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廣記白話文》譏刺部:【原文】人問:「羊肉與鵝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笑林廣記白話文》譏刺部

笑林廣記白話文

譏刺部

素毒

【原文】

人問:「羊肉與鵝肉。

如何這般毒得緊?」

或答曰:「生平吃素的。」

【譯文】

有人問:「羊肉與鵝肉為什麼有這樣大的腥臊氣?」

另一人回答說:「是因為一生都吃素。」

笑話一擔

【原文】

秀才年將七十,忽生一子。

因有年紀而生,即名年紀。

未幾又生一子,似可讀書,命名學問。

次年,又生一子。

笑曰:「如此老年,還要生兒,真笑話也。」

因名曰「笑話。」

三人年長無事,俱命入山打柴,及歸,夫問曰:「三子之柴孰多?」

妻曰:「年紀有了一把,學問一點也無,笑話倒有一擔。」

【譯文】

有個秀才年近七十,他的妻子突然生了一個兒子,因為年歲已高才生了兒子,就取名為「年紀」。

過了不久,又生了一個兒子,看模樣像個讀書的,便取名為「學問」。

第三年又生了一個兒子,秀才笑道:「這樣大的歲數了,還能得子,真是笑話。」

於是取名為「笑話」。

三個兒子長大後無事可做,秀才讓他們進山打柴,等到回來,丈夫問妻子說:「三個人誰打的柴多?」

妻子說:「年紀有了一把,學問一點也沒有,笑話倒是有一擔。」

引避

【原文】

有勢利者,每出逢冠蓋,必引避。

同行者問其故,答曰:「捨親。」

如此屢屢,同行者厭之。

偶逢一乞丐,亦效其引避,曰:「捨親。」

問:「為何有此令親?」

曰:「但是好的,都被爾認去了。」

【譯文】

有一個好虛榮的人,出門時遇到達官顯貴路過,就避在一邊。

同行的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那是我的親戚。」

這樣好多次,每次他都這樣,同行的人都覺得討厭。

後來,忽然路上遇到一個乞丐,同行的人就倣傚他的做法,也躲避到旁邊,說:「那個乞丐是我的親戚。」

愛虛榮的人就問:「你怎麼有這樣的窮親戚?」

同行的人說:「因為凡是好的,都被你認去了。」

吃橄欖

【原文】

鄉人入城赴酌,宴席內有橄欖焉。

鄉人取啖,澀而無味,因問同席者曰:「此是何物?」

同席者以其村氣,鄙之曰:「俗。」

鄉人以「俗」為名,遂牢記之,歸謂人曰:「我今日在城嘗奇物,叫名『俗』。」

眾未信,其人乃張口呵氣曰:「你們不信,現今滿口都是俗氣哩。」

【譯文】

有個農夫進城赴宴,席中有橄欖。

農夫拿到嘴裡吃,既澀嘴又不好吃,於是問同席的人說:「這是什麼東西?」

同席的人認為他粗俗,鄙視地說:「俗。」

農夫以為「俗」是橄欖名,便牢記在心,回家後對人說:「我今天在城裡吃到一種稀奇的果子,名叫『俗』。」

大家聽了不相信,農夫便張口呵氣說:「你們不信,現在我滿口都是俗氣哩。」

嘲滑稽客

【原文】

一人留客午飯,其客已啖盡一碗,不見添飯。

客欲主人知之,乃佯言曰:「某家有住房一所要賣。」

故將碗口向主人曰:「椽子也有這樣大。」

主人見碗內無飯,急呼使童添之。

因問客曰:「他要價值幾何?」

客曰:「於今有了飯吃,不賣了。」

【譯文】

有個人留客人吃午飯,那個客人已吃完了一碗,沒有人為他添飯。

客人想要主人曉得,就假裝說道:「某家有住房一所要賣。」

接著故意將碗口對著主人說:「椽子也有碗口這樣粗。」

主人看到碗內沒有飯了,急忙呼喊僕童給他添飯。

隨即向客人問道:「他賣多少錢?」

客人回答說:「如今有了飯吃,不賣了。」

圓謊

【原文】

有人慣會說謊。

其僕每代為圓之。

一日,對人曰:「我家一井,昨被大風吹往隔壁人家去了。」

眾以為從古所無。

僕圓之曰:「確有其事。

我家的井,貼近鄰家籬笆,昨晚風大,見籬笆吹過井這邊來,卻像井吹在鄰家去了。」

一日,又對人曰:「有人射下一雁,頭上頂碗粉湯。」

眾又驚詫之。

僕圓曰:「此事亦有。

我主人在天井內吃粉湯,忽有一雁墮下,雁頭正跌在碗內,豈不是雁頂著粉湯。」

一日。

又對人曰:「寒家有頂一溫一 天帳,把天地遮得嚴嚴的,一些空隙也沒有。」

僕人攢眉曰:「主人脫煞,扯這漫天謊,叫我如何遮掩得來。」

【譯文】

有個人習慣說謊話,他的僕人每次都替他圓謊。

有一天,他對人說:「我家的一口井,昨天被大風吹到隔壁家去了。」

大家認為這樣的事從古到今都沒有過。

他的僕人為他圓謊說:「確實有這樣的事,我家的井挨近鄰家的籬笆,昨晚風大,把籬笆吹到井這邊來,就像井吹到鄰居家去了。」

一天,他又對人說:「有人射下一隻雁,頭上頂碗粉湯。」

大家又非常驚訝,不相信他說的話。

他的僕人又為他圓謊說:「這件事也有,我主人在天井內吃粉湯,忽然,有一隻雁掉下來,雁頭正好跌在碗裡,豈不是雁頭頂著粉湯?」

又一天,他又對別人說:「寒家有頂一溫一 天帳,把天地遮得嚴嚴的,一點空隙都沒有。」

僕人聽了這話,很為難地皺著眉頭說:「主人說得太過分了,扯這漫天大謊,叫我怎麼遮掩得來。」

利水學台

【原文】

秀才家丁,把娃娃撒尿,良久不撒,嚇之曰:「學台來了。」

娃娃立刻撒尿。

秀才問其故,答曰:「我見你們秀才一聽學台下馬,嚇得尿屎齊出,如此知之。」

秀才歎曰:「想不到這娃娃能承父志,克紹書香;更想不到這學台善利小水,能通二便。」

【譯文】

秀才家裡的僕人,抱娃娃撒尿,很長時間小孩也不撒。

僕人就嚇唬他說:「學台來了。」

娃娃立刻就撒尿。

秀才問他為什麼,回答道:「我見你們秀才一聽學台來了,嚇得尿屎都出來了,所以就這樣嚇唬他。」

秀才感歎地說:「想不到這娃娃能繼承父親的志願,接續書香;更想不到這學台善於利尿,能通大小便。」

怕考生員

【原文】

秀才怕歲考,一聞學台下馬,驚慌失色,往接學台,見轎夫怨之曰:「轎夫一奴一才,轎夫一奴一才,你為何把一個學台抬了來,嚇得我魂飛天外。

那一世我做轎夫,你做秀才,我也把學台給你抬了來,看你魂兒在不在。」

【譯文】

秀才怕每年的考試,一聽說考生員來了,驚慌失色,跑上前來,迎接考生員,看見了抬轎的人就埋怨說:「轎夫一奴一才,轎夫一奴一才,你為什麼把一個考生員抬來?嚇得我魂飛魄散。

哪一輩子我做了轎夫,你做了秀才,我也把學台給你抬了來,看你魂兒在不在?」

孝媳

【原文】

一翁曰:「我家有三媳婦,俱極孝順。

大媳婦怕我口淡,見我進門就增鹽了。

次媳婦怕我寂寞,時常打竹筒鼓與我聽。

第三媳婦更孝,聞說『夜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故早飯就不與我吃。」

【譯文】

一位老人說:「我家有三個媳婦,都很孝順。

大媳婦怕我口淡,一看我進門,就往菜裡多放鹽。

二媳婦怕我寂寞,時常打竹筒鼓給我聽。

第三個媳婦更孝順,聽說『夜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所以,乾脆連早飯也不給我吃了。」

看扇

【原文】

有借佳扇觀者,其人珍惜,以綿綢衫襯之。

扇主看其袖色不堪,謂曰:「倒是光手拿著罷。」

【譯文】

有個人借別人的一精一美扇子觀賞。

他接過扇子,非常珍惜,用自己的綿綢衫襯在手心,拿著扇子觀看。

扇主見他的衣袖實在是骯髒不堪,便對他說:「你還是光手拿著它看吧。」

搬是非

【原文】

寺中塑三教像,先儒、次釋、後道。

道士見之,即移老君於中。

僧見,又移迦於中。

士見,仍移孔子於中。

三聖自相謂曰:「我們原是好好的,卻被這些上人搬來搬去搬壞了。」

【譯文】

寺廟裡塑有三教的聖像:先是儒教聖像,次是佛教聖像,後是道教聖像。

道士見了,馬上將老君移到中位;和尚見了,又將釋迦牟尼移到中位;讀書人見了,又將孔子移到中位。

三位聖人自相說道:「我們原是好好的,卻被這些小人搬來搬去,搬壞了。」

丈人

【原文】

有以岳丈之力得中魁選者。

或為語嘲之曰:「孔門弟子入試,臨揭曉。

聞報子張第九,眾曰:『他一貌堂堂,果有好處。

』又報子路第十三,眾曰:『這粗人倒也中得高,還虧他這陣氣魄好。

』又報顏第十二,眾曰:『他學問最好,屈了他些。

』又報公冶長第五,大家駭曰:『那人平時不見怎的,為何倒中在前?』一人曰:『他全虧有人扶持,所以高掇1。

』問:『誰扶持他?』曰:『丈人。

』」

【註釋】

1高掇(duō):科考高中。

【譯文】

有個人憑借岳父之力得以中魁。

有人編了一套話譏諷說:「孔門弟子入試,臨到揭曉,聞報子張排名第九,眾人說:『他相貌堂堂,果然有好的位次。

』又報子路排名第十三,眾人說:『這粗人倒也中得高,全靠他這陣子神氣好。

』又報顏淵排名第十二,眾人說:『他學問最好,屈了他些。

』又報說公冶長排名第五,大家吃驚地說:『那人平時不怎麼樣,為什麼倒中在前面?』其中有個人說:『他全虧有人扶持,所以高中。

』眾人問:『誰扶持他?』那人回答:『丈人。

』」

大爺

【原文】

一人牽牛而行,喝人讓路。

不聽,乃云:「看你家爺來。」

一人回視曰:「難道我家有這樣一個大爺?」

【譯文】

有個人牽著牛走在路上,喊前面的人讓路他們不聽,於是便說:「看你家的大爺來了。」

其中一個回過頭看著牛說:「難道我家裡有這樣一個大爺嗎?」

蘇杭同席

【原文】

蘇、杭人同席。

杭人單吃棗子,而蘇人單食橄欖。

杭問蘇曰:「橄欖有何好處?而愛吃他?」

曰:「回味最佳。」

杭人曰:「等你回味好,我已甜過半日了。」

【譯文】

蘇、杭二人同席,杭州人只吃棗子,而蘇州人只吃橄欖。

杭州人問蘇州人說:「橄欖有什麼好的?可是你偏愛吃它。」

蘇州人說:「回味最佳。」

杭州人說:「等你回味好了,我已經甜過半天了。」

狗銜錠

【原文】

狗銜一銀錠而走,人以肉餵他不放,又以衣罩去,復又甩脫。

人謂狗曰:「畜生,你直恁不捨,既不愛吃,復不好穿,死命要這銀子何用?」

【譯文】

有一隻狗叼起一塊銀錠便狂奔起來,人用肉餵它仍然不撒掉,隨即又用衣服罩去,狗又跑脫。

人對狗說:「畜生,你怎麼那樣捨不得,既不好吃,又不好穿,不要命地要這銀子有什麼用?」

不停當

【原文】

有開當者,本錢甚少。

首月,於招牌上寫「噹」,未久,本錢發沒,取贖人不來,於「噹」之上寫一「停」字,言停當也。

及後贖者再來,本錢復至,又於「停」字之上,加一「不」字。

人見之曰:「我看你這典鋪中實實有些不停當了。」

【譯文】

有個開當鋪的,本錢很少。

開業第一個月,在招牌上寫一個「噹」字。

沒多長時間,本錢發沒了,取贖人不來,於是在「噹」之上,又加上一個「停」字,是說「停當」了。

等到後來,當物人取贖,又有了本錢,便在「停當」前加上一個「不」字。

人們見了說:「我看你這當鋪實實在在有些不停當了。」

十隻腳

【原文】

關吏缺課,凡空身人過關,亦要納稅,若生十隻腳者免。

初一人過關無鈔,曰:「我浙一江一 龍遊人也。

龍是四腳,牛是四腳,人兩腳,豈非十腳?」

許之。

又一人求免稅曰:「我乃蟹客也。

蟹八腳,我兩腳。

豈非十腳?」

亦免之。

末後一徽商過關,竟不納稅,關吏怒欲責之。

答曰:「小的雖是兩腳,其實身上之腳還有八隻。」

官問:「哪裡?」

答曰:「小的徽人,叫做徽獺貓,貓是四腳,獺又是四腳,小的兩腳,豈不共是十隻腳?」

【譯文】

關吏缺錢了,凡是空手人過關,也要納稅,除非長十隻腳的人才可免稅。

開始時,有個人過關沒錢,說:「我是浙一江一 龍遊人。

龍是四腳,牛是四腳,人兩腳,難道不是十隻腳嗎?」

關吏允許他過了關。

又有一人請求免稅,說:「我是蟹客。

蟹八隻腳,我是兩隻腳,難道不是十隻腳嗎?」

關吏一聽也免了他的稅。

最後一個徽商過關,竟然不想納稅,關吏大怒要打他,那人回答說:「小人我雖然是兩隻腳,其實身上的腳還有八隻。」

關吏問:「在哪裡?」

那人回答說:「小的徽人,叫做徽獺貓,貓是四腳,獺是四腳,小的兩腳,豈不是一共十隻腳?」

親家公

【原文】

有見少一婦 抱兒於懷,乃討便宜曰:「好個乖兒子。」

婦知其輕薄,接口曰:「既好,你把女兒送他做妻子罷。」

其人答曰:「若如此,你要叫我做親……家公了。」

【譯文】

有個人見少一婦 抱小兒在懷,就討便宜說:「好個乖兒子!」少一婦 知其輕薄,便接話說:「那好,你把女兒送給他做妻子吧。」

那人回答道:「如果那樣,你要叫我做親……家公了。」

中人

【原文】

玉帝修凌霄殿,偶乏錢糧,欲將廣寒宮1典與下界人皇。

因思中人亦得一皇帝便好,乃請灶君皇帝下界議價。

既見朝,朝中人訝之曰:「天庭所遣中人,何黑如此?」

灶君笑曰:「天下中人,哪有是白做的。」

【註釋】

1廣寒宮:月中仙宮。

【譯文】

玉帝修凌霄殿,偶然缺少錢糧,想將廣寒宮當給人間的皇帝。

玉帝考慮使者也得是一位皇帝才好,於是請灶君皇帝下到人間商議價格。

等灶君到了人間的朝廷,朝廷裡的人驚訝地說:「天上派的使者,為什麼這樣黑。」

灶君笑道:「天下的使者,哪有是白做的。」

媒人

【原文】

有憂貧者,或教之曰:「只求媒人足矣。」

其人曰:「媒安能療貧乎?」

答曰:「隨你窮人家,經了媒人口,就都發跡了。」

【譯文】

有個整天憂愁貧窮的人,別人教導他說:「只要求媒人說一說就夠了。」

那個憂貧的人說:「媒人怎麼能救得貧窮呢?」

回答說:「不論哪個窮人家,只要經過媒人嘴一說,就都發跡了。」

一精一童

【原文】

有好外者,往候一友。

友知其性,呼曰:「喚一精一童具茶。」

已而,獻茶者乃一奇醜童子也。

其人曰:「似此何名一精一童?」

友曰:「正佳一些人(銀)氣也無得。」

【譯文】

有個好虛榮要面子的人,去朋友家拜訪。

主人曉得他的秉性,便喊道:「招呼一精一童備茶。」

不一會,一個奇醜的僕童進來獻茶。

那人說:「這樣的僕童為何稱為一精一童?」

主人回答說:「好圖虛榮。」

相稱

【原文】

一俗漢造一一精一室,室中羅列古玩書畫,無一不備。

客至,問曰:「此中若有不相稱者,幸指教,當去之。」

客曰:「件件俱一精一,只有一物可去。」

主人問:「是何物?」

客曰:「就是足下。」

【譯文】

有個平庸的人建造了一所一精一美之室,室中羅列古玩書畫,沒有一樣不備。

客人來了,主人問道:「室中如有不相稱的,請你指教,以便去掉。」

客人說:「件件俱一精一,只有一物可以去掉。」

主人說:「是什麼東西?」

客人說:「就是你。」

性不飲

【原文】

一人以酒一瓶,腐一塊,獻利市神。

祭畢,見狗在旁,速命童子收之。

童方攜酒入內,腐已為狗所啖。

主怒曰:「一奴一才!你當收不收,只應先收了豆腐。

豈不曉得狗是從來不吃酒的!」

【譯文】

有個人用一瓶酒、一塊豆腐,祭典財神。

祭典之後,見狗在旁邊,急忙讓僕童把祭品收起來。

僕童剛把酒拿進去,豆腐已被狗吃了。

主人生氣道:「一奴一才!你該收的不收。

應該先收豆腐,難道不曉得狗是從來不喝酒的。」

擔鬼人

【原文】

鍾馗專好吃鬼,其妹送他壽禮,帖上寫云:「酒一罈,鬼兩個,送與哥哥做點剁。

哥哥若嫌禮物少,連挑擔的是三個。」

鍾馗看畢,命左右將三個鬼俱送庖人烹之。

擔上鬼謂挑擔鬼曰:「我們死是本等,你卻何苦來挑這擔子?」

【譯文】

鍾馗專好吃鬼,他的妹妹給他送來壽禮,帖子上寫道:「酒一罈,鬼兩個,送與哥哥做點剁。

哥哥若嫌禮物少,連挑擔的是三個。」

鍾馗看完後,命侍從將三個鬼送給廚師烹熟。

擔上鬼對挑擔鬼說:「我們本來該死,毫無怨言,你卻何苦來挑這擔子。」

鬼臉

【原文】

閻王差鬼卒拘三人到案,先問第一人:「你生前做何勾當?」

答云:「縫連補綴。」

王曰:「你迎新棄舊,該押送油鍋。」

又問第二個:「你做何生理?」

答曰:「做花賣。」

王曰:「你節外生枝,發在油鍋。」

再問第三個,答曰:「糊鬼臉。」

王曰:「都押到油鍋去。」

其人不服曰:「我糊鬼臉,替大王張威壯勢,如何同犯此罪?」

王曰:「我怪你見錢多的,便把好臉兒與他,那錢少的,就將歹臉來欺他。」

【譯文】

閻王差遣鬼卒拘拿三人到案,先問第一人說:「你生前是幹什麼的?」

回答說:「縫連補綴。」

閻王說:「你迎新棄舊,該押送油鍋。」

閻王又問第二個:「你是幹什麼的?」

回答說:「做花賣。」

閻王說:「你節外生枝,發往油鍋。」

閻王再問第三個,回答說:「糊鬼臉。」

閻王說:「都押到油鍋去。」

第三人不服說:「我糊鬼臉,替大王您張威壯勢,為什麼遭受同等下場?」

閻王說:「我怪恨你見錢多的,便把好臉給他;錢少的,就將孬臉給他。」

牙蟲

【原文】

有患牙疼者,無法可治。

醫者云:「內有巨蟲一條,如桑蠶樣,須捉出此蟲方可折根。」

問:「如何就有恁大?」

醫曰:「自幼在牙(衙)門裡吃大,是最傷人。」

【譯文】

有個人牙疼,無法醫治。

醫生說:「牙床 裡有一條巨蟲,像桑蠶模樣,必須捉出此蟲才能斷絕病根。」

那人問道:「怎麼能有恁大?」

醫生說:「自幼在牙(衙)門裡吃大,是最傷人的。」

狗肚一鯽

【原文】

新官到任,吏獻鯽魚一尾,其味佳美,大異尋常。

官食後,每思再得,差役遍覓無有。

仍向前吏索之。

吏稟曰:「此魚非市中所賈。

昨偶宰一狗,從狗肚中所得者,以為異品,故敢上獻。」

官曰:「難道只有此鯽了?」

吏曰:「狗肚裡焉得有第二鯽1?」

【註釋】

1鯽:同「句」。

【譯文】

有個新官到任,屬吏獻上一尾鯽魚,其味道極好,與常魚大不相同。

官吏吃了以後,還想得到這樣的魚,差役到處尋找也沒有。

於是向前面獻魚的屬吏要魚。

屬吏稟報說:「此魚不是市場買的。

昨天我宰殺了一條狗,從狗肚子裡得到那條魚,認為是珍品,所以才敢上獻。」

官吏說:「難道只有此鯽了?」

官吏說:「狗肚裡怎麼能有第二句?」

吃糧披甲

【原文】

一耗鼠在陰溝內鑽出,近視者睨視良久,曰:「咦!一個穿貂裘的大老官。」

鼠見人隨縮入,少刻,又一大龜從洞內扒出,近視曰:「你看穿貂襖的主兒才縮得進去,又差出個披甲兵兒來了。」

【譯文】

一隻耗鼠在陰溝裡鑽出,有個近視眼睨視良久,說:「咦!一個穿貂皮襖的大老官。」

耗鼠見到人隨即縮回,不一會,又有一隻大烏龜從洞裡爬出來,近視眼說:「你看穿貂皮襖的主兒剛縮回去,又派出個披鎧甲的。」

風一流 不成

【原文】

有嫖一客錢盡,鴇兒置酒餞之。

忽雨下,嫖一客歎曰:「雨落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鴇念其撒錢,勉留一宿。

次日下雪復留。

至第三日風起,嫖一客復冀其留,仍前唱歎。

鴇兒曰:「今番官人沒錢,風留(流)不成。」

【譯文】

有個嫖一客錢已沒了,妓一院老闆娘置酒餞行,忽然下起雨來,嫖一客慨歎道:「雨落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老闆娘念其花了嫖錢,勉強留他住了一宿。

第二天下雪又留他一宿。

到了第三天起了大風,嫖一客還希望留宿,仍然念叨前邊說過的話。

老闆娘說:「這次你沒錢,風留(流)不成。」

好烏龜

【原文】

時值大比,一人緣科舉一名,命卜者占龜,頗得佳像,穩許今科奏捷。

其人一大喜,將龜殼謹帶隨身。

至期點名入場,主試出題,旨解茫然,終日不成一字。

因撫龜歎息曰:「不信這樣一個好烏龜,如何竟不會做文字!」

【譯文】

時逢科舉考試,有個人想中第一名,讓卜人用龜殼占卜,頗得佳像,許願這次科舉穩中無疑。

那人十分高興,將龜殼小心地帶在身上。

等到考試那天點名入場,主考官出題,那人對其題旨茫然不解,終日也沒寫成一個字。

於是撫摸龜殼歎息道:「不信這樣一個好烏龜,怎麼竟不會做文章?」

定親

【原文】

一人登廁,隔廁先有一女在焉。

偶失淨紙,因言:「若有知趣的給我,願為之婦。」

其人聞之,即以自所用者,從壁隙中遞與。

女淨訖逕1去。

其人歎曰:「親事雖定了一頭,這一屁一股債,如何得乾淨?」

【註釋】

1逕:同「徑」。

【譯文】

有個男子登上廁所,隔壁廁所先佔有一女,女子碰巧掉了手紙,於是說:「如果有知趣的把手紙給我,我願意做他的婦人。」

男子聽後,馬上把自己用的手紙,從廁所的壁縫中遞給女子。

女子揩淨後就走了。

男子歎氣說:「親事雖定了一頭,可是這一屁一股債,怎能揩得乾淨?」

有錢誇口

【原文】

一人迷路,遇一啞子,問之不答,惟以手作錢樣,示以得錢,方肯指引。

此人喻其意,即以數錢與之。

啞子乃開口指明去路,其人問曰:「為甚無錢裝啞?」

啞曰:「如今世界,有了錢,便會說話耳!」

【譯文】

有個人迷了路,遇到一個「啞巴」,問而不答,「啞巴」只用手比劃錢的模樣,示意要給錢,才肯指引。

迷路人明白其意思,馬上拿出數錢給了「啞巴」。

「啞巴」於是開口指明去路,迷路人問道:「為什麼裝啞?」

「啞巴」說:「如今世界,有了錢,便會說話。」

古今三絕

【原文】

一家門首,來往人屙溺,穢氣難聞。

因拒之不得,乃畫一龜於牆上,題云:「在此溺尿者,即是此物。」

一惡少見之,問曰:「此是誰的手筆?」

畫者認之,惡少曰:「宋徽宗、趙子昂與吾兄三人,共垂不朽矣。」

畫者詢其故,答曰:「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兄這樣烏龜,可稱古今三絕。」

【譯文】

有家門口,過往行人屙屎撒尿,穢氣難聞。

主人拒之不得,於是在牆上畫了一隻烏龜,並題字道:「在此溺尿者,即是此物。」

有個惡少見了,問道:「這是誰的手筆?」

主人承認是自己畫的,惡少說:「宋徽宗、趙子昂與你三個人,共垂不朽矣。」

主人詢問其緣故,惡少回答說:「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你這樣的烏龜,可稱古今三絕。」

白蟻蛀

【原文】

有客在外,而主人潛入吃飯者。

既出,客謂曰:「宅上好座廳房,可惜許多樑柱都被白蟻蛀壞了。」

主人四顧曰:「並無此物。」

客曰:「他在裡面吃,外面人如何知道。」

【譯文】

有客人在外廳,而主人進裡屋暗自吃飯,等主人出來後,客人對主人說:「你宅上好座廳房,可惜許多樑柱都被白螞蟻蛀壞了。」

主人環顧四周說:「並沒有此物。」

客人說:「它在裡面吃,外面怎麼會知道。」

吃煙

【原文】

人有送夜羹飯甫畢,已將酒肉啖盡。

正在化紙將完,而群狗環集。

其人曰:「列位來遲了一步,並無一物請你,都來吃些煙罷。」

【譯文】

有個人送夜羹飯之後,已將酒肉吃光。

正在焚紙,即將燒完時,群狗圍著火堆聚集起來,那人說:「諸位來遲了一步,沒有什麼東西相贈,請你們都來吃些煙吧。」

煩惱

【原文】

或問:「樊遲1之名誰取?」

曰:「孔子取的。」

問:「樊噲2之名誰取?」

曰:「漢祖取的。」

又曰:「煩惱之名誰取?」

曰:「這是他自取的。」

【註釋】

1樊遲:名須,字子遲。

春秋末魯國人(一說齊國人)。

孔子學生。

2樊噲:沛縣(今一江一 蘇省沛縣)人。

漢朝開國元勳,大將軍,左丞相。

【譯文】

有個人問:「樊遲之名是誰給取的?」

另一人回答說:「孔子取的。」

問:「樊噲之名誰給取的?」

回答說:「漢高祖取的。」

又問:「煩惱之名誰給取的?」

回答說:「這是他自己取的。」

貓逐鼠

【原文】

昔有一貓擒鼠,趕入瓶內。

貓不捨,猶在瓶邊守候。

鼠畏甚,不敢出,貓忽打一噴嚏。

鼠在瓶中曰:「大吉利。」

貓曰:「不相干。

憑你奉承得我好,只是要吃你哩!」

【譯文】

從前,有隻貓抓老鼠,把老鼠趕進瓶裡,貓不肯捨棄,便在瓶子旁邊看守。

老鼠十分害怕,不敢出來。

貓忽然打了一個噴嚏,老鼠在瓶子裡說:「十分吉利。」

貓說:「不相干,任憑你奉承得我再好也沒用,我只是要吃你哩!」

祝壽

【原文】

貓與耗鼠慶生,安坐洞口,鼠不敢出。

忽在內打一噴嚏,貓祝曰:「壽年千歲!」群鼠曰:「他如此恭敬,何妨一見?」

鼠曰:「他何嘗真心來祝壽,騙我出去,正要狠嚼我哩。」

【譯文】

貓給耗鼠慶祝生日,守在老鼠洞口。

老鼠不敢出來,忽然在洞裡打了一個噴嚏,貓祝賀說:「祝你們福壽千歲。」

群鼠說:「貓如此恭敬,何妨出去相見。」

其中有隻老鼠說:「他何嘗是真心祝壽,它騙我們出去,正是要狠狠咀嚼我們哩!」

心狠

【原文】

一人戲將數珠掛貓項間,群鼠私相賀曰:「貓老官已持齋念佛,定然不吃我們的了。」

遂歡躍於庭。

貓一見,連捕數個,眾鼠奔走,背地語曰:「吾等以他念佛慈心了,原來是假意修行。」

一答曰:「你不知。

於今世上修行念佛的,最更狠十倍。」

【譯文】

有個人開玩笑,將數個珠子掛在貓脖子上,群鼠暗地裡相祝賀說:「貓老官已經吃齋念佛,一定不吃我們了。」

於是在庭院歡騰跳躍,貓看見了,接連捕吃數個,眾老鼠狂奔逃跑,背地裡說道:「我們以為他念佛有慈善之心了,原來是假意修行。」

其中一隻老鼠回答說:「你們不曉得,當今世上修行念佛的,最為狠毒,比平常人的心要狠十倍。」

嘲惡毒

【原文】

蜂與蛇結盟。

蜂云:「我欲同你一江一 上一遊。」

蛇曰:「可。

你須伏在我背間。」

行到一江一 中,蛇已無力,或沉或浮,蜂疑蛇害己,將尾刺釘緊在蛇背上。

蛇負疼罵曰:「人說我的口毒,誰知你的屁一股更毒。」

【譯文】

蜂與蛇結盟。

蜂說:「我想同你到一江一 裡一遊。」

蛇說:「可以,你必須趴在我背上。」

行到一江一 中,蛇已沒了力氣,時沉時浮。

蜂懷疑蛇要害自己,將毒刺緊叮在蛇背上,蛇十分疼痛,罵道:「人說我的口毒,誰知你的屁一股更毒。」

譏人弄乖

【原文】

鳳凰壽,百鳥朝賀,惟蝙蝠不至。

鳳責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1乎?」

蝠曰:「吾有足,屬於獸,賀汝何用?」

一日,麒麟生誕,蝠亦不至。

麟亦責之。

蝠曰:「吾有翼,屬於禽,何以賀汝?」

麟、鳳相會,語及蝙蝠之事。

互相慨歎曰:「於今世上惡薄,偏生此等不禽不獸之徒,真個無奈他何!」

【註釋】

1踞傲:驕傲自大。

【譯文】

鳳凰壽辰,眾鳥拜賀,只有蝙蝠不到,鳳凰斥責蝙蝠說:「你位居我下,卻不來拜賀,為何如此傲慢?」

蝙蝠說:「我有腳,屬於獸,為什麼要拜賀你?」

一天,麒麟過生日,蝙蝠也沒有到。

麒麟也斥責蝙蝠。

蝙蝠說:「我有翅膀,屬於禽,為什麼要拜賀你?」

麒麟與鳳凰相會,談及蝙蝠之事,互相慨歎說:「當今世上惡薄,偏偏生出這樣不禽不獸的東西,真是奈何他不得。」

白嚼

【原文】

三人同坐,偶談及家內耗鼠可惡。

一曰:「舍間飲食,落放不得,轉眼被他竊去。」

一云:「家下衣服書籍,散去不得,時常被他侵損。」

又一曰:「獨有寒家老鼠不偷食咬衣,終夜咨咨叫到天明。」

此二人曰:「這是何故?」

答曰:「專靠一味白嚼。」

【譯文】

有三個人坐在一起,偶然談及家裡的老鼠可惡。

甲說:「家裡吃的,散放不得,否則一轉眼就將被它們偷去。」

乙說:「家裡的衣服、書籍也散放不得,時常被它們咬壞。」

丙說:「惟有我家的老鼠不偷吃的、穿的,整夜吱吱叫到天明。」

甲乙二人問:「那是什麼原因?」

丙回答說:「專靠一味白嚼。」

嚼蛆

【原文】

有善說笑話者,人嘲之曰:「我家有一狗,落在糞坑中,三年零六個月,還不曾死。」

其人曰:「既然如此,他吃些甚麼?」

答曰:「單靠嚼蛆。」

【譯文】

有個人善說笑話,他人嘲諷說:「我家有一隻狗,掉在糞坑中,三年零六個月,還沒有死。」

善說笑話的人問:「既然如此,他吃些什麼?」

那人回答說:「單靠嚼蛆。」

取笑

【原文】

甲乙同行,甲望見顯者冠蓋,謂乙曰:「此吾好友,見必下車,我當引避。」

不意竟避入顯者之家。

顯者既入門,詫曰:「是何自撞,匿我門內?」

呼童撻而逐之。

乙問曰:「既是好友,何見毆辱?」

答曰:「他從來是這般與我取笑慣的。」

【譯文】

甲乙二人同行,甲望見一個顯者的車乘,對乙說:「這是我的好友,他見我必定下車,我應該迴避。」

不想竟躲避到那個顯者的家裡。

顯者進門,驚詫說:「是何人撞進來,藏在我的院子裡。」

於是呼喊僕人揍他並把他驅趕了出來。

乙問道:「既然是好友,為什麼被他毆打侮辱?」

甲回答說:「他從來都是這樣,和我取笑慣了。」

避首席

【原文】

有瘋疾病者,延醫調治,醫辭不肯用藥。

病者曰:「我亦自知難醫,但要服些生痰動氣的藥,改作癆1、膨二症。」

醫曰:「瘋、癆、膨、膈。

同是不起之症,緣何要改?」

病者曰:「我聞得瘋、癆、膨、膈,乃是閻羅王的上客。

我生平怕坐首席,所以要挪在第二、第三。」

【註釋】

1癆:指積勞損削之病。

【譯文】

有個人患了瘋疾,請醫調治,醫生推辭不肯用藥。

病人說:「我也曉得難醫,但希望吃些生痰動氣的藥,改做癆、膨二症。」

醫生說:「瘋、癆、膨、膈,同是治不好的病,為何要改?」

病人說:「我聽說瘋、癆、膨、膈,是閻王的上客,我生平怕坐首席,所以想要挪在第二第三。」

瓦窯

【原文】

一人連生數女,招友人飲宴。

友作詩一首,戲贈之云:「去歲相招因弄瓦,今年又弄瓦相招,弄去弄來都弄瓦,令正1原來是瓦窯。」

【註釋】

1正:妻子。

【譯文】

有個人連生數女,招朋友喝酒。

朋友開玩笑作詩一首,贈給他說:「去年相招因弄瓦,今年弄瓦又相招。

弄去弄來都弄瓦,你的妻子原來是瓦窯。」

嘲周姓

【原文】

浙中鹽化地方,有查、祝、董、許四大家族,簪纓世胄,科中連綿。

後有周姓者,偶發兩榜,其居鄉豪橫,欲與四大姓並駕齊驅。

裡人因作詩嘲之曰:「查祝董許周,黿鼉1蛟龍鰍,一江一 淮河海溝,虎豹犀象猴。」

【註釋】

1黿鼉(yuan tuo):大鱉和豬婆龍。

【譯文】

浙一江一 鹽化地區,有查、祝、董、許四大家族,世代做官,連年中舉。

後來姓周的家族,偶然中了兩次科舉,便在鄉里豪橫,打算與查、祝、董、許四大家族並駕齊驅。

鄉里人於是作詩一首譏諷道:「查祝董許周,黿鼉蛟龍鰍,一江一 淮河海溝,虎豹犀象猴。」

認族

【原文】

有王姓者,平素最好聯譜,每遇姓相似者,不曰寒宗,就說敝族。

偶遇一汪姓者,指為友曰:「這是舍侄。」

友曰:「汪如何為是盛族?」

其人曰:「他是水窠路裡王家。」

遇一匡姓者,亦認是侄孫,其人曰:「匡與王,一發差得遠了。」

答曰:「他是槿牆內王家。」

又指一全姓,亦云:「是舍弟。」

「一發甚麼相干?」

其人曰:「他從幼在大人家做篾片的王家。」

又指姓毛者是寒族,友大笑其荒唐,曰:「你不知,他本是我王家一派,只因生了一個尾巴,弄得毛頭毛腦了。」

人問:「王與黃同音,為何反不是一家?」

答曰:「如何不是,那是廿一都田頭八家兄。」

【譯文】

有個姓王的人,一向最好聯譜,每當遇到姓相似的人,不曰寒宗,就說敝族。

偶然遇到一個姓汪的,指給朋友說:「這是舍侄。」

朋友問:「汪姓怎麼會是和你同族?」

回答說:「他是水窠路裡王家。」

遇到一個姓匡的,那人也認做是侄孫,朋友說:「匡與王,更差得遠了。」

那人回答說:「他是槿牆內王家。」

那人又指一姓全的,也說是舍弟。

朋友說:「更是不相干了。」

那人說:「他是從小在大人家做蔑片的王家。」

那人又指姓毛的是寒家,朋友大笑其荒唐,那人說:「你不曉得他本是我王家一派,只因他生了一尾巴,弄得毛頭毛腦了。」

朋友問:「王與黃同韻,為什麼反而不是一家?」

那人回答說:「怎麼不是,那是廿一都田頭八家兄。」

【評析】

主要描寫古時各類人群的生活百態, 對芸芸眾生世俗現象多所嘲諷,妙趣橫生,讓人忍俊不禁,值得玩味。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笑林廣記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