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上卷 十二 文: 憂對喜,戚對欣。二典對三墳。【二典對三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笠翁對韻》上卷 十二 文

笠翁對韻

上卷 十二 文

憂對喜,戚對欣。

二典對三墳。

【二典對三墳】二典指《尚書》中的《堯典》、《舜典》兩篇。

《三墳》,傳說是三皇之書。

漢孔安國《書經序》: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炎皞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世渺邈,聲釆一靡一追。

佛經對仙語,夏耨對春耘。

【耨(音n&ogra一ve;u)】古代鋤草的器一具。

這裡當為動詞,意為「鋤草」,與「耘」相對。

【耘(音雲)】鋤草。

烹早韭,剪春芹。

暮雨對朝雲。

【暮雨對朝雲】據傳楚襄王和宋玉一起遊覽雲夢台時,宋玉對楚襄王說:「以前先王,也就是楚懷王曾經遊覽此地,玩累了便睡著了。

先王夢見一位美麗動人的女子,她說是巫山之女,願意獻出自己的枕頭蓆子給楚王享用。

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興,立即一寵一幸那位巫山美一女。

巫山女臨別之時告訴楚懷王:「妾在巫山之一陽一,高丘之阻。

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一陽一台之下。」

竹間斜白接,花下醉紅裙。

【竹間斜白接】晉山簡為人狂放,做襄一陽一太守時,經常騎馬出遊,衣冠顛倒。

當時有首民謠說:"山公時一醉,逕造高一陽一池。

日暮倒載歸,茗艼(酩酊)無所知。

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

""籬"原為(罒+離)。

白接,即白接籬,毯巾名,當時一種帽子。

李白《襄一陽一歌》:"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籬花下迷",即詠山簡此事。

掌握靈符五嶽菉,腰懸寶劍七星紋。

【掌握靈符五嶽菉】道教傳說,修煉到一定程度的道士,可以握三山五嶽靈符,統領鬼神。

菉(l&ugra一ve;錄):道士畫的驅避邪魔的符號、帖子。

【腰懸寶劍七星紋】七星紋,寶劍上嵌飾的北斗圖案,南朝梁吳均詩:"寶劍七星紋"。

金鎖未開,上相趨聽宮漏永;珠簾半卷,群僚仰對御爐薰。

【宮漏】銅壺滴漏,古代宮中計時的用具。

(唐)戴叔倫春日早朝應制詩:"月沉宮漏靜,雨濕禁花寒。

"

【御爐】御一用的香爐。

唐柳宗元《省試觀慶雲圖詩》:「抱日依龍袞,非煙近御爐。」

前蜀薛昭蘊《小重山》詞之二:「憶昔在昭一陽一,舞衣紅綬帶,繡鴛鴦,至今猶惹御爐香。」

宋黃庭堅《乞姚花》詩之二:「乞取好花天上看,宮衣黃帶御爐風。」

詞對賦,懶對勤。

類聚對群分。

【類聚對群分】《周易.系辭》:"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

鸞簫對鳳笛,帶草對香芸。

【帶草對香芸】相傳東漢末年鄭康成曾在不其城東南山中教授,所居山下生一種草,葉長尺餘,十分堅韌,人們叫它作"康成書帶"。

香芸:芸香一類的香草。

俗呼七里香。

有特異香氣,能去蚤虱,辟蠹奇驗,古來藏書家多用以防蠹。

唐楊炯《臥讀書架賦》:「開卷則氣雜香芸,掛編則色連翠竹。」

宋劉克莊《鵲橋仙·庚申生日》詞:「香芸辟蠹,青藜燭閣,天上寶書萬軸。」

燕許筆,韓柳文。

舊話對新聞。

【燕許筆】唐張說封為燕國公,蘇頲(音挺)封為許國公,二人以文章名世,時人稱大手筆。

【韓柳文】:唐柳宗元、韓愈,文章絕代。

赫赫周南仲,翮翮晉右軍。

【赫赫周南仲】南仲是周宣王時的大將,他曾率兵擊敗侵犯周國的少數民族玁狁。

玁狁(音險允),我國古代北部的民族,殷時稱鬼方,周時稱玁狁,秦漢時稱匈奴。

《詩.小雅.出車》讚揚他"赫赫南仲,玁狁於襄(攘)。

"赫赫,威武的樣子。

【翮翮晉右軍】:翮(音合),一作翩翩,風一流瀟灑的樣子。

晉右軍,即晉王羲之,著名書法家。

他曾做過右軍將軍,所以人們稱他為王右軍。

六國說成蘇子貴,兩京收復郭公勳。

【六國說成蘇子貴】戰國時,蘇秦以合縱術說服了山東六國諸侯,佩六國相印,為總約長。

【兩京收復郭公勳】唐郭子儀率兵平息"安史之亂",收復了長安、洛一陽一兩京,後以功封為汾一陽一王。

漢闕陳書,侃侃忠言推賈誼;唐廷對策,巖巖直諫有劉蕡。

【漢闕陳書,侃侃忠言推賈誼】西漢賈誼是個年青的卓有遠見的政治家,他曾上疏漢文帝,直切地指出漢王朝的危機,建議及早採取措施補救。

【侃侃】形容說話理直氣壯,不慌不忙。

《論語·鄉一黨一》: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唐廷對策,巖巖直諫有劉蕡(音焚)】唐文宗二年,舉賢良方正百餘人,在皇帝面前對策。

進士劉蕡慷慨直言,切中時弊。

但由於考官懼怕宦官的勢力,不敢錄取。

同時對策的河南府參軍李邰上疏,寧可把自己的官職讓給劉蕡。

後來因宦官的陷害,劉蕡終竟被貶死。

劉蕡獲得了許多正直的知識分子的同情,例如詩人李商隱就有《哭劉蕡》詩。

【巖巖】威嚴。

漢蔡邕《司空文烈侯楊公碑》:「巖巖大理,惟制民命。」

晉陶潛《讀山海經》詩之十三:「巖巖顯朝市,帝者慎用才。」

清許汝霖《贈湯宗伯潛庵先生》詩:「天子建文華,東宮開講幄,巖巖師傅席,醇儒孰公若?」

言對笑,績對勳。

鹿豕對羊羵。

【鹿豕(音使)】(1).鹿和豬。

比喻山野無知之物。

《孟子·盡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

清方文《訪沉昆銅村居》詩:「天寒且作魚龍臥,地僻應同鹿豕群。」

(2).比喻愚蠢的人。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惜此女蠢若鹿豕,惟知飽食酣眠。」

(3).比喻好群聚的人們。

《孔叢子·儒服》:「人生則有四方之志,豈鹿豕也哉,而常聚乎?」

清鈕琇《觚剩·酒兵》:「人生鹿豕豈長聚,客散天涯我歸浙。」

【羊羵(音分)】相傳春秋時魯大夫季康子掘井,得一上缶,中有羊焉。

以問仲尼,仲尼曰:"土之怪,羵羊也。

"

星冠對月扇,把袂對書裙。

【星冠】道士的帽子。

唐戴叔倫《漢宮人入道》詩:「蕭蕭白髮出宮門,羽服星冠道意存。」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四折:「﹝你﹞為甚也丟一了星冠,脫了道服?」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道士星冠羽衣坐堂上,焚符攝婦魂。」

【月扇】一團一扇。

形如滿月,故稱。

語本漢班婕妤《怨歌行》:「裁為合一歡扇,一團一團一似明月。」

北周庾信《北園新齋成應趙王教》詩:「文弦入舞曲,月扇掩歌兒。」

唐李商隱《擬意》詩:「雲屏不取暖,月扇未障羞。」

宋陸游《村居初夏》詩:「我有素紈如月扇,會憑名手作新圖。」

【把袂(音妹)】袂,衣袖。

把袂比喻把臂或握手。

南朝梁元帝與蕭挹書:"何時把袂,共披心腹?"南朝梁何遜贈江長史別詩:"餞道出郊垧,把袂臨洲渚。

"

【書裙】晉羊欣年十三,右軍一愛一其才。

晝臥,右軍書其白練裙,羊欣視為珍寶,揣摩學習,因此書法遂大進。

後以書裙稱譽人的書法,或指文人間的相互雅賞一愛一慕。

宋蘇軾會客有美堂周邠長官與數僧同泛湖往北山詩二首之二:載酒無人過子雲,掩關晝臥客書裙。

湯事葛,說興殷。

蘿月對松雲。

【湯事葛】這是《孟子》中的一句。

湯,成湯,商朝的第一個王。

葛,湯時小國。

傳說葛伯不祀鬼神,湯曾幫助他祭祀。

【說(音月)興殷】說,傅說,商代人。

傳說他是奴隸,為人築牆,後來商王武丁發現了他的才幹,舉以為三公。

西池青鳥使,北塞黑鴉軍。

【西池青鳥使】《漢武內傳》載,仙人西王母臨降人間之前,先有青鳥飛來通報。

所以後來詩詞中多以青鳥為傳達一愛一情信息的使者。

如李商隱詩:"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慇勤為探看。

"西池:傳說西王母住在西方崑崙山的瑤池。

【北塞黑鴉軍】唐李克用統領的守塞軍隊都穿黑色衣甲,號黑鴉軍。

文武成康為一代,魏吳蜀漢定三分。

【文武成康為一代】文、武、成、康,西周初的四個王,史稱是承平之世。

【魏吳蜀漢定三分】漢代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

桂苑秋宵,明月三杯邀曲客;松亭夏日,薰風一曲奏桐君。

【桂苑】(1).栽有桂樹的林園。

《文選·謝莊月賦》:「乃清蘭路,肅桂苑。」

李善註:「桂苑,有桂之苑。」

北周庾信《詠畫屏風》之四:「逍遙游桂苑,寂絕到桃源 。」

王闓運《牽牛花賦》:「色曖曖其初分,澄桂菀之明苔。」

(2).指科舉考場。

唐黃滔《二月二日宴中貽同年封先輩渭》詩:「桂苑五更聽榜後,蓬山二月看花開。」

《廿載繁華夢》第二五回:「大人方進京堂秩,幼子旋攀桂苑香。」

【曲客】曲,造酒的媒質。

曲客,指酒友。

唐李白《月下獨酌》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松亭】松間之亭。

唐趙嘏《送張又新除溫州》詩:「凝弦夜醉松亭月,歇馬曉尋溪寺花。」

唐羅鄴《冬夕江上言事》詩之五:「松亭盡日唯空坐,難得儒翁共討論。」

【薰風一曲奏桐君】桐君,古琴名。

因桐木可作琴,故以桐君為琴的代稱。

薰風,傳說帝舜得五絃琴,作《南薰之歌》,有"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等語。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笠翁對韻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