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秘旨》第八章 前修格言:心氣在肝,肝一精一不固,目眩無光;心氣在肺,肺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養生秘旨》第八章 前修格言

養生秘旨

第八章 前修格言

《太上玄鏡》曰︰純一陽一上升者謂之氣,純一陰一下降者謂之液,氣液相交於骨脈之間謂之髓,相交於膀一胱之外謂之一精一。

心氣在肝,肝一精一不固,目眩無光;心氣在肺,肺一精一不固,肌肉瘦弱;心氣在腎,腎一精一不固,神氣減少;心氣在脾,脾一精一不固,齒發浮落。

五臟之中,腎為一精一樞,心為氣管,真一精一在腎,余一精一自還、下曰︰真氣在心,餘氣自歸元府。

呂祖師曰︰一精一養靈根氣養神,此真真外更無真,神仙不肯分明說,迷了千千萬萬人。

又曰︰二八佳人一體似酥,腰間佩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

彭祖曰︰可惜可惜真可惜,自家有寶人不識,將來送於粉骷髏,卻向人間買秋石。

又仙真曰︰尾閭不禁滄海竭,九轉神丹都謾說,總有斑龍頂上珠,難補玉堂關下闕。

寥一陽一師曰︰夫人身中元氣,日日發生,只為不知保養,故被二邪侵削。

何為二邪?

風寒暑濕之邪,喜怒哀樂之邪,日夜攻伐,所以元氣耗竭,遂至於亡。

真一人知道保命,在留得元氣住,故敢人升元一精一、保元氣,合做一處,至堅至固,不耗不散,禁得二邪侵伐,然後能長生久視。

施肩吾曰︰氣是添年藥,心為使氣神,能知行氣主,便可作仙人。

譚紫霄曰︰神猶母也,氣猶子也,以神及氣,如以母召子,孰敢不至?

劉赤腳曰︰神氣自然,如子母相一愛一,只為塵情相隔,不能相見,若去了一分塵情,即有一分升降。

李清庵曰︰心歸虛寂,身入無為,動靜俱忘,到這裡一精一自化氣,氣自然化神,神自然還虛。

丘長春曰︰修行須要三全。

戒思慮,神全;戒言語,氣全;戒色一欲,一精一全。

又要三滿︰神滿,不思睡︰氣滿,不思食;一精一滿,不思欲。

或問︰前修格言既聞命矣,下手之工夫若何?曰︰顧人之用力何如耳。

吾之所以諄諄於惜一精一者,蓋以色心易動,欲一火難禁,情念一興,一精一離腎府,或隨溺而出,或流一溢於外,豈必交感而後洩哉?故曰︰有感於中,必搖其一精一。

此古人避色如避仇之說也。

是當於欲動之時,急轉念頭,即行調息之法,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內有所事,則欲亦可回,始雖強制,久則自然。

如縱其一婬一洩,則百媚紅顏,斷送萬萬千千少年的一性一命;一堆黃土,埋藏多多少少蓋世英雄。

興言及此,寧不寒心?是以聖賢專為後嗣計,自有天然之節制,何也?男子十六而一精一通,二十以前兩日復,三十以後十日復,四十以後月復,五十以後三月復,六十以後七月復,故曰六十閉戶,乃時加一愛一養,以為壽命之本也。

否則,雖勤吐納導引服餌藥石何益哉?唯能保守此一精一,則氣壯神全,長生可漸致矣。

或曰︰人有一飲而傾四坐,日擁俠邪二八以為樂,乃年老而未艾,有疏儀狄,屏驪姬,以二戒為競,競未艾而艾,此曷以故?曰︰是繫於人之所稟不同耳,然鮮有不傷於所恃者,唯能一愛一生可延生也。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養生秘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