,入水而增濡,懷臭而求芳,雖善者不能為工。

冬冰可折,夏木可結,時難得而易失。

木方盛,終日采之而復生,秋風下霜,一夕而零。

質的張而矢射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也,形勢之所致。

乳犬之噬虎,伏雞之搏狸,恩之所加,不量其力。

夫待利而登溺者,亦必以將溺之矣,舟能浮能沈,愚者不知足焉。

驥驅之不進,引之不止,人君不以取道裡。

水雖平,必有波,衡雖正,必有差,尺雖齊,必有危,非規矩不能定方員,非準繩無以正曲直,用規矩者,亦有規矩之心。

太山之高,倍而不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

竹木有火,不鑽不熏,土中有水,不掘不出,矢之疾,不過二里,跬步不休,跛鱉千里,累土不止,丘山從成。

臨河欲魚,不如歸而織網。

弓先調而後求勁,馬先順而後求良,人先信而後求能。

巧冶不能消木,良匠不能斲冰,物有不可,如之何君子不留意。

使人無渡河,可,使河無波,不可。

無月不辜,甑終不墮井矣。

刺我行者,欲我一交一 ,呰我貨者,欲我市,行一棋不足以見知,彈一弦不足以為悲。

今有一炭然,掇之爛 ,相近,萬石俱熏,去之十步而死,同氣而異積。

有榮華者必有愁悴,上有羅紈下必有麻(費),木大者根瞿,山高者基扶。

老子曰:鼓不藏聲,故能有聲,鏡不沒形,故能有形,金石有聲,不動不鳴,管簫有音,不吹無聲。

是以聖人內藏,不為物唱,事來而制,物至而應。

天行不已,終而復始,故能長久,輪復其所轉,故能致遠,天行一不差,故無過矣。

天氣下,地氣上,一陰一陽一交一 通,萬物齊同,君子用事,小人消亡,天地之道也。

天氣不下,地氣不上,一陰一陽一不通,萬物不昌,小人得勢,君子消亡,五穀不植,道德內藏。

天之道,損盈益寡,地之道,損高益下,鬼神之道,驕溢與下,人之道,多者不與,聖人之道,卑而莫能上也。

天明日明,而後能照四方,君明臣明,域中乃安,有四明,乃能長久,明其施明者,明其化也。

天道為丈,地道為理,一為之和,時為之使,以成萬物,命之曰道。

大道坦坦,去身不遠,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物,其德不絕。

天覆萬物,施其德而養之,與而不取,故精神歸焉,與而不取者,上德也,是以有德。

高莫高於天也,下莫下於澤也,天高澤下,聖人法之,尊卑有敘,天下定矣。

地載萬物而長之,與而取之,故骨骸遍焉,與而取者,下德也,「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地承天,故定寧,地定寧,萬物形,地廣厚,萬物聚,定寧無不載,廣厚無不容,地勢深厚,水泉入聚,地道方廣,故能久長,聖人法之,德無不容。

一陰一難一陽一,萬物昌,一陽一服一陰一,萬物湛,物昌無不贍也,物湛無不樂也,物樂無不治矣。

一陰一害物,一陽一自屈,一陰一進一陽一退,小人得勢,君子避害,天道然也。

一陽一氣動,萬物緩而得其所,是以聖人順一陽一道,夫順物者,物亦順之,逆物者,物亦逆之,故不失物之情性。

洿澤盈,萬物節成,洿澤枯,萬物無節養也,故雨澤不行,天下荒亡。

一陽一上而復下,故為萬物主,不長有,故能終而復始,終而復始,故能長久,能長久,故為天下母。

一陽一氣畜而復能施,一陰一氣積而復能化,未有不畜積而能化者也,故聖人慎所積。

一陽一滅一陰一,萬物肥,一陰一滅一陽一,萬物衰,故王公尚一陽一道則萬物昌,尚一陰一道則天下亡。

一陽一不下一陰一,則萬物不成,君不下臣,德化不行,故君下臣則聰明,不下臣則闇聾。

日出於地,萬物蕃息,公王居民上,以明道德,日入於地,萬物休息,小人居民上,萬物逃匿。

雷之動也萬物啟,雨之潤也萬物解,大人施行,有似於此,一陰一陽一之動有常節,大人之動不極物。

雷動地,萬物緩,風搖樹,草木敗,大人去惡就善,民不遠徙,故民有去就也,去無甚,就少愈多。

風不動,火不出,大人不言,小人無述,火之出也必待薪,大人之言必有信,有信而真,何往不成。

河水深,壤在山,丘陵高,下入淵,一陽一氣盛,變為一陰一,一陰一氣盛,變為一陽一,故欲不可盈,樂不可極。

忿無惡言,怒無作色,是謂計得。

火上炎,水下流,聖人之道,以類相求。

聖人偯一陽一,天下和同,偯一陰一,天下溺沉。

老子曰:積薄成厚,積卑成高,君子日汲汲以成煇,小人日快快以至辱,其消息也雖未能見,故見善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

苟向善,雖過無怨,苟不向善,雖忠來惡,故怨人不如自怨,勉求諸人,不如求諸己。

聲自召也,類自求也,名自命也,人自官也,無非己者,操銳以刺,操刃以擊,何怨於人,故君子慎微。

萬物負一陰一而抱一陽一,沖氣以為和,和居中央,是以木實生於心,草實生於英,卯胎生於中央,不卯不胎,生而須時。

地平則水不流,輕重均則衡不傾,物之生化也,有感以然。

老子曰:山致其高而雲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澤流焉。

夫有一陰一德者必有一陽一報,有隱行者必有昭名,樹黍者不獲稷,樹怨者無報德。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通玄真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