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小說》第七十一回 回京城六郎遇害:蘭英大罵韓昌:「你動不動就興兵犯境、搶劫財物、慘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楊家將小說》第七十一回 回京城六郎遇害

楊家將小說

第七十一回 回京城六郎遇害

大刀王蘭英力殺四猛將,氣壞了韓昌帶延壽,他催戰馬來到陣前。

蘭英大罵韓昌:「你動不動就興兵犯境、搶劫財物、慘害生靈,今日姑一奶一奶一要教訓教訓你。」

說著,掄起門扇大刀,奔韓昌劈了下來。

韓昌想:這個醜丫頭到底有多大本領?他舉托天叉往上一崩,叉刀相碰,「噹」震得韓昌雙臂發麻,戰馬連連退了好幾步。

韓昌暗裡讚歎道:哎呀!怪不得連傷我四將,好大力氣。

再看王蘭英,坐在馬上穩如泰山,像沒事一樣。

接著,二人又打在一處。

王蘭英把大刀使開了,劈、砍、扇、剁、削、斬、撩、滑,金光閃閃,刀招奇巧。

有詩為證:

力劈華山奔迎門,

斜肩帶背左右分。

搬刀獻攥胸前點,

犀牛望月大轉身。

小鬼推磨攔腰斬,

下走枯樹帶盤根。

大道是到奧妙處,

膽烈魂飛驚鬼神。

這口刀「唰唰唰」使開了,弄得韓昌眼花繚亂。

他有心敗陣,又怕渙散軍心,只好招招架架,勉強應戰。

楊家女將可高興了,連連擂鼓助威。

真是:

戰鼓咚咚響,

旌旗不住搖,

殺聲驚天地,

蘭英膽氣豪。

猛然,他二人馬打對頭,王蘭英在上邊「唰唰」砍了幾刀,韓昌連忙往上封。

其實,上邊幾刀是假的,韓昌鋼叉剛剛一磕,蘭英刀招一變,搬刀頭,扎韓昌前胸,嚇得韓昌忙用鋼叉往下壓。

此時,馬頭已經錯過,二人後背對後背。

王蘭英一個反背掄刀,奔韓昌後背砍下去,韓昌想躲也來不及了,眼看腰斷兩截。

說時遲、那時快,楊排風著急了:「六夫人,要活的!」排風嘴快,王蘭英心眼也靈,大刀離韓昌後背只有半尺高了,一轉個,刀刃衝上、刀背衝下,「喀嚓」就是一刀背子。

別看刀背子,韓昌也受不了:掩心鏡打壞了,摔到地下。

這時,韓昌的戰馬躥出好遠,王蘭英的馬也衝出圈外。

楊排風高興了,提著煙火大棍衝了上來:「抓活的呀!」哪知在此同時,肖天佐、肖天祐已吩咐軍卒放箭,攔住了楊排風。

王蘭英圈回馬來抓韓昌時,北國的大將一擁而上,群戰玉蘭英,韓昌才得脫身。

屋然他揀了條命,後背上卻起了半寸高的血稜子。

八姐、九妹一看韓昌敗了,軍刃高舉,抖韁繩衝進敵群。

後邊跟著張金定、馬翠平、花謝玉、雲翠英等人,女將的幾口大刀,楊排風的煙火大棍,敵軍兵搪不了啦,紛紛抱頭鼠竄。

與此同時,南城、東城、西城外,有楊景、岳勝、孟良、焦贊在攻打。

宋兵憋了這麼多日子,正沒地方出氣,今天可算有了報仇時機,一陣衝殺,追出四五十里地.方才收兵。

再說八賢王和太君,聽說玉蘭英大獲全勝,心中高興,連忙親領人馬,出城迎接。

八王說:「王小一姐真乃神女也,功高蓋世。」

王蘭英下馬施禮:「不敢當。」

太君說:「快到府內歇兵。」

說完,眾星捧月相仿,圍著蘭英一齊進城,到了州衙。

次日,王蘭英又率領兵將乘勝追殺,一氣得下瓦橋關、高陽關、益津關,收復了周圍大片失地。

宋軍殺豬宰牛,慶賀勝利,軍營一片歡騰。

殺退遼兵,可忙壞了八賢王趙德芳。

他忙寫折報,派人將楊景和眾將破敵的功勞簿帶入京都。

折報奏明:楊景收復三關有功,請將功折罪,重新加封,銀槍將任堂惠捨命全交,乃忠義之士,應垂新安葬,瞻養家屬;呼延丕顯鎮守遂州有功,應官復原職;對岳勝、孟良、焦贊等人,也請聖上將功折罪,重新加封。

同時,還另外請旨意:大兵北進,以圖收復燕雲十六州。

時過不久,欽差官帶著兩道旨意來到邊關。

一道是皇帝准了八王本章,楊景官復原職,任三關大帥;岳勝等人當初罪過,仍為大將,隨楊景鎮守邊關,有功之日再行封賞。

另一道旨意:西岐州金木耳見朝中兵將去平遼,乘虛造反,搶關奪城,宋國已失地百里。

因此,叫楊景火速派兵將,到西岐州平滅金木耳;八王等人班師還朝。

眾將聽說金木耳造反,都很著急。

八王忙跟太君、楊景商量派將之事,楊六郎不能離開三關:邊關二十四將除了岳勝,別人都不夠帥材。

可岳勝是楊六郎的膀子,捨不得。

所以,一時拿不準主意。

這幾天王蘭英可急得火上房。

心想:原說得勝以後完婚,為什麼現在還無聲無息?她親自來找老太君,正巧老太君和楊景說話。

王蘭英見禮已畢說:「老太君,我到這兒日子可不少了,該回去看看老一娘一。

不過,當初之事怎麼辦?您給我個話,回家好對老一娘一說一聲呀!」老太君是明白人,一點就透:「孩子,老身已經和賢王說過,我們回京之前,成全你和延昭完婚。」

王蘭英沒言語,楊景暗暗著急,忙推脫說:「一娘一,聖上旨意傳到邊關,叫我們速去退西岐州之敵。

如今無人領兵出戰,孩兒日夜不安!完婚之事,是否等到天下太平再一操一辦?」

「這……「太君知道楊景不樂意,說打仗是找借口,可又不好當面點破。

玉蘭英一聽,心裡發酸:等「天下太平「,那得驢年馬月?大宋朝老是刀兵滾滾、戰火紛紛,沒有一天安穩過,我現在快四十歲了,怕是到我臨死那天,也未必天下太平,既然你要毀婚?我也不能強求,在這住著也沒意思,人家夫妻和睦,我插一腿算幹什麼的?她想到這裡,忽然有了主意:「既然無人去西岐州平反,我斗膽討令,願為國效勞。」

楊景心中大悅,暗想:蘭英足夠帥材,她去正合適!再說,也免得天天在一起碰頭打臉,別彆扭扭的。

他想到這裡,忙說:「既如此,王小一姐辛苦一趟吧。

得勝之時,派人接你。」

王蘭英聽楊景這麼一說,心裡難過:真是癡情女子負心漢!我等了三十八年,只說歸楊家後,憑我這身本領,助你一臂之力,誰料你竟無絲毫情誼。

哼!這輩子我再不見你。

此時,老太君說:「蘭英呀,你剛到營中,鞍馬勞乏,別去了。

有個馬高鐙低的,老身對不起你父母。」

「太君!平滅反王是為國保民,請您放心。」

這邊說話,那邊楊六郎早找八王商量去了。

次日,楊景升帳,先對眾將說明王蘭英去西岐州的事,後問蘭英:「王小一姐,要多少兵將?」

王蘭英咬了咬牙:「兩千。」

「戰將呢?」

「大遼賊心不死,守邊關為重。

我帶些副將、偏將就行。」

六郎點頭:「好!祝王小一姐鞭敲金鐘響,齊唱凱歌還。」

王蘭英聽罷,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暗想:我替你著想,才不要大將,我是個女子,能點名要那些男將嗎?你當真就一個也不給撥過來?你若拿我當妻子,不能讓我光桿領兵呀?姓楊的,你真狠呀!八王趙德芳看了,有點不忍,說:「蘭英孤派西岐州指揮使隨後船上,此番前去,若遇危難,可往京都遞折報要兵馬。」

說罷,刷道旨意。

楊排風對王蘭英已有了深厚情誼。

今日分手,覺得不好受。

她對蘭英說:「六夫人,我捨不得離開你呀!把我帶走吧,給你牽馬墜錘,伺候你飲食起居,准還比別人強。」

「說實在的,我更捨不得你,不過,不行呀,老太君離不了你,以後我會接你的。」

此時,岳勝己把兵馬點齊。

全營人都來送行,楊景也隨眾人來到城外。

王蘭英點鍵上馬,和六郎一句話沒說,揚長而去。

孟良對楊景說:「得!你把六嫂子氣跑了,以後遇難,可沒人幫忙了。」

「二弟,別胡說八道。」

說完,眾人回營。

王蘭英發兵西岐州後,邊關留楊景和二十四將鎮守,餘者由趙德芳、佘太君率領,班師回朝。

因雙王呼延丕顯官復原職,遂州另派人鎮守。

楊六郎鎮守邊關,不覺又是三年。

在此期間,曾幾次送折本入都,請旨出兵,收復失地。

但沒有回信。

這日,京城忽然來了奉旨欽差。

楊景把欽差接進城裡:「大人貴姓?」

「免貴姓楚,賤字貴新。

楊元帥請接旨!」楊景跪倒磕頭,楚貴新亮亮嗓子,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三關大帥楊景,久離家鄉,鎮守邊寨,勞苦功高。

今逢太君八十壽日,理應母子一團一聚。

兵權暫交副帥岳景龍,楊景見詔速返京都。」

楊景聽罷,高興萬分,連忙望旨謝恩:「欽差大人,一路辛苦了,請到裡邊歇息。」

楚大人笑了笑,把聖旨捲起,藏入袖內說:「楊元帥,今天已是二月三十,離三月三隻有三天。

你快安置安置,即刻動身。

我不打攪了,咱們京城見吧!」說完,欽差先走了。

眾將聽說六郎回京為一娘一做壽,都很高興。

孟良、焦贊對岳勝說:「我們得跟回去。」

岳勝說:「前幾年你們跟六哥進京,惹下殺身大禍,這次又要去,還想惹禍呀?」

「上次是偷著回去的,這次有聖旨。」

「聖旨沒寫你們倆呀?跟我在邊關吧!」二人不言語了。

六郎倒不放心了,怕韓昌乘機再殺過來。

他到各處檢點查看,告訴大家:「我離邊關事,千萬別聲張,免得動搖軍心。」

為了不誤太君壽辰,他換上便衣,牽出戰馬,單人獨騎,急馳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

時逢二月末,正是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的時光。

楊景下了戰馬,往四處觀瞧,頓覺心曠神怡。

在邊關過戎馬生涯,不覺又三年有餘,沒見一家大小,今逢良機看望老一娘一,不由喜在眉梢!此時,戰馬白龍駒急了,「唏留留「一聲長鳴,意思是問主人:咱們上哪兒去?你倒是快走呀!楊景看了看戰馬,用手撫一摸一著馬鬢,感慨萬端:這匹馬是楊景訓練出來的寶馬,多少年來,跟隨著六郎。

就是楊六郎進京告御狀時,它和主人分開過。

馬通人一性一,那時主人不在,它上火著急,掉膘了。

後來,呼延至顯下邊庭抓潘仁美,把它帶回京都,交給六郎。

從那以後,在疆場上馱著楊景,出生入死,縱橫馳騁,立下無數戰功,真是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六郎捋了捋馬鬢,低聲說道:「老朋友,咱們得星夜兼程呀!到家後飽草飽料叫你吃個夠。」

這匹馬用頭拱了拱六郎的懷,意思說:主人呀,快走吧!我撒個歡兒就到了。

它一弓腰,六郎上馬,直奔汴梁。

三月三清晨,城門剛開,楊景就到了。

進城後,戰馬放慢了腳步,直奔天波府。

剛走不遠,見路北閃出一個深宅大院,丈餘高的院牆,門前漢白玉台階,上、下馬石,高大的門樓,十分氣派。

楊景往這院看了看,暗想:這是我離京劇新修的宅院。

誰在這住呢?他剛要從門口過去,忽然大門後鑽出一個人,忙呼喊:「那不是楊賢弟嗎?賢弟留步。」

楊景聽著聲音耳熟,攏住韁繩,跳下馬來,回身一看:說話人五十多歲,頭帶軟相巾,迎門按塊翡翠,身穿灰緞袍,灰緞子中衣,上繡梅花,下穿厚底靴子,身披紫緞斗篷,周圍鑲青邊,白面黑鬚,二目雖然有神,眼窩卻發青,好像一一夜沒睡覺的樣子。

這個人正是兵部司馬王強。

楊景見到王強,心裡挺不一痛快。

歷歷往事,呈現眼前:王強姑爺謝金吾無故欺侮楊家,推倒天波府的牌坊、打了楊洪、氣病老一娘一,才有我私離邊關、焦贊刀傷人命、孟良殺死狄玉陶、岳勝在太行山扯旗造反、邊關散了二十四將。

自己被充軍到雲南,王強又當了欽差,帶二徒弟狄玉堯,追到雲南殺我,任堂惠為我含冤死去。

王強事事與我家為敵,今天這麼巧,在這兒遇上他了。

此時,王強已走到近前:「賢弟,愚兄想到邊關看望,怎奈有公務在肩,不得一抽一身,今天幸遇,萬分高興。」

楊景見王強跟自己客氣,也只好應付:「大哥,這是您的府?」

「三年前,聖上恩賜修建的。

賢弟,今日怎麼得閒回京?」

「奉旨回家為老一娘一祝壽!」「好!盟一娘一千秋吉日,理應一團一聚,我也要去磕壽頭。」

「大哥,咱們再見。」

「別走呀!賢弟,你能越門而過嗎?到家坐會兒,咱弟兄敘敘別後之情。」

「不打攪了,我還要入朝見駕。」

楊景說完要走,王強死拉著不放:「賢弟呀,見駕也不差這一盞茶的工夫。」

「改日給大哥問安。」

「不行。

賢弟,我有滿肚子話要說呀!幾年來,弄的無臉面見老盟一娘一,更對不起賢弟。

三年前,聽說賢弟起死回生?樂得我幾天沒合嘴,無時不替你禱告,早盼著你虎軀康健,凱旋歸來。

今日弟兄相見?你忍心就此離去?」

王強說到傷心處,眼中還擠出幾滴淚水。

楊景進退兩難:「你不要想得太多,我是探母心切,不打攪了。」

「你是恨我呀!哥哥以前把事辦錯了,容我到裡邊跟你細談。

咱們弟兄一個頭磕在地上,難道因此拔香頭子?」

六郎的心也軟一了:「大哥,你我同殿稱臣,又是盟兄弟……」「這就好!」王強國身忙喊家人:「給我賢弟牽馬。」

霎時,裡邊出來四五個彪形大漢,奪過馬韁繩,牽著白龍駒來在院裡。

影壁牆前邊有棵樹,家人把戰馬韁繩拴在樹上。

這時,王強拉著楊景,越過影壁牆,走進正廳。

二人分賓主落座,家人獻上茶來。

茶罷擱盞,王強二目流淚:「賢弟,愚兄對不住你,因為焦贊殺了謝金吾夫妻,愚兄報仇心切,才傷了手足之情,叫你吃了不少苦,如今追悔不及。

哥哥把事辦錯,你打也打得,罵也罵得,有話就說吧!」王強一席話,把楊景說得心軟一了。

人怕見面,樹怕剝皮。

給你賠禮道歉,還有什麼講的?王強是當朝兵部司馬,又是當今天子御老師,五十多歲的人了,能認錯就不容易。

楊景一肚子氣全消了,反過來還得勸他:「哥哥,你何過之有?將心比心嘛!姑爺、姑一娘一被殺,誰不心疼?過去的事情,不要再提虧,免惹煩惱。」

王強轉悲為喜:「賢弟寬宏大量,真乃君子。

今後,哥哥為賢弟肝腦塗地、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來,咱弟兄二人喝杯和好酒吧!」說著,忙命家人準備酒菜。

楊景說:「我失陪了,改日再敘談。」

楊景站起身要走,王強死纏不放:「咱們可是磕頭弟兄呀!到我家連杯水酒不喝就走,叫我掃興。」

「哥哥,我又要上殿面君,又要為老母祝壽,時間緊迫呀!」「不差這一會兒。」

這時,家人已擺上杯碟匙羹,王強給楊景倒上酒:「賢弟,喝完這杯就叫你走。」

楊景心裡長叫了,只好端起酒來一飲而盡。

酒杯剛放下,王強又倒上斗杯,楊景又喝了。

此時,王強再不像剛才那副可憐樣子,臉色不陰不陽,看著楊景。

六郎說:「哥哥,我走了。」

王強沒到擋。

楊景出了廳門,到院裡一見風,覺得頭重腳輕。

他以為空腹喝酒、身一體不爽。

掙扎著走了三四步,走不了啦,只覺天旋地轉,眼皮發硬,心裡慌亂:不好!酒裡難道有一毛一病。

想到這,一回身,只見王強站在一旁,倒背雙手,一陣獰笑:「楊六郎,此時覺得如何呀!」楊景如夢初醒:上當了!只氣得二目圓睜,怒髮衝冠:「老賊王強,你敢害某?」

說完,伸手拔劍,奔王強撲去。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楊家將小說
第 一 回 金鑾殿王苞動本第═ 回 立擂台潘豹逞兇第 三 回 楊七郎力劈潘豹第 四 回 天波府令公訓子第 五 回 保忠良王苞罵殿第 六 回 佘太君大鬧法場第 七 回 退遼兵御駕親征第 八 回 三老將幽州殉難第ˇ 回 呼延贊雄州搬兵第 十 回 楊延嗣闖營救主第 十一 回 幽州城大破遼兵第 十二 回 雙龍會君臣赴宴第 十三 回 救宋主延平獻策第 十四 回 金沙灘三英捐軀第 十五 回 害楊家潘洪施計第 十六 回 老令公帶傷迎敵第 十七 回 兩狼山父子被困第 十八 回 闖重圍七郎搬兵第 十九 回 楊繼業兩狼碰碑第 二十 回 杜金娥巧救延嗣第二十一回 中奸計七郎傾生第二十二回 五台山弟兄相會第二十三回 告御狀六郎進京第二十四回 趙光義楊府祝壽第二十五回 佘太君宴前訴冤第二十六回 賢士閣丕顯討旨第二十七回 下邊關捉拿潘洪第二十八回 潘仁美接詔中計第二十九回 靠山王智斬黃龍第 三十 回 劉天祥審案受賄第三十一回 下邽縣金牌調寇第三十二回 金鑾殿寇准見駕第三十三回 訪賢王天官進宮第三十四回 寇天官審問潘楊第三十五回 八賢王怒斥潘妃第三十六回 審潘洪假設陰曹第三十七回 潘素蓉金殿撒潑第三十八回 寇平仲星夜遇刺第三十九回 捉老賊兵圍帥府第 四十 回 黑松林楊景雪恨第四十一回 佘太君出征掛帥第四十二回 杜金娥智殺韓虎第四十三回 楊排風回朝搬兵第四十四回 訪六郎寇准背靴第四十五回 八賢王掛帥解圍第四十六回 楊延昭會戰孟良第四十七回 救八王楊景上山第四十八回 八乍山刀槍相會第四十九回 岳景龍闖營送信第 五十 回 闖連營韓昌亮隊第五十一回 黃土坡大戰延壽第五十二回 楊六郎回京探母第五十三回 摘人心焦贊闖禍第五十四回 狄玉陶邊關傳旨第五十五回 救義兄大鬧汴梁第五十六回 楊延昭發配雲南第五十七回 昭通府兄妹重逢第五十八回 任堂惠捨命全交第五十九回 二猛將路劫靈車第 六十 回 驗人頭雙王鬧殿第六十一回 搜楊府王強中計第六十二回 販牤牛六郎被困第六十三回 韓延壽兵圍遂州第六十四回 假任炳城頭退兵第六十五回 楊六郎凝冰築城第六十六回 遂州城智馴牤牛第六十七回 楊宗保闖營解圍第六十八回 雙天官傳書聚將第六十九回 楊六郎大擺牛陣第 七十 回 王蘭英刀劈四將第七十一回 回京城六郎遇害第七十二回 救楊景白馬告狀第七十三回 入王府寇准遭難第七十四回 左總兵劫車遇險第七十五回 揭皇榜孟良識馬第七十六回 降烈馬巧遇八郎第七十七回 鬧幽州孟良刺駕第七十八回 楊六郎帶兵觀陣第七十九回 穆柯寨孟焦惹禍第 八十 回 楊元帥轅門斬子第八十一回 穆桂英怒劈天龍第八十二回 楊宗保三請桂英第八十三回 穆桂英登台拜帥第八十四回 鬼魂陣桂英克敵第八十五四 杜金香教子復仇第八十六回 青龍陣何慶倒反第八十七回 乾坤洞宗保求藥第八十八回 楊宗英下山認母第八十九回 苗家鎮宗英降妖第 九十 回 楊宗英日得三寶第九十一回 小英雄戲耍翠屏第九十二回 苗秀英助將盜藥第九十三回 戰姜德收回飛刀第九十四回 五台山智請延德第九十五回 黃鳳仙劫母入陣第九十六回 穆桂英西岐求賢第九十七回 西岐王前敵助陣第九十八回 王蘭英奮勇闖陣第九十九回 辨真偽金童投宋第 一百 回 天門陣大破遼兵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