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經典名句解釋句子,道家經典名句解釋短語,道家經典名句解釋語句

經典句子查詢

輸入查詢關鍵字:

2025年道家經典名句解釋短語句子

1 . 譯文: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 的。

2 . 譯文:修養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於求功,有道德學問的聖人無意於求名。

3 . 譯文:自然的規律是,不鬥爭而善於取勝;不言語而善於應承;不召喚而自動到來,坦然而善於安排籌劃。自然的範圍,寬廣無邊,雖然寬疏但並不漏失。

4 . 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聖人貴精。

5 . 譯文: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任自然。

6 .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

7 . 譯文: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這不正是因為無私嗎?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8 .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9 . 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

10 .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11 . 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12 . 文:我有三種法寶,掌握並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儉嗇,第三是不敢在天下爭先。

13 .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14 . 譯文: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誇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15 .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6 . 譯文:一尺長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遠也截不完。物質可無限分割。

17 . 譯文:悲痛與歡樂,會使德性流於邪僻;不忘喜怒,會以道為過錯;陷入好惡,會喪失道德。

18 . 譯文: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19 . 2025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20 . 譯文:最方正的東西看不到它的稜角,越貴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聲音聽不到聲音,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跡。

21 .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2 .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23 . 譯文:多數人看重利,廉潔之士看重名聲,賢人君子崇尚志向,聖人看重精神。

24 . 譯文: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25 . 譯文:如果不能守虛處靜,而以多聞博識自許,進而有為多言,那很快就會導致窮敗。不如處虛守靜,而無為不言,能夠取得成功。

26 . 譯文:不知是莊周在夢裡化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在夢裡化成了莊周呢?莊子現身說法,認為夢與覺並無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現象。因此,若要齊同物論,就必須首先破除有我之見,而與萬物混為一體。

27 . 譯文:相反相成,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28 .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到老死不相往來。

29 . 譯文:廚師雖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儀是不會越過擺設祭品的几案,代替廚師去做的。此謂儘管庖人不盡職,屍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職權範圍代他行事。表現了莊子無為而治的思想,成語"越俎代庖"即由此而來。

30 . 譯文:過分的愛惜會招致巨大的付出,過多的擁有會招致沉重的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困辱,知道適可而止便不會遇到危險,如此就可以長久安全了。

31 . 譯文:有了機械,就會產生機巧之事;有了機巧之事,就會產生機巧之心;機巧之心放在胸中,就會破壞純白的品質。不具備純白的品質,就會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會被道所拋棄。功利機巧的確是壞事害人的東西。

32 . 譯文:知識少的不瞭解知識多的,年壽短的,不瞭解年壽長的。

33 . 譯文:所以說,恬淡、寂寞、虛無、無為,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養的極高境界。

34 . 譯文:孝順的兒子不去巴結父母,賢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這就是作賢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歎世俗阿諛成風,歎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喚真正的孝子、賢臣。

35 . 譯文:讓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滿意於他們的平凡生活。國與國之間相互得見,雞犬之聲相互聽得見,而人民從生到死,也互不往來。

36 . 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37 . 譯文:天鵝並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卻是潔白的;烏鴉並不天天暴曬,而羽毛卻是烏黑的。萬物出自本性,不能強行改變。

38 . 譯文:泉水乾涸,魚兒困在陸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濕潤求得生存,(此時此境)卻不如彼此不相識,各自暢遊於江湖。

39 . 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40 . 譯文:使心靈達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41 . 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

42 . 譯文:相互結交在不結交之中,相互有為於無為之中。交友要達到相交出於無心,相助出於無為。這才是"莫逆之交"。

43 . 譯文:大寒季節到了,霜雪降臨了,這時候更能顯出松樹和柏樹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44 .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45 . 譯文:消磨它的鋒銳,解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

46 . 譯文:以無厚入有隙,所以運作起來還是寬綽而有餘地的。說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無厚入有間,這是莊子養生論的核心。同時說明了要認識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成語"目無全牛"、"游刃有餘"這兩條成語,都出自這裡。

47 . 譯文:利用物而不受制於物,那麼怎麼可能會受牽累呢!

48 .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49 . 譯文:人們都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當作神奇,把自己厭惡的東西當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變化為神奇,神奇也可以變化為臭腐。所以說:"整個天下不過是一種氣罷了。"對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轉化。成語"化腐朽為神奇"源出於此。

50 . 譯文: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透過縫隙看到白馬飛馳而過,不過一瞬間罷了。成語白駒過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道家經典名句解釋句子短語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