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通掃北》第4回 道士土遁野馬川∥女夜棄黃龍嶺:詩曰:盡誇妖道法高強,野馬川邊戰一場。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羅通掃北》第4回 道士土遁野馬川∥女夜棄黃龍嶺

羅通掃北

第4回 道士土遁野馬川∥女夜棄黃龍嶺

第4回道士土遁野馬川番女夜棄黃龍嶺

詩曰:

盡誇妖道法高強,野馬川邊戰一場。

鐵板欲傷年少將,哪知老將勇難當。

尉遲寶林走馬取了二關,朝廷大悅,說:「御侄其功非小。」

吩咐改換大唐旗號,查盤錢糧,養馬三日。

眾將稱讚尉遲寶林之能,尉遲恭好不得意。

次日,發炮起行,望野馬川迸發。

早有小番告急本章,如雪片一般飛報到木陽城。

狼主大驚,急召齊花知平章胡獵等議事。

眾文武入朝,朝參已畢,傳旨:「大唐兵已奪三關,諸卿有何良策可退唐兵?」

早有元帥祖車輪出班奏道:「狼主放心。

待臣一操一演三軍,起兵退敵,殺退大唐一人馬,易如反掌之間。」

狼主道:「既如此,傳旨一操一演人馬退敵,以安朕心。」

元帥領旨。

不講狼主之事,再表大唐兵到了野馬川,吩咐放炮安營。

朝廷開言說:「御侄,你走馬破了二關,功勞不小。

今日這一座野馬川,為何御侄就不能走馬出兵,沒有膽子去破關麼?」

寶林叫一聲:「陛下有所不知,臣雖年少稱雄,因看得金、銀二川守將本事欠能,故臣可以走馬取關。

今野馬川關將本事厲害驍勇,況且又有仙傳異法,十分難破,故此臣不敢誇能。」

太宗說:「御侄,此關有什麼妖人把守,善用異法害人麼?」

寶林說:「陛下,那關將名喚鐵板道人,他用一尺長半寸闊鐵打成鐵板一塊,念動真言,發在空中,有一萬喪一萬,有一千喪一千,多要打為泥灰。」

太宗說:「此人邪法厲害,怎麼對付?」

徐茂功開言說:「陛下不必多慮,此乃妖道邪法,龍駕在此,正能壓邪,哪怕妖法。

明日開兵,自然取勝。」

寶林說:「待臣明日討戰便了。」

再表次日,打鼓聚將,元帥升帳,諸將兩旁站立。

小將軍披甲上馬,領令出營。

敬德昨夜聽得兒子說關中妖道厲害出奇,便道:「待末將出去掠陣。」

元帥說:「我主有言,妖道甚是厲害。

待元帥同眾將一齊出營,觀看妖道怎樣邪法,如此厲害。」

眾將答應。

營前發動戰鼓,寶林來到關前,上面箭如雨下。

寶林說:「休得放箭,快快叫守將出來會俺。」

把都兒報入帥府說:「啟上道爺,外面有唐將討戰。」

那李道人呵呵大笑說:「大唐兵將分明來送死了。

他自道走馬取了三關,卻不知我爺的異法厲害,也敢前來走馬。

且叫他認認爺的手段。」

吩咐備馬,通身打扮,跨上雕鞍,拿一口孤定劍,身藏法寶,帶了把都兒,來到關下,吩咐放炮開關,一馬當先衝出來。

寶林抬頭一看,好一個怪面道人,頭如笆斗,眼似銅鈴,尖嘴大鼻,海下紅胡,根根如鐵線,身穿皂羅袍,手執孤定劍,來到陣前,把劍照寶林劈來。

寶林把槍噶啷一聲架住,又一劍砍來,又把槍架開了。

寶林說:「妖道,看小爺的槍。」

劈面刺去。

李道人把雙劍架起,交了三個回合。

哪裡敵得過,便口中念動真言,祭起法寶,往空中呼的一聲,有數道霞光衝起,直望寶林頭上打將下來。

寶林抬頭一看,嚇得魂不附體:「阿呀,不好了。」

帶轉馬頭,正望營前逃走。

李道人指點鐵板隨後追來。

尉遲恭見兒子被妖法追來,心內著忙,冒鐵板下衝進去。

李道人只顧傷寶林,不提防敬德衝進來,要收這鐵板打敬德已來不及了,被敬德衝到肋下,攔腰這一把,用力一提,李道人把身一掙,尉遲年紀老了,在馬上一晃,兩個都翻將地下來了。

敬德手一鬆,爬起身來,不見了妖道,原來借土遁走了。

少不得征西裡邊還要出陣,這是後事。

且說尉遲恭見妖道走了,即上馬叫眾將沖關,後面大小三軍一齊衝進關中。

小番見勢頭不好,棄了野馬川,飛奔黃龍嶺去了。

查盤錢糧,改換旗號,養馬三日,發炮起行,往黃龍嶺進發,此話不表。

再講黃龍嶺守將,你道是什麼人,乃是一員女將,叫做屠爐公主。

原來狼主駕前有一位屠封丞相,就是她父親。

因見她能知三略法,會提兵調將,善識八卦陣,兵書、戰冊盡皆通透,力氣又狠,武藝又一精一,才又高,貌又美,所以狼主將她繼為公主,十分一寵一愛一,加封在此鎮守黃龍嶺。

這一日公主正與諸將商議退敵之策,忽有侍女稟道:「啟一娘一娘一,野馬川上有小番要見。」

公主吩咐傳他進來。

番子跪伏一在地說:「公主一娘一娘一,不好了,野馬川已被大唐兵奪去了,明日就要來攻打黃龍嶺了。」

嚇得屠爐公主面如土色,說:「列位將軍.他前日取了白良關,倒也不在心上,如今看起來,真算中原人馬實在厲害,殺得俺這裡勢如破竹,今日取了銀靈川,明日失了野馬川,多是走馬成功的。

如今五關已失四關,若黃龍嶺一破,木陽城就難保了。

與他開不得兵的。」

諸將皆曰:「公主一娘一娘一,那南朝兵多將廣,不可開兵,須使個計策殺他片甲不回,捉住唐王,才無後患。」

公主心中一想:「有了,酒家有良策在此,管叫中原兵馬有路無回,盡作為灰。」

眾將道:「一娘一娘一有何妙計?」

公主說:「此計不可洩漏,你們聽我之令,關頭上多要旌旗,密密把關門大開,吊橋放下,我們領了關中小番,竟往木陽城去見父王狼主,共擒唐將,同捉唐王,把黃龍嶺兵馬盡行調空,誘引唐兵進關前來中計。」

眾番將聽了公主一娘一娘一之令,誰敢有違,連忙吩咐五營八哨把都兒們,擺齊陣伍,裝載糧草,把關門大開,多立旌旗。

公主一娘一娘一帶領眾將,前往木陽城去見狼主不表。

再講唐王人馬,這一天到了黃龍嶺,探馬上前稟道:「啟元帥爺,前面是黃龍嶺了。

但見關頭上旌旗飄蕩,並無兵卒,大開關門,吊橋不扯起,不知什麼詭計,故此稟上元帥。」

秦瓊呵呵冷笑說:「諸位將軍,你們不要藐視此關之將無能,她大開關門,兵卒全無,內中有計。

今日御駕親征,諒無大事,你們須要小心進關,看她使何詭計。」

程咬金叫一聲:「元帥,非也。

我們侄兒連奪四關,不用吹一毛一之力,黃龍嶺守將難道豈不曉得?決然聞此威名,諒不敢與我們開兵,所以棄關逃走了。

不要說侄兒年少英雄,就聞我老程之名,也膽戰心驚的。

哪裡有什麼詐,分明怕我,逃遁了去。」

秦瓊說:「這通是呆話,不必多講。」

即吩咐大小三軍進關而去。

元帥一出令,三軍多望關中而進。

就著尉遲寶林四處查點明白,恐防暗算,或有一奸一細,一面發令安營,人馬紮住。

那太宗問道:「御侄,如今前面什麼關了?」

寶林說:「陛下,沒有什麼關了,就是木陽城,赤壁康王所住之地。」

太宗大喜,說道:「諸位王兄,聞得番邦之將厲害異常,原來卻如此平常,焉及王兄們驍勇,一路打關攻寨,並無阻隔。

如今兵打木陽城,有幾天便可成功。」

眾臣道:「一來靠皇天,二來靠陛下洪福,三來諸將本事,必要攻破番城,活捉番王,得勝班師。」

太宗大喜。

吩咐營中大擺筵宴,賞賜公卿。

次日清晨,元帥傳令發炮起行,即往木陽城而去。

再講木陽城狼主身登龍位,左丞相屠封、右元帥祖車輪文武二臣朝賀已畢,狼主說:「元帥,魔家此國只靠元帥之能,今日被唐兵殺得勢如破竹,十去其八。

昨日又報野馬川已失。

元帥速速興兵到黃龍嶺,與王兒同退唐兵還好,不然黃龍嶺一失,魔家就不好看相了。」

元帥叫一聲:「狼主放心,這兩天忙得緊,日夜一操一演三軍。

今日有鐵、雷二將,在教場會火箭,待臣今日去看了一操一,明日再到黃龍嶺同退唐兵。」

祖車輪辭朝,往教場中去了。

忽有番兒報進:「啟上狼主千歲,公主一娘一娘一帶領本部番兵進城來了。」

康王聽了此言,不覺一驚,開言叫一聲:「屠丞相,王兒如此膽大,輕身到此,黃龍嶺即有一卵一石之危,何人為吾把守。」

屠封說:「狼主,那公主不知有什麼事情,且召進來。」

康王就命番臣番將迎接公主一娘一娘一。

文武番臣領旨出迎。

公主聞召,同諸將走上銀鑾殿。

公主俯伏說:「父王狼主千歲千千歲。」

康王叫一聲:「我兒平身。」

說:「王兒,今唐兵到黃龍嶺,正思無計可退唐兵,汝不守汛地,反帶兵到此,豈不關內乏人,倘被他取了黃龍嶺,如之奈何?」

公主叫一聲:「父王有所不知?臣兒若要保守此關,諒不能夠,況南朝蠻子好不厲害,倘然失利與他,破了黃龍嶺,臣兒之罪也。

故此傳令諸將,反把關門大開,回來見父王,有個絕妙之計,叫南朝人馬一個也不能回朝。」

康王說:「王兒有何妙計捉得唐王,其功非小。」

公主說:「此計名曰空城之計。

木陽城北四十里之遙,有座賀蘭山,做了屯紮之處,把木陽城軍民人等,多調在賀蘭山住了,做了一個空城,把四門大開,旌旗高扯,大唐一人馬進了城,我們把木陽城一團一團一圍住,不能出去,糧草一絕,豈不多要喪命。」

公主正說,元帥祖車輪走進朝門,一聞此計,說:「公主此計甚好。

大唐一人馬如進城,一定是死。

然唐營之中豈無智謀之士,只怕識得空城之計,不進城來,便怎麼處?」

公主說:「元帥,城或者不進,營盤紮在城邊。」

只須元帥周備,如此如此,恁般恁般,怕他不進城去!」元帥叫一聲:「好計。」

狼主心中大悅,說事不宜遲,傳魔家旨意,令城中軍民人等盡行搬出,到賀蘭山去。

狼主即統領了數萬人馬,竟退到賀蘭山紮營。

元帥當下調兵埋伏,暗中探聽不表。

且講大唐一人馬離了黃龍嶺,三天來到木陽城,探子報道:「木陽城大開,不知何故。」

秦元帥忙問徐茂功道:「二哥,究竟那些番狗使的什麼計?」

茂功叫一聲:「元帥,此乃空城之計,引我兵進了城,那時就要圍住,絕我糧草。

不可上他的當,就在此安營在外。」

程咬金說:「徐二哥又在此說渾話,什麼空城計不空城計,這班番狗懼怕我們,都逃遁去了。

哪裡有什麼計?及早進城,改換旗號,好班師。」

茂功說:「我豈不知。

誰要你多言!」元帥傳令大小三軍不必進城,就此安營。

放炮一聲,安下營盤。

此時卻已過午,君臣暢飲,直吃到三更。

軍士飛進來報道:「王一爺、元帥,不好了,營後火發。

正南上有二支人馬,盡用火箭射將過來,三軍營帳多燒著了。」

元帥聽得呆了。

太宗汗流脊背,叫一聲:「阿呀,不好了!」此時沸反滔天,營中多亂起來。

茂功說:「中了他們的計了。

諸位將軍,快些上馬保駕。」

元帥上馬提槍,衝出營門。

尉遲恭父子兩騎馬也出營外,馬、段、殷、劉端了兵器,保定天子,程咬金拿了天山大斧,一擁出營。

抬頭一看,嚇殺人也,但只見正南上有兵,東西二處也有人馬,燈球亮子,照耀如同白日,火球、火箭、火槍打一個不住,四邊有數萬人馬殺來。

唐兵心慌,三軍受傷者不計其數。

天子叫一聲:「先生,如之奈何?怎麼處。」

抖個不住。

茂功無法,只得傳令把人馬統進城去,暫避眼前之害。

大小三軍哪裡還去捲那些物件,只得棄撇了,望城中逃命要緊。

諸大臣保定龍駕,一擁進城,把四門緊閉,扯起吊橋。

其夜亂紛紛安住了。

外面番兵元帥祖車輪大悅,說道:「唐兵落我的圈套了。」

吩咐大小兒郎,就此把四門圍住,不許放唐卒一人,違令者斬。

一聲答應,四支人馬,將城圍得水洩不通。

放炮三聲,齊齊紮下營盤。

早已東方發白。

賀蘭山狼主御駕,同了屠封丞相、屠爐公主,領了二十萬人馬,又是一團一團一一圍,真正密不通風。

再講城中唐王坐了銀鑾殿,元帥住了車輪的帥府,諸位安歇在文武官的衙門,數萬人馬紮住營盤。

軍士報道:「啟上萬歲爺,番兵把四門圍住了。」

茂功說:「不好了,上了他當了。

如今糧草不通,如之奈何?」

尉遲恭說:「軍師大人,不免且到城上去看看。」

元帥說:「老將軍之言有理。」

天子說:「待寡人也到城上去走一遭。」

眾公卿多上雕鞍,帶隨身家將。

萬歲身騎日月輔輔馬,九曲黃羅傘蓋頂。

出了銀鑾殿,來到南城上一看,大驚說:「阿唷,嚇死人也。

好番營,十分厲害。」

元帥叫一聲:「諸位將軍,你看這一派番營,非但人馬眾多,而且營盤扎得堅固,不是兒戲的。

我軍又難以衝出去,他們糧草盡足,要是被他困住半年六月,怎麼處?況我糧草空虛,豈不大家餓死。」

天子龍顏納悶,諸將無計可施,只得回衙。

三天過了,番兵元帥祖車輪全身披掛,出營討戰。

唐兵軍士報進:「啟上萬歲爺,西城外有番挎討戰。」

天子嚇得面如土色,叫一聲:「秦王兄,番將如此厲害,在外攻城,如何是好?」

元帥說:「陛下,不妨,待本帥上城看來。」

叔寶上馬來到西城上,望下一看,見有一將生得十分兇惡。

面如紫漆,兩道掃帚眉,一雙怪眼,獅子大鼻,海下一部連鬢鬍鬚。

頭上戴一頂二龍嵌寶烏金盔,斗大一塊紅纓,身穿一件柳葉鎖子黃金甲,背插四面大紅尖角旗,左邊懸弓,右邊懸箭,坐下一匹黑點青鬃馬,手執一一柄一開山大斧,後面扯起大紅旗,上寫著:「紅袍大力子大元帥祖」。

那將在城下大叫:「呔!城上的蠻子聽著,本帥不興兵來征伐你們,也算這裡狼主好生之德。

怎麼你反來侵犯我邦,奪我疆界,連傷我這裡幾員大將,此乃自取滅亡之禍。

今入我邦,落我圈套,憑你們插翅騰空,也難飛去,快把無道唐童獻將出來,饒你一群螻蟻之命,若有半句推辭,本帥就要攻打城門哩。」

城上叔寶說:「諸位將軍,這員番將不是當耍的,你看好似鐵寶塔一般,決然厲害。」

程咬金說:「好像我的徒弟,也用斧子的。」

眾將笑道:「你這一柄一斧子沒用的,他這把斧頭吃也吃得你下,比你的大得多的,你說什麼鬼話。」

元帥說:「如今他在城下猖獗,本帥起兵到此,從不曾親戰,不免今日待本帥開城與他交戰。」

眾將道:「著元帥親身出戰,小將們掠陣。」

叔寶戴好頭盔,吩咐發炮開城,與他交戰。

哄嚨一聲炮響,大開城門,帶了眾將,一馬沖先,好不威風。

祖車輪把斧一擺,喝聲:「蠻子少催坐騎,可通名來。」

叔寶說:「你要問俺的名麼,大唐天子駕前,掃北大元帥秦瓊。」

祖車輪呵呵大笑道:「你是大唐有名的將,本帥只道三頭六臂,原來是一個狗蠻子。

不要走,照爺爺傢伙罷。」

把斧一起。

叔寶把槍一架,噶啷一響,說:「呔!慢著,本帥這條槍不挑無名之將,快留下名兒。」

車輪說:「魔家乃赤壁寶康王駕下大元帥祖。」

叔寶說:「不曉得你番狗,照本帥的槍罷。」

望車輪劈面刺來。

車輪說聲:「好。」

把開山大斧一迎。

叔寶叫一聲:「好傢伙!」帶轉馬頭,車輪把斧打下來,叔寶把槍一抬,在馬上亂晃,把光牙一挫,手內提爐槍緊一緊,直望車輪面門刺來。

車輪好模樣,哪裡懼怕,把斧鉤開。

正是:

強中更有強中手,唐將雖雄難勝來。

不知二將交戰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羅通掃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