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廣記白話文》古艷部:【原文】有延師教其子者,師至,主人曰:「家貧,多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笑林廣記白話文》古艷部

笑林廣記白話文

古艷部

原不識字

【原文】

有延師教其子者,師至,主人曰:「家貧,多失禮于先生,奈何!」師曰:「何言之謙,僕固無不可者。」

主人曰:「蔬食,可乎?」

曰:「可。」

主人曰:「家無藏獲,風灑掃庭除,啟閉門戶,勞先生為之,可乎?」

曰:「可。」

主人曰:「或家人婦子欲買零星雜物,屈先生一行,可乎?」

曰:「可。」

主人曰:「如此,幸甚!」師曰:「僕亦有一言,願主人勿訝焉。」

主人問何言?師曰:「自愧幼時不學耳1!」主人曰:「何言之謙。」

師曰:「不敢欺,僕實不識一字。」

【註釋】

1耳:表示肯定或語句的停頓與結束,如同「矣」,相當於「了」、「啊」、「也」。

【譯文】

有個人要請一位先生教育自己的孩子。

有一天,一個人來應聘,主人說:「我們家貧窮,可能有很多對先生失禮的地方,您看怎麼樣啊?」

這位先生說:「不用這麼客氣,我本來就沒什麼計較的。」

主人說:「吃蔬菜,可以嗎?」

答:「可以。」

主人說:「家裡也沒什麼重活兒,凡是打掃庭院,開門關門,有勞先生做,可以嗎?」

答:「行。」

主人說:「有時家裡人,婦女孩子想買零星雜物,委屈先生去跑一趟,可以嗎?」

答:「可以 。」

主人說:「如果是這樣,就太好了!」之後,先生也說:「我也有一句話,希望主人不要驚訝。」

主人問他什麼話?先生說:「我自愧小時候沒有好好學習 !」主人說:「何必說這樣謙虛的話。」

先生說:「不敢欺騙你,我其實一字不識呀!」

小恭五兩

【原文】

訛詐得財,蜀人謂之敲釘錘。

一廣文善敲釘錘,見一生員在泮池旁出小恭1,上前扭住嚇之曰:「爾身列學門,擅在泮池解手,無禮已極。」

飭門斗:「押至明倫堂重懲,為大不敬者戒。」

生員央之曰:「生員一時錯誤,情願認罰。」

廣文云:「好在是出小恭,若是出大恭,定罰銀十兩。

小恭五兩可也。」

生員曰:「我這身邊帶銀一塊,重十兩,願分一半奉送。」

廣文云:「何必分,全給了我就是了。」

生員說:「老師講明,小恭五兩,因何又要十兩?」

廣文曰:「不妨,你儘管全給了我,以後准你泮池旁再出大恭一次,讓你五兩。

千萬不可與外人說,恐壞了我的學規。」

【註釋】

1出小恭:即小便。

【譯文】

訛詐得財,蜀人叫做敲釘錘。

一位先生善於敲釘錘,他看見一個新學生在泮池旁邊小便,上前扭住他並嚇唬說:「你身在學堂,擅自在泮池解手,無禮至極。」

命令守門人道:「押到明倫堂審問清楚,這是最大的不尊敬人,應該警戒的。」

學生央求他說:「學生一時犯錯,情願認罰。」

先生說:「幸好是解小手,若是解大手,一定罰你銀子十兩。

解小手,罰五兩就行了。」

學生說:「我身邊只帶了一塊銀子,重十兩 ,願分一半奉送給您。」

先生說:「何必分開,全給我就是了。」

學生說:「老師講明,解小手五兩,為什麼又要十兩?」

先生說:「不要緊,你儘管全給了我,以後准你在泮池旁解大手一次,讓你五兩銀子。

千萬別對外人講,恐怕敗壞了我的學規。」

不准納妾

【原文】

有悍妻者,頗知書。

其夫謀納妾,乃曰:「於傳有之,齊人有一妻一妾。」

妻曰:「若爾,則我更納一夫。」

其夫曰:「傳有之乎?」

妻答曰:「河南程氏兩夫。」

夫大笑,無以難。

又一妻,悍而狡1,夫每言及納妾,輒曰:「爾家貧,安所得金買妾耶?若有金,唯命。」

夫乃從人稱貸得金,告其妻曰:「金在,請納妾。」

妻遂持其金納袖中,拜曰:「我今情願做小罷,這金便可買我。」

夫無以難。

【註釋】

1狡(jiǎo):奸猾,不老實。

【譯文】

有個非常厲害的妻子,讀過很多書。

她的丈夫謀劃著娶小妾,就說:「以前有過這樣的事,齊國人有一妻一妾。」

妻子說:「如果像你那樣,我也要再找一個丈夫。」

她的丈夫問:「過去有過這樣的事嗎?」

妻子回答道:「河南叫程氏的婦女有兩個丈夫。」

丈夫大笑,想不出什麼辦法再難為她。

另外,還有個做妻子的,又厲害,又狡猾。

丈夫每次說到要娶小妾,她就回答道:「你家窮,怎麼能夠有錢買妾呢?如果有了錢,就聽你的話,按你的意思辦。」

丈夫就從別人那裡借來錢,對他妻子說:「錢在這兒,請給我娶小妾吧!」他的妻子便把錢裝在自己的袖子裡,之後下拜著說:「我現在情願做小妾,這些錢就可以買我。」

丈夫沒有什麼辦法再難為她。

慣撞席

【原文】

一鄉人做巡捕官,值按院門,太守來見,跪報云:「太老官人進。」

按君怒,責之十下。

次日太守來,報云:「太公祖進。」

按君又責之。

至第三日,太守又來,自念鄉語不可,通文又不可,乃報云:「前日來的,昨日來的,今日又來了。」

【譯文】

一個鄉下人做了巡捕,負責看守按院的大門,太守來了,他跪著報告說:「太老官人進。」

太守很生氣,下令打他十大板。

第二天,太守又來了,他又報告說:「太公祖進。」

太守又打了他。

到第三天,太守又來了。

鄉下人考慮到鄉下土話不行,書面語也不行,所以就報告說:「前天來的,昨天來的,今天又來了。」

先後

【原文】

有人剃頭於鋪,其人剃髮極草率,既畢,特倍與之錢而行。

異日復往,其人竭力為主剃髮,加倍工夫,事事周到,既已,乃少給其資。

其人不服曰:「前次剃頭草率,尚蒙厚賜,此番格外用心,何可如此?」

此人謂曰:「今之資,前已給過。

今日所給乃前次之資也。」

【譯文】

有個人到理髮店去理髮,理髮師剃頭很粗糙,等到理完了,這個人卻故意付了加倍的錢就走了。

過了些日子,他又到那個理髮店去理髮,理髮師盡力為他理髮,而且下了加倍的工夫,樣樣都服務得很周到。

等到理完了,竟少付工錢。

理髮師不服氣地說:「上次理得粗糙,還得到您的賞賜,這次給您理得格外細心,怎麼反倒少付錢呢?」

這個人說:「今日的工錢,上次已經給過了。

今天給的錢,是上次的工錢哪!」

狗父

【原文】

陸某,善說話,有鄰婦性不好笑,其友謂之曰:「汝能說一字令彼婦笑,又說一字令彼婦罵,則吾願以酒菜享汝。」

一日,婦立門前,適門前臥一犬,陸向之長跪曰:「爺!」婦見之不覺好笑,陸復仰首向婦曰:「娘!」婦聞之大罵。

【譯文】

有個姓陸的人,很擅長說笑話。

他家隔壁有個婦女不苟言笑,他的朋友告訴他說:「你能說一個字讓那個婦女笑,又說一個字讓那個婦女罵,我就願意招待你一頓酒飯。」

一天,那個婦女在門前站著,正好門前躺著一隻狗,陸某人就向那狗長跪說:「爺!」那婦女看了,不由得笑了起來,陸某人又抬起頭向那婦女叫了聲:「娘!」那婦女一聽,非常生氣,破口大罵。

應先備酒

【原文】

妻好吃酒,屢索1夫不與,叱之曰:「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何曾見個酒字?」

妻曰:「酒是不曾開門就要用的,須是隔夜先買,如何放得在開門裡面?」

【註釋】

1索:討取,要。

【譯文】

妻子喜歡喝酒,幾次要酒,丈夫都不給,而且叱責她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什麼時候見過有酒這個字?」

妻子說:「酒是不用開門就要用的,必須是頭一夜 先買好,怎麼能夠放在開門的事情裡面呢?」

偶遇知音

【原文】

某生素善琴,嘗謂世無知音,抑抑不樂。

一日無事,撫琴消遣,忽聞隔鄰,有歎息聲,大喜,以為知音在是,款扉叩之,鄰媼1曰:「無他,亡兒存日,以彈絮為業,今客鼓此,酷類其音,聞之,不覺悲從中耳。」

【註釋】

1媼(ǎo):對老年婦女的敬稱。

【譯文】

某先生平時喜歡彈琴,曾經說世上沒有他的知音,總是怏怏不樂。

一天閒著沒事,他又彈琴消遣。

忽然聽到隔壁家有歎息的聲音,以為遇到了知音,就敲人家門問是怎麼回事。

隔壁的老婦人說:「沒有什麼,死去的兒子生前以彈棉花為生,今天您彈琴的聲音特別像他彈棉花的聲音,聽了,不覺悲從中來。」

帝怕妒婦

【原文】

房夫人性妒悍,玄齡懼之,不敢置一妾。

太宗命後召夫人,告以媵妾1之流,今有定制,帝將有美一女 之賜。

夫人執意不回,帝遣斟以恐之,曰:「若然,是抗旨矣,當飲此鳩。」

夫人一舉而盡,略無留難。

曰:「我見尚怕,何況於玄齡?」

【註釋】

1媵 (yinɡ) 妾:指姬妾。

【譯文】

房玄齡的夫人,性情又嫉妒,又凶狠,玄齡非常害怕她,不敢娶一個小妾。

太宗命皇后召見房夫人,告訴她,現在很風行納妾,而且有規定,皇帝將有美一女 賞賜。

房夫人堅決不答應,皇帝命令給她送毒酒,用來恐嚇她,說:「像這樣,是抗旨呀,應當喝下這杯酒。」

房夫人一飲而盡,絲毫沒有為難的神色。

皇帝說:「我看見了都害怕,更何況玄齡呢?」

仙女凡身

【原文】

董永行孝,上帝命一仙女嫁之。

眾仙女送行,皆囑咐曰:「去下方,若更有行孝者,千萬寄個信來。」

【譯文】

人間的董永很孝順,上帝讓一位仙女嫁給他。

眾仙女為這個仙女送行,都囑咐她說:「如果還有行孝的人,千萬要捎個信回來。」

比職

【原文】

甲乙兩同年初中。

甲選館職,乙授縣令。

甲一日乃驕語之曰:「吾位列清華,身依宸禁,與年兄做有司者,資格懸殊。

他不具論,即選拜客用大字帖兒,身份體面,何啻天淵。」

乙曰:「你帖上能用幾字,豈如我告示中的字,不更大許多?曉諭通告,百姓無不凜遵恪守,年兄卻無用處。」

甲曰:「然則金瓜黃蓋,顯赫炫耀,兄可有否?」

乙曰:「弟牌棍清道,列滿街衢1,何止多兄數倍?」

甲曰:「太史圖章,名標上苑,年兄能無羨慕乎?」

乙曰:「弟有朝廷印信,生殺之權,惟吾操縱,視年兄身居冷曹,圖章私刻,誰來懼你?」

甲不覺詞遁,乃曰:「總之翰林聲價值千金。」

乙笑曰:「吾坐堂時百姓口稱青天老爺,豈僅千金而已耶!」

【註釋】

1衢(qu):四通八達的道路。

【譯文】

甲乙兩人同一年考中舉人,甲被選到翰林院任職,乙被任命為縣令。

有一天,甲傲慢地對乙說:「我官位階高顯貴,身居朝廷,與老兄做地方官相比,身價上差得很懸殊。

別的事且不論,僅拜客用的名帖就顯出我的身份極為體面,和你簡直有天壤之別。」

乙說:「你的名帖能用幾個字,怎能趕得上我告示中的字,難道不比你的作用大了許多?讓各地皆知,百姓無不凜遵恪守,但老兄的名帖卻毫無用處。」

甲說:「那麼出行時我有黃傘和衛士護衛,十分顯赫炫耀,老兄你可有嗎?」

乙說:「小弟我出門時,持牌棍的人清道,隊伍擠滿大街小巷,何止多老兄數倍。」

甲說:「我有太史官的印章,標有上苑字樣,難道你不羨慕嗎?」

乙說:「小弟我有朝廷授給的官印,生殺大權,歸我操縱,看你身居冷官閒職,有了圖章也是沒有用處,誰怕你呢?」

甲不由得詞窮,於是說:「總之翰林的身價值千金。」

乙譏笑道:「我坐堂理事時,老百姓都喊我青天大老爺,難道不遠遠超過千金嗎?」

發利市1

【原文】

一官新到任,祭儀門前畢,有未燼2紙錢在地,官即取一錫錠藏好。

門子稟曰:「老爺這是紙錢,要他何用?」

官曰:「我知道,且等我發個利市者。」

【註釋】

1利市:好買賣。

2燼:燃。

【譯文】

有個官員剛剛上任,在門前祭儀完了時,發現地上有未燃的紙錢,官員馬上收取一疊紙錢藏好。

看門的人稟報說:「老爺這是紙錢,要他有什麼用?」

官員回答說:「我知道,你等著我生發錢財吧。」

貪一官

【原文】

有農夫種茄不活,求計於老圃1。

圃曰:「此不難,每茄樹下埋錢一文即活。」

問其何故,答曰:「有錢者生,無錢者死。」

【註釋】

1老圃(pǔ):有經驗的菜農。

【譯文】

有個農夫栽種茄苗不活,向老菜農討求栽種茄苗的方法。

菜農說:「這不難,只要每棵茄苗下埋上一文錢就能夠活。」

農夫問這是為何,菜農回答說:「有錢者生,無錢者死。」

有理

【原文】

一官最貪,一日拘兩造對鞫1,原告饋以五十金,被告聞知,加倍賄托。

及審時,不問情由,抽籤竟打原告。

原告將手作五數勢曰:「小的是有理的。」

官亦以手覆曰:「一奴一才,你雖有理。」

又以一手仰曰:「他比你更有理哩!」

【註釋】

1鞫(jū):審問。

【譯文】

有個官吏十分貪婪,一天拘來原告與被告進行審訊,原告贈送給官吏五十兩金子,被告聽到,便加倍賄賂。

等到審訊時,官吏不分青紅皂白,抽籤便打原告。

原告伸出五個手指打一手勢說:「我是有理的。」

官吏也伸出五指說:「一奴一才,你雖然有理」,接著又把手一翻說,「他比你更有理哩!」

取金

【原文】

一官出朱票,取赤金二錠,鋪戶送訖1,當堂領價。

官問:「價值幾何?」

鋪家曰:「平價該若干,今系老爺取用,只領半價可也。」

官顧左右曰:「這等,發一錠還他。」

發金後,鋪戶仍候領價。

官曰:「價已發過了。」

鋪家曰:「並未曾發。」

官怒曰:「刁一奴一才,你說只領半價,故發一錠還你,抵了一半價錢,本縣不曾虧你,如何一胡一 纏?快攆出去!」

【註釋】

1訖(qi):完結,終了。

【譯文】

有個官員拿出朱紅的金票,要買兩錠赤金,金店的人送到後,當堂等著拿錢。

官員問:「多少價錢?」

,金店的人說:「通常的價錢應是若干,現在是你用,只收取一半的價錢就行了。」

官員瞅瞅周圍的人說:「這樣的話,退還給他一錠金子。」

退還一錠金子後,金店的人仍然等候著領錢。

官員說:「錢已經給過了。」

金店的人說:「並沒有給呀!」官員十分惱怒,說:「刁一奴一才,你說只收半價,因此退還一錠金子給你,抵償了那一半價錢,我沒有虧你,為什麼還一胡一 攪蠻纏?快攆出去!」

糊塗

【原文】

一青盲人涉訟,自訴眼瞎。

官曰:「你明明一雙清白眼,如何詐瞎。」

答曰:「老爺看小人是清白的,小人看老爺卻是糊塗得緊。」

【譯文】

有個患青盲眼的人被牽連到官司裡,該人爭辯說自己眼瞎。

官員說:「你的一雙眼青白分明,為什麼假裝瞎子?」

那個人回答說:「你看我是清白的,我看你卻是糊塗得很哩!」

不明

【原文】

一官斷事不明,惟好酒怠政,貪財酷民。

百姓怨恨,乃作詩以誚1之云:「黑漆皮燈籠,半天螢火蟲,粉牆畫白虎,黃紙寫烏龍,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鐘,唯知錢與酒,不管正和公。」

【註釋】

1誚:譏誚。

【譯文】

有個官吏斷事糊塗,只嗜好飲酒,常常怠誤政事,且又貪吝財物,殘害百姓。

老百姓對他十分怨恨,於是作詩譏諷他說:「黑漆皮燈籠,半天螢火蟲,粉牆畫白虎,黃紙寫烏龍,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鐘,唯知錢與酒,不管正和公。」

啟奏

【原文】

一官被妻踏破紗帽。

怒奏曰:「臣啟陛下,臣妻羅皂1,昨日相爭,踏破臣的紗帽。」

上傳旨云:「卿須忍耐,皇后有些憊賴,與朕一言不合,平天冠打得粉碎。

你的紗帽只算得個卵袋。」

【註釋】

1羅皂(zao):吵鬧。

【譯文】

有個官員被他的妻子踩壞了烏紗帽。

官員生氣地向皇帝上書說:「啟奏皇上,我妻子好吵鬧,昨天和我相爭,踩破我的烏紗帽。」

皇上傳旨說:「你須忍耐,皇后有些頑皮,與我只要有一句話不合,就把我的平天冠打得粉碎。

與其相比,你的烏紗帽只能算個卵子袋。」

偷牛

【原文】

有失牛而訟於官者,官問曰:「幾時偷去的?」

答曰:「老爺,明日沒有的。」

吏在旁不覺失笑。

官怒曰:「想就是你偷了。」

吏灑兩袖曰:「任憑老爺搜。」

【譯文】

有個人丟了牛,上訴到官府。

官員問他說:「什麼時候丟的?」

那個人回答說:「老爺,是明天沒有的。」

旁邊的一個差役聽後忍不住笑出聲來。

官員大怒說:「想必就是你偷的了。」

差役甩動兩隻袖子說:「任憑老爺您搜查。」

避暑

【原文】

官值暑月,欲覓避涼之地。

同僚紛議。

或曰:「某山幽雅。」

或曰:「某寺清閒。」

一老人進曰:「山寺雖好,總不如此座公廳,最是涼快。」

官曰:「何以見得?」

答曰:「別處多有日頭,獨此處有天無日。」

【譯文】

天氣炎熱,有個官員打算尋找避暑的地方。

同僚們紛紛議論。

有的說:「某山幽雅。」

有的說:「某寺院清涼。」

有位老人進言道:「山上和寺院雖好,但都沒有這大堂上涼快。」

官員問:「憑什麼這樣說?」

老人回答說:「別的地方常常有太陽,只有這大堂上有天無日。」

強盜腳

【原文】

鄉民初次入城,見有木桶懸於城上。

問人曰:「此中何物?」

應者曰:「強盜頭。」

及至縣前,見數個木匣釘於譙樓1之上,皆前官既去,而所留遺愛之靴。

鄉民不知,乃2點首曰:「城上掛的強盜頭,此處一定是強盜腳了。」

【註釋】

1譙樓:城門上的望樓。

2乃:於是。

【譯文】

有個鄉下人第一次進城,見有木桶懸掛在城門上,便向別人問道:「那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

那人回答說:「是強盜頭。」

等到了縣衙門前,見數只木匣被釘在打更鼓的樓上,實際上都是以前當官的離任時所留下的靴子。

鄉下人不曉得,於是點頭說:「城門上掛的是強盜頭,這裡一定是強盜腳了。」

屬牛

【原文】

一官遇生辰,吏典聞其屬鼠,乃醵1黃金鑄一鼠為壽。

官甚喜,曰:「汝等可知奶奶生辰亦在目下乎?」

眾吏曰:「不知,請問其屬?」

官曰:「小我一歲,丑年生的。」

【註釋】

1醵(ju):湊錢。

【譯文】

有個官員過生日,典史官們聽說他屬鼠,便湊集黃金鑄成一隻金老鼠,獻給官員為之祝壽。

官員十分歡喜,說:「你們是否知道我太太的生日也在近日?」

眾官吏回答說:「不知道,請問她屬什麼?」

官員說:「她比我小一歲,屬牛。」

同僚

【原文】

有妻、妾各居者。

一日,妾欲謁1妻,謀之於夫:「當如何寫帖?」

夫曰:「該用『寅弟』二字。」

妾問其義如何,夫曰:「同僚寫帖,皆用此稱呼,做官府之例耳。」

妾曰:「我輩並無官職,如何亦寫此帖?」

夫曰:「官職雖無,同僚總是一樣。」

【註釋】

1謁:拜見。

【譯文】

有個人一妻 、妾分居。

某日妾打算拜見妻,與丈夫商量應怎樣寫帖子,丈夫說:「該用『寅弟』二字。」

妾問為什麼要這樣寫?丈夫說:「在一起做官的人寫帖子,都用這樣的稱呼,這是官一場的慣例。」

妾說:「我們並沒有官職,為什麼也寫這樣的帖子?」

丈夫說:「你們是同僚的身份總該是沒錯的。」

家屬

【原文】

官坐堂,眾後中有撒一響屁者。

官即叫:「拿來!」隸稟1曰:「老爺,屁是一陣風,吹散沒影蹤,叫小的如何拿得?」

官怒云:「為何徇情賣放,定要拿到。」

皂無奈,只得取干屎回銷:「稟老爺,正犯是走了,拿得家屬在此。」

【註釋】

1稟:指下對上報告。

【譯文】

有個官員坐在大堂之上,眾人中有人放了一個響屁,官員立即喊道:「把屁拿來。」

差役報告說:「老爺,屁是一陣風,吹散沒影蹤,叫我怎麼拿得著?」

官員大怒說:「為什麼徇情放跑,定要拿到。」

差役沒有辦法,只得拿來干屎回話:「報告老爺,正犯跑了,拿得家屬在這裡。」

州同

【原文】

一人好古董,有持文王鼎求售者,以百金買之。

又一人持一夜 壺至,銅色斑駁陸離,雲是武王時物,亦索重價。

曰:「銅色雖好,只是肚裡甚臭。」

答曰:「腹中雖臭,難道不是個周銅1?」

【註釋】

1周銅:周(州)銅(同),官職名。

【譯文】

一個人酷愛古董,有人拿文王鼎出一售,他以一百金買下。

又一人拿一夜 壺來,銅色斑駁陸離,說是周武王時的文物,要賣高價。

文物愛好者說:「銅色雖然好,只是肚裡臭得很。」

賣的人說:「腹中雖然臭,難道不是個周銅?」

衙官隱語

【原文】

衙官聚會,各問何職。

一官曰:「隨常茶飯掇1將來,蓋義取現成(縣丞)也。」

一官曰:「滾湯鍋裡下文書,乃煮(主)簿也。」

一官曰:「鄉下蠻子租糞窖。」

問者不解,答曰:「典屎(史同音)也。」

【註釋】

1掇:拿。

【譯文】

衙門裡的官員聚會,互問擔任什麼職務。

甲官說:「我是平日的茶飯隨用隨到〔意思是現成(縣丞)〕。」

乙官說:「我擔任的職務是沸水鍋裡下文書,即煮(主)簿。」

丙官說:「鄉下的蠻子租用糞窖。」

問話的人不明白,丙官說:「典屎(史)也。」

太監觀風

【原文】

鎮守太監觀風,出「後生可畏焉」為題,眾皆掩口而笑,乃問其故,教官稟曰:「諸生以題目太難,求減得一字為好。」

乃笑曰:「既如此,除了『後』字,只做『生可畏焉』罷。」

【譯文】

有個鎮守太監觀察民風,出「後生可畏焉」做題目,大家都掩口而笑。

太監問大家笑的原因,教官報告說:「許多書生認為題目太難,請求去掉一字。」

太監大笑說:「既然這樣,去掉『後』字,改做『生可畏焉』吧。」

武弁1夜巡

【原文】

一武弁夜巡。

有犯夜者,自稱書生會課歸遲。

武弁曰:「既是書生,且考你一考。」

生請題,武弁思之不得,喝曰:「造化了你,今夜幸而沒有題目。」

【註釋】

1武弁(bian):舊時稱低級武官。

【譯文】

有個武官夜裡巡視。

一個觸犯夜規的人,自稱是書生,說因為上課才回來晚了。

武官說:「既然是書生,姑且考你一下。」

書生讓武官出題,武官想了半天沒想出題目,喝道:「算你運氣,今夜幸而沒有題目。」

垛子助陣

【原文】

一武官出征將敗,忽有神兵助陣,反大勝。

官叩頭請神姓名,神曰:「我是垛子。」

武官曰:「小將何德,敢勞垛子尊神見救。」

答曰:「感汝平昔在教場從不曾傷我一箭。」

【譯文】

一個武官出征作戰,眼看就要失敗,忽然遇有神兵助陣,反而大獲全勝。

武官磕頭請問神的姓名,神說:「我是箭靶神。」

武官說:「小將我有什麼功德,竟敢勞駕箭靶尊神前來救助?」

靶神回答說:「我是感謝你過去在練武場上,從來沒有傷著過我一箭。」

進士第

【原文】

一介弟橫行於鄉,怨家罵曰:「兄登黃甲,與汝何干,而豪橫若此?」

答曰:「爾不見匾額上面寫著『進士第(弟)』麼?」

【譯文】

一人哥哥中了進士,他就橫行鄉里,怨恨他的人罵他說:「你哥中了進士,與你有什麼相干,這樣橫行霸道?」

答:「你不見我家匾額上面,寫著『進士第(弟)』麼?」

及第

【原文】

一舉子往京赴試,僕挑行李隨後。

行到曠野,忽狂風大作,將擔上頭巾吹下。

僕大叫曰:「落地了。」

主人心下不悅,囑曰:「今後莫說落地,只說及第。」

僕頷1之。

將行李拴好,曰:「如今恁你走上天去,再也不會及第2了。」

【註釋】

1頷:點頭,答應。

2及第:科舉考中之稱。

【譯文】

有個被推舉應試的人到京都參加科舉考試,僕人挑著行李跟在後面。

行走到曠野,忽然狂風大起,將擔子上的頭巾刮掉了。

僕人一大叫道:「落地了。」

主人聽後心裡很不高興,叮囑說:「今後不要說『落地』,只能說『及第』。」

僕人答應了,接著將行李拴好,說:「現在任憑你跑上天去,再也不會及第了。」

嘲武舉詩

【原文】

頭戴銀雀頂,腳踏粉底皂。

也去參主考,也來謁孔廟。

顏淵喟然歎,夫子莞爾笑。

子路慍1見曰:「這般呆狗屎,我若行三軍,都去餵馬料。」

【註釋】

1慍:怒。

【譯文】

頭戴銀雀頂,腳踏粉底皂。

這樣的人也去參主考,也來謁孔廟。

顏淵喟然歎息,夫子莞爾發笑,子路惱怒說:「這般呆狗屎,我若管理三軍,都讓他們去餵馬料。」

封君

【原文】

有市井獲封者,初見縣官,甚跼蹐1,堅辭上坐。

官曰:「叨為令郎同年,論理還該侍坐。」

封君乃張目問曰:「你也是屬狗的麼?」

【註釋】

1跼蹐(ju ji):畏縮恐懼的樣子。

【譯文】

有個商人被封官,第一次拜見縣官,十分拘束,堅持不肯坐上座。

縣官說:「實在有愧,我跟你兒子同歲,按理應當服侍你坐。」

商人竟然瞪大眼睛問道:「你也是屬狗的嗎?」

老父

【原文】

一市井受封,初見縣官,以其齒尊,稱之曰:「老先。」

其人含怒而歸,子問其故,曰:「官欺我太甚,彼該稱我老先生才是,乃作歇後語叫甚麼老先。

明系輕薄,我回稱也不曾失了便宜。」

子詢問何以稱呼,答曰:「我本應稱他老父母官,今亦縮住後韻,只叫他聲老父。」

【譯文】

有個商人被封官,第一次拜見縣官,因為商人年歲高,縣官稱他為「老先」,商人為此含怒而回。

孩子問他為何生氣,商人說:「縣官欺辱我太甚,他該稱我老先生才是,可縣官竟然作歇後語叫我什麼『老先』,這明明是瞧不起我。

因此我稱呼他也沒讓他佔便宜。」

孩子問用的是什麼稱呼,商人回答說:「我本應該稱他老父母官,今天也減掉後邊二個字,只叫他聲『老父』。」

公子封君

【原文】

有公子兼封君者,父對之乃欣羨不已。

訝問其故,曰:「你的爺既勝過我的爺,你的兒又勝過我的兒。」

【譯文】

有個人是公子,同時又受到皇上封官,父親對他羨慕不已。

兒子十分驚訝,問父親為何羨慕不已,父親回答說:「你的爹勝過我的爹,你的兒又勝過我的兒。」

送父上學

【原文】

一人問:「公子與封君孰樂?」

答曰:「做封君雖樂,齒已衰矣。

惟公子年少最樂。」

其人急趨而去,追問其故,答曰:「買了書,好送家父去上學。」

【譯文】

有個人問:「做公子與做受封的貴族哪一個高興?」

另一個人回答說:「做受封的貴族雖然高興,但年高衰老了,只有做公子年歲小才是最高興的。」

問話的人急忙跑走,那人追問他跑的原因,回答說:「買了書,好送我的父親去上學。」

納粟詩

【原文】

贈納粟詩曰:「革車(言三百兩)買得截然高(言大也),周子窗前滿腹包(言草也)。

有朝若遇高曾祖(言考也),煥乎其有沒分毫(言文章)。」

【譯文】

有首贈納粟詩,說:「革車(指三百兩)買得截然高(言大),周子窗前滿腹包(言草)。

有朝若遇高曾祖(言考),煥乎其有沒分毫(指文章)。」

考監

【原文】

一監生過國學門,聞祭酒方盛怒兩生而治之,問門上人者,然則打歟1?罰歟?鐓鎖歟?答曰:「出題考文。」

生即咈然2,曰:「咦,罪不至此。」

【註釋】

1歟(yu):助詞,表示疑問等語氣。

2咈然:不悅貌。

咈,通「 怫 」。

【譯文】

有個監生經過京都官辦的學校,聽到祭酒正發怒要懲處兩個書生,便向學堂的人詢問:「是要打,還是要囚禁起來?」

學堂的人說:「出個題目讓其作文。」

監生不悅,立刻嚷道:「咦,懲處不應達到如此地步!」

坐監

【原文】

一監生妻屢勸其夫讀書,因假寓於寺中,素無書箱,乃喚腳夫以羅擔挑書先往。

腳夫中途疲甚,身坐擔上,適生至,聞傍1人語所坐《通鑒》,因怒責腳夫,夫謝罪曰:「小人因為不識字,一時坐了鑒(監),弗2怪弗怪。」

【註釋】

1傍(panɡ):旁邊。

2弗:不。

【譯文】

有個監生的妻子多次勸其丈夫讀書,由於借住在寺廟裡,平素沒有書箱,於是喚腳夫用籮擔挑書先去。

腳夫走到途中很勞累,便坐在擔子上,正好監生趕到,聽鄰近的人說腳夫坐在《通鑒》上,於是大怒責備腳夫,腳夫道歉說:「我因為不識字,一時坐了鑒(監),不要怪不要怪。」

咬飛邊

【原文】

貧子途遇監生,忽然抱住咬耳一口,生驚問其故,答曰:「我窮苦極矣。

見了大錠銀子,如何不咬些飛邊用用。」

【譯文】

有個窮人路遇書生,忽然抱住書生沖其耳朵咬了一口。

書生十分驚恐,問窮人為何這樣,窮人說:「我窮極了,見了大錠銀子,難道不能咬些飛邊享用一下嗎?」

入場

【原文】

監生應試入場方出,一故人相遇揖之,並揖路旁豬屎。

生問:「此臭物,揖之何為?」

答曰:「他臭便臭,也從大腸(場)裡出來的。」

【譯文】

有個監生應試入場剛剛出來,與一舊友相遇,舊友向監生作揖,又向路旁豬屎作揖。

監生問:「這樣的臭物,為什麼要為之作揖?」

舊友回答說:「他臭是臭,但也是從大腸(場)裡出來的。」

書低

【原文】

一生賃僧房讀書,每日遊玩,午後歸房。

呼童取書來,童持《文選》,視之曰低;持《漢書》,視之曰低;又持《史記》,視之曰低。

僧大詫1曰:「此三書熟其一,足稱飽學,俱雲低何也?」

生曰:「我要睡,取書作枕頭耳。」

【註釋】

1詫:驚訝。

【譯文】

有個書生租借和尚的房子讀書,天天遊玩,直到每天午時以後才回來。

有一天回來時招呼僕人拿書來,僕人拿來《文選》,書生看後說低,又拿來《漢書》,書生看後說低,僕人又拿來《史記》,書生仍然說低。

和尚聽後十分驚詫,說:「這三種書精通其一種,足可以稱其為學問高深,你全都說低為什麼?」

書生回答:「我要睡覺,拿書只是做枕頭罷了。」

監生娘娘

【原文】

監生至城隍廟,傍有監生案,塑監生娘娘像。

歸謂妻曰:「原來我們監生恁般1尊貴,連你的像,早已都塑在城隍廟裡了。」

【註釋】

1恁般:這樣,那樣。

【譯文】

有個監生來到城隍廟,看到鄰近處有監生的几案,塑有監生娘娘像。

監生回來對他的妻子說:「原來我們監生如此尊貴,連你的像,都早已雕塑在城隍廟裡了。」

監生自大

【原文】

城裡監生與鄉下監生各要爭大,城裡者恥之曰:「我們見多識廣,你鄉里人孤陋寡聞。」

兩人爭辯不已,因往大街同行各見所長。

到一大第門首,匾上「大中丞」三字,城裡監生倒看指謂曰:「這豈不是『丞中大』乃一徵驗。」

又到一宅,匾額是「大理卿」,鄉下監生以「卿」字認做「鄉」字,忙亦倒念指之曰:「這是『鄉里大』了。」

兩人各不見高下。

又來一寺門首,上題「大士閣」,彼此平心和議曰:「原來閣(各)士(自)大。」

【譯文】

城裡監生與鄉下監生互相爭大。

城裡監生對鄉下監生瞧不起地說:「我們見多識廣,而你們鄉里人孤陋寡聞。」

兩個監生爭辯不止,於是去大街行走,各自尋找誰大的證據。

走到一大宅門口,匾上書有「大中丞」三字,城裡監生倒看指其說:「這豈不是『丞中大』,這是一證據。」

又到一宅,匾額是「大理卿」,鄉下監生把「卿」字認做「鄉」字,急忙倒念指其匾額說:「這是『鄉里大』了。」

兩個書生分不出高低,又來到一座寺院門口,上面書寫著「大士閣」,兩個監生看後彼此平心靜氣地說:「原來『閣(各)士(自)大』。」

王監生

【原文】

一監生姓王,加納知縣到任。

初落學,青衿1呈書,得牽牛章,講誦之際,忽問那「王見之」是何人,答曰:「此王誦之之兄也。」

又問那「王曰」然是何人,答曰:「此王曰,叟2之弟也。」

曰:「妙得緊。

且喜我王氏一門,都在書上。」

【註釋】

1青衿:青色一交一 領的長衫。

借指學子。

2叟(sǒu):年老的男人。

【譯文】

有個監生姓王,得到縣官職務走馬上任。

到任後,有個讀書人恭敬地送上《孟子》一書,縣官看到《梁惠王·牽牛》一章時,忽然問:「書中的王見之是何人?」

讀書人回答說:「是王誦之的哥哥。」

縣官又問:「書中的王曰是何人?」

讀書人回答說:「王曰是老先生的弟弟。」

縣官說:「妙得很,實在令人歡喜,我王姓一家,都在書上。」

自不識

【原文】

有監生穿大衣,帶圓帽,於著衣鏡中自照,得意甚,指謂妻曰:「你看鏡中是何人?」

妻曰:「臭烏龜,虧你做了監生,連自(字同)都不識。」

【譯文】

有個監生穿大衣,帶圓帽,對著衣鏡照看自己,極為得意,指其鏡子對妻子說:「你看鏡中是何人?」

妻子說:「臭烏龜,虧你做了監生,連自(字)都不認識。」

監生拜父

【原文】

一人援例入監,吩咐家人備帖拜老相公。

僕曰:「父子如何用帖,恐被人談論。」

生曰:「不然,今日進身之始,他客俱拜,焉有親父不拜之理。」

僕問:「用何稱呼?」

生沉吟曰:「寫個『眷侍教生』罷。」

父見,怒責之,生曰:「稱呼斟酌1切當,你自不解。

父子一本至親,故下一眷字;侍者,父坐子立也;教者,從幼延師教訓;生者,父母生我也。」

父怒轉盛,責其不通。

生謂僕曰:「想是嫌我太妄了,你去另換個晚生帖兒來罷。」

【註釋】

1斟酌(zhēn zhuo):反覆考慮以後決定取捨。

【譯文】

有個人當了監生後,吩咐僕人準備帖子拜老父親。

僕人說:「父子怎能用帖呢,恐被別人談論。」

監生說:「你說的不對,我剛剛當官,其他客都拜,哪有親父不拜之理?」

僕人問:「用什麼稱呼呢?」

監生沉思道:「寫個『眷侍教生』吧。」

監生的父親看到帖子,十分惱怒。

監生對父親說:「稱呼斟酌貼切適當,你自己沒領會。

父子本是至親,故下一 『眷』字,『侍』字,是父坐子立之意;『教』字,是從小請師教訓之意;『生』字是父母生我之意。」

父親聽了監生的辯白,更加惱羞成怒,指責其不通。

監生對僕人說:「想必是父親嫌我太傲慢了,你去換個晚生貼兒來罷!」

半字不值

【原文】

一監生妻謂其孤陋寡聞。

使勸讀書。

問:「讀書有甚好處?」

妻曰:「一字值千金,如何無益?」

生答曰:「難道我此身半個字也不值?」

【譯文】

有個監生的妻子認為丈夫孤陋寡聞,便勉勵他讀書。

監生問:「讀書有什麼好處?」

妻子說:「一字值千金,難道無益?」

監生回答說:「難道我半個字也不值?」

借藥碾

【原文】

一監生臨終,謂妻曰:「我一生掙得這副衣冠,死後必為我殯殮。」

妻諾,既死穿衣套靴訖,惟圓帽左右欹側1難戴。

妻哭曰:「我的天,一頂帽子也無福戴。」

生復還魂張目謂妻曰:「必要戴的。」

妻曰:「非不欲帶,恨枕不穩耳。」

生曰:「對門某醫生家藥碾槽,借來好做枕。」

【註釋】

1欹(qī)側:歪斜。

【譯文】

有個監生臨死的時候,對妻子說:「我一生掙得這副衣帽,死後一定為我穿戴好再入葬。」

妻子答應後監生就死了。

妻子為他穿衣套靴已經完畢,只有圓帽左戴右戴都不安穩。

妻子痛哭:「我的天,一頂帽子也沒有福戴。」

監生還魂瞪大眼睛對妻子說:「一定要戴的。」

妻子回答說:「不是不想戴,恨其枕不安穩。」

監生說:「借來對門醫生家的藥碾槽,做枕頭最好。」

齋戒庫

【原文】

一監生姓齊,家資甚富,但不識字。

一日府尊出票,取雞二隻,兔一隻。

皂亦不識字,央齊監生看。

生曰:「討雞二隻,免一隻。」

皂只買一雞回話。

太守怒曰:「票上取雞二隻,兔一隻,為何只繳一雞?」

皂以監生事稟。

太守遂拘監生來問,時太守適有公幹,暫將監生收入齋戒庫內候究。

生入庫,見碑上齋戒二字,認做他父親齊成姓名,張目驚詫嗚咽不止。

人問何故,答曰:「先人靈座,何人設建在此,睹物傷情,焉得不哭。」

【譯文】

有個監生姓齊,家裡很富,但不識字。

一天知府大人開列單子,要雞二隻,兔一隻。

差役不識字,便懇求姓齊的監生看。

監生念道:「討雞二隻,免一隻。」

差役只買一隻雞回來,太守生氣說:「叫你買二隻雞,一隻兔,為什麼只買一雞?」

差役以監生念的話稟報。

太守於是拘拿監生到堂責問。

正巧太守遇有公事要做,便臨時將監生收入齋戒庫內等候查究。

監生進入庫內,見碑上「齋戒」二字,誤認成他父親「齊成」姓名,驚詫得瞪大眼睛嗚咽不停。

別人問他為什麼哭,監生回答說:「先人靈座,不知誰將其建立在此,睹物傷情,怎能不哭。」

附例

【原文】

一秀才畏考援例。

堂試之日,至晚不能成篇,乃大書卷面曰:「惟其如此,所以如此。

若要如此,何苦如此。」

官見而笑曰:「寫得此四句出,畢竟還是個附例。」

【譯文】

有個秀才害怕規定的考試。

堂試那天,到了最後也做不出文章,於是在試卷上寫道:「惟其如此,所以如此。

若要如此,何苦如此。」

考官看後笑道:「能寫得出這四句,畢竟還算不上白癡。」

酸臭

【原文】

小虎謂老虎曰:「今日出山,搏得一人食之,滋味甚異,上半截酸,下半截臭,究竟不知是何等人。」

老虎曰:「此必是秀才納監者。」

【譯文】

小老虎對大老虎說:「今天出山,捕得一個人吃,滋味十分特殊,上半截酸,下半截臭,到底不知是什麼人?」

大老虎說:「那人一定是秀才升為監生的。」

仿製字

【原文】

一生見有投制生帖者,深歎制字新奇,偶致一遠札,遂效之。

僕致書回,生問見書有何話說,僕曰:「當面啟看,便問老相公無恙,又問老安人好否。

予曰:『俱安1。

』乃沉吟半晌,帶笑而入,才發回書。」

生大喜曰:「人不可不學,只一字用著得當,便一家俱問到,添下許多慇勤。」

【註釋】

1俱安:都好。

【譯文】

有個書生見有送來的書信,深深讚歎用字奇妙新穎,碰巧要給遠地的一個朋友寫信,於是倣傚來信寫了一封,讓僕人送去。

僕人送信回來,書生問朋友說了什麼,僕人答:「他看了信後,便問:『老爺、夫人好嗎?』我回答說:『都好。

』接著他沉思片刻,帶笑進到裡屋寫回信。」

書生聽了十分高興,說:「人不可不學,只一個字用得恰當,便一家都問候到了,增添了許多喜慶。」

春生帖

【原文】

一財主不通文墨,謂友曰:「某人甚是欠通,清早來拜我,就寫晚生帖。」

傍一監生曰:「這倒還差不遠,好像這兩日秋天拜客,竟有寫春生帖子的哩。」

【譯文】

有個財主不通文墨,對其友人說:「某人十分欠通,清早來拜見我,卻寫晚帖。」

近旁一個監生說:「這倒差得不遠,不像這兩天秋天拜客,竟然有寫春天帖子的哩。」

借牛

【原文】

有走柬1借牛於富翁者,翁方對客,諱不識字,偽啟緘2視之,對來使曰:「知道了,少刻我自來也。」

【註釋】

1走柬:傳信、送信。

2緘:信封。

【譯文】

有人送來書信向一富翁借牛,富翁恰巧正接待客人,忌諱自己不識字,假裝打開信封看信,對送信的人說:「知道了,過一會兒我自己去。」

哭麟

【原文】

孔子見死麟1,哭之不置。

弟子謀所以慰之者,乃編錢掛牛體,告曰:「麟已活矣。」

孔子觀之曰:「這明明是一隻村牛,不過多得幾個錢耳。」

【註釋】

1麟:麒麟。

【譯文】

孔子看見死麒麟,大哭不止。

其學生為了安慰孔子,把銅錢串起來,掛滿牛身,之後告訴孔子說:「麒麟已經復一活了。」

孔子看了假麒麟之後說:「這明明是一隻鄉村的老牛,只不過多了幾個錢罷了。」

一江一 心賦

【原文】

有富翁同友遠出,泊舟一江一 中,偶上岸散步,見壁間題「一江一 心賦」三字,錯認「賦」字為「賊」字,驚欲走匿。

友問故,指曰:「此處有賊。」

友曰:「賦也,非賊也。」

其人曰:「賦便賦了,終是有些賊形。」

【譯文】

有個富翁和友人乘船出遠門,一日停靠上岸,看見一江一 堤上題有「一江一 心賦」三字,富翁將「賦」字錯認為「賊」字,十分驚恐,欲離開躲藏起來。

友人問其緣故,富翁指「一江一 心賦」三字說:「此處有賊。」

友人說:「是賦,不是賊。」

富翁說:「即便是賦,到底是有些賊的形狀。」

吃乳餅

【原文】

富翁與人論及童子多肖乳母,為吃其乳,氣相感也。

其人謂富翁曰:「若是如此,想來足下從幼是吃乳餅長大的。」

【譯文】

富翁和人說小孩很像乳母,是因為吃她的奶汁,氣相感應的緣故。

那人說:「照你的說法,你從小一定是吃麻餅長大的了。」

不願富

【原文】

一鬼托生時,冥王判作富人。

鬼曰:「不願富也,但求一生衣食不缺,無是無非,燒清香,吃苦茶,安閒過日足矣。」

冥王曰:「要銀子便再與你幾萬,這樣安閒清福,卻不許你享。」

【譯文】

有個靈魂托生,冥王判他托生為富人。

靈魂說:「不願意富,只求一生衣食不缺,沒有是非,燒清香,吃苦茶,安穩清閒地過日子就滿足了。」

冥王說:「如果要錢就再給你幾萬兩銀子,這樣安閒清福,不許你享受。」

薑字塔

【原文】

一富翁問「薑」字如何寫,對以草字頭,次一字,次田字,又一字,又田字,又一字。

其人寫草壹田壹田壹,寫訖玩之,罵曰:「天殺的,如何誑1我,分明作耍我造成一座塔了。」

【註釋】

1誑(kuanɡ):欺騙。

【譯文】

有個富人問「薑」字怎麼寫,某人告訴他草字頭,接著是一字,田字,再一字,田字,一字。

富翁寫草壹田壹田壹,寫完後欣賞所寫的字,罵道:「該死的,為什麼欺騙我,分明是要戲弄我建造一座寶塔。」

醫銀入肚

【原文】

一富翁含銀於口,誤吞入,肚甚痛,延醫治之。

醫曰:「不難,先買紙牌一副,燒灰咽之,再用艾丸炙1臍,其銀自出。」

翁詢其故,醫曰:「外面用火燒,裡面有強盜打劫,哪怕你的銀子不出來。」

【註釋】

1炙(zhi):烤。

【譯文】

有個富翁含銀於嘴,誤將其吞入腹中,肚子疼得十分厲害,請來醫生為其治病。

醫生說:「不難,先買紙牌一副燒成灰咽進肚裡,再用艾丸烤肚臍,吞入的銀子自然就會出來。」

富翁詢問是什麼道理,醫生回答說:「外面用火燒,裡面有強盜打劫,不怕你的銀子不出來。」

田主見雞

【原文】

一富人有餘田數畝,租與張三者種,每畝索雞一隻。

張三將雞藏於背後,田主遂作吟哦1之一聲 曰:「此田不與張三種。」

張三忙將雞獻出,田主又吟曰:「不與張三卻與誰?」

張三曰:「初問不與我,後又與我何也?」

田主曰:「初乃無稽2(雞)之談,後乃見機(雞)而作也。」

【註釋】

1吟哦:推敲詩句,有節奏地誦讀。

2無稽:沒有根據。

【譯文】

一個富人有餘田數畝,租給張三種,每畝田索要雞一隻。

張三將雞藏於背後,田主於是哼著作詩的腔調說:「此田不與張三種。」

張三忙將雞獻出,田主又吟詠道:「不與張三卻與誰?」

張三問:「開始聽你說不給我種,後又給我種,這是為什麼?」

田主說:「開始是無稽(雞)之談,後來是見機(雞)而作。」

講解

【原文】

有姓李者暴富而驕,或嘲之云:「一童讀百家姓首句,求師解釋,師曰:『趙是一精一趙的趙字(吳俗謂人呆為趙),錢是有銅錢的錢字,孫是小猢猻的孫字,李是姓張姓李的李字。

』童又問:『倒轉亦可講得否?』師曰:『也講得。

』童曰:『如何講?』師曰:『不過姓李的小猢猻,有了幾個臭銅錢,一時就一精一趙起來。

』」

【譯文】

有個姓李的人暴富而自滿。

有人嘲諷道:「有個書僮讀百家姓首句,請老師講解,老師說:『趙是一精一趙的趙(吳俗稱人呆為趙),錢是有銅錢的錢字,孫是小猢猻的孫字,李是姓張姓李的李字。

』書僮又問:『倒過來也能講通嗎?』教師說:『也能講通。

』書僮問:『如何講?』老師說:『不過姓李的小猢猻,有了幾個臭銅錢,一時就一精一趙起來。」

訓子

【原文】

富翁子不識字,人勸以延師訓子。

先學一字是一畫,次二字是二畫,次三字三畫。

其子便欣然投筆告父曰:「兒已都曉字義,何用師為?」

父喜之乃謝去。

一日父欲招萬姓者飲,命子晨起治狀,至午不見寫成。

父往詢之,子恚曰:「姓亦多矣,如何偏姓萬,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畫哩!」

【譯文】

有個富翁的兒子不識字,別人勸富翁聘請老師教其子。

老師先教「一」字是一畫,再教「二」字是二畫,「三」字是三畫。

隨後,富翁的兒子十分得意地丟下筆告訴父親說:「我已經通曉字義了,還用老師幹什麼!」富翁聽了很高興,於是辭去了老師。

有一天,富翁想請一個姓萬的朋友來喝酒,讓兒子早晨起來寫張請帖,可是直到中午還不見寫成,便去兒子那裡詢問。

兒子抱怨說:「姓是很多的,為什麼他偏偏姓萬。

我從早晨到現在才寫了五百畫呀!」

【評析】

《笑林廣記》的素材多取自明清笑話集,或「遊戲主人」自行撰稿。

書中笑話短小一精一悍,言語風趣幽默,可謂中國傳統笑話之集大成者。

是《笑林廣記》的第一部,主要寫的是官一場科舉等方面的笑話,極盡挖苦諷刺之能事,將明清兩代官一場上各種醜態畢露無疑。

有譏諷官員貪墨的,借鄉人之口對貪墨之吏極盡諷刺,令人捧腹。

亦有譏笑懼內的,還有諷刺太監的,諷刺武將無能的,最多的卻是譏諷監生的。

所謂監生就是國子監的學生,在明清兩代,國子監是國家最高學府,有了監生的身份就能在科舉考試中得到一些便利。

例如可以不必先考取秀才而可直接參加鄉試。

明清兩代成為監生的途徑很多,其中通過捐納錢糧而得來的監生更是不勝枚舉,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成了同是讀書人的作者所譏刺的主角。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笑林廣記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