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廣記白話文》殊稟部:【原文】有避債者,偶以事出門,恐人見之,乃頂一笆斗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笑林廣記白話文》殊稟部

笑林廣記白話文

殊稟部

一概明日

【原文】

有避債者,偶以事出門,恐人見之,乃頂一笆斗1而行。

為一債家所識,彈其斗曰:「嘶約如何?」

姑應曰:「明日。」

已而雨大作,斗上點擊無算。

其人慌甚,乃曰:「一概明日。」

【註釋】

1笆斗:斗笠。

【譯文】

有個躲避債務的人,偶然有事要出門,害怕人看見他,就戴著一頂斗笠帽走路。

但還是被一個債主認出來了,債主就用手彈著躲債的人的斗笠說:「你答應還的債準備什麼時候還?」

欠債人姑且應付他說:「明天。」

這時,下起了暴雨,雨點接連不斷地敲擊他頭上的斗笠。

那個人非常慌張,就說:「全都明天。」

忘了下米

【原文】

一人問造酒之法於酒家。

酒家曰:「一斗米,一兩曲,加二斗水。

相摻和,釀七日,便成酒。」

其人善忘,歸而用水二鬥,曲一兩,相摻和,七日而嘗之,猶水也,乃往誚酒家,謂不傳與真法。

酒家曰:「爾等不循我法耳。」

其人曰:「我循爾法,用二斗水,一兩曲。」

酒家曰:「可有米麼?」

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記下米。」

【譯文】

有個人向酒家請教釀酒的方法。

酒家說:「一斗米,一兩曲,加二斗水,相摻和,釀造七天,便成了酒。」

那個人好忘事,回來後,用水二鬥,曲一兩相摻和,七天後一嘗,還是水呀。

於是就到酒家那裡,說人家沒傳給他釀酒的真正方法。

酒家說:「你肯定是沒按我說的辦。」

那個人說:「我按你的辦法,用了二斗水,一兩曲。」

酒家問:「放了米沒有?」

那個人拍拍頭,想想說:「呀,我忘記下米啦!」

健忘

【原文】

蘇人相遇於途,一人問曰:「尊姓?」

曰:「姓張。」

又問:「尊號?」

曰:「東橋。」

又問:「尊居?」

曰:「閶門1外。」

問者點頭曰:「是閶門外張東橋。」

張駭曰:「公緣何曉得我?」

問者曰:「方纔都是你自說的。」

【註釋】

1閶(chānɡ)門:城門名。

在一江一 蘇省蘇州市城西。

【譯文】

有兩個蘇州人在路上相遇了。

一個人問:「請問貴姓?」

答:「姓張。」

又問:「請問尊號?」

答:「東橋。」

又問:「住在哪兒?」

答:「閶門外。」

問的人點頭說:「你就是閶門外的張東橋。」

姓張的非常驚訝地問:「相公怎麼認識我?」

問的人說:「你自己剛才說的呀!」

不吃虧

【原文】

某甲性迂拙1,一日出外省戚2,適門外有一車,與他講價,因嫌價貴,寧願步行,擬在中途僱車,價必稍廉。

不料走了半天,車少人稀,行將半路時,方見一車,索價反昂,某甲喃喃自語道:「還是歸去僱車,較為便宜。」

言罷,反奔回家,僱車復往。

【註釋】

1迂拙:迂闊笨拙。

2省戚:看望親戚。

【譯文】

甲某是個傻瓜,性情愚笨。

一天他外出看親戚,正好門外就有一輛車,跟車伕講價,嫌太貴,寧願自己走,打算在半路僱車,想來價錢一定便宜。

沒想到走了半天,車少人稀。

走到一半路時,才看見一輛車,要價反而更高。

甲某喃喃自語道:「還是回去僱車,比較便宜。」

說完,他返回家,然後僱車又走。

大丈夫

【原文】

一人被其妻毆打,無奈鑽在床 下,其妻曰:「快出來。」

其人曰:「丈夫說不出去,定不出去。」

【譯文】

有個人被他的妻子毆打,沒有辦法便鑽到床 底下,他的妻子說:「快出來。」

這個人說:「大丈夫說話算數,說不出去,就不出去。」

引馬入窯

【原文】

東道索祭文,訓蒙師窮迫無措。

乃騎東道馬,急走荒郊,尋一瓦窯,忙下馬奔入避之。

其馬躑躅1不肯入,蒙師在窯中急罵曰:「你若會作祭文,便在外面立,我是不敢出頭矣。」

【註釋】

1躑躅(zhi zhu):徘徊不前。

【譯文】

主人請先生給寫篇祭文,先生寫不出來,就騎了主人的馬,急急忙忙逃到荒郊野外,找到一個瓦窯,慌慌張張下馬跑進裡面躲了起來。

那匹馬卻猶豫著不肯進窯去,先生在窯中氣急敗壞地罵道:「如果你會作祭文,就在外面站著,我是不敢再露面了。」

瞎子吃魚

【原文】

眾瞎子打平仗吃魚,錢少魚小,魚小人多,只好用大鍋熬湯,大家嘗嘗鮮味而已。

瞎子沒吃過魚,活的就往鍋裡扔,小魚蹦在鍋外,而眾瞎不知也。

大家圍在鍋前,齊聲贊曰:「好鮮湯!好鮮湯!」誰知那魚在地上蹦,蹦在瞎子腳上,呼曰:「魚沒在鍋內,大家都要鮮死了。」

【譯文】

幾個瞎子合夥買魚,錢少只能買到很小的魚,魚小人又很多,只好用大鍋熬湯喝,大家嘗嘗鮮味罷了。

瞎子沒吃過魚,魚還是活的,就往鍋裡扔,小魚就蹦到了鍋的外邊,可是瞎子卻不知道。

大家圍在鍋前,都稱讚說:「這湯真鮮!這湯真鮮!」誰知那條魚在地上蹦,蹦到了一個瞎子的腳面上。

瞎子大喊著說:「魚還沒有放在鍋裡。」

幾個瞎子感歎地說:「阿彌陀佛,幸虧魚在鍋外,若在鍋內,大家都要鮮死了。」

癡疑生

【原文】

一秀才癡而多疑,夜在家曾讀暗處,俟其妻過,突出擁之。

妻驚懼大罵,秀才喜曰:「吾家出一貞婦矣。」

嘗看史書,至不平處,必拍案切齒1,一日,看秦檜殺岳武穆,不覺甚怒,拍桌大罵不休。

其妻勸之曰:「家中只有十張桌,君已碎其八矣,何不留此桌吃飯也。」

秀才叱之曰:「你或與秦檜通姦耶?」

遂痛打其妻。

【註釋】

1切齒:齒相磨切。

極端痛恨的樣子。

【譯文】

從前有個秀才,又呆又多疑。

有一天夜裡,他在家裡暗處讀書,等到她的妻子從旁邊經過時,他突然跑出來抱住妻子。

妻子驚叫著拒絕,而且大吵大罵,秀才高興地說:「我家出了個貞潔婦女呀。」

他在看史書時,讀到不平的地方,一定會拍桌子咬牙痛恨。

一天,他看到秦檜殺岳飛,不覺又生氣,拍桌子大罵不止。

他的妻子勸他說:「家裡只有十張桌子,夫君已經拍壞了八張,你為什麼不留下這張桌子吃飯用呢?」

秀才斥責妻子說:「你莫不是與秦檜通姦了?」

於是就把他的妻子痛打了一頓。

我有馬足

【原文】

一富翁不通文,有借馬者,致信於富翁云:「偶欲他出,祈假駿足一乘。」

翁大怒曰:「我就有兩隻腳,如何借得人?我的朋友最多,都要借起來,還要把我大卸八塊呢?」

友在旁解曰:「所謂駿足者,馬足也。」

翁益怒曰:「我的足是馬足,他的腿是驢腿,他的頭是狗頭。」

【譯文】

有個富翁不通文墨,有個借馬的人,給他寫信道:「偶爾有事需要外出,想借駿足一乘。」

富翁非常生氣地說:「我就只有兩隻腳,怎麼能夠借給別人呢?我的朋友最多,如果都要借起來,還不把我大卸八塊?」

有個朋友在旁邊解釋說:「所謂駿足,就是馬足呀。」

富翁更加生氣地罵道:「我的足是馬足,他的腿是驢腿,他的頭是狗頭。」

可要開刀

【原文】

甲乙二人,各用一僕,甲僕性極靈敏,善於拍馬,開出口來,都是吉利言語。

乙僕性甚愚魯,說出話來,每每不吉,主人屢次教導他終不見效。

一日,乙攜僕往甲處賀喜,飲酒時適在同席。

甲醉時,甲僕上前問曰:「主人可要開飯否?」

主人點頭答應。

乙歸,即以甲僕之言,命蠢僕學習 ,蠢僕遵命。

一日,乙欲剃頭,命僕呼理髮匠至,既至,僕乘機欲行拍馬,乃上前稟主人曰:「理髮匠已來,主人可要開刀否?」

【譯文】

甲乙兩個人,各用一個僕人。

甲的僕人非常靈敏,善於拍馬,說出話來,都是吉祥語、好聽的話;乙的僕人很愚笨,說出話來,往往都是不吉利、難聽的話,主人多次教導他,他總是沒什麼改變。

一天,乙帶著僕人到甲處賀喜,喝酒時正好在一張桌子上。

甲喝醉時,甲的僕人就機靈地上前問道:「主人是不是可以開飯了?」

主人點頭答應了。

乙回家後,就拿甲的僕人說的話,讓自己的僕人學習 ,愚僕便按主人的要求辦了。

有一天,乙想剃頭,命令僕人叫理髮匠來,等到理髮匠到了之後,僕人想乘機拍馬,學得乖巧些,就走上前向主人報告說:「理髮匠已經來了,主人是不是想開刀呢?」

真神人也

【原文】

二呆子相遇於路,忽拾錢三百,二人分來分去,苦不能均,此二百,則彼一百,此一百,則彼二百,擾攘1半晌,莫能決,各怒甚。

一黠者2過,詢其故,曰:「此賬本極難分派,無已,在下且作陳平,代輸一籌可乎?」

乃納己囊一百,二呆子各與一百,分畢,二呆子大驚曰:「先生真神人也,我等二人尚分不均,不料先生作三人分之,且易易也。」

再三稱謝而去。

【註釋】

1擾攘:吵鬧。

2黠者:狡猾的人。

【譯文】

兩個愚蠢的人在路上相遇了,突然撿到了三百文錢。

兩個人分來分去,怎麼也分不均勻,這個人二百,那個人就一百,這個人一百,那個人就二百,吵吵嚷嚷了半天,也沒有解決,彼此都很生氣。

一個狡猾的人正好路過這裡,看到這種情況,問清了原因,就說:「這筆賬本來是非常難算的,沒有別的辦法,我就幫你們平分吧,我替你們先拿走一分,怎麼樣?」

於是就裝到自己口袋裡一百,給兩個愚蠢的人各分一百。

分完之後,兩個愚蠢的人非常吃驚地感歎說:「先生真是神人哪!我們倆怎麼分也不平均,不料先生作三個人分它,卻很容易就分好了。」

於是再三道謝而去。

燃衣

【原文】

一最性急,一最性緩,冬日圍爐聚飲。

性急者墜衣爐中,為火所燃,性緩者見之從容謂曰:「適有一事,見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不利於君,然則言之是耶?不言是耶?」

性急者問以何事。

曰:「火燒君裳。」

其人遂曳衣而起,怒曰:「既然如此,何不早說?」

性緩者曰:「外人道君性急,不料果然。」

【譯文】

一人性子特急,一人性子特慢,冬天兩人圍著火爐飲酒。

性急的人衣服被爐火所燃,性慢的人看到後從容地說道:「恰有一事,看見它已經很久,想說恐怕你性急,不說又恐怕對你不利,那麼是說還是不說呢?」

性急的人問他何事,性慢的人說:「火燒著了你的衣裳。」

性急的人拉衣起來,惱怒道:「既然是這樣,為什麼不早說?」

性慢的人說:「外人說你性急,果然如此。」

賣弄

【原文】

一親家新置一床 ,窮工極麗。

自思:「如此好床 ,不使親家一見,枉自埋沒。」

乃裝有病,偃臥1床 中,好使親家來望。

那邊親家做得新褲一條,亦欲賣弄,聞病欣然往探。

即至,以一足架起,故將衣服撩開,使褲現出在外,方問曰:「親翁所染何症,而清減至此?」

病者曰:「小弟的賤恙,卻像與親翁的心病一般。」

【註釋】

1偃臥:仰臥。

【譯文】

有個親家新置一床 ,窮工極麗,自己想如此好床 ,如不讓親家一看,實在妄自埋沒,於是假裝患病,仰臥床 中,好使親家前來探望。

正巧那邊親家做了一條新褲也要賣弄,聽說親家病了,欣然前往探視。

到了親家後,把一隻腳架起,故意將衣服撩開,使褲子顯現於外。

探視的親家問:「親翁患了何病而愁悶到這種地步?」

裝病的親家說:「小弟的病和您的心病一樣。」

品茶

【原文】

鄉下親家進城探望。

城裡親家,待以松蘿泉水茶。

鄉人連聲贊曰:「好!好!」親翁以為彼能格物,因問曰:「親家說好,是茶葉好,還是水好?」

鄉人答曰:「熱得有趣。」

【譯文】

鄉下親家進城探望城裡親家,城裡親家用松蘿泉水茶招待。

鄉下親家連聲稱讚道:「好,好!」城裡親家以為他善於識別好壞,於是問道:「親家說好,是說茶葉好,還是說水好?」

鄉下親家回答道:「是熱得好。」

佛像

【原文】

鄉下親家到城裡親家書房中,將文章揭看,搖首不已。

親家說:「親翁無有不得意的麼?」

答云:「正是,看了半日,並沒有一張佛像在上面。」

【譯文】

鄉下親家到城裡親家書房中,將文章翻看了許多,搖頭不已。

城裡親家說:「親翁,沒有得意的嗎?」

鄉下親家回答說:「正是,看了半天,上面沒有一張佛像。」

固執

【原文】

一父子性剛,平素不肯讓人。

一日,父留客飯,命子入城買肉。

子買訖,將出城門,值一人對面而來,各不相讓,遂挺立良久。

父尋至見之,對子曰:「你快持肉去,待我與他對立著。」

【譯文】

有父子倆性子極強,平素不肯讓人。

一天父親留客人吃飯,讓兒子進城買肉。

兒子買肉後剛要出城門,正碰上一個人對面走來,各不相讓,於是二人對立起來。

過了很長時間,父親找到這裡,見此,對兒子說:「你快拿肉回家去,讓我和他對立在這裡。」

應急

【原文】

主人性急,僕有犯過,連呼家法不至,咆噪愈甚。

僕人曰:「相公莫惱,請先打兩個巴掌應一應急。」

【譯文】

主人性急,有一天僕人有了過失,主人連連喊家人拿板子,可是半天也沒有拿來,主人更加生氣。

僕人說:「相公勿惱,請先打兩個巴掌應一應急吧!」

掇桶

【原文】

一人留友夜飲,其人蹙額堅辭。

友究其故,曰:「實不相瞞,賤荊1性情最悍,尚有榪子桶未倒。

若歸遲,則受累不淺矣。」

其人攘臂2而言曰:「大丈夫豈有此理,把我便……」其妻忽出,大喝曰:「把你便怎麼?」

其人即雙膝跪下曰:「把我便掇了就走。」

【註釋】

1賤荊:謙稱己妻。

2攘臂:捋袖伸臂。

形容激憤。

【譯文】

有個人留朋友吃飯,朋友緊皺眉頭堅持要走。

主人追問其原因,友回答說:「實不相瞞,我老婆十分厲害,家裡有便桶未倒,如果回去晚了,將要受苦不堪矣。」

主人揮臂說道:「大丈夫豈有此理,如果是我的話……」主人的妻子突然闖出來大聲喝斥道:「如果是你怎麼樣?」

主人馬上雙膝跪下說:「如果是我立刻去倒。」

請下操

【原文】

一武弁怯內,而帶傷痕。

同僚謂曰:「以登壇發令之人,受制於一女子,何以為顏?」

弁曰:「積弱所致,一時整頓不起。」

同僚曰:「刀劍士卒,皆可以助兄君威。

候其咆哮時,先令軍士披掛,槍戟林立,站於兩旁,然後與之相拒。

彼懾於軍威,敢不降服!」弁從之。

及隊伍既設,弓矢既張。

其妻見之,大喝一聲曰:「汝裝此模樣,欲將何為?」

弁聞之,不覺膽落。

急下跪曰:「並無他意,請奶奶赴教場下操。」

【譯文】

有個武官怕老婆,而且身上帶有傷痕,同僚對他說:「憑你登壇發號施令之人,卻受制於一個女子,有什麼臉面?」

武官說:「長期軟弱所造成的,一時振作不起來。」

同僚說:「刀劍士卒可以助兄威,等她發威時,先令軍士披掛,槍戟林立站於兩旁,然後與她對抗,她懾於軍威,敢不降服。」

武官聽從了同僚的建議。

等到隊伍擺好陣勢,弓箭已經拉開,武官的老婆看見後,大喝一聲道:「你裝此模樣,想要幹什麼?」

武官聽了,不由得差點嚇破膽,急忙跪下說:「並無別的意思,請奶奶赴教練場指導。」

虎勢

【原文】

有被妻毆者,往訴其友,其友教之曰:「兄平昔懦弱慣了,須放些虎勢出來。」

友妻從屏後聞之,喝曰:「做虎勢便怎麼?」

友驚跪曰:「我若做虎勢,你就是李存孝。」

【譯文】

有個人遭妻打,到朋友家訴說,朋友教導他說:「你平日懦弱慣了,必須放出虎威來。」

朋友的妻子從屏風後聽到此話,喝道:「放虎威能怎麼樣?」

朋友十分驚恐,跪下說:「我如果做虎威,你就是李存孝。」

訪類

【原文】

有懼內者,欲訪其類,拜十弟兄。

城中已得九人,尚缺一個,因出城訪之。

見一人掇馬桶出。

眾齊聲曰:「此必是我輩也。」

相見道相訪之意。

其人搖手曰:「我在城外做第一個倒不好,反來你城中做第十個。」

【譯文】

有個怕老婆的人,打算訪其同類,結拜十個弟兄。

城裡已尋得九人,還缺一個,於是出城尋找。

看見一人出來拿著馬桶,眾人齊聲道:「這人必是我們的同類。」

於是相見道明結拜之意,那人擺手說:「我在城外做第一個都不情願,反來你城中做第十個?」

吐綠痰

【原文】

兩懼內者,皆以積憂成疾。

一吐紅痰,一吐綠痰。

因赴醫家療治。

醫者曰:「紅痰從肺出,猶可醫。

綠痰從膽出,不可醫。

歸治後事可也。」

其人問由膽出之故。

對曰:「驚破了膽,故吐綠痰。

膽既破了,如何醫得。」

【譯文】

有兩個怕老婆的,都因長期憂愁患病,一個吐紅痰,一個吐綠痰,於是去醫生那裡治療。

醫生說:「紅痰從肺裡出,還能醫治;綠痰從膽出,不能醫治了,回去準備後事吧。」

吐綠痰的人問綠痰從膽出的緣故,醫生說:「驚破了膽,因此吐綠痰,膽已經破了,如何能醫治得了。」

理舊恨

【原文】

一怕婆者,婆既死,見婆像懸於柩1側。

因理舊恨以拳打之。

忽風吹軸動,忙縮手大驚曰:「我是取笑作耍。」

【註釋】

1柩(jiu):裝著一屍一體的棺材。

【譯文】

有個人怕老婆,老婆死了,看見老婆的遺像懸掛在棺材一側,因思舊恨用拳打其遺像。

忽然風吹使遺像稍微動了一下,該人不由得縮回手十分吃驚,說:「我是開玩笑和你鬧著玩呢!」

敕書

【原文】

一官置妾,畏妻,不得自一由 。

怒曰:「我只得奏一本去。」

乃以黃秋裹綾歷一冊,從外擎回,謂妻曰:「敕旨在此。」

妻頗畏懼。

一日夫出,私啟視之。

見正月大、二月小,喜云:「原來皇帝也有大小。」

看三月大、四月小,倒分得均勻。

至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乃數月小。

乃大怒云:「竟有這樣不公道的皇帝,涼爽天氣,竟被她佔了受用,如何反把熱天都派與我。」

【譯文】

一官納了一妾,但懼怕大老婆,不得自一由 。

有一天,當官的發怒說:「我只好向皇帝奏一本了。」

不多久,拿著一本黃歷,從外面跑回來,對妻子說:「聖旨在此。」

妻子聽了十分害怕。

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打開黃歷偷看,見上面寫著正月大、二月小,高興地說:「原來皇帝也有大小老婆。」

看到三月大、四月小,說:「倒分得均勻。」

看到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以後數月小,便大怒說:「竟然有這樣不公道的皇帝,涼爽的日子竟全部分給小老婆享用,為何反把大熱的日子分給我!」

吃夢中醋

【原文】

一懼內者,忽於夢中失笑。

妻搖醒曰:「汝夢見何事而得意若此?」

夫不能瞞。

乃曰:「夢娶一妾。」

妻大怒,罰跪床 下。

起尋家法杖之。

夫曰:「夢幻虛情,如何認做實事?」

妻曰:「別樣夢許你做,這樣夢卻不許你做的。」

夫曰:「以後不做就是了。」

妻曰:「你在夢裡做,我如何得知。」

夫曰:「既然如此,待我夜夜醒到天明,再不敢睡就是了。」

【譯文】

有個懼怕老婆的人,突然在睡夢中笑起來。

妻子搖醒他問道:「你夢見何事而這樣得意?」

丈夫不敢隱瞞,回答說:「夢到娶了一妾。」

妻子大怒,罰他跪在床 下,使用家法用杖揍他。

丈夫說:「夢幻虛情,如何當做實事。」

妻子說:「別樣的夢許你做,這樣的夢卻不許你做。」

丈夫說:「以後不做就是了。」

妻子說:「你在夢裡做,我怎麼能知道。」

丈夫說:「既然如此,待我夜夜醒到天明,再不睡就是了。」

葡萄架倒

【原文】

有一吏懼內,一日被妻撾1碎面一皮。

明日上堂,太守見而問之。

吏權詞以對曰:「晚上乘涼,葡萄架倒下,故此刮破了。」

太守不信。

曰:「這一定是你妻子撾碎的,快差皂隸拿來。」

不意奶奶在後堂潛聽,大怒搶出堂外。

太守慌謂吏曰:「你且暫退,我內衙葡萄架也要倒了。」

【註釋】

1撾(zhuā):抓,用指撓。

【譯文】

有個官吏怕老婆,一天被妻子抓破臉皮。

第二天上堂,太守見了問他臉皮怎麼破的,官吏搪塞說:「晚上乘涼,葡萄架倒下,因此刮破了。」

太守不信,說:「這一定是你妻子抓破的,快派差役捉來。」

不料太守的老婆在後堂偷一聽 ,十分惱怒地跳出堂外,太守慌忙對官吏說:「你先暫時退下,我內衙葡萄架也要倒了。」

捶碎夜壺

【原文】

有病其妻之吃醋者,而相訴於友。

謂:「凡買一婢,即不能容。

必至別賣而後已。」

一友曰:「賤荊更甚,豈但婢不能容,並不許置一美僕,必至逐去而後已。」

旁又一友曰:「兩位老兄勸你罷,像你老嫂還算賢慧。

只看我房下,不但不容婢僕,且不許擅買夜壺,必至捶碎而後已。」

【譯文】

有個人對其老婆好吃醋十分苦惱,告訴給朋友,說每次買婢女,自己的老婆都不能容納,最終賣掉才心滿意足。

一個朋友說:「我那老婆更厲害,不但婢女不能容納,並且不許添置一個美僕,必趕走才罷休。」

旁邊又一朋友說:「兩位大哥息怒,兩位老嫂還算賢慧,看我那老婆,不但不容婢僕,並且不許擅買夜壺,否則必捶碎才罷休。」

手硬

【原文】

有相士對人談相云:「男手如槍,女手如姜。

一生吃不了米飯,穿不了衣裳。」

一人喜曰:「若是這等說,我房下是個有造化的。」

人問:「何以見得?」

答曰:「昨晚在床 上,嫌我不能盡興,被她打了一掌,今日還是辣漬漬的。」

【譯文】

有個相面的先生對人談相說:「男手如槍,女手如姜,一生吃不了的米飯,穿不了的衣裳。」

一個人聽後高興地說:「如果是這樣,那麼我老婆是個有造化的。」

別人問他「為何這樣說」,那個人回答說:「昨晚在床 上,嫌我不能盡興,被她打了一掌,今天還辣漬漬的。」

呆郎

【原文】

一婿有呆名。

舅指門前楊竿問曰:「此物何用?」

婿曰:「這樹大起來,車輪也做得。」

舅喜曰:「人言婿呆,皆耍也。」

及至廚下,見研醬擂盆。

婿又曰:「這盆大起來,石臼也做得。」

適岳母撒一屁,婿即應聲曰:「這屁大起來,霹靂也做得。」

【譯文】

某人的女婿素有呆名。

舅舅指著門前的楊竿問道:「此物有何用?」

女婿說:「這樹大起來,車輪也做得。」

舅舅高興地說:「別人說女婿呆,都是有意耍弄人。」

等到進了廚房,看見研醬擂盆,女婿又說:「這盆大起來,石臼也做得。」

恰巧岳母放了一屁,女婿馬上應聲道:「這屁大起來,霹靂也做得。」

呆子

【原文】

一呆子性極癡,有日同妻至岳家拜門,設席待之,席上有生柿水果,呆子取來,連皮就吃。

其妻在內窺見,只叫得「苦呀」。

呆子聽見,忙答曰:「苦倒不苦,惹得滿口澀得緊著哩。」

【譯文】

有個呆子極為癡傻。

有一天呆子同妻子到岳父家拜訪。

岳父家設宴招待,席中有生柿水果,呆子拿起來,連皮就吃。

其妻在裡邊看見,叫道:「苦呀。」

呆子聽見,馬上答道:「苦倒不苦,只是弄得滿嘴太澀了。」

贊馬

【原文】

一杭人有三婿,第三者甚呆。

一日丈人新買一馬,命三婿題贊。

要形容馬之快疾,出口成文,不拘雅俗。

長婿曰:「水面擱金針,丈人騎馬到山陰1。

騎去又騎來,金針還未沉。」

岳丈讚好。

次及二婿曰:「火上放鵝毛,丈人騎馬到余姚。

騎去又騎來,鵝毛尚未焦。」

再次輪到三婿,呆子沉吟半晌,苦無搜索。

忽丈母撒一響屁,呆子曰:「有了。

丈母撒個屁,丈人騎馬到諸暨。

騎去又騎來,孔門猶未閉。」

【註釋】

1山陰:山坡背陰的一面,山的北側。

【譯文】

一個杭州人有三個女婿,三女婿甚呆。

一天,岳父新買了一匹馬,讓三個女婿題詩讚頌,要形容馬跑得快,出口成文,不拘雅俗。

長婿說:「水面擱金針,丈人騎馬到山陰。

騎去又騎來,金針還未沉。」

岳父稱讚作得好。

二婿說:「火上放鵝毛,丈人騎馬到余姚。

騎去又騎來,鵝毛尚未焦。」

之後輪到三婿,呆子沉吟半晌,作不出來,忽然岳母放一響屁,呆子說:「有了。

丈母撒個屁,丈人騎馬到諸暨。

騎去又騎來,孔門猶未閉。」

攜凍水

【原文】

一呆婿至妻家留飯,偶吃凍水美味。

乃以紙裹數塊,納之腰間帶歸,謂妻曰:「汝父家有佳味,我特攜來啖汝。」

索之腰中,已消融矣。

驚曰:「奇,如何撒出一脬尿,竟自逃走了。」

【譯文】

有個呆女婿到岳父家,被留吃飯,碰巧吃凍水美味,於是用紙包起數塊,放入腰間帶回家裡。

對妻子說:「你娘家有美味,我特意攜帶回來給你吃。」

說著到腰間去取,凍水已經融化了,呆子大吃一驚道:「奇怪,怎麼撒了一泡尿,竟然自己逃走了。」

不道是你

【原文】

新郎愚蠢,連朝不動,新人只得與他親吻一嘴。

其夫大怒,往訴岳母。

曰:「不要惱她,或者不道是你羅。」

【譯文】

新郎十分愚蠢,結婚後數日毫無動作,新娘只好親了他一口,新郎大怒,到岳母那去告狀。

岳母說:「不要惱她,她可能不知道是你哩。」

丈母不該

【原文】

女婿見丈人拜揖,遂將屁一股一挖。

丈人一大怒。

婿云:「我只道是丈母羅。」

隔了一夜 ,丈人將婿責之曰:「畜生,我昨晚整整思量了一夜 ,就是丈母,你也不該。」

【譯文】

有個女婿見岳父拜揖,便在岳父屁一股上摳了一把。

岳父大怒,女婿說:「我以為是岳母呢。」

隔了一夜 ,岳父責怪女婿說:「畜生,我昨晚整整思量了一夜 ,就是岳母你也不該。」

事發覺

【原文】

一人奔走倉皇1,友問「何故而急驟若此?」

答曰:「我十八年前干差了一事,今日發覺。」

問:「畢竟何事?」

乃曰:「小女出嫁。」

【註釋】

1倉皇:促而慌張。

【譯文】

有個人倉皇奔走,朋友問是什麼緣故急促至此。

那人回答說:「我十八年前幹錯了一件事,今天才發覺。」

友問:「到底是什麼事?」

那人回答說:「小女出嫁。」

父各爨

【原文】

有父子同赴席,父上座,而子徑就對席者。

同席疑之,問:「上席是令尊1否?」

曰:「雖是家父,然各爨2久矣。」

【註釋】

1令尊:稱對方父親的敬詞。

2爨(cuan):燒火做飯。

【譯文】

有父子倆同赴一席,父親就上座,而兒子徑直坐於對面。

同席的人疑惑不解,問道:「上座那個人是不是你的父親?」

兒子回答道:「雖是家父,但各自燒火煮飯已經很久了。」

燒令尊

【原文】

一人遠出,囑其子曰:「有人問你令尊,可對以家父有事出外,請進拜茶。」

又以其呆恐忘也,書紙付之。

子置袖中,時時取看。

至第三日,無人問者,以紙無用,付之燈火。

第四日忽有客至。

問:「令尊呢?」

覓袖中紙不得,因對曰:「沒了。」

客驚曰:「幾時沒的?」

答曰:「昨夜已燒過了。」

【譯文】

有個人出遠門,囑咐其兒子說:「如有人問你令尊,你可以回答說家父有事出外,並請進屋裡拜茶。」

接著那個人又想到其子呆笨,怕他忘記,於是又把說的話寫在一張紙條上一交一 給兒子。

其子把紙條放在袖中。

父親走後,兒子經常把紙條拿出來察看。

到了第三天,仍然無人來訪。

其子認為紙條已無用處,便投進燈火中燒了。

第四天突然有客人來訪,問道:「令尊呢?」

其兒子尋覓袖中紙條沒有找到,於是回答說:「沒了。」

客人一大吃一驚,問道:「幾時沒的?」

其子回答道:「昨天夜裡已經燒了。」

子守店

【原文】

有呆子者,父出門令其守店。

忽有買貨者至,問:「尊翁有麼?」

答曰:「無。」

又問:「尊堂有麼?」

亦曰:「無。」

父歸知之,責其子曰:「尊翁我也,尊堂汝母也,何得言無!」子懊怒曰:「誰知你夫婦兩人,都是要賣的。」

【譯文】

有個呆子,其父親出門讓他守店。

突然來了一個買貨的,問道:「尊翁有麼?」

呆子回答說:「沒有。」

又問:「尊堂有麼?」

呆子回答說:「也沒有。」

呆子的父親回來瞭解此事後,責怪兒子說;「尊翁是我,尊堂是你母親,怎麼能說沒有。」

兒子惱怒道:「誰知你倆都是要賣的。」

活脫話

【原文】

父戒子曰:「凡人說話放活脫1些,不可一句說煞。」

子問如何活脫時,適有鄰家來借物件。

父指而教之曰:「比如這家來借東西,看人打發,不可竟說多有,不可竟說多無;也有家裡有的,也有家裡無的,這便活脫了。」

子記之。

他日,有客到門問:「令尊在家否?」

答曰:「我也不好說多,也不好說少;其實也有在家的,也有不在家的。」

【註釋】

1活脫:靈活。

【譯文】

父親告誡兒子說:「人不管說什麼話都要說得活脫些,不能把話說死。」

兒子問如何才能把話說活脫,正好鄰居家來借東西,父親便以鄰居來借東西教導說:「比如這家來借東西,看人打發對待,不可直說有很多,也不可以直說沒多少;有時說家裡有,有時便說家裡無,這樣說便活脫了。」

兒子把父親的話牢記在心。

一天,有客人到家問道:「令尊在家沒有?」

兒子回答道:「我不好說多,也不好說少;其實也有在家的,也有不在家的。」

母豬肉

【原文】

有賣豬母肉者,囑其子諱之。

已而買肉者至,子即謂曰:「我家並非母豬肉。」

其人覺之,不買而去。

父曰:「我已吩咐過,如何反先說起?」

怒而撻1之。

少頃又一買者至,問曰:「此肉皮厚,莫非母豬肉乎?」

子曰:「何如?難道這句話,也是我先說起的?」

【註釋】

1撻(ta):用鞭棍等打人。

【譯文】

有個賣母豬肉的人,囑咐兒子要避忌說是母豬肉。

不久來了一個買肉的,兒子對那人說道:「我家賣的不是母豬肉。」

買肉人一聽此話便察覺了,不買走了。

父親十分生氣說:「我已經囑咐過你,為何反先提起?」

接著揍了兒子一頓。

不一會又來了一個買肉的問道:「此肉皮厚,怕是母豬肉吧?」

兒子說:「怎麼樣?難道這句話,也是我先說起的?」

望孫出氣

【原文】

一不肖子常毆其父,父抱孫不離手,愛惜愈甚。

人問之曰:「令郎不孝,你卻鍾愛令孫。

何也?」

答曰:「不為別的,要抱他大來,好替我出氣。」

【譯文】

有個人不孝,經常毆打自己的父親,而他的父親卻抱孫子不離手,疼愛更甚。

別人問道:「你的兒子不孝,你卻疼愛孫子,為什麼?」

老人回答說:「不為別的,要抱他長大,好替我出氣。」

買醬醋

【原文】

祖付孫錢二文買醬油、醋,孫去而復回,問曰:「哪個錢買醬油?哪個錢買醋?」

祖曰:「一個錢醬油,一個錢醋。

隨分買,何消問得?」

去移時,又復轉問曰:「哪個碗盛醬油?哪個碗盛醋?」

祖怒其癡呆,責之。

適子進門,問以何故,祖告之。

子遂自去其帽,揪發亂打。

父曰:「你敢是瘋子?」

子曰:「我不是瘋,你打得我的兒子,我難道打不得你的兒子?」

【譯文】

有個老人給孫子二文錢讓他買醬油醋,孫子去後又返回來,問道:「哪個錢買醬油?哪個錢買醋?」

爺爺說:「一個錢買醬油,一個錢買醋。

難道這還要問嗎?」

孫子走了不多時,再次返回來問道:「哪個碗盛醬油?哪個碗盛醋?」

爺爺一聽,生氣孫子太癡呆,便對孫子進行責罰。

正巧趕上兒子進來,問是什麼緣故,老人如實相告,兒子一聽便脫掉帽子,揪住自己頭髮亂打。

老人說:「你難道是瘋子嗎?」

兒子回答說:「我不是瘋子,你打得我的兒子,我難道打不得你的兒子?」

劈柴

【原文】

父子同劈一柴,父執柯,誤傷子指。

子罵曰:「老烏龜,汝眼瞎耶?」

孫在旁見祖被罵,意甚不平。

遂曰:「狗靠出的,父親可是罵得的麼?」

【譯文】

父子二人同劈一根木頭,父親持斧子,誤傷兒子手指,兒子罵道:「老烏龜,你眼睛瞎了嗎?」

孫子在旁見爺爺被罵,甚感不平,於是喊道:「狗靠出來的,父親難道是可以罵的嗎?」

悟到

【原文】

一富家兒不愛讀書,父禁之書館。

一日父潛伺窺1其動靜,見其子開卷吟哦。

忽大聲曰:「我知之矣。」

父意其有所得,乃喜而問曰:「我兒理會了什麼?」

子曰:「書不可不看,我一向只道書是寫成的,原來是刻板印就的。」

【註釋】

1伺窺:暗中觀望。

【譯文】

有個富人的兒子不愛讀書,富人硬把兒子禁閉在書房中。

一天,富人窺視其動靜,見兒子開卷吟誦,突然大叫道:「我知道了。」

富人認為兒子讀書有所得,便十分高興地問道:「我兒領會了什麼?」

兒子回答說:「書不可不看,我過去一向認為書是寫成的,原來是刻板印成的。」

藏鋤

【原文】

夫在田中耦耕1,妻喚吃飯。

夫乃高聲應曰:「待我藏好鋤頭,便來也。」

及歸,妻戒夫曰:「藏鋤宜密,你既高聲,豈不被人偷去?」

因促之往看,鋤果失矣。

因急歸,低聲附其妻耳云:「鋤已被人偷去了。」

【註釋】

1耦耕:泛指農事。

【譯文】

丈夫在田間耕作,妻子招呼他吃飯,丈夫大聲回答道:「等我藏好鋤頭便來。」

丈夫歸來後,妻子告誡丈夫道:「藏鋤頭應秘密進行,你高聲叫喊,豈不要被別人偷去。」

邊說邊催促丈夫去看,丈夫一看鋤頭果然丟失了。

於是急忙返回,低聲附在妻子耳邊說:「鋤頭已經被人偷去了。」

較歲

【原文】

一人新育女,有以兩歲兒來議親者。

其人怒曰:「何得欺我!吾女一歲。

他子兩歲。

若吾女十歲,渠兒二十歲矣。

安得許此老婿!」妻謂夫曰:「汝算差矣!吾女今年雖一歲,等到明年此時,便與彼兒同庚1,如何不許?」

【註釋】

1同庚:同歲。

【譯文】

有個人剛生下一個女兒,便有以兩歲兒子來議親的。

那個人一大怒說:「為什麼要欺辱我。

我女兒一歲,他的兒子兩歲;如果我女兒十歲時,那麼他的兒子就二十歲了。

怎能許配給如此老婿。」

妻子對丈夫說:「你算差了!我們女兒今年雖是一歲,但等到明年,便與他的兒子同歲,為什麼不許?」

拾簪

【原文】

一人在枕邊拾得一簪1,喜出望外,訴之於友。

友曰:「此不是兄的,定是尊嫂的,何喜之有?」

其人答曰:「便是,不是弟的,又不是房下的,所以造化。」

【註釋】

1簪:古人用來插定髮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

此處指老婆養漢,對方丟下的簪子。

【譯文】

有個人在枕邊拾到一簪,喜出望外,便告訴了朋友,朋友說:「它不是你的,就必定是你老婆的,何喜之有?」

那人答道:「正因為不是我的,又不是我老婆的,所以有福分。」

認鞋

【原文】

一婦夜與鄰人有私,夫適歸,鄰人逾窗而出。

夫攫1得一鞋,罵妻不已。

因枕鞋而臥,謂妻曰:「且待天明,認出此鞋,與汝算賬!」妻乘其睡熟,以夫鞋易去之。

夫晨起復罵,妻使認鞋。

見是自己的,乃大悔曰:「我錯怪你了,原來昨夜跳窗的倒是我。」

【註釋】

1攫(jue):抓取。

【譯文】

有個婦女夜裡與鄰居私通,丈夫正好回來,鄰居跳窗跑走。

丈夫奪取一隻鞋,大罵妻子不已。

丈夫枕著那只鞋躺下,對妻子說:「等到天亮時,認出此鞋是誰的,再跟你算賬。」

妻子乘丈夫睡熟時,用丈夫的鞋子換去原來的鞋。

丈夫早晨起來又罵,妻子讓他認鞋,丈夫見是自己的,於是十分後悔地說:「我錯怪你了,原來昨天晚上跳窗的是我。」

記酒

【原文】

有觴1客者,其妻每出酒一壺,即將鍋煤畫於臉上記數。

主人索酒不已。

童子曰:「少吃幾壺罷,家主婆臉上,看看有些不好看了。」

【註釋】

1觴(shānɡ):歡飲,進酒。

【譯文】

有個人勸客人飲酒,其妻子每拿出一壺酒,就將鍋底灰在臉上畫一下。

主人一再要酒,僕童說:「老爺少喝幾壺吧,你老婆的臉,實在有些不好看了。」

殺妻

【原文】

夫妻相罵,夫恨曰:「臭娼婦,我明日做了皇帝,就殺了你。」

婦日夜憂泣不止。

鄰女解之曰:「哪有此事,不要聽他。」

婦曰:「我家這個臭烏龜倒從不說謊的,自養的兒女,前年說要賣,當真的舊年都賣去了。」

【譯文】

有夫妻二人對罵,丈夫怨恨道:「臭娼婦,我明日做了皇帝,就殺你。」

婦人聽了日夜憂傷哭泣不止。

鄰女規勸她說:「哪裡會有此事,不要聽他的。」

婦人說:「我家這個臭烏龜倒是從不說謊的,自己親生的兒女,前年說要賣,去年當真賣掉了。」

呆算

【原文】

一人家費純用紋銀,或勸以傾銷八九成雜用,當有便宜。

其人取元寶一錠,托熔八成。

或素知其呆也,止傾四十兩付之,而利其餘。

其人問:「元寶五十兩,為何反傾四十?」

答曰:「五八得四十。」

其人遽曰:「吾為公誤矣,用此等銀反無便宜。」

【譯文】

有個人家裡支出全用純銀,銀匠勸他把純銀熔鑄成八成銀,那樣會有便宜。

那人取出一錠元寶,讓銀匠熔為八成銀。

銀匠平素知道他很呆,只用了四十兩熔鑄,其餘的留了起來,鑄後給了呆子。

呆子問:「元寶五十兩,為什麼只熔鑄四十?」

銀匠回答說:「五八得四十。」

呆子於是說道:「我誤聽了你的話,原來用此等銀子反無便宜。」

代打

【原文】

有應受官責者,以銀三錢雇鄰人代往,其人得銀,欣然願替。

既見官,官喝打三十,方受數杖,痛極。

因私出所得銀,盡賄行杖者,得稍從輕。

其人出謝前人曰:「蒙公賜銀救我性命,不然幾乎打殺。」

【譯文】

有個應受官府責罰的人,用三錢銀子雇了一個鄰居代替前往,鄰居得到銀子,欣然同意代替前往。

等見到官員後,官員吆喝打三十大板,剛挨數杖,十分疼痛,於是偷偷拿出得到的三錢銀子,全部賄賂給行杖的人,板子打得才輕了些。

鄰居挨打後出了官府對雇他的那個人說:「多虧你賜給我三錢銀子,救了我的命,不然幾乎被打死!」

試試看

【原文】

新婦與新郎無緣,臨睡即踢打,不容近身。

郎訴之父,父曰:「畢竟你有不是處,所以如此。」

子曰:「若不信,今晚你去睡一夜 試試看。」

【譯文】

新婦與新郎無緣分,一到睡時就踢打,不讓近身。

新郎告訴了父親,父親說:「肯定你有不是的地方,所以才這樣。」

兒子說:「你若不信,今天晚上你睡一夜 試試看。」

靠父膳

【原文】

一人廿歲生子,其子專靠父膳,不能自立。

一日算命云:「父壽八十,兒壽六十二。」

其子大哭曰:「這兩年叫我如何過得去?」

【譯文】

有個人二十歲時生的兒子,其兒子成一人 後仍然靠父親養活不能自立。

一天算命先生對其父子說:「父親壽命八十歲,兒子壽命六十二歲。」

兒子聽了大哭起來:「剩下的兩年讓我怎麼活得過去呢?」

覓凳腳

【原文】

鄉間坐凳,多以現成樹丫叉為腳者。

一腳偶壞,主人命僕往山中覓取。

僕持斧出,竟日空回,主人責之。

答曰:「丫叉盡有,都是朝上生,沒有向下生的。」

【譯文】

鄉間坐的凳子,大多是用現成的樹杈做凳子腿。

一天有條凳腿壞了,主人讓僕人到山裡去尋取。

僕人拿著斧子走了,到了晚上空手而歸。

主人責備僕人,僕人回答說:「樹杈極多,但都是朝上長的,沒有朝下長的。」

訪麥價

【原文】

一人命僕往楓橋打聽麥價。

僕至橋,聞有呼「吃扯面」者,以為不要錢的,連吃三碗徑走。

賣面者索錢不得,批其頰九下。

急歸謂主人曰:「麥價打聽不出,面價吾已曉矣。」

主問:「如何?」

答曰:「扯面每碗要三個耳光。」

【譯文】

有個人讓僕人到楓橋去打聽麥子的價格,僕人到楓橋後,聽到有喊吃扯面的,以為不要錢,接連吃了三碗就要走,賣扯面的索要面錢沒有得到,便打了他九個耳光。

僕人急忙返回對主人說:「麥子的價格沒有打聽出來,但面價我已經曉得了。」

主人問:「價格是多少?」

僕人回答說:「扯面每碗要三個耳光。」

臥錘

【原文】

一人睡在床 上,仰面背痛,俯臥肚痛,側困腰痛,坐起臀痛,百醫無效。

或勸其翻床 。

及翻動,見褥底鐵秤錘一個,墊在下面。

【譯文】

有個人睡在床 上,仰臥背痛,俯臥肚痛,側躺腰痛,坐起屁一股痛,求治數醫無效。

有人勸他翻翻床 。

待翻動床 時,發現褥底下墊著一個秤砣。

懶活

【原文】

有極懶者,臥而懶起,家人喚之吃飯,復懶應。

良久,度其必饑,乃哀懇之。

徐曰:「懶吃得。」

家人曰:「不吃便死,如何使得?」

復搖首漫曰:「我亦懶活矣。」

【譯文】

有個極懶的人,躺著懶得起,家裡的人招呼他吃飯,又懶得應聲。

過了好久,家裡人揣度他一定餓了,便懇求他吃飯,懶人緩慢地說:「懶得吃。」

家裡人說:「不吃便要餓死,怎能使得?」

懶人又搖頭懶洋洋地答道:「我也懶得活了。」

白鼻貓

【原文】

一人素性最懶,終日偃臥不起,每日三餐亦懶於動口,懨懨1絕粒,竟至餓斃。

冥王以其生前性懶,罰去輪迴變貓。

懶者曰:「身上毛一片,願求大王賞一全體黑身,單單留一白鼻,感恩實多。」

王問何故。

答曰:「我做貓躲在黑地裡,鼠見我白鼻,認做是塊米糕,貪想偷吃,湊到嘴邊,一口咬住,豈不省了無數氣力。」

【註釋】

1懨懨:精神萎靡的樣子。

【譯文】

有個人性情一向十分懶惰,整天睡臥不起,每日三餐也懶於動口,漸漸精神不振斷絕了飯食,竟至餓死。

冥王因他生前性情懶惰,罰其去變貓。

懶人說:「身上皮毛,願求大王賞給一個全身黑色,唯獨留一個白鼻子,我將十分感謝您。」

冥王問其是何原因?懶人答道:「我做貓躲在黑地裡,老鼠見到我的白鼻子,以為是塊米糕,便會貪想偷吃,待它們湊到嘴邊時,我便可一口咬住,豈不省了許多力氣。」

衣軟

【原文】

一鄉人穿新漿布衣入城。

因出門甚早,衣為露水打濕。

及至城中,怪其頓軟。

事畢出城,衣為日色曝干,又硬如故。

歸謂妻曰:「莫說鄉下人進城再硬不起來,連鄉下人的衣服進城都會綿軟起來。」

【譯文】

有個農夫穿著新漿的衣服進城,因為出門太早,衣服被露水打濕,等到了城裡,衣服綿軟,十分驚疑。

辦完事從城裡出來,衣服被日光曬乾,又硬挺如前。

農夫回到家後對妻子說:「不要說鄉下人進城硬不起來,就是鄉下人的衣服進了城裡也會綿軟起來。」

椅桌受用

【原文】

鄉民入城赴席,見椅桌多懸桌圍坐褥。

歸謂人曰:「莫說城裡人受用,連城裡的椅桌都是極受用的。」

人問其故,答曰:「桌子穿了繡花裙,椅子都是穿銷金背心的。」

【譯文】

鄉下人進城赴宴,見桌子有圍布,椅子有坐褥。

回鄉後對他人說:「不用說城裡人多麼會享受,就是城裡的桌椅都是極會享受的。」

他人問其緣故,鄉下人回答說:「桌子穿了繡花裙,椅子都是穿燙金背心的。」

鹹蛋

【原文】

甲乙兩鄉人入城,偶吃醃蛋。

甲駭曰:「同一蛋也,此味獨何以鹹?」

乙曰:「我知之矣,決定是醃鴨哺的。」

【譯文】

甲乙兩鄉下人進城,偶然吃鹹鴨蛋。

甲吃驚地說:「都是一樣的鴨蛋,為何唯獨這些是鹹蛋呢?」

乙回答說:「我知道是怎麼回事,肯定是醃鴨子下的蛋。」

看戲

【原文】

有演《琵琶記》者,而找《關公斬貂蟬》者。

鄉人見之泣曰:「好個孝順媳婦,辛苦了一生,竟被那紅臉蠻子害了。」

【譯文】

有個戲班子演完《琵琶記》後,又接著演《關公斬貂蟬》,鄉下人看了哭泣說:「好個孝順的媳婦辛苦了一生,竟被那紅臉蠻子害死了。

(同一演員,兩種角色,鄉里人混而為一)」

演戲

【原文】

有演《琵琶記》者,找戲是《荊釵逼嫁》。

忽有人歎曰:「戲不可不看,極是長學問的,今日方知蔡伯喈的母親就是王十朋的丈母。」

【譯文】

有個戲班子演完《琵琶記》後,接著又演《荊釵逼嫁》,忽然有人慨歎說:「戲不可不看,看戲是極長學問的,今天才曉得蔡伯喈的母親就是王十朋的丈母。」

祛盜

【原文】

一癡人聞盜入門,急寫「各有內外」四字,貼於堂上。

聞盜已登堂,又寫「此路不通」四字,貼於內室。

聞盜復至,乃逃入廁中。

盜蹤跡及之,乃掩廁門咳嗽曰:「有人在此!」

【譯文】

有個癡子聽見小偷進了屋門,急忙寫了「各有內外」四個字,貼在堂上。

接著聽見小偷已登堂,又寫「此路不通」四字,貼於內室。

之後小偷又到,便逃入廁所。

小偷到了廁所跟前,癡子拽住廁所門咳嗽說:「有人在此。」

復跌

【原文】

一人偶撲地,方爬起復跌。

乃曰:「啐!早知還有此一跌,便不起來也罷了。」

【譯文】

有個人偶然摔了一跤,剛爬起來又跌倒了。

於是那個人懊悔道:「唉!早知還要摔一跤,我便不會起來了!」

緩踱

【原文】

一人善踱,行步甚遲,日將晡1矣,巡夜者於城外見之,問以何往。

曰:「欲至府前。」

巡夜者即指犯夜,擒捉送官。

其人辯曰:「天色甚早,何為犯夜?」

曰:「你如此踱法,踱至府前,極早也是二更了。」

【註釋】

1晡(bū):申時,即午後三點至五點。

【譯文】

有個人好慢慢地走,行走極遲緩。

日將黃昏,巡夜的人在城外看到那人行走甚慢,問他要到什麼地方去,那人回答說:「要到官府前面。」

巡夜的人立即指責他違犯了夜間禁止行走的規定,便捉拿他要送於官府。

那人爭辯說:「天色甚早,為什麼說我違犯了夜規?」

巡夜的人答道:「你這樣慢慢地走法,等走到官府前面,最早也要到二更天了。」

出轡頭

【原文】

有酷好乘馬者,被人所欺,以五十金買駑馬1一匹。

不堪鞭策,乃僱舟載馬,而身跨其上。

既行里許,嫌其遲慢。

謂舟人曰:「我買酒請你,與我快些搖,我要出轡頭哩。」

【註釋】

1駑馬:不能快跑的馬。

【譯文】

有個酷愛乘馬的人,被人欺騙,用五十兩黃金買了一匹劣馬。

由於經不起劣馬的折磨,於是雇了一隻船載馬,而自己騎在馬上。

走了約一里地後,該人嫌船行走遲緩,便對划船的人說道:「你給我搖快些,我買酒請你喝,我已經要長出轡頭了!」

鋪兵

【原文】

鋪司遞緊急公文,官恐其遲,撥一馬騎之,其人趕馬而行。

人問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馬?」

答曰:「六隻腳走,豈不快於四隻。」

【譯文】

有個郵差遞送緊急公文,當官的恐怕他走得慢,撥一匹馬讓他騎。

郵差趕著馬走,別人問他「如此急事,怎麼不騎馬?」

郵差回答說:「六隻腳跑,豈不比四隻更快!」

鵝變鴨

【原文】

有賣鵝者,因要出恭,置鵝在地。

登廁後,一人以鴨換去。

其人解畢出視,曰:「奇哉!才一時不見,如何便餓得恁般黑瘦了。」

【譯文】

有個賣鵝的,因要上廁所,便把鵝放在地上。

在其上廁所時,有個人用鴨將鵝換走。

那人便完出來一看,歎息說:「奇怪!才一會兒不見,怎麼就餓得這樣黑瘦了。」

帽當扇

【原文】

有暑月戴氈帽而出者,歇大樹下乘涼,即脫帽以當扇,扇訖謂人曰:「今日若不戴此帽出來,幾乎熱殺。」

【譯文】

有個人在盛夏戴著氈帽外出,由於戴帽太熱,便歇息在大樹下乘涼,該人摘下氈帽當扇子扇,扇罷對他人說:「今天要不戴此帽出來,幾乎熱死我。」

買海螄

【原文】

一人見賣海螄者,喚住要買,問:「幾多錢一斤?」

賣者笑曰:「從來海螄是量的。」

其人喝曰:「這難道不曉得!問你幾多錢一尺?」

【譯文】

有個人看見賣海螄的,叫住要買,問:「多少錢一斤?」

,賣海螄的人說:「海螄從來都是量的。」

那個人嚷道:「誰不曉得,我是問你多少錢一尺?」

澡堂漱口

【原文】

有人在澡堂洗浴,掬水入口而漱之。

眾各攢眉相向,惡其不潔。

此人貯水於手曰:「諸公不要愁,待我漱完之後,吐出外面去。」

【譯文】

有個人在澡堂裡洗澡,捧了一捧水吸到嘴裡漱口。

眾人擠眉對視,對其不乾淨十分厭惡。

那人捧水在手說:「諸位不要憂慮,待我漱完之後,便把水吐到外面去。」

何往

【原文】

一人稟性1呆蠢不通文墨,途遇一友,友問曰:「兄何往?」

此人茫然不答。

乃記「何往」二字,以問人,人知其呆,故為戲之曰:「此惡語罵兄耳。」

其人含怒而別。

次日復遇前友,問:「兄何往?」

此人遂憤然曰:「我是不何往,你倒要何往哩!」

【註釋】

1稟性:先天具有的性情、素質。

【譯文】

有個人十分呆蠢,不通文墨。

有一天此人外出,路上遇到一位友人,友人問道:「你何往?」

呆子茫然未做回答,但記住了「何往」二字。

呆子問他人道:「『何往』是什麼意思?」

那人知道他呆蠢,便有意開玩笑說:「『何往』是罵你的話。」

呆子含怒而別。

第二天,呆子又見那位友人,友人又說:「你何往?」

呆子一聽憤然道:「我是不『何往』,你倒要『何往』哩!」

呆執

【原文】

一人問大辟。

臨刑,對劊子手曰:「銅刀借一把來動手,我一生服何首烏1的。」

【註釋】

1何首烏:植物名。

蓼科,多年生纏繞草本,本名一交一 籐,根、莖俱可入藥。

【譯文】

有個人被判死刑。

臨行前,他對劊子手說:「借一銅刀來動手,我一輩子服用何首烏的。」

信陰陽

【原文】

有平素酷信陰陽者,一日被牆壓倒,家人欲亟1救。

其人伸出頭來曰:「且慢,待我忍著,你去問問陰陽,今日可動得土否?」

【註釋】

1亟(ji):急切。

【譯文】

有個平素酷信陰陽的人,一天牆倒把他砸在下面,家人要趕緊救他出來。

那人伸出頭來道:「且慢,我先忍著,你們去問問陰陽先生,今天是否可以動土?」

熱翁腿

【原文】

一老翁冬夜醉臥,置腳爐於被中,誤熱其腿,早起罵鄉鄰曰:「我老人家多吃了幾杯酒睡著了,便自不知,你們這班後生竟不來叫醒一聲,難道燒人臭也不曉得?」

【譯文】

有個老頭冬夜喝醉了酒,在被子裡放了一個暖腳爐後就躺下了,早晨起來發現腳爐燙傷了大腿,於是罵鄉鄰道:「我老人家多吃了幾杯酒睡著了,不能察覺腳爐燙著大腿,可是你們這些晚輩竟不來喊一聲把我叫醒,難道燒得人臭也不曉得?」

合著靴

【原文】

有兄弟共買一靴,兄日著以拜客赴宴,弟不甘服。

亦每夜穿之,環行室中,直至達旦1。

俄而靴敝,兄再議合買,弟曰:「我要睡矣。」

【註釋】

1達旦:直到第二天早晨。

【譯文】

有對兄弟合買了一雙靴子。

白天哥哥穿著靴子拜客赴宴,弟弟不甘心,便每天夜裡穿上靴子,在屋裡繞著圈走,直到天明。

不久靴子壞了,哥哥跟弟弟商量再買一雙靴子,弟弟說:「我要睡覺。」

教象棋

【原文】

兩人對弈象棋,旁觀者教不置口。

其一大怒,揮拳擊之,痛極卻步。

右手摸臉,左手遙指曰:「還不上士!」

【譯文】

有兩人下象棋,一個旁觀的人教導不停,其中一個下棋的十分惱怒,便揮舞拳頭揍那個旁觀教導的人。

那人被打得十分疼痛,連連後退,右手捂著臉,左手比劃說:「還不快上士!」

發換糖

【原文】

一呆子見有以發換糖者,謬謂凡物皆可換也。

晨起袖中藏發一綹以往,遇酒肆即入飽餐。

餐畢,以發與之,肆傭1皆笑。

其人怒曰:「他人俱當錢用,到我偏用不得耶!」爭辯良久,肆傭因發亂打。

其人徐理發曰:「整綹的與他偏不要,反在我頭上來亂搶。」

【註釋】

1肆傭:服務人員。

【譯文】

有個呆子見有人用頭髮換糖,便錯誤地認為不管什麼東西都可以換。

有一天早晨起來後,在袖子裡裝了一綹頭發出外,遇到酒館兒便進去飽餐起來。

餐後,呆子拿出頭髮一交一 給酒館兒,肆傭們大笑起來,呆子惱怒道:「別人的頭髮都可當錢用,輪到我為何偏不能用!」呆子和肆傭爭辯了很長時間,肆傭揪住呆子的頭髮亂打,呆子緩緩梳理自己的頭髮說:「整綹的給他偏不要,反在我頭上來亂搶。」

【評析】

殊稟的意思是特殊的稟性,本卷主要描寫的是癡呆善忘等類人群的言行舉止,從卷名來看,諷刺趣味已經不言而喻。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笑林廣記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