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小說》第二十二回 五台山弟兄相會:楊景仔細一看,認出來了:這船家,一個叫郎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楊家將小說》第二十二回 五台山弟兄相會

楊家將小說

第二十二回 五台山弟兄相會

楊景坐船要渡黑水河,行至河心,船家亮出寶劍要殺六郎。

楊景仔細一看,認出來了:這船家,一個叫郎千、一個叫郎萬,他們是親一哥兒倆。

楊六郎腦袋「嗡「地一下子,心說:岑林、柴干說他二人把七弟一屍一首沉入黑水河,定是老賊心腹。

唉!我楊景剛離龍潭,又入虎一穴一。

他看了看郎千、郎萬:「二位將軍,我楊家與你們有何仇何恨?為什麼下此毒手?難道連我一性一命都不給留嗎?」

郎千、郎萬將兵刃撤回,:「唉!六爺,我們是上支下派,不得不如此。」

六郎見他們如此說話,明白了。

忙說:「二位將軍,我不恨你們,只恨老賤潘仁美官報私仇,害死我居家滿門哪!」 郎千、郎萬你看我、我看你,二人點點頭,同聲說:「六爺,請受我們一拜!」 「你們這是何意?」

「六爺,說實在的,我們奉命巡視河邊,就是為了抓你。

昨天我倆一宿都沒睡著哇,覺得這事缺德!要說別人家,咱不知道,要說你們楊家父子,哪個不伸大拇指?」

「既然如此,請二位將軍救我一性一命!」 「六爺!若不救你,就不準備這條船了。

快,隨我們來吧!」說著,把船划到河邊,棄舟登岸,把六郎領到了河邊樹林裡。

「六爺,潘仁美陷害七郎,有目共睹。

你到京城告狀去吧,我們作證,還有,我們哥兒倆把七郎的一屍一體弄到這兒了,他死得真慘呀!一共中了一百單三箭,七十二根從他前胸穿過。

我們已弄了個大櫃,把一屍一體和雕翎都給裝起來了,埋在河神廟前的大柳樹下。

日後老賊如不認賬,可派人前來取一屍一。」

六郎聽罷,忙磕頭謝恩:「二位英雄,恩童不言謝,久居必報。」

「別說啦,快走吧!」 「我想到七弟的墳前祭奠祭奠。」

郎千、郎萬領六郎來到墓前,六郎沖新墳磕了幾個頭,默默念道:「七弟,你放心吧!只要有六哥一口氣在,此仇必報!」隨後又與郎千、郎萬拜了把兄弟。

哥倆對六郎說:「往前走,就是潘龍、潘虎看守的地方了,你去不得。

還有,這匹馬太扎眼了,誰不認識?把馬留下,我們給你餵著。」

六郎說:「也好!岑林、柴干也是我的磕頭兄弟,我的盔鎧現在他們手中,請把馬交給他們,與兵刃放在一起。」

「知道了。」

楊六郎別了郎千、郎萬,登程上路。

本來奔京城應該去正南,但他沒那麼走,繞路奔正西了。

這就費勁了,沒有正道,只好穿樹林、爬山嶺、趟小溪、過大河,星夜兼程。

路上不敢投宿,在荒郊湊和著,碰著飯鋪不敢逝,買點燒餅、呆在無人處吃,只怕碰見潘仁美的人。

這一天,正往前走,見前面山連山、嶺接嶺,山巒起伏、古樹參天。

六郎想:這是什麼所在?我該走哪條道啊!正這時,猛聽得半山樑上有人念山歌兒:

閒來聽鳥喧,

閒來聽虎嘯。

楊六郎閃目往山梁觀看:呀!遠處來了一個頭陀帶發的僧人。

見此人身高有九尺開外,肩寬背厚、肚大腰圓,頭上戴月牙蓮子箍,散發披肩,往臉上看,面似紫羊肝,連鬢絡腮的卷鬍鬚飄滿胸前,身穿灰色僧衣,白布領、腰繫絲緣,手中拿一把大斧子。

從山上往下這麼一走,寬領大袖,一真好像降龍羅漢下界,又好像伏虎尊者臨凡。

六郎看,罷,呆呆發愣:這僧人好像在哪裡見過?又一想:不是潛仁美手下的人吧?他急忙一閃身,躲在了樹後。

哪知這僧人已瞧見六郎啦!他來到近前,把大斧子一橫:「樹後什麼人?為何探頭縮腦、觀看洒家?」

六郎一聽:得,人家瞧見了,那我就別藏著了。

急忙轉身出來,抱拳拱手:「我是行路之人,誤入此地,冒犯了大師父,請多多原諒。

夢這僧人上一上一下一下仔細打量著楊六郎,忙問:「施主,貴姓大名?家鄉何處?」

「這……六郎略想片刻說:「我乃無名之輩。

大師父,改日再會。」

「慢!不報姓名,休想過去。」

「大師父,你我萍水相逢,素無一面之緣,為何非問姓名不可?那麼請問,大師父,您怎麼稱呼呢?」

「啊!要問洒家?我乃五台山出家僧人,名叫法慧。

這位施主,你是不是姓楊啊?」

「你家是不是住在東京?你是天波楊府的人,對不對?」

「大師父,你——」「如果我沒認錯的話,你一定是排行在六,對不對?」

這和尚說話的時候,渾身哆嗦,眼中含淚,步步一逼一進楊六郎。

楊六郎仔細一看:「大師父,你怎麼像我五哥?」

「哎呀六弟!我正是你五哥楊延德呀!」說完,放聲痛哭。

六郎一聽,「模通「脆倒在地,抱住五哥的大一腿:「哥!金沙灘一別,讓我時刻想念。

你怎麼出家當和尚了?」

「唉!愧煞人也!兄弟,起來。」

說完,拉著六郎的手腕子,兩人來到一塊臥牛石上,雙雙坐下,兄拉著弟,弟拉著兄,默默無言。

沉吟半晌,延德說話了:「兄弟呀!金沙灘一戰,我闖城門的時候,斧劈銅鎖,剛衝出外面,不料又被韓昌兵馬圍住。

等我殺出重圍,跑到一座山下,呼兄不言,叫弟不語。

我悲憤難挨,想尋短見。

就在這時,碰上一個出家和尚,此人叫了風。

他對我說:「老楊家是忠良。

你未替親人報仇,就尋短見,叫人恥笑,倒不如跟我上山,削髮為僧。

我想也對,就跟了風禪師上五台山來了。

了風禪師待我很好,他叫我落髮,我沒捨得,他也沒硬管,就這樣,我就成了個帶發的頭陀。

開始呆不住,總想著你們,還想衝上疆場,後來一想,人生在世,你爭我奪,沒什麼意思。

倒不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來個坐山觀虎鬥,趴橋望水流,落個自在逍遙,也算了卻了一生。」

六郎說:「哥哥!你只顧自己自在逍遙了,可知咱爹嗎?」

「啊!老爹爹他怎麼了?」

「自金沙灘一別……」楊六郎把離別後的事兒講了一番,並說:「七弟被潘仁美亂箭射死,爹碰死在李陵碑前。」

「啊!」楊五郎聽了這話,「撲通」一聲摔在地下就昏過去了。

六郎撲在哥哥身上,連喊帶叫,半天的工夫,五郎才甦醒過來。

六郎說:哥哥,哭也沒用了。

你也下山吧,咱到京城狀告潘仁美,好替親人報仇。」

五郎聽罷,說:「你伶牙俐齒,足智多謀,京城告狀,有你就行了。

我拙嘴笨舌的,有理的官司,叫我一說,也是沒理。

你自己去吧!哥哥我在山上習學武藝,單等將來前敵用人之時,我定下山助你一臂之力。」

「你在山上,那我五嫂……」「哎!不妥說這些了。

家中的一切,你就多加照料吧!但願蒼天保佑,兄弟你一路平安返回京城。

愚凡告辭了!」說完,轉身就走了。

楊六郎知道,五郎的脾氣比七郎還倔!八條牛拉不回來。

六郎明知再說也沒用,所以,一抖手,他也離開了五台山。

楊六郎星夜兼程,直奔東京濘粱。

一路上,心事重重,吃不下、睡不著,腦子裡時時閃出父親碰死在李陵碑前和七弟被亂箭穿身的慘景。

六郎兩眼佈滿了血絲,嘴上起了燎泡,腳上的靴子也磨漏了。

這一天,傍晚的時候,楊六郎走進一個離京城不遠的鎮子,只見大街上繁華熱鬧,做買賣的排列道旁。

六郎正往前走,見道旁圍了一夥人,六郎一看,原來是個算卦的。

桌上放著卦簽、卦盒、卦書,筆、紙、墨、硯什麼的。

算卦先生白面黑鬚,頭戴青帽,迎面鑲塊白骨,腦後有兩根飄帶兒,穿著一身青衣服,三十多歲,兩眼有神。

他一扭臉,正看見六郎探頭往裡瞅「嗯?」

算卦先生當時就是一怔。

六郎怕被人認出,轉身就走了。

算卦先生立時收拾了東西:「對不起,我有急事,明天再算。

算卦先生隨即跟在了六郎身後。

六郎一看天色已晚,直奔一家小店走去,他剛進屋,夥計忙問:「客爺,住大鋪、住單間?」

六郎說:「我住單間。」

夥計打開門,六郎住下了。

緊接著,算卦先生也進了店房。

夥計問:「先生,住大鋪、住單間?」

「我住單間。」

夥計把他領進去。

這間屋跟六郎住的是對門。

六郎推門一看,正好算卦先生也推門往外看,兩個人的目光碰在一起,六郎趕緊把門關上了,心裡合計:這個算卦先生怎麼也住這個店呢?是不是盯著我呀?我明天得早起、早走,免得出事。

六郎洗洗腳就上了一床一,因為太累了,也沒吹滅油燈,就睡著了。

算卦先生心裡有事,半夜起來,一捅一破六郎住房的窗戶紙,偷眼觀看:對,是他!心想:我這次奉了肖太后之命,來到中原,正愁無處棲身落腳,今天巧遇楊六郎,我何不略施小計、見機而行呢?想罷,轉身回屋也睡了。

第二天,楊六郎早早起一床一,叫過夥計,要給店錢,夥計笑道:「甭給了,您的朋友候了。」

六郎一怔:「我哪個朋友?」

「就是住您對面屋那個算卦先生。」

「啊!六郎心說:我也不認識他呀,替一我給店錢為啥?六郎要去問問,推門一看,算卦先生已不在了。

六郎出了店房,奔京城趕路,走出十幾里地,見前邊一片樹林。

六郎剛走進去,忽然,樹林裡有人說話了:「兄弟,先進來歇歇腿,再走不遲。」

六郎一看,正是那位算卦先生:「你是誰?」

「怎麼,不認識了?昨晚店錢都是我花的呀!」「謝謝。

先生,我有急事,再見!」說完,六郎轉身要走。

算卦先生忙說:「慢!我看你印堂發暗,必然有難。

你現在走背字兒,有百日之災,所以,我有錦言相告。」

六郎開始打了個愣神,後來一想:咳!這都是江湖俗事,誰信這套?他又要走,算卦先生還是死活攔著不放,他只好坐了下來:「先生,你是幹什麼的?」

「算卦的。

我說老弟呀!別看你穿著打扮這麼破,五官相貌卻很出奇。

請問你家住哪裡、姓字名誰?我想奉送一卦,如何?」

六郎想:你不用給我繞脖子,是不是想套我的名姓啊?哼!「先生,我這個人從來就不信這一套。」

「不算卦也好。

你坐這兒,我給你相相面。

若是相對了,分文不取,相不對,你揍我兩下子,怎麼樣?」

六郎心想:這個算卦先生是賤骨頭。

「好,你隨便吧!」算卦先生說:「老弟,相面可有講究,主要看五官,何為五官?就是眼、眉、耳、口、鼻。

眼為監察官,眉為保壽宮,耳為采聽宮,口為出納宮,鼻為審辨宮。

五官有一官好,就有十年福祿,五官有一宮不好,就有十年破敗。

要看老弟你的五宮,有兩官好。

第一,眉一毛一好!眉喜長來又喜彎,二眉錦繡富可攀。

昔日關公臥蠶眉,曾在荊州掌兵權。

你的眉一毛一就是又長又彎、眉清目秀。

第二,嘴長得好!口喜大來又喜方,張大合小是貴郎,三十六齒口中排,能於國家做棟樑。

昔日黃忠四方口,八十三歲美名揚。

看你非是花郎漢,定是郡馬楊六郎!」六郎聽罷,呆呆發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楊家將小說
第 一 回 金鑾殿王苞動本第═ 回 立擂台潘豹逞兇第 三 回 楊七郎力劈潘豹第 四 回 天波府令公訓子第 五 回 保忠良王苞罵殿第 六 回 佘太君大鬧法場第 七 回 退遼兵御駕親征第 八 回 三老將幽州殉難第ˇ 回 呼延贊雄州搬兵第 十 回 楊延嗣闖營救主第 十一 回 幽州城大破遼兵第 十二 回 雙龍會君臣赴宴第 十三 回 救宋主延平獻策第 十四 回 金沙灘三英捐軀第 十五 回 害楊家潘洪施計第 十六 回 老令公帶傷迎敵第 十七 回 兩狼山父子被困第 十八 回 闖重圍七郎搬兵第 十九 回 楊繼業兩狼碰碑第 二十 回 杜金娥巧救延嗣第二十一回 中奸計七郎傾生第二十二回 五台山弟兄相會第二十三回 告御狀六郎進京第二十四回 趙光義楊府祝壽第二十五回 佘太君宴前訴冤第二十六回 賢士閣丕顯討旨第二十七回 下邊關捉拿潘洪第二十八回 潘仁美接詔中計第二十九回 靠山王智斬黃龍第 三十 回 劉天祥審案受賄第三十一回 下邽縣金牌調寇第三十二回 金鑾殿寇准見駕第三十三回 訪賢王天官進宮第三十四回 寇天官審問潘楊第三十五回 八賢王怒斥潘妃第三十六回 審潘洪假設陰曹第三十七回 潘素蓉金殿撒潑第三十八回 寇平仲星夜遇刺第三十九回 捉老賊兵圍帥府第 四十 回 黑松林楊景雪恨第四十一回 佘太君出征掛帥第四十二回 杜金娥智殺韓虎第四十三回 楊排風回朝搬兵第四十四回 訪六郎寇准背靴第四十五回 八賢王掛帥解圍第四十六回 楊延昭會戰孟良第四十七回 救八王楊景上山第四十八回 八乍山刀槍相會第四十九回 岳景龍闖營送信第 五十 回 闖連營韓昌亮隊第五十一回 黃土坡大戰延壽第五十二回 楊六郎回京探母第五十三回 摘人心焦贊闖禍第五十四回 狄玉陶邊關傳旨第五十五回 救義兄大鬧汴梁第五十六回 楊延昭發配雲南第五十七回 昭通府兄妹重逢第五十八回 任堂惠捨命全交第五十九回 二猛將路劫靈車第 六十 回 驗人頭雙王鬧殿第六十一回 搜楊府王強中計第六十二回 販牤牛六郎被困第六十三回 韓延壽兵圍遂州第六十四回 假任炳城頭退兵第六十五回 楊六郎凝冰築城第六十六回 遂州城智馴牤牛第六十七回 楊宗保闖營解圍第六十八回 雙天官傳書聚將第六十九回 楊六郎大擺牛陣第 七十 回 王蘭英刀劈四將第七十一回 回京城六郎遇害第七十二回 救楊景白馬告狀第七十三回 入王府寇准遭難第七十四回 左總兵劫車遇險第七十五回 揭皇榜孟良識馬第七十六回 降烈馬巧遇八郎第七十七回 鬧幽州孟良刺駕第七十八回 楊六郎帶兵觀陣第七十九回 穆柯寨孟焦惹禍第 八十 回 楊元帥轅門斬子第八十一回 穆桂英怒劈天龍第八十二回 楊宗保三請桂英第八十三回 穆桂英登台拜帥第八十四回 鬼魂陣桂英克敵第八十五四 杜金香教子復仇第八十六回 青龍陣何慶倒反第八十七回 乾坤洞宗保求藥第八十八回 楊宗英下山認母第八十九回 苗家鎮宗英降妖第 九十 回 楊宗英日得三寶第九十一回 小英雄戲耍翠屏第九十二回 苗秀英助將盜藥第九十三回 戰姜德收回飛刀第九十四回 五台山智請延德第九十五回 黃鳳仙劫母入陣第九十六回 穆桂英西岐求賢第九十七回 西岐王前敵助陣第九十八回 王蘭英奮勇闖陣第九十九回 辨真偽金童投宋第 一百 回 天門陣大破遼兵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