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下卷 三 餚: 詩對禮,卦對爻。燕引對鶯調。【詩對禮】當指五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笠翁對韻》下卷 三 餚

笠翁對韻

下卷 三 餚

詩對禮,卦對爻。

燕引對鶯調。

【詩對禮】當指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中的《詩經》和《禮記》。

《論語·季氏》載:「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

嘗獨立,鯉趨而過庭。

曰:「學詩乎?」

對曰:「未也。」

「不學詩,無以言。」

鯉退而學詩。

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

曰:「學禮乎?」

對曰:「未也。」

「不學禮,無以立。」

鯉退而學禮。

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卦對爻】《周易》共分六十四卦,卦中各有六爻。

【燕引對鶯調】引和調都是歌曲,這裡指燕和鶯動聽的鳴聲。

晨鐘對暮鼓,野饌對山餚。

【晨鐘對暮鼓】見上卷冬韻「暮鼓」句注。

【野饌(音撰)對山餚(音搖)】饌、餚是飯菜的統稱,野饌、山餚指淡素的飯食。

雉方一乳一,鵲始巢。

猛虎對神獒。

【雉(音制)方一乳一】漢魯恭為中軍令,很有政績,蝗不入境。

河南尹聞之,使人往看。

見野雞伏於桑下,兒童不捕,驚問,兒童說:「野雞在孵一卵一,不要傷害它。」

雉,野雞。

【鵲始巢】出自《禮記·月令》:「雁北鄉,鵲始巢,雉雊,雞一乳一。」

【神獒(音熬)】傳說能聽懂人語的犬叫獒。

獒,一種兇猛的狗。

疏星浮荇葉,皓月上松梢。

【荇(音一性一)】一種水生植物,荇菜在江南水鄉常可見到,分佈在水溝池塘等淺水處。

為邦自古推瑚璉,從政於今愧斗筲。

【為邦自古推瑚(音胡)璉(音臉)】《論語》載,一次孔子弟子子貢問老師:「我是怎樣一個人?」

孔子說:「你是能成器的。」

又問:「我是怎樣的器?」

孔子說:「你是瑚璉。」

瑚璉,古代宗廟盛黍稷的器皿,是祭祀的貴重禮器,比喻子貢會成為治國的人材。

為邦,治理國家。

【從政於今愧斗(音抖)筲(音燒)】《論語》載,一次子貢問,當今做官的人怎麼樣,孔子說:「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斗筲之人,是說德薄才疏的人。

管鮑相知,能交忘形膠漆友;藺廉有隙,終為刎頸死生交。

【管鮑相知,能交忘形膠漆友】春秋時,管仲和鮑叔牙非常好,患難與共,舊時代常以管鮑為朋友間的楷模。

管仲,春秋初年政治家。

經鮑叔牙推薦,被齊桓公任為上卿。

相知,即相友好。

膠漆,形容難解難分,關係極為密切。

古詩:「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藺廉有隙,終為刎頸死生交】藺相如和廉頗是戰國時趙國的相和將軍,廉頗對藺相如不服氣,多次侮辱對方,但相如避之。

後廉頗覺悟,親自登門負荊請罪,二人遂為刎頸之交。

刎頸:指發誓同死的交情。

歌對舞,笑對嘲。

耳語對神交。

【耳語】湊近耳朵小聲說話。

《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低頭共耳語。

【神交】彼此慕名而沒有見過面的交誼。

《三國誌·諸葛瑾傳》:孤與子瑜,可謂神交。

焉烏對亥豕,獺髓對鸞膠。

【焉烏對亥豕】古文之訛。

焉和烏,亥和豕,字形相近,往拄造成訛誤。

焉烏:謂字形相近而易訛。

古諺云:「書經三寫,烏焉成馬。」

《呂氏春秋》中記載,子夏赴晉經衛國,有人說從書上讀到「晉三豕(三頭豬)過河」。

子夏說,不對,一定是把「己亥」二字誤作「三豕」了。

到晉國一問,果然是「晉師己亥涉河。」

前去伐秦。

【獺(音塔)髓對鸞膠】獺,水獺,舊傳水獺的髓是很好的滋補品,服食能益神智;相傳水獺的骨髓與玉屑、琥珀屑相和,可以滅瘢痕。

鸞膠句:傳說海上有鳳麟洲,多仙人,以鳳喙麟角合煎作膏,名續絃膠,能續弓一弩一斷弦(見舊題東方朔《十洲記》)。

宜久敬,莫輕拋。

一氣對同胞。

【一氣】猶雲同氣,指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多喻兄弟。

《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

聖人作而萬物睹。」

祭遵甘布被,張祿念綈袍。

【祭遵甘布被】祭遵是東漢光武帝的將軍。

《後漢書·祭遵傳》:稱為人克己奉公,凡皇帝的賞賜一律分給士卒,家無私財,穿皮褲,蓋布被,夫人裳不加緣,因而受到皇帝的敬重。

【張祿念綈(音啼)袍】戰國時,范睢(音雖)和須賈同事魏王,須賈出於嫉妒,唆使魏相治范睢幾至於死。

後范睢逃到秦國,易姓名張祿,為秦相。

後須賈使秦,范睢故意穿了一身破衣服去見須賈。

賈不知其為秦相也,曰:「范叔何一寒至此」,以己綈袍贈之。

不久,須賈終於知道范睢原來就是秦相張祿,嚇得趕忙登門請罪。

范睢說:「根據你舊日對我的態度,本當把你處死,但你送我一件袍子,看來還有點情誼,可以饒你一命。」

唐高適《詠史》詩:「尚有綈袍贈,應憐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專詠此事。

綈:光滑厚實的絲織品。

花徑風來逢客訪,柴扉月到有僧敲。

【花徑風來逢客訪】唐朝詩人杜甫的《客至》詩有「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句。

【柴扉月到有僧敲】唐朝詩人賈島的《李凝幽居》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句。

夜雨園中,一顆不雕王子柰;秋風江上,三重曾卷杜公茅。

【夜雨園中,一顆不雕王子柰(音奈)】《二十四孝》載:晉人王祥至孝,後母不慈,命其看護後園柰樹,柰落則鞭之。

祥抱樹大哭,感動上天,柰一顆不落。

柰:落葉小喬木,花白色,果小,是蘋果的一種。

【秋風江上,三重曾卷杜公茅】杜公指杜甫。

杜甫居成都時,一次大風吹壞了草堂,他曾為此寫作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有「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之句。

衙對捨,廩對庖。

玉磬對金鐃。

【衙對捨】衙,舊時官捨之稱。

捨,居住的房子。

【廩(音凜)對庖(音袍)】廩,糧倉。

庖,廚房。

【玉磬(音慶)對金鐃(音撓)】玉磬,古代的一種用玉或石製成的打擊樂器。

金鐃,一種用金屬製成的打擊樂器。

竹林對梅嶺,起鳳對騰蛟。

【竹林對梅嶺】晉時嵇(音擊)康與阮籍等七人為友,蔑視禮教,狂放不羈,經常聚在竹林中嘯飲清談,時人號為「竹林七賢」。

梅嶺:英州司寇種梅三十株於大庾嶺,故庾嶺多梅。

唐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詩:「明朝望鄉處,應見嶺頭梅。」

【起鳳對騰蛟】騰蛟、起鳳,都是形容文采的超拔。

唐王勃《滕王閣序》:「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鮫綃帳,獸錦袍。

露果對風梢。

【鮫(音交)綃(音肖)】古代神話,南海外有鮫人,住在水中,善織績,常出賣綃,眼能泣淚成珠。

鮫綃,鮫人所織的細絹。

鮫,就是鯊魚。

綃,生絲,又指用生絲織的東西。

【獸錦】繡有麟、豹一類野獸花紋的錦緞。

又解為集麟豹毳,織為文綺,稱獸錦。

揚州輸橘柚,荊土貢菁茅。

【揚州輸橘柚,荊土貢菁茅】《尚書》有《禹貢》一篇,記述九州的山川土宜,提出揚州要貢賦桔柚,荊州要貢獻菁茅。

菁茅:一種草類,古人用以扎神像,灌酒其上,表示神飲,叫一裸一。

又解為古代祭祀用以漉(音路)酒去滓。

《穀梁傳·僖四年》桓公曰:「昭王南征不反,菁茅之貢不至,故周室不祭。」

斷蛇埋地稱孫叔,渡蟻作橋識宋郊。

【斷蛇埋地稱孫叔】迷信傳說,孫叔敖,戰國時楚國令尹,幼時,見兩個頭的蛇,殺而埋之,回家後對母親哭訴。

母問其故,他說:「人們說遇到兩頭蛇的人一定要死,今天我遇到了。

為了不至於讓更多的人見而致死,我已殺死並且埋掉了它。」

母親說:「我兒做了好事,天必報應。」

後來孫叔敖果然做了楚國的令尹。

【渡蟻作橋識宋郊】迷信傳說,宋郊為士人時,所居堂前有蟻一穴一為雨水沖毀,他編竹為橋讓螞蟻爬到了干處,據說因為有此一陰一德,後為狀元。

好夢難成,蛩響階前偏唧唧;良朋遠到,雞聲窗外正嘐嘐。

【好夢難成,蛩響階前偏唧唧(音雞)】出處待考,僅舉一個意思較為接近的例子:宋岳飛《小重山》有「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句。

【良朋遠到,雞聲窗外正嘐嘐(音蕉)】古民俗說,雞叫客人到。

《詩·鄭風·風雨》:「風雨蕭蕭,雞鳴膠膠。

既見君子,雲胡不瘳(音一抽一)。」

瘳,病癒。

杜甫詩也有「群雞正亂叫,客至雞鬥爭;驅雞上樹木,始聞扣柴荊」的話。

嘐同膠,雞叫的聲音。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笠翁對韻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