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小說》第二十五回 佘太君宴前訴冤:趙光義拿起一個掰一開一看,只嚇得龍顏色變。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楊家將小說》第二十五回 佘太君宴前訴冤

楊家將小說

第二十五回 佘太君宴前訴冤

趙天子去給佘太君拜壽,楊府家人端來兩盤壽桃。

趙光義拿起一個掰一開一看,只嚇得龍顏色變。

怎麼了?原來壽桃中有一隻箭頭。

他急忙遞給八王:「皇侄,這——」八王接過一看,心裡明白,但他故意大發雷霆:「大膽佘賽花!萬歲好心來拜壽,你為何壽桃裡藏利刃?難道要刺王殺駕?」

皇上見八王挑明了,膽子也壯起來:「對呀!聯對你楊家不薄,為何用利刃恫嚇寡人?」

佘太君聽了,不慌不忙,跪倒磕頭:「萬歲,一隻箭頭就把你嚇成這樣。

可我那七兒中了一百單三箭,他該當如何呢?」

這句話把皇上問愣了:「佘賽花,什麼一百單三箭?什麼你七兒?」

八王故意裝糊塗:「是啊!問你擱箭頭的事,你提什麼七兒、一百單三箭呢!」佘太君再也忍不住了:「萬歲,我七兒延嗣被人射一了一百單三箭,含冤死去啦。」

說完淚如雨下。

皇上一聽,忙問:「佘一愛一卿,楊七郎被誰射一了一百單三箭?」

老臣不敢講。」

「為什麼?」

怕他家的權勢,怕萬歲不給作主。」

「佘一愛一卿,有何冤枉之事,只管講出來,朕一定為你作主。」

「萬歲,此話當真?」

「哪個和你撒謊?今有我皇侄作證。」

八王說:「太君,你狀告何人?慢慢講來,萬歲定能與你作主。」

「我要狀告當朝國丈、掌朝太師、兵馬大元帥潘洪潘仁美。」

「啊?老一愛一卿,潘元帥他怎麼了?」

「他害死老令公,害死我七兒,害得我六兒有家難歸、有國難投,險些喪命。」

「太君,你這話我不明白。

慢慢地講,潘大師到底怎麼了?」

「萬歲容稟。」

佘太君忍淚含悲,將金沙灘之後,潘仁美毒打令公、楊繼業李陵碑喪命、七郎亂箭穿身、潘洪派人堵截六郎的事,詳細敘述了一番。

老太君還說:「蒼天保佑,我楊家不該斷去香煙後代,六兒有邊關眾將相幫,才繞道趕回京城。

他不敢到金殿告狀,先去南清宮請八王出謀,才假說今天是我壽誕之日,將萬歲請到天波楊府,前來聽我冤屈。

萬歲,潘仁美害得我楊家好苦,萬望替一我報仇雪恨!」

太宗聽完這番話,只驚得像木雕、泥塑一般。

心想:這是真的嗎?潘仁美怎能如此陷害楊家?他忽然又想起一事,忙說:「太君,剛才之言,令人痛心。

不過,潘國丈也有折本入都,說七郎和六郎己私離汛地,老令公私通了北國,倒賣了幽州,楊家父子三人已遁逃北國,無奈,潛仁美只得退守邊關。

既如此,楊家父子怎反被潘仁美所害嗎?」

太君一聽,心裡「咯登」一下子,忙說:「萬歲,我們楊家怎能幹莊這樣的事來?你想,我楊府滿門具在京部,他們若投北國,難道就不想想我們居家的一性一命嗎?」

「寡人也是這樣想的,才想找國丈對質。」

八王一聽,火上來了:「國丈、國丈!皇叔,你心中就有那個國丈了。

有道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楊家世代忠良,為大宋立下多少汗馬功勞?遠的別提,就說金沙灘一戰,大郎替你死,二郎為我亡,三郎馬踏如泥,四郎、五郎、八郎至今下落不明。

他們全家人忠心耿耿,扶保社稷,怎會私通北國?」

皇上聽了,雖覺得言之有理,但還猜疑未除。

停了一會兒說:「離幽州之時,寡人命呼延贊監守潘、楊二家,待問一問呼王一爺便知分曉。

呼王一爺哪裡去了?」

「這?我怎麼知道?」

「既然如此,太君,你如何得知令公和七郎的噩耗?」

「是我六兒告知。」

「啊?郡馬現在何處?」

「在門外等候。」

「命他進來。」

時間不長,楊六郎來到了銀安殿,「撲通「跪倒,向前跪爬幾步,頭頂狀紙,口中高喊:「冤枉啊!」太宗用目觀覷,見來了個要飯花子喊冤:「你是什麼人?」

六郎磕頭回稟:「罪臣楊景,前來狀告潘仁美。

老賊以大壓小,官報私仇,陷害忠良,按兵不動,耗費糧餉,私通北國,有謀反之心。」

說完,六郎把狀紙往上一獻。

太宗並沒過目,而是先仔仔細細地盯著這個花子。

等他認出楊景,心也軟一了,鼻子一酸,眼淚差點流下來。

太宗這才把狀紙打開,看完之後,他倒吸一口涼氣。

狀詞寫得字字千鈞哪!心想:國丈啊,要真是這樣,我也救不了你啦!「楊景,呼王一爺哪兒去了?」

「被潘仁美支走了,說是去押糧運草。

可是,至今未歸。」

「哎呀,太君,這事情就不好辦了!楊家告潘家陷害,潛家告楊家造反。

沒個見證人,叫寡人如何是好?」

八王一聽,這是向著他老丈人,故意抓借口。

他剛想發火,老家人楊洪跑來了:「太君!呼王一爺到,他說要見萬歲。」

八王和皇上都聽見了:「楊洪,速傳呼延贊來見!」

時間不長,就聽見門外有人喊:「萬歲,冤枉啊!」皇上一聽:得!今天怎麼淨喊冤的?話聲未落,外邊走來鐵鞭王呼延贊。

他的帽子也沒了,衣服也掛破了,因為跑得急,臉上的汗泥東一道西一道,鬍子都打捲了。

只見他「騰騰「幾步,跪倒眼前:「萬歲,為臣冤枉!」皇上一看,氣大了:「哼!呼延贊,你可知罪嗎?」

「啊?!我何罪之有?」

「你不在兩軍陣前當監軍,上哪兒去了?」

「老臣有罪。

都怪我,害得老令公死了,七郎沒了,六郎也完了。」

皇上聽了一愣,心想:楊六郎就在旁邊呢,你卻說六郎完了!噢,一定有詐。

皇上說:「呼延贊,這些天你上哪去了?」

「潘仁美叫我去押糧運草,回來時,走到半路,碰見一夥賊人,有的鍋底灰抹臉,有的青紗罩面,就要搶劫。

我手下都是趕車的、扛活的,怎麼能打仗啊?我一個人寡不敵眾,糧草車都被他們劫走了。

我想,這一來,就算沒犯了死罪,我也丟不起人哪!乾脆,吊死得啦。

正在這時,偏巧碰見個姑一娘一,把我帶到她家。

一打聽,才知道她叫杜金娥,還是七郎的妻子。

我問她附近可有強盜?能不能幫我把糧草要回來?她說,方圓百里沒有人家,就她一家還沒搶我。

我一看沒辦法,乾脆回邊關吧!到幽州找潘仁美,叫他幫我找回糧草。

我正往回走,半路上碰見了郎千、郎萬。

他們問,『呼王一爺,你幹啥去』?我說回幽州。

他們說,『快別回去了,潘仁美正要抓著殺你呢!』我說,『為啥要殺我』?他倆說,『你把糧草車丟一了,對不對』?我說,『對,我這就回去找元帥,定把它找回來』。

郎千、郎萬說,『你上哪兒去找?你猜劫道的是誰?是潘仁美的兩個侄子潘昭、潘祥。

劫完以後,糧草車早送回去了』。

我說,『那不行啊!憑什麼他自己搶了還要殺我』?郎千、郎萬說,『誰讓你當監軍了?潘仁美說你向著老楊家,現在楊老令公碰死在李陵碑,楊七郎被亂箭穿身,楊六郎活不見人、死不見一屍一,一家多慘哪!你趕緊走吧,回京城去告狀,替楊家報仇』。

我一聽,有理!就這麼拼著老命跑回來了。

到了京城,先來老楊家送信,才知道萬歲您在這兒呢。

故此,我替老楊家告狀,老楊家冤枉啊!」

皇上聽了,覺的他有些話說得跟六郎一樣,有的不一樣,有的還對不上茬:「呼王一爺,你說六郎哪兒去了?」

「死了唄!」「你怎麼知道死了?」

「郎千、郎萬說,潘仁美半路上設下不少卡子,要抓楊景。

你想,他還能活?」

「胡說,你看這是誰?」

說完,他往身邊一指。

呼王一爺回頭一看:「這——,這不是個要飯花子嗎?」

「你再仔細看看!」「呼王一爺,我是楊景楊延昭。」

「啊!你沒死?」

「死裡逃生。」

「謝天謝地,有一個活著就行啊!萬歲呀,說什麼也得給老楊家報仇。」

「呼延贊,聯命你當監軍,你卻擅離軍營,你失職了,對不對?」

呼王一爺剛要說話,八王接茬了:「萬歲,這是潘仁美用的調虎離山計,故意把呼王一爺支走,不能怪罪他。」

「這——,依你之見?」

八王靈機一動,把佘太君和六郎支走,對皇上說:「萬歲,此事須謹慎而行。

第一,您不能去西宮,第二,在朝廷內,不要議論他們兩家的事,第三,馬上派人下邊關,捉拿潘仁美。」

「什麼?捉拿潘仁美?」

「啊!」「那可不行。

據我所知,潘元帥與楊家為仇作對是不假,要說他有意造反,背叛朝廷,孤難以相信。

他難道忘了他是掌朝太師、當朝國丈嗎?」

「哎呀,萬歲!人證俱在,你還不信,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呀!聽臣之言,趕緊派人去抓潘仁美。」

皇上本不同意,但又想:楊六郎、呼延贊都來告狀,八王趙德芳在這頂著,我不同意去抓潘仁美,該說我向著潘仁美啦!去抓也好,抓錯了,拿趙德芳問罪,潘仁美也怪不著我,抓對了,也替一我除掉禍害,何樂而不為呢?「皇侄,如果派人到邊關抓潘仁美,要錯抓好人怎麼辦呢?」

「萬歲,我願拿人頭擔保。」

「一言為定。」

「決不後悔。」

呼延贊在一旁著急了:「萬歲,抓錯了,不但八王腦袋不要,我腦袋也給你。」

皇上瞪了呼王一眼,心說:事都壞在你身上,叫你當監軍,你卻失職誤事。

乾脆,讓你前去,抓不來就別怪我了。

「呼延贊,聯就賜你一道旨意,三天後下邊關捉拿潘仁美,不得有誤。」

說完,當場寫道聖旨,遞給呼王,袍袖一甩:「轉駕回宮!」賭氣就走。

八王也只好陪他同行。

呼王捧著聖旨可傻了:完了!本來潘仁美就曾派潘昭、潘祥要殺我,我才偷著跑回京城,這回再回邊關,豈不是飛蛾撲火?唉!皇上的旨意下了,沒別的辦法。

先告訴我的老伴和兒子去。

想到這裡,他急忙回家去了。

呼延讚的夫人可有名了!她叫馬玉一娘一,因為一腦袋黃頭髮,都管她叫金頭馬氏,那是武將家風,受過皇封的。

朝裡有三位太君:鄭恩的夫人陶三春陶太君,還有餘太君和這位馬太君。

馬太君聽說丈夫回來了,急忙出來迎接。

進了客廳,忙說:「老王一爺,可算把你盼回來了。」

「唉!回來看看你,我還得走。」

「喲,你還上哪兒去?」

「回邊關。」

「怎麼剛回來就又要回去?」

「唉,別問了。

快去準備點菜,咱倆喝頓斷頭酒。」

「你說什麼?」

馬太君正在發愣,忽然,只聽門外有人喊:「一娘一,是我爹回來了嗎?」

這聲音又嫩又脆。

「孩子回來了?」

「是啊!」「快進來吧!」「哎!」門一開,從外邊跑進一個小孩,年齡只有十二、三歲,個頭不高,長得又白又壯:彎眉大眼、唇紅齒白、前發齊眉、後發遮肩,身穿藍緞長袍、腰繫絲絛、拎著個兜子,樂樂呵呵地跑了進來。

只見他「撲通」一下跪倒在呼延讚的面前:「爹,您好!您啥時回來的?可把我想壞了。」

這孩子是馬氏所生,呼王的兒子,叫呼延丕顯。

他跪在呼延贊面前,忙問:「爹,您從哪回來的?」

呼王一爺看見孩子,眼中含淚:「爹是從前敵回來看你來了。

看看你我就走,恐怕我們爺倆就見這麼一面了。」

馬氏不一愛一聽了:「你今天是怎麼了?淨說些沒用的話!」「夫人,你哪知道!」然後,呼王就把奉旨下邊庭的事,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馬氏一聽:「哎呀!你要下邊庭,一性一命可真難保了!這可如何是好?」

呼延聖顯眼睛一亮:「爹,您老人家休擔驚、莫害怕,待孩兒金殿討旨,替父下邊庭,提拿潘仁美!」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楊家將小說
第 一 回 金鑾殿王苞動本第═ 回 立擂台潘豹逞兇第 三 回 楊七郎力劈潘豹第 四 回 天波府令公訓子第 五 回 保忠良王苞罵殿第 六 回 佘太君大鬧法場第 七 回 退遼兵御駕親征第 八 回 三老將幽州殉難第ˇ 回 呼延贊雄州搬兵第 十 回 楊延嗣闖營救主第 十一 回 幽州城大破遼兵第 十二 回 雙龍會君臣赴宴第 十三 回 救宋主延平獻策第 十四 回 金沙灘三英捐軀第 十五 回 害楊家潘洪施計第 十六 回 老令公帶傷迎敵第 十七 回 兩狼山父子被困第 十八 回 闖重圍七郎搬兵第 十九 回 楊繼業兩狼碰碑第 二十 回 杜金娥巧救延嗣第二十一回 中奸計七郎傾生第二十二回 五台山弟兄相會第二十三回 告御狀六郎進京第二十四回 趙光義楊府祝壽第二十五回 佘太君宴前訴冤第二十六回 賢士閣丕顯討旨第二十七回 下邊關捉拿潘洪第二十八回 潘仁美接詔中計第二十九回 靠山王智斬黃龍第 三十 回 劉天祥審案受賄第三十一回 下邽縣金牌調寇第三十二回 金鑾殿寇准見駕第三十三回 訪賢王天官進宮第三十四回 寇天官審問潘楊第三十五回 八賢王怒斥潘妃第三十六回 審潘洪假設陰曹第三十七回 潘素蓉金殿撒潑第三十八回 寇平仲星夜遇刺第三十九回 捉老賊兵圍帥府第 四十 回 黑松林楊景雪恨第四十一回 佘太君出征掛帥第四十二回 杜金娥智殺韓虎第四十三回 楊排風回朝搬兵第四十四回 訪六郎寇准背靴第四十五回 八賢王掛帥解圍第四十六回 楊延昭會戰孟良第四十七回 救八王楊景上山第四十八回 八乍山刀槍相會第四十九回 岳景龍闖營送信第 五十 回 闖連營韓昌亮隊第五十一回 黃土坡大戰延壽第五十二回 楊六郎回京探母第五十三回 摘人心焦贊闖禍第五十四回 狄玉陶邊關傳旨第五十五回 救義兄大鬧汴梁第五十六回 楊延昭發配雲南第五十七回 昭通府兄妹重逢第五十八回 任堂惠捨命全交第五十九回 二猛將路劫靈車第 六十 回 驗人頭雙王鬧殿第六十一回 搜楊府王強中計第六十二回 販牤牛六郎被困第六十三回 韓延壽兵圍遂州第六十四回 假任炳城頭退兵第六十五回 楊六郎凝冰築城第六十六回 遂州城智馴牤牛第六十七回 楊宗保闖營解圍第六十八回 雙天官傳書聚將第六十九回 楊六郎大擺牛陣第 七十 回 王蘭英刀劈四將第七十一回 回京城六郎遇害第七十二回 救楊景白馬告狀第七十三回 入王府寇准遭難第七十四回 左總兵劫車遇險第七十五回 揭皇榜孟良識馬第七十六回 降烈馬巧遇八郎第七十七回 鬧幽州孟良刺駕第七十八回 楊六郎帶兵觀陣第七十九回 穆柯寨孟焦惹禍第 八十 回 楊元帥轅門斬子第八十一回 穆桂英怒劈天龍第八十二回 楊宗保三請桂英第八十三回 穆桂英登台拜帥第八十四回 鬼魂陣桂英克敵第八十五四 杜金香教子復仇第八十六回 青龍陣何慶倒反第八十七回 乾坤洞宗保求藥第八十八回 楊宗英下山認母第八十九回 苗家鎮宗英降妖第 九十 回 楊宗英日得三寶第九十一回 小英雄戲耍翠屏第九十二回 苗秀英助將盜藥第九十三回 戰姜德收回飛刀第九十四回 五台山智請延德第九十五回 黃鳳仙劫母入陣第九十六回 穆桂英西岐求賢第九十七回 西岐王前敵助陣第九十八回 王蘭英奮勇闖陣第九十九回 辨真偽金童投宋第 一百 回 天門陣大破遼兵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