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廣記白話文》謬誤部:【原文】庸師慣讀破句,又念白字。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笑林廣記白話文》謬誤部

笑林廣記白話文

謬誤部

讀破句

【原文】

庸師慣讀破句,又念白字。

一日訓徒,教《大學序》,念云:「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

主人知覺,怒而逐之。

復被一蔭官1延請入幕,官不識律令,每事詢之館師。

一日,巡捕拿一盜鍾者至,官問:「何以治之?」

師曰:「夫子之道忠(音同盜鍾),怒而巳矣。」

官遂釋放。

又一日,獲一盜席者至,官又問,師曰:「朝聞道夕(音同盜席),死可以。」

官即將盜席者立斃杖下。

適冥王私行,察訪得實,即命鬼判拿來,痛罵曰:「什麼都不懂的畜生!你騙人館谷2,誤人子弟,其罪不小,謫往輪迴去變豬狗。」

師再三哀告曰:「作豬狗固不敢辭,但豬要判生南方,狗乞做一母狗。」

王問何故,答曰:「《曲禮》云:臨財母苟(音同狗)得,臨難母苟(音同狗)免。」

【註釋】

1蔭官:封建時代憑借上代餘蔭取得官職的人。

2館谷:舊時指給幕友或塾師的酬金。

【譯文】

有個不高明的教書先生常常斷錯句子,還經常念白字。

有一天他教訓徒弟,講授《大學·序》,他念道:「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

主人聽出了錯誤,非常生氣,把他趕了出去。

後來這個教書先生又被一個官員請去做幕僚,這個官員不懂律法,每件事情都要問這位先生。

一天,巡撫抓到一個偷鐘的人,官員就問:「如何處置他?」

這位先生說:「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

官員於是釋放了盜鐘的人。

又有一天,抓到了—個偷蓆子的人,官員又問那先生處置的方法,他就說:「朝聞道夕,死可以。」

官員立即將盜席的人打死了。

正趕上冥王私訪,知道了事情的實情,就命小鬼把教書先生抓來痛罵道:「什麼都不懂的畜生!你騙人錢財,誤人子弟,罪過不小,罰你轉世去變豬狗。」

教書先生再三哀求道:「做豬狗不敢推辭,只要求豬要判生南方,做狗乞求做一母狗。」

冥王問為什麼,他回答說:「《曲禮》云:臨財母狗得,臨難母狗免。」

兩企慕

【原文】

山東人慕南方大橋,不辭遠道來看。

中途遇一蘇州人,亦聞山東蘿蔔最大,前往觀之。

兩人各訴企慕之意。

蘇人曰:「既如此,弟只消備述與兄聽,何必遠道跋涉?」

因言:「去年六月初三,一人從橋上失足墮河,至今年六月初三,還未曾到水,你說高也不高?」

山東人曰:「多承指教。

足下要看敝處蘿蔔,也不消去得。

明年此時,自然長過你們蘇州來了。」

【譯文】

有個山東人羨慕南方大橋,不辭勞苦長途跋涉地到蘇州去看。

途中遇到一個蘇州人,這個蘇州人也因為聽說山東的蘿蔔最大,所以正前往山東去看。

兩人各自述說了羨慕之意。

蘇州人說:「既然如此,我就把南方大橋詳細地講述給你聽,何必要長途跋涉。」

於是就介紹道:「去年六月初三有人從橋上掉了下去,到今年六月初三還沒落入水中,你想這橋高不高?」

山東人說:「承蒙指教,山東的蘿蔔你也不需要去看了,明年的這個時候,自然會長到你們那邊去了。」

未冠

【原文】

童生有老而未冠者,試官問之,以「孤寒1無網」對。

官曰:「只你嘴上一胡一 須剃下來,亦勾結網矣。」

對曰:「童生也想要如此,只是新冠是樁喜事,不好戴得白網巾。」

【註釋】

1孤寒:家世寒微,無可依靠。

【譯文】

有個童生年紀已很大了,但沒戴帽子,考官問他為什麼不戴帽子,老童生回答說:「因為孤寒無網。」

考官說:「將你嘴上的一胡一 須剃下來,就夠結網了。」

童聲回答說:「我也想要這樣,只是戴新帽子是樁喜事,不好戴一頂白網巾。」

見皇帝

【原文】

一人從京師回,自誇曾見皇帝。

或問:「皇帝門景如何?」

答曰:「四柱牌坊,金書『皇帝世家』。

大門內匾,金書『天子第』。

兩邊對聯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又問:「皇帝如何裝束?」

曰:「頭帶玉紗帽,身穿金海青。」

問者曰:「明明說謊,穿了金子打的海青,如何拜揖?」

其人曰:「呸!你真是個冒失鬼,皇帝肯與哪個作揖的。」

【譯文】

有個人從京城回來,自我吹噓說曾經見到了皇帝。

有人問:「皇帝住所前是什麼樣?」

那人回答說:「四柱牌坊,上寫金字『皇帝世家』。

大門內匾,金書『天子第』。

兩邊對聯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問話的人又問:「皇帝穿些什麼?」

那人回答說:「頭戴玉紗帽,身穿金海青。」

問話的人說:「你顯然是說謊,穿了金子做的長袍,怎麼拜揖?」

那人回答說:「你真是個糊塗蟲,皇帝肯和誰作揖。」

借稱呼

【原文】

一家父子僮僕,專說大話,每每以朝廷名色稱呼。

一日友人來望,父出外,遇其長子,曰:「父王駕出了。」

問及令堂。

次子又云:「娘娘在後花園飲宴。」

友見說話僭分1,含怒而去。

途遇其父,乃述其子之言告之。

父曰:「是誰說的?」

僕在後云:「這是太子與庶子說的。」

其友愈惱,扭僕便打。

其父忙勸曰:「卿家弗惱,看寡人面上。」

【註釋】

1僭(jian)分:越分。

【譯文】

有戶人家父子與僮僕專說大話,事事都用朝廷用語相稱呼。

一天朋友到家,正巧主人外出,遇到長子,長子說:「父王駕出了。」

客人問到家母,次子又說:「娘娘在後花園飲宴。」

朋友見他們說話超越身份,含怒離開。

路上遇到主人,朋友敘述其子所說的話,主人問道:「是誰說的?」

僕人在後邊接話道:「這是太子與庶子說的。」

朋友一聽更加惱怒,扭住僕人便打。

主人急忙勸道:「卿家勿惱,看在寡人面上。」

看鏡

【原文】

有出外生理者,妻要捎買梳子,囑其帶回。

夫問其狀,妻指新月示之。

夫貨畢,忽憶妻語,因看月輪正滿,遂依樣買了鏡子一面帶歸。

妻照之罵曰:「梳子不買,如何反娶一妾回來?」

兩下爭鬧,母聞之往勸,忽見鏡,照云:「我兒有心費錢,如何討恁個年老婆兒?」

互相埋怨。

遂至訐訟1。

官差往拘之,差見鏡,慌云:「才得出牌,如何就出添差來捉違限?」

及審,置鏡於案。

官照見大怒云:「夫妻不和事,何必央請鄉官來講分!」

【註釋】

1訐(jie)訟:控告訴訟。

【譯文】

有個人出外經商,其妻讓他買把梳子回來。

丈夫問梳子是什麼形狀,妻子指著月牙說:「和月亮形狀一樣。」

丈夫賣完貨物,突然想起妻子的話,便抬頭看月亮,當時月亮正圓,於是按照月亮的樣子買了一面鏡子帶回來。

妻子拿起鏡子一看大罵道:「梳子不買,為何反倒娶了一個小老婆?」

夫妻爭吵不休,母親過來勸解,突然見到鏡子,照後說:「我兒有心花錢討小老婆,為何討個老太婆?」

三人互相埋怨告到官府。

當官的派衙役去捉拿到案,衙役見到鏡子,驚慌說:「才出來去捉人,為何又派人來捉我?」

等到審案時,衙役把鏡子放在案桌上,當官的照見大怒說:「夫妻不和之事,何必請地方官來說情。」

高才

【原文】

一官偶有書義未解,問吏曰:「此處有高才否?」

吏誤以為裁縫姓高也,應曰:「有。」

即喚進。

官問曰:「貧而無諂,如何?」

答曰:「裙而無襉1,折起來。」

又問:「富而無驕,如何?」

答曰:「褲若無腰,做上去。」

官怒喝曰:「咄!」裁縫曰:「極是容易,小人有熨斗。

取來燙燙。」

【註釋】

1襉(jiǎn):衣服上的褶子。

【譯文】

有個官員偶然不明書中語義,向差役問道:「這裡有高才嗎?」

差役誤認為裁縫姓高,便回答說:「有。」

隨即差役領來了裁縫,官員問道:「貧而無諂,怎麼解?」

裁縫回答說:「裙無襉,折起來。」

又問:「富而不驕,怎麼解?」

回答說:「褲若無腰,做上去。」

官人聽了十分惱怒,喝斥道:「咄!」裁縫說:「極是容易,若是皺了,小人有燙斗取來燙燙。」

不識貨

【原文】

有徽人開典而不識貨者,一人以單皮鼓一面來當。

喝云:「皮鑼一面,當銀五分。」

有以笙來當者,云:「斑竹酒壺一把,當銀三分。」

有當笛者,云:「絲緝火筒一根,當銀二分。」

後有持了事帕來當者,喝云:「虎狸斑汗巾一條。

當銀二分。」

小郎曰:「這物要他何用?」

答云:「若不贖。

留他抹抹嘴也好。」

【譯文】

有個安徽人開當鋪,但不識貨。

有個人拿一面單皮鼓來當,老闆喝道:「皮鑼一面,當銀五分。」

又有一個拿笙來當,老闆喊道:「斑竹酒壺一把,當銀三分。」

有個人拿笛子來當,老闆喊:「絲緝火筒一根,當銀二分。」

後來一個人拿了一條合房用的手巾來當,老闆喊道:「虎狸斑汗巾一條,當銀二分。」

小夥計說:「這東西要他幹什麼?」

老闆回答道:「如不贖回,留下它抹抹嘴也好。」

外太公

【原文】

有教小兒以「大」字者。

次日寫「太」字問之。

兒仍曰:「大字。」

因教之曰:「中多一點,乃太公的太字也。」

明日寫「犬」字問之,兒曰:「太公的太字。」

師曰:「今番點在外,如何還是太字?」

兒即應曰:「這樣說,便是外太公了。」

【譯文】

老師教學生認字,先教「大」字,第二天寫一個「太」字相問,學生仍念「大」字。

接著老師教學生說:「大字裡邊多一點,是太公的『太』字。」

又過了一天,老師寫「犬」字相問,學生說:「太公的『太』字。」

老師說:「現在點在外,怎麼還是『太』字?」

學生接口說:「這樣說,便是外太公了。」

床 榻

【原文】

有賣床 榻1者,一日夫出,命婦守店。

一人來買床 ,價少,銀水又低,爭執良久,勉強售之。

次日,復來買榻。

婦曰:「這人不知好歹,昨日床 上討盡我的便宜,今日榻上又想要討我的便宜了。」

【註釋】

1榻:狹長而較矮的床 。

【譯文】

有戶人家賣床 、榻。

有一天,丈夫外出,讓妻子看守店舖。

一人來買床 ,出價很少,討價很久,店婦勉強賣給了他。

第二天,那人又來買榻。

店婦說:「這人實在不知好歹,昨天在床 上討盡我的便宜,今日在榻上又想討我的便宜了!」

房事

【原文】

一丈母命婿以房典銀,既成交 而房價未足,因作書促之云:「家岳母房事懸望至緊,刻不容緩,早晚望公垂慈一處,以濟其急。

至感至感!」

【譯文】

有位岳母讓女婿用房子典銀,已經成交 ,但錢未給足,於是岳母寫信一封催促說:「岳母我房事盼望極緊,刻不容緩,從早到晚盼你到我這裡來,以解其急,深表感謝!」

賣糞

【原文】

一家有糞一窖,招人貨賣,索錢一千,買者還五百。

主人怒曰:「有如此賤糞,難道是狗撒的?」

鄉人曰:「又不曾吃了你的,何須這等發急。」

【譯文】

有戶人家有一窖糞,準備出賣,要價一千。

一個農夫還價五百,主人一大怒,說:「有這樣的賤糞嗎?難道是狗屙的?」

農夫說:「又不曾吃了你的,何必這樣著急。」

出醜

【原文】

有屠牛者,過宰豬者之家。

其子欲諱「宰豬」二字,回云:「家尊出亥1去了。」

屠牛者歸,對子述之,稱讚不已。

子亦領悟。

次日屠豬者至,其子亦回云:「家父往外出醜2去了。」

問:「幾時歸?」

答曰:「出盡丑自然回來了。」

【註釋】

1出亥:意為殺豬。

2出醜:意為殺牛。

【譯文】

宰牛人經過一宰豬人家,問主人在家嗎?其兒子想要避諱宰豬二字,便回答說:「父親殺豬去了。」

宰牛人回到家裡,對兒子講述宰豬人兒子所說的話,稱讚不已。

兒子領悟,第二天宰豬人來了,其兒子也回答說:「家父往外出醜去了。」

宰豬人問:「什麼時候回來?」

兒子回答說:「出盡丑自然就回來了。」

整嫂裙

【原文】

一嫂前行,而裙夾於臀縫內者,叔從後拽整之。

嫂顧見,疑其調戲,遂大怒。

叔躬身曰:「嫂嫂請息怒,待愚叔依舊與你塞進去,你再夾緊何如?」

【譯文】

嫂子走在前面,裙子夾在屁一股溝裡,小叔子從後把裙子拽出來。

嫂子回頭一看,以為是小叔子調戲她,十分惱怒。

小叔子躬身說:「嫂嫂請息怒,待我仍舊給你塞進去,你再夾緊怎麼樣。」

戲嫂臂

【原文】

兄患病獻神,嫂收祭物,叔將嫂臂暗捏一把。

嫂怒云:「看你肥肉吃得幾塊!」兄在床 上聽見,叫聲:「兄弟沒正經,你嫂要留來結識人頭的,大家省口出客罷。」

【譯文】

哥哥患病打算祭神,嫂子拾掇祭物。

小叔子將嫂子的胳膊偷偷地捏了一把。

嫂子惱怒說:「看你能吃幾塊肥肉!」哥哥在床 上聽見,叫道:「兄弟太沒正事,你嫂子要留下招待客人的,家裡人省點吃吧!」

利市

【原文】

一人元旦出門云:「頭一日必得利市方妙。」

遂於桌上寫一「吉」字。

不意連走數家,求一茶不得。

將「吉」字倒看良久。

曰:「原來寫了『口乾』字,自然沒得吃了。」

再順看曰:「吾論來,竟該有十一家替我潤口。」

【譯文】

有個人元旦出門說:「頭一天出門必得吉利才好。」

於是在桌上寫一個「吉」字。

不想連走數家,連一杯茶水都沒喝到。

那人回到家裡將「吉」字倒看了一會說:「原來寫了『口乾』二字,自然沒有吃的。」

接著又順著看說:「論理,應該有『十一』家替我潤口。」

官話

【原文】

有兄弟經商,學得一二官話。

將到家,兄往隔河出恭,命弟先往見其父。

父曰:「汝兄何在?」

弟曰:「撒屎。」

父驚曰:「在何處殺死的?」

答曰:「河南。」

父方悲慟而兄已至,父遂罵其次子,「何得妄言如是?」

曰:「我自打官話耳。」

父曰:「這樣官話,只好嚇你親爺罷了。」

【譯文】

有兄弟倆外出經商,學得一兩句官話。

歸來快到家時,哥哥到河南岸大便,讓弟弟先回去見父親。

父親說:「你哥在哪裡?」

弟說:「撒屎。」

父親十分驚恐,說:「在哪裡殺死的?」

弟弟回答說:「河南。」

父親悲痛大哭,正在這時哥哥回來了,父親於是大罵小兒子:「為何說如此假話?」

小兒子說:「我說的是官話。」

父親說:「這樣的官話,只能嚇你親爹罷了。」

掌嘴

【原文】

一鄉人進城,偶與人競,被打耳光子數下,赴縣叫喊。

官問:「何事?」

曰:「小人被人打了許多乳廣。」

官不信。

連問,只以乳廣對。

官大怒。

呼皂隸掌嘴。

方被掌,鄉人遂以指示官,正是這個樣子。

【譯文】

有個農夫進城,偶然與他人比賽,被人打了數個耳光子。

農夫跑到縣衙叫喊,縣官問:「什麼事?」

農夫說:「我被人打了許多乳廣。」

縣官不明白,連問數句,農夫只用「乳廣」回答。

縣官大怒,呼差役打其嘴巴。

剛被打,農夫急忙用手示意說:「正是這個樣子。」

乳廣

【原文】

一鄉人涉訟,官受其賄,臨審復掌嘴數下。

鄉人不忿,作官話曰:「老爺,你要人觜(言銀子也)我就人觜。

要銅圓(言銅錢也)就銅圓,要尾(言米也)就尾,為何臨了來又歹我的乳廣1?」

【註釋】

1乳廣:同「耳光」。

【譯文】

有個農夫被牽連進官司,當官的接受了他的賄賂,到了審案時,又打了他數下嘴巴。

農夫不憤,學作官話說:「老爺,你要人觜(銀子)我就給你人觜;要銅圓(銅錢)就給你銅圓;要尾(米)就給你尾,為什麼要審案時又打我的乳廣?」

初上路

【原文】

一人初上路,才騎牲口踏鐙1,掉落一鞋。

其人因作官話大聲曰:「啊呀。

掌鞭的,我的鞋(爺音)。」

趕鞭的以為喚他做爺,答云:「爺不敢。」

其人愈發急,大呼曰:「我的鞋(爺)!我的鞋(爺)!」掌鞭的不會其意,亦連聲回應曰:「爺,小的怎麼敢?」

其人只得仍作鄉語怒罵曰:「搠殺那娘,我一隻鞋(呀音)子脫掉了!」

【註釋】

1踏鐙:掛在牲口兩旁的鐵製腳踏。

【譯文】

有個人初上路,才騎上牲口踏上鐙,就掉落了一隻鞋。

那人用京城裡的話大聲喊道:「啊呀掌鞭的,我的鞋(爺音)!」掌鞭人以為喚他做爺,答道:「爺不敢當。」

那人更加著急,大喊道:「我的鞋(爺)!我的鞋(爺)!」掌鞭人未領會其意,也連聲回答說:「爺,小的怎麼敢做?」

那人只得仍然用家鄉話怒罵道:「日他娘,我一隻鞋(呀音)子掉了。」

鬧一鬧

【原文】

一杭人婦,催轎往西湖遊玩,貪戀湖上風景,不覺歸遲。

時已將暮,怕關城門,心中著急。

乃對轎夫言曰:「轎夫阿哥,天色晚了,我多把銀錢打發,你與我盡力鬧一鬧,早行進到裡頭去。

不但是我好,連你們也落得自在快活些。」

【譯文】

有個杭州婦女,催促抬轎的到西湖去遊玩。

由於貪戀風景,不覺歸來晚了,將要天黑。

婦女怕關城門,心裡著急,就對轎夫說道:「轎夫阿哥,天色晚了,我多給你們銀錢,你們給我盡力鬧一鬧,也好早些進到裡頭去,不但是我好,連你們也落得自己快活些。」

摸一把

【原文】

婦人門首買菜,問:「幾個錢一把?」

賣者說:「實價三個錢兩把。」

婦還兩個錢三把。

賣者云:「不指望我來摸娘娘一把,娘娘倒想要摸我一把,討我這樣便宜。」

【譯文】

有個婦女在門口買菜,問賣菜的:「幾個錢一把?」

賣主說:「實在說三個錢兩把。」

婦女還價兩個錢三把。

賣主說:「我不曾指望摸娘娘一把,沒想到娘娘倒想要摸我一把,討我的便宜。」

蘇空頭

【原文】

一人初往蘇州。

或教之曰:「吳人慣扯空頭,若去買貨,他討二兩,只好還一兩。

就是與人講話,他說兩句,也只好聽一句。」

其人至蘇,先以買貨之法,行之果驗。

後遇一人。

問其姓,答曰:「姓陸。」

其人曰:「定是三老官了。」

又問:「住房幾間?」

曰:「五間。」

其人曰:「原來是兩間一披。」

又問:「宅上還有何人?」

曰:「只房下一個。」

其人背曰:「原還是與人合的。」

【譯文】

一個人初次要去蘇州,有人告誡他說:「蘇州人一貫好說謊,如果去買東西,他要價二兩,只能還價一兩。

就是與人說話,他說兩句,也只能聽一句。」

那人到了蘇州,先用上法買東西,果然行之有效。

後來遇到一人問其姓什麼?回答說:「姓陸。」

那人說:「定是姓三的老官了。」

又問:「住房幾間。」

回答說:「五間。」

那人說:「原來是兩間半。」

又問:「家裡還有什麼人?」

回答說:「只有一個老婆。」

那人暗自說:「原來還是與人合用的。」

連偷罵

【原文】

吳人有灌園者,被鄰居竊去疏果,乃大罵曰:「入娘賊,春天偷了我嬸(筍),夏天又來偷我妹(梅)子,到冬來還要偷我個老婆(蘿蔔)。」

【譯文】

吳地有個菜農,被鄰居偷去蔬菜,於是大罵道:「入娘賊,春天偷了我的嬸(筍),夏天又來偷我妹(梅)子,到了冬天還要偷我的老婆(蘿蔔)。」

晾馬桶

【原文】

蘇州人家曬兩馬桶在外,瞽者不知,誤撒小解。

其姑喝罵,嫂忙問曰:「這娘賊個膿血,滴來你個裡面,還是撒來我個裡頭。」

姑回云:「我搭你兩邊都有點個。」

【譯文】

有戶蘇州人家在外邊晾了兩隻馬桶,一個瞎子不曉得,誤撒小便。

小姑子大吵大罵,嫂子急忙問道:「這個老娘賊,是撒在你的裡面,還是撒在我的裡面?」

小姑子回答道:「我和你的兩邊都有點。」

鳥出來

【原文】

一家養子瞞人,鄰翁問其婦曰:「娘子恭喜。

添了令郎。」

婦曰:「並無此事,要便是你鳥出來的。」

【譯文】

有戶人家生了兒子,對外隱瞞,鄰家老頭向那家婦女問道:「娘子,恭喜你生了兒子。」

婦女說:「並無此事,要是養了兒子便是你鳥出來的。」

軋棉花

【原文】

姑嫂二人地上軋棉花。

嫂問:「姑軋得幾何?」

姑曰:「盡力軋得兩腿酸麻,軋個絨勿出。」

【譯文】

姑嫂二人在地上軋棉花。

嫂子問小姑子軋了多少,小姑子回答說:「用盡力氣軋得兩腿發麻,連個絨也沒軋出來。」

慶生

【原文】

松一江一 有嫗誕辰,子侄輩商所以慶生者。

一曰:「叫伙戲子與渠湯湯,好弗熱鬧。」

一曰:「個非阿娘所好,弗如尋幾個和尚,與渠篤篤倒好。」

【譯文】

松一江一 地區有個老太太過生日,晚輩們商量慶祝生日的方法,一個說:「讓演戲的給她唱唱戲,是再熱鬧不過了。」

另一個說:「那不是老太太所喜歡的,不如找幾個和尚,給她篤篤倒好。」

賀壽

【原文】

賀友壽者,其友先期躲生,鎖門而出。

一日路上遇見,此人慣作歇後語,因對友曰:「前兄壽日,弟拉了許多喪門吊(客),替你生災作賀(禍)。

誰料你家入地無門,竟披枷帶鎖了。」

【譯文】

甲到乙家為其祝壽,乙提前躲避,鎖門外出了。

一天,兩人路上相見,甲擅長作歇後語,於是對乙說:「前些日子你過生日,我拉了許多喪門吊(客)替你生災作賀(禍),誰料你家入地無門,竟然披枷戴鎖了。」

壽氣

【原文】

一老翁壽誕,親友醵分1,設宴公祝。

正行令,各人要帶說「壽」字。

而壺中酒忽竭,主人一大怒。

客曰:「為何動壽氣(器)?」

一客云:「欠檢點,該罰。」

少頃,又一人唱壽曲。

傍一人曰:「合差了壽板。」

合席皆曰:「一發該罰。」

【註釋】

1醵(ju)分:湊份子。

【譯文】

有個老頭過生日,親友湊錢設宴為其祝賀,宴席中行酒令,每人行酒令都要帶「壽」字。

壺中酒突然干了,主人一大怒。

客人說:「為何動壽氣(器)?」

另一個客人說:「欠檢點,該罰。」

不一會,又一人唱壽曲,旁邊一人說:「合差了壽板。」

客人們都說:「更加該罰。」

不知令

【原文】

飲酒行令,座客有茫然者。

一友戲曰:「不知令,無以為君子也。」

其人詰曰:「不知命,為何改作令字?」

答曰:「《中庸》注云:『命猶令也。

』」

【譯文】

眾人飲酒行令,其中有個人茫然不知所措。

一位朋友開玩笑說:「不曉得行令,不能算是君子。」

那人反問道:「不知命中的『命』字為何改作『令』字?」

朋友回答說:「《中庸》注說:『命猶如令。

』」

十惡不赦

【原文】

鄉人匯緣進學,與父兄叔伯暑天同走,惟新生撐傘。

人問何故,答曰:「入學不曬(十惡不赦)1。」

【註釋】

1「入學不曬」和「十惡不赦」古音相同,音同而義不通。

【譯文】

同村的人聚在一起去學校,和父兄叔伯在大熱天一同走路,只有新生打著雨傘。

有人見此問是什麼緣故,回答說:「新生入學不曬(十惡不赦)。」

餛飩

【原文】

蘇州人有賣餛飩者。

夫偶出,令其妻守店,姿色甚美。

一人來買餛飩,因貪看想慕出神,叫曰:「娘子。

我要買飩(臀)。」

婦應曰:「你為何脫落子餛(魂)?」

【譯文】

蘇州有賣餛飩的,丈夫碰巧外出,讓妻子看守店舖,妻子的姿色十分秀美。

一個人來買餛飩,由於貪看想慕出神,喊道:「娘子我要買(你的)飩(臀)。」

婦人應聲道:「你為何丟掉了你的餛(魂)了?」

賣糖

【原文】

一糖擔歇在人家門首敲鑼,婦喝曰:「快請出去,只管在此湯手甚麼?湯手出個小的兒來,又要害我淘氣。」

【譯文】

有個挑糖擔的人在一戶人家門口敲鑼叫賣,該家婦女喊道:「快請離開,只管待在這裡嚷什麼?嚷出個小兒來,又要害我淘氣。」

食蔗

【原文】

一家請客,擺列水果,家主母取甘蔗食之,連聲叫淡。

廚司曰:「娘娘想是梢(騷)了。」

【譯文】

有戶人家請客,陳列了許多水果,主婦拿起甘蔗吃,連聲說味淡。

廚師說:「娘娘想是梢(騷)了。」

秤人

【原文】

天赦日秤人,婆先將媳上秤。

婆云:「娘子,你放在大花星上正好。」

次秤婆,媳云:「看婆婆不出,到梢(騷)了。」

【譯文】

天赦日秤人,婆婆先秤兒媳,婆婆說:「娘子,你放在大花星上正好。」

之後秤婆婆,兒媳說:「看婆婆不出,到梢(騷)了。」

蜆子1

【原文】

兩人相遇,各問所生子女幾何。

一曰:「五女。」

一曰:「一子。」

生女者曰:「一子是險子。」

生子者怒曰:「我是蜆子,強如你養了許多肉蚌。」

【註釋】

1蜆(xiǎn)子:軟體動物,介殼形狀像心臟,表面暗褐色,有輪狀紋,內面色紫,棲淡水軟泥中。

肉可食,殼可入藥。

【譯文】

兩人相遇,互相詢問對方生了幾個子女。

甲說:「生了五個女兒。」

乙說:「生了一個兒子。」

甲說:「生了一個兒子是險子。」

乙大怒說:「我是蜆子,強似你養了許多肉蚌。」

綿在凳上

【原文】

一女買綿子,正在講價,賣者欲出小恭,躊躕不決。

女云:「你放在此,難道我偷了不成?」

其人曰:「既如此,大娘綿(眠)在凳上,待我撒出來了。」

【譯文】

一女子買綿子,正在講價,貨主想要出去小便,躊躇不決。

女子說:「你放在這裡,難道我會偷去嗎?」

貨主說:「既然如此,大娘綿(眠)在凳上,等我撒出來吧。」

撒屁秤

【原文】

一人問鄰婦借秤,婦回云:「我家這管撒屁秤,是用不得的。」

其人曰:「娘子,你在前另有不撒屁的,求借我用一用。」

【譯文】

有個人向鄰婦借秤,婦女回答說:「我家這桿撒屁秤,是用不得的。」

那人說:「娘子,你在前面另有不撒屁的,求你借我用一用。」

日餅

【原文】

中秋出賣月餅。

招牌上錯寫日餅。

一人指曰:「月字寫成白字了。」

其人曰:「我倒信你騙,白字還有一撇哩。」

【譯文】

有個人中秋節出賣月餅,招牌上錯寫成「日餅」。

一個人指出:「月字寫成白字了。」

賣月餅的人說:「我難道會相信你的欺騙嗎?『白』字還有一撇哩。」

禁溺

【原文】

牆腳下恐人撒尿,畫一烏龜於壁上,且批其後曰:「撒尿者即是此物。」

一人不知就裡,仍去屙溺。

其人罵曰:「瞎了眼睛,也不看看。」

撒尿者曰:「不知老爺在此。」

【譯文】

有戶人家怕人在牆腳下撒尿,在牆壁上畫了一隻烏龜,並在後面寫了一行字:「撒尿者即是此物。」

有個人不曉得,仍去那裡撒尿。

主人罵道:「瞎了眼睛,也不看看。」

撒尿的人說:「不曉得老爺你在這裡。」

牆龜

【原文】

牆上畫一烏龜,專禁人屙溺,一人竟撒。

主家喝曰:「你看!」其人云:「原來烏龜在此看我撒尿。」

【譯文】

主人在自家牆上畫一烏龜,目的是禁止他人屙屎撒尿,有個人竟然照樣在此撒尿。

主人呵斥道:「你看(牆上畫的什麼)!」那人回答說:「原來烏龜在此看我撒尿。」

說大話

【原文】

主人謂僕曰:「汝出外,須說幾句大話,裝我體面。」

僕領之。

值有言「三清殿大」者,僕曰:「只與我家租房一般。」

有言「龍衣船大」者,曰:「只與我家帳船一般。」

有言「牯牛1腹大」者,曰:「只與我家主人肚皮一般。」

【註釋】

1牯牛:閹割過的公牛。

多泛指牛。

【譯文】

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外須說幾句大話,替我裝出一些體面。」

僕人答應了。

正趕上有人說「三清殿大」的,僕人說:「只跟我家的房子一樣大。」

有人說「龍衣船大」的,僕人說:「只跟我家的小船一樣大。」

有人說「牯牛肚子大」的,僕人說:「只和我家主人肚皮一樣大。」

掙大口

【原文】

兩人好為大言,一人說:「敝鄉有一大人,頭頂天腳踏地。」

一人曰:「敝鄉有一人更大,上嘴唇觸天,下嘴唇著地。」

其人問曰:「他身子藏哪裡?」

答曰:「我只見他掙得一張大口。」

【譯文】

有兩個人好說大話,甲說:「我們那有個很大的人,頭頂天腳踏地。」

乙說:「我們那有個人長得更大,上嘴唇觸天,下嘴唇著地。」

甲問道:「他的身子藏在哪裡?」

乙回答說:「我只看見他長了一張大嘴。」

天話

【原文】

一人說:「昨日某處,天上跌下一個人來,長十丈,大二丈。」

或問之曰:「亦能說話否?」

答曰:「也講幾句。」

曰:「講甚麼話?」

曰:「講天話。」

【譯文】

一個人說:「昨天從天上掉下一個人來,高十丈,寬二丈。」

有人問他說:「也能說話嗎?」

回答說:「也講幾句話。」

又問:「講什麼話?」

回答說:「講天話。」

謊鼓

【原文】

一說謊者曰:「敝處某寺中有一鼓,大幾十圍,聲聞百里。」

傍又一人曰:「敝地有一牛,頭在一江一 南,尾在一江一 北,足重有萬餘斤。

豈不是奇事?」

眾人不信。

其人曰:「若沒有這頭大牛,如何得這張大皮,幔得這面大鼓?」

【譯文】

有個說謊的對人說:「我們那某某寺廟裡有一鼓,幾十人才能圍過來,聲聞百里。」

旁邊又一個人說:「我們那有一頭牛,頭在一江一 南,尾在一江一 北,腳重一萬多斤,難道不是稀奇之事?」

眾人不相信。

那人說:「如果沒有這樣大的牛,就不會得到那樣大的牛皮,那麼用什麼去蒙那張大鼓。」

大浴盆

【原文】

好說謊者對人曰:「敝處某寺有一腳盆,可使千萬人同浴。」

聞者不信。

傍一人曰:「此是常事,何足為奇?敝地一新聞。

說來才覺詫異。」

人問:「何事?」

曰:「某寺有一竹林,不及三年,遂長有幾百萬丈。

如今頂著天長不上去,又從天上長下來。

豈不是奇事?」

眾人皆謂誑言。

其人曰:「若沒有這等長竹,叫他把甚麼篾子,箍他那隻大腳盆?」

【譯文】

有個好說謊的對人說:「我們那某某寺院有個大浴盆,可供幾千人一同洗浴。」

聽者不相信。

旁邊一人說:「此是常事,何足為奇。

我們那有一新聞說起來才覺得詫異。」

人們問:「什麼新聞?」

那人說:「某某寺院有一竹林,不到三年的時間,就長到幾百萬丈。

如今頂著天長不上去,又從天上長下來。

難道不是奇事?」

眾人都認為他的話是欺騙之言。

那人說:「如果沒有那樣的長竹,叫他用什麼竹篾子去箍他那隻大浴盆?」

誤聽

【原文】

一人過橋,貼邊而走。

旁人謂曰:「看仔細,不要踏了空。」

其人誤聽說他偷了蔥,因而大怒,爭辯不已,復轉訴一人。

其人曰:「你們又來好笑,你我素不相識,怎麼冤我盜了鍾?」

互相撕打。

三人扭結到官。

官問三人情事,拍案怒曰:「朝廷設立衙門,叫我南面坐,爾等反叫我朝了東!」掣簽就打。

官民爭鬧。

驚動後堂。

適奶奶在屏後竊一聽 。

聞之柳眉1倒豎,搶出堂來,拍案吵鬧曰:「我不曾干下歹事。

為何通同眾百姓要我嫁老公!」

【註釋】

1柳眉:形容女子細長秀美之眉。

【譯文】

有個人過橋,貼邊而走。

旁邊一人對那人說:「看仔細,不要踏了空。」

那人誤聽為說他偷了蔥,因而大怒,爭吵不休,二人轉述另一人。

其人說:「你們實在好笑,我和你們素不相識,為何冤枉我盜了鍾?」

三人互相撕打,扭打到官府。

當官的聽了三人扭打的緣由,拍案咆哮道:「朝廷設立衙門,叫我南面坐,你們反說我朝了東。」

隨即操起竹板就打。

官民爭辯吵鬧,驚動後堂。

正好官婦人在屏幕後邊竊一聽 ,聽後柳眉倒豎,闖出堂來,拍案吵鬧道:「我不曾做了壞事,為什麼通城百姓要我嫁老公!」

招(抓)弗得

【原文】

松一江一 人無子,一友問:「尊嫂曾養否?」

其人答曰:「房下養(癢)是常常養(癢)呢,只是孽(人)深招(抓)勿得。」

【譯文】

有個松一江一 人沒有兒子,一個朋友問:「尊嫂曾經養過嗎?」

松一江一 人回答說:「我老婆養(癢)是常常養(癢)的,只是孽(入)深招(抓)不得。」

【評析】

謬誤的意思是錯誤、差錯,是相對於真理而言的。

本卷主要描述生活中見到的說大話、有錯不改、知錯犯錯、不曉事理等現象,語言滑稽可笑,用詞簡練生動。

從總體來說,笑話扣緊社會脈動,對種種悖謬言行進行譏諷,今人看之既能取趣得樂,亦能深思寓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笑林廣記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