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白話文》石勒傳:石勒字世龍,最初名..,是上一黨一武鄉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晉書白話文》石勒傳

晉書白話文

石勒傳

(上)

石勒字世龍,最初名..,是上一黨一武鄉羯族人。

他的祖先是匈奴旁枝羌渠的後裔,他的祖父耶奕於,父親周曷朱,一名乞翼加,都是部落裡的小頭目。

石勒出生時紅光滿屋,白氣從天上直連接到庭中,看到的人都感到驚奇。

十四歲時,石勒隨鄉里的人到洛陽行販,曾靠著上東門大聲呼嘯,王衍見後感到驚異,回頭對左右的人說:「剛才那個胡人小孩兒,我聽他的聲音感覺到有突出的志向,恐怕將來會成為國家的禍患。」

派人快馬去抓他,恰好石勒已經離開。

石勒長大後健壯而有膽量,雄武而又一愛一好騎射。

曷朱一性一格凶狠粗一暴,胡人們多不親近他,於是,他常常讓石勒代替自己監督治理群胡,各部胡人都喜一愛一信任石勒。

石勒所居住的武鄉北原山下的樹木形狀大都像騎兵,家中園子里長出人參,花和葉都非常茂盛,都長成一人形。

眾父老以及看相的人都說:「這個胡兒相貌奇異,志向和氣度非凡,他的前途不可估量。」

規勸鄉里的人友好地對待他。

當時,人們大都嗤笑,惟有鄔人郭敬、陽曲人甯驅認為可信,並加以資助。

石勒也感激他們的恩澤,並因此而努力耕作。

他常常聽到刀槍、鈴鐺的聲音,回家後告訴他母親,他母親說:「這是勞累了耳鳴,不是什麼不吉祥的徵兆。」

太安年間(302~304),并州鬧饑荒,遭戰亂,石勒與一些小胡兒逃散,於是,他從雁門返回投奔甯驅。

北澤都尉劉監想要捆他去賣掉,甯驅將石勒藏起來才免於難。

石勒於是偷偷地又投奔了納降都尉李川,途中遇見郭敬,流著淚叩頭訴說飢餓和寒冷。

郭敬也禁不住流淚,於是,將所帶的貨物賣掉,給他買東西吃,並將一些衣服送給他。

石勒對郭敬說:「現在大鬧饑荒,不能老這樣守著窮困。

眾胡人餓得非常厲害,應該引一誘他們到冀州去求食,乘機將他們抓起來賣掉,這樣,就可以兩全其美。」

郭敬非常贊同。

當時,正碰上建威將軍閻粹勸說并州史、東嬴公司馬騰抓胡人到山東出賣以充軍餉,司馬騰派將軍郭陽、張隆劫掠眾胡人打算送到冀州,兩個胡人用一個大枷枷住。

石勒當時剛二十多歲,也在被劫掠的胡人當中,並多次被張隆毆打、侮辱。

郭敬先前將石勒托付給郭陽和侄子郭時,郭陽是郭敬的同族兄長。

所以,郭陽、郭時常常替石勒勸解、請求,途中飢餓、疾病全仰賴郭陽、郭時周濟。

不久,石勒被賣給茌平人師歡做奴隸。

有一位老父對石勒說:「您的魚龍在髮際上已長好四道,當顯貴地作人主。

甲戌那一年,可與王彭祖商議。」

石勒說:「若是果真如您所說,我將不敢忘記您的恩德。」

一會兒老父不見了。

石勒在田里耕作時,常常聽到鼓角的聲音,他將此事告訴給眾奴隸,眾奴隸們也聽到了,於是,石勒順便說:「我小時候在家裡總是聽到這種聲音。」

眾奴隸回家後告訴師歡,師歡也感到石勒相貌奇特,於是,免除了他的奴隸身份。

師歡家靠近馬牧,與牧裡小頭目魏郡人汲桑有往來,石勒憑相馬的才能自薦給汲桑。

石勒曾經在武安的臨水替一人耕作,被散軍囚禁,當時,正碰上有一群鹿從旁邊走過,散兵們競相追趕野鹿,於是,石勒得以脫逃。

不一會兒,又看見一位老父,對石勒說:「剛才那野鹿就是我,您當做中州主,所以相救。」

石勒叩拜而接受了老父所說的話。

於是,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逮明等八人共同騎馬行盜。

後來,郭敖、劉征、劉寶、張日壹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投奔了他們,號稱十八騎。

後來又向東到赤龍、馬錄驥諸苑中,騎苑馬在遠方劫掠絲綢寶物,奉送給汲桑。

成都王司馬穎在蕩陰將皇帝擊敗,威一逼一皇帝到鄴宮時,王浚以司馬穎羞辱天子的名義,率領鮮卑軍攻擊他們,司馬穎害怕了,挾持惠帝向南逃奔到洛陽。

接著,惠帝又被張方威一逼一,遷到長安。

關東各處兵馬四起,都以誅殺司馬穎為名。

河間王司馬禺頁擔心東部的兵馬強盛起來,想要調和安定東夏的局勢,於是上書要求廢除司馬穎。

這一年,劉元海在黎亭稱漢王,司馬穎原來的將領陽平人公師藩等人自稱將軍,在趙魏起兵,人馬多達數萬。

石勒與汲桑率領牧人數百騎苑馬投奔了他們。

汲桑這時才讓石勒以石為姓,以勒為名。

公師藩任命石勒為前隊督兵,跟隨大軍去鄴城攻擊平昌公司馬模。

司馬模派將軍馮嵩迎戰,將公師藩擊敗,公師藩從白馬渡河南逃,濮陽太守苟日希討伐公師藩並斬殺了他。

石勒與汲桑逃到苑中,汲桑任命石勒為伏夜牙將,率領牧人劫掠郡縣的囚犯,又招募山澤中的亡命之徒,這些人一大都歸附了石勒,石勒率領他們響應汲桑。

於是,汲桑自稱大將軍,以替成都王司馬穎誅殺東海王司馬越、東嬴公司馬騰為名。

汲桑以石勒為前鋒,屢建戰功,於是又任命石勒為掃虜將軍、忠明亭侯。

汲桑進軍攻鄴城,任命石勒為前鋒都督,將司馬騰的將領馮嵩打得大敗,於是,迅速攻入鄴城,斬殺了司馬騰,殺死守軍萬餘人,劫掠婦女珍寶而去。

他們從延津渡黃河,向南攻擊兗州,司馬越非常害怕,派苟日希、王贊等人率軍討伐他們。

汲桑、石勒在樂陵攻擊幽州刺史石鮮,石鮮戰死。

乞活將軍田..率領五萬兵眾救援石鮮,石勒迎戰,擊敗田..,與苟日希等人在平原、陽平之間相持數月,大小決戰三十多次,雙方互有勝負。

司馬越害怕了,於是駐軍在官渡,為苟日希聲援,不久,汲桑、石勒被苟日希擊敗,戰死萬餘人,於是收合其餘兵眾,將投奔劉元海。

冀州刺史丁紹在赤橋截擊他們,汲桑、石勒又大敗。

汲桑逃往馬牧,石勒逃往樂平。

晉軍在平原斬殺汲桑。

當時,胡部大張..督、馮莫突等人率兵數千,駐紮在上一黨一一壁壘裡,石勒前往投奔了他們,為他們所喜一愛一、所器重,於是石勒乘勢勸張..督說:「劉單于起兵討伐晉朝,部大抗拒而不服從,這樣就能夠獨立嗎?」

張..督說:「不能。」

石勒說:「如果不能獨立,兵馬就應該有所歸屬。

現在,部落都已受單于賞賜、招募,常常有人聚集在一起議論,想要背叛部大而歸屬單于,應該早早想辦法。」

張..督等人一向沒有謀略,又害怕部下背叛自己,於是,偷偷地跟著石勒單騎歸順劉元海。

劉元海任命張..督為親漢王,馮莫突為都督部大,任命石勒為輔漢將軍、平晉王,以統率張..督、馮莫突等。

石勒於是讓張..督為兄長,賜姓石氏,名叫會,意為張..督是自己遇到的知己。

烏丸人伏利度也有兵眾二千,駐守在樂平壁壘,劉元海屢次招募而不能使他歸順。

石勒假裝在劉元海手下犯有罪過,因而投奔了伏利度。

伏利度非常高興,與石勒結為兄弟,並派石勒率諸胡人四出劫掠,所向無敵,於是,眾胡兵都畏服石勒。

石勒知道眾心已經歸向自己,於是乘機抓住伏利度,並告訴眾胡兵說:「現在起大事,我與伏利度誰適合作主帥?」

眾胡兵都推舉石勒。

石勒於是釋放伏利度,率領伏利度的部下歸順了劉元海。

劉元海加封石勒督山東征討諸軍事,將伏利度的部下配備給他。

劉元海派劉聰攻擊壺關,命令石勒率領所統率的七千人馬為前鋒都督。

劉琨派護軍黃秀等人救援壺關,石勒在白田擊敗黃秀,黃秀死,石勒於是攻陷壺關。

劉元海命令石勒與劉零、閻羆等七位將領,率兵三萬攻擊魏郡、頓丘諸壁壘,大都被攻陷。

劉元海暫任石勒為壘主將軍、都尉,挑選強壯的五萬人作為兵士,其餘老弱的都安居如故,軍隊沒有私自掠奪的現象,百姓們都懷念他。

劉元海僭皇帝位時,他派遣使者授予石勒持節、平東大將軍,校尉、都督、王和以前一樣。

石勒率軍進攻鄴城,鄴城守軍潰散,和郁逃到衛國。

石勒又在三台活捉魏郡太守王粹。

進攻趙郡,斬殺冀州西部都尉馮沖。

又在中丘攻擊乞活將軍赦亭、田..,都斬殺了他們。

不久,劉元海又授予石勒安東大將軍、開府,設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

石勒又進攻鉅鹿、常山,殺死二郡守將。

又攻陷冀州郡縣堡壘百餘個,兵眾達到十餘萬,將其中的名人賢士集中在一起,稱為君子營。

於是,石勒引用張賓作為謀主,開始設置軍功曹,以刁膺、張敬作為得力助手,以夔安、孔萇作為爪牙衛士,支雄、呼延莫、王陽、桃豹、逮明、吳豫等人作為將帥。

石勒又派將領張斯率領騎兵到并州北山諸縣勸說眾胡人、羯人,告訴他們安危得失。

眾胡人害怕石勒的威名,許多人來歸附他。

石勒又進軍常山,分別派遣諸將領進攻中山、博陵、高陽諸縣,投降的達數萬人。

王浚派將領祁弘率領鮮卑人段務塵等十餘萬騎兵討伐石勒,在飛龍山將石勒打得大敗,戰死萬餘人。

石勒退兵駐紮在黎陽,分別命令各位將領攻擊尚未攻下和叛變了的壁壘,收降三十餘座,設置守宰安一撫他們。

又進攻信都,殺死冀州刺史王斌。

於是,車騎將軍王堪、北中郎將裴憲從洛陽率兵討伐石勒,石勒燒燬兵營和糧食,回軍迎戰他們,駐紮在黃牛壘。

魏郡太守劉矩率全郡歸附石勒,石勒派劉矩統率他壁壘中的兵眾作為中軍的左翼。

石勒趕到黎陽,裴憲丟下士兵逃到淮南,王堪退兵駐守倉垣。

劉元海授予石勒鎮東大將軍,封為汲郡公,持節、都督、王都未變。

石勒堅決辭讓,不接受汲郡公。

石勒又與閻羆攻擊月者圈、苑市二壁壘,都被攻下,閻羆被流箭射死,石勒統率了他的兵眾。

石勒又偷偷地從石橋渡黃河,攻陷白馬,活捉男一女三千餘人。

向東襲擊鄄城,殺死兗州刺史袁孚。

接著,趁勢攻陷倉垣,殺死王堪。

渡黃河進攻廣宗、清河、平原、陽平諸縣,這些地方投降石勒的有九萬餘人。

向南渡黃河,滎陽太守逃往建業。

當時,劉聰進攻河內,石勒率騎兵與他相會,在武德進攻冠軍將軍梁巨,晉懷帝派兵前來救援。

石勒留下一些將領守武德,自己與王桑在長陵迎戰梁巨。

梁巨請求投降,石勒不准許,於是梁巨越牆而逃,被兵士抓住。

石勒快馬趕往武德,活埋降兵萬餘人,又一一列舉梁巨的罪行並斬殺了他。

晉軍退回,黃河以北的眾堡壘大為震驚,都請求投降,並送人質給石勒。

劉元海死去時,劉聰授予石勒征東大將軍、并州刺史、汲郡公,持節、開府、都督、校尉、王不變。

石勒堅決辭讓將軍之職,劉聰同意了。

劉粲率兵四萬進攻洛陽,石勒將輜重留在重門,率騎兵二萬在大陽與劉粲會師,在澠池將晉軍打得大敗,於是到達洛川。

劉粲出兵頧轅,石勒出兵成皋關,在倉垣圍攻陳留太守王贊,被王贊擊敗,於是退兵駐紮在文石津。

又打算向北攻擊王浚,碰上王浚的將領王甲始率領遼西鮮卑萬餘騎兵在津北擊敗趙固,石勒於是燒燬船隻,丟下營壘,率軍轉向柏門,去迎護重門的輜重,到石門,渡黃河,在繁昌攻擊襄城太守崔曠,殺害了他。

先前,雍州一浪一人王如、侯脫、嚴嶷等人在江淮間起兵,聽說石勒前來,非常害怕,於是派兵一萬在襄城抵禦石勒,石勒擊敗了他們,兵眾全都被俘。

石勒到達南陽,駐紮在宛城北面的山上。

王如害怕石勒攻擊襄城,於是,派人送珍寶車馬犒勞石勒的軍隊,要求與石勒結為兄弟,石勒接納了他。

王如與侯脫不和,他勸石勒進攻侯脫。

石勒夜晚命令士兵雞鳴時起程,早晨就一逼一近宛城城門,展開攻擊,十二天後,宛城被攻克了。

嚴嶷率兵救援侯脫,趕到時已經來不及了,於是投降了石勒。

石勒斬殺侯脫,囚禁嚴嶷並送到平陽,全部兼併了他們的兵眾,於是,軍勢更加盛大。

石勒向南進攻襄陽,攻陷長江以西的壁壘三十餘所,留刁膺據守襄陽,自己親自率領一精一銳騎兵三萬多人回攻王如。

他擔心王如的強大,於是奔向襄城。

王如知道後,派弟弟王璃率騎兵二萬五千,假裝犒勞軍隊,實際上是想偷襲石勒,石勒迎擊,消滅了他們,又駐紮在長江以西,流露出雄據長江和漢水的志向。

張賓認為不可以,規勸石勒回到北方,石勒沒同意,任命張賓為參軍都尉、領記室,職位次於司馬,專門居中總理事務。

元帝擔心石勒向南進攻,於是,派王導率領大軍討伐石勒。

石勒的軍糧不能接濟,餓死和受瘟疫威脅的超過一半,於是,採納張賓的計策,燒掉輜重,帶足糧食、捲起盔甲,渡沔水、進攻江夏,江夏太守楊山巨棄郡而逃。

又向北進攻新蔡,在南頓殺害了新蔡王司馬確,朗陵公何襲、廣陵公陳纁、上一黨一太守羊綜、廣平太守郡肇等率兵投降石勒。

石勒又進軍攻陷許昌,殺害平東將軍王康。

先前,東海王司馬越率洛陽的兵眾二十餘萬討伐石勒,司馬越死於軍中,於是,眾人推舉太尉王衍為主帥,率兵東下,石勒率輕騎追上王衍軍。

王衍派將軍錢端迎戰石勒,被石勒擊敗,錢端戰死。

衍軍大敗,石勒分兵包圍並猛射王衍軍,王衍軍死傷的堆積如山,無一人倖免。

於是活捉王衍以及襄陽王司馬范、任城王司馬濟、西河王司馬喜、梁王司馬禧、齊王司馬超、吏部尚書劉望、豫州刺史劉喬、太傅長史庾豈等人,讓他們坐在帷幕下,問他們晉朝過去的事情。

王衍、司馬濟等人害怕被殺死,紛紛搶著陳說,只有司馬范神色儼然,神態自若,他回過頭來斥責王衍、司馬濟說:「今天的事,有什麼必要再這樣紛紛陳說。」

石勒對他感到十分驚奇。

於是,石勒將諸王公卿士押到帳外殺害了,殺死的人很多。

石勒看重王衍的清辯,驚奇司馬范的神態,不忍心用兵器殺害他們,於是,讓人在夜晚推牆將他們壓死。

左衛將軍何倫、右衛將軍李惲得到司馬越死的消息後,護送司馬越的妃子裴氏和世子司馬毗從洛陽逃走。

石勒在有倉迎戰司馬毗,晉軍又大潰敗,石勒活捉司馬毗以及諸王公卿士,都加以斬殺,死的人很多。

接著,石勒趁勢率一精一銳騎兵三萬,進入成皋關,會合劉曜、王彌進攻洛陽。

洛陽攻下後,石勒歸功於王彌、劉曜,自己出頧轅,駐紮在許昌。

劉聰任命石勒為征東將軍,石勒堅決不接受。

先前,平陽人李洪有兵眾數千,在舞陽建壁壘駐守,苟日希暫任李洪為雍州刺史。

石勒進攻谷陽,殺死冠軍將軍王茲,在陽夏攻破並活捉王贊,任命王贊為從事中郎。

又在蒙城擊破並活捉大將軍苟日希,任命他為左司馬。

劉聰授予石勒征東大將軍、幽州牧,石勒堅決不接受將軍的封號。

先前,王彌接受劉暾的建議,準備搶先誅殺石勒,在東面的青州稱王,於是,派劉暾到齊徵召他的將領曹嶷。

石勒游守的騎兵抓獲了劉暾,得到王彌寫給曹嶷的書信,石勒殺死劉暾,私下裡有了圖謀王彌的計劃。

當時,正碰上王彌的將領徐邈私自率領部下離開王彌,王彌的勢力漸漸削弱。

等到石勒抓獲苟日希,王彌更加憎恨石勒,於是,派使者假裝用謙卑的話對石勒說:「您抓住倍日希而赦免了他,真是顯示神威啦!如果讓苟日希為您的左司馬,我為您的右司馬,天下就不難平定。」

石勒對張賓說:「王彌地位高,而言辭謙卑,恐怕他想為我效犬馬之勞。」

張賓說:「我看王彌有雄據青州之心。

家鄉,本來就是人心所嚮往的地方,您難道就不思念并州嗎?王彌之所以遲遲未發難,是因為擔心您在背後牽制他,他早有規勸您的想法,只是沒有合適的機會罷了。

現在若是不收拾他,恐怕曹嶷到後,成為他的羽翼,以後雖然後悔,也來不及了。

徐邈已經離去,王彌的軍勢稍有削弱,但看他統治的願望還很強,可以通過引一誘而消滅他。」

石勒認為說得對。

當時,石勒與陳午在蓬關相互攻擊,王彌也與劉瑞對峙,形勢很危急。

王彌向石勒求援,石勒未答應。

張賓進言道:「明公常常擔心沒有殺王彌的機會,現在天賜給了我們一個大好的機會。

陳午是個小人,怎能成為大敵?王彌是人中豪傑,將成為我們的禍害。」

石勒於是回師攻擊並斬殺了劉瑞。

王彌大喜,以為石勒是真心推舉,幫助他,不再懷疑石勒。

石勒率軍在肥澤攻擊陳午,陳午的司馬上一黨一人李頭勸石勒說:「您是天生的神武,應當平定四海,四海的百姓都仰慕您,希望您拯救他們於困苦之中。

有與您爭奪天下的,您不早早地去除掉他,而返回攻擊我們這些流人。

我們都是鄉一黨一小人,最後都將擁戴您,現在您何必一逼一迫得這樣急切呢?」

石勒認為講得有道理,次日早晨率軍退去。

石勒假稱請王彌在已吾會宴,王彌的長史張嵩勸王彌不要去赴宴,恐怕有專諸、孫峻之類的禍亂,王彌不聽。

王彌入席,飲酒至暢快時,石勒親自斬殺王彌並且吞併了王彌的兵眾,又上報劉聰,陳述王彌叛逆的情狀。

劉聰任命石勒為鎮東大將軍、都督並、幽二州諸軍事、領并州刺史,持節、征討都督、校尉、開府、幽州牧、公未變。

苟日希、王贊秘謀反叛石勒,石勒殺死了他們。

石勒又任命將軍左伏肅為前鋒都尉,攻掠豫州諸郡,至長江而還,駐紮在葛陂,收降一些夷族、楚族,安排將軍二千石以下的官員,讓他們繳納義谷,供給士兵們食用。

當初,石勒被賣到平原,與母親王氏失散。

到這時,劉琨派張儒送王氏給石勒,贈給石勒書信說:「將軍發跡於黃河以北,席捲兗州、豫州,縱橫於長江、淮河、漢水、沔水之間,即使自古的名將,也不能與您相比。

您之所以攻城而不能佔有其民眾,掠地而不能佔有其土地,一會兒像雲一樣聚合,一會兒像星一樣分散,將軍您知道是什麼原因使您這樣的嗎?存亡取決於得到什麼樣的主人,成功的關鍵在于歸附於誰,得到真正的主人就是義兵,歸附於叛逆之賊就是賊兵。

義兵雖然失敗,而功業必然成就,賊兵雖然暫時得勝,而終究必然被消滅。

以往赤眉、黃巾橫行天下,之所以一朝被消滅,正是因為出兵沒有名義,相聚而成為禍亂。

將軍以卓越的資質,威震海內,如果能選擇一個有德而又受推崇的主人,隨時望而歸順他,那麼,功勳、大義就會堂堂正正,富貴就會長享。

您背棄劉聰就會除掉禍根,歸向有德的主人就有福到來。

您如果能採納以往對您的教誨,改過圖新,那麼,天下就不足以平定,蟻寇就不足以掃除。

現在授給你侍中、持節、車騎大將軍、領護匈奴中郎將、襄城郡公,統領內外職務,兼有華戎的封號,顯貴地封給您大郡,以表彰您特殊的才能,將軍您應該接受這些,以滿足遠近之人對您的期望。

自古以來的確沒有戎人做帝王的。

至於做名臣,建功立業的,則有一些。

現在之所以有這些遲鈍的想法,是因為天下大亂,需要雄才大略的人。

遠聞將軍攻城野戰、神機妙算,雖然沒有看兵書,然而都暗暗地與孫吳兵法相契合,真所謂天生就知道的是上等人,通過學習才知道的是其次啊!只要有一精一銳騎兵五千,憑借將軍的才幹,就沒有什麼不能摧毀。

誠心和事實,都在張端起草的書信上。」

石勒給劉琨回信說:「事業和功德有不同的途徑,這是腐儒們所不知道的。

您應當為本朝盡節,而我是異族,難以替他們效力。」

於是送給劉琨一些名馬和珍寶,優厚地招待劉琨的使者,謝絕了劉琨的招撫。

石勒在葛陂整治房屋,督促農業生產,製造船隻,將進攻建鄴。

當時,正碰上久雨三個多月不停,晉元帝派諸將率江南兵眾大規模聚集到壽春,石勒軍中因飢餓、瘟疫而死的超過半數。

檄書早晚不停地傳到,石勒聚集諸將商議。

右長史刁膺勸石勒先曲意送去一封書信給元帝,請求替他掃平黃河以北,等到晉軍撤退之後再慢慢考慮。

石勒改容長嘯。

中堅將軍夔安勸石勒撤到高處躲避積水,石勒說:「將軍怎麼這樣膽怯啦!」孔萇、支雄等三十餘將又進言說:「趁吳軍還未聚集,我孔萇等請求各率三百步兵,從三十餘處乘船渡江,趁夜登上城頭,斬殺東吳將領,奪取他們的城池,吃他們的倉米。

今年定能攻破丹楊,平定江南,抓住司馬氏全家族諸兒輩。」

石勒笑著說:「這才是勇將的計謀。」

各賜給鎧甲和馬一匹。

又回過頭來問張賓道:「您意下知何?」

張賓回答說:「將軍攻陷帝都,囚禁天子,殺害王侯,搶掠他人妃子、公主,即使是拔下您的頭髮也難數您的罪過,怎能再當臣子侍奉司馬氏?去年誅殺王彌以後,不應該在這裡建立大營。

天降久雨在此數百里之中,是告訴將軍不應該留在此地。

鄴城有牢固的三台,西連平陽,四塞山河,有喉結之勢,應該北撤據有它。

討伐叛臣,使他們歸服,黃河以北平定以後,天下就沒有能超出將軍的了。

晉朝固守壽春,是害怕將軍前往襲擊,現在突然聽說將軍回師,必定高興敵方離去,而無暇用奇兵襲擊。

輜重取道北行,大軍指向壽春,待輜重運走後,大軍再慢慢返回,還擔心什麼進退沒有地方。」

石勒撩一起衣袖,翹一起鬍鬚說:「張賓的計策很對。」

於是責備刁膺說:「您輔佐我,應該規勸我成就功業,怎能勸我投降他人呢?您說的那計策該斬首。

然而看您秉一性一怯懦,所以饒恕您。」

於是降刁膺為將軍,提拔張賓為右長史,再加封中壘將軍,被當時的人稱為「右侯」。

石勒從葛陂出發,派石季龍率騎兵二千阻擊壽春的追兵。

當時,正碰上江南貨船到,搶到米布數十船,將士們爭相搶奪,沒有設防。

晉朝伏兵大舉攻擊,在巨靈口將石季龍打得大敗,投水而死的五百餘人,逃奔百餘里,直到石勒大軍中。

石勒軍中非常驚恐,以為晉朝大軍到了,石勒列陣待敵。

晉軍害怕有伏兵,於是,退到壽春,石勒所經過的各地,都堅壁清野,劫掠無所得,軍中非常缺糧,士兵們相互殺戮而食。

軍隊行到東燕,聽說汲郡的向冰有兵眾數千,堅壁在枋頭,石勒將在棘津北渡,又擔心向冰截擊,於是,召集眾將商議。

張賓進言道:「好像聽說向冰的船都在河中,沒上枋內,可挑選健壯勇敢的兵士千人,秘密地取道偷渡,襲擊向冰的船,用來渡過大軍。

大軍渡過後,向冰必定被捉。」

石勒採納了張賓的計策,讓支雄、孔萇等人從文石津捆木筏偷渡,石勒則率領眾兵士從酸棗向棘津進軍。

向冰聽說石勒大軍已到,開始想將船拖入枋內,正碰上支雄等人已偷渡,駐紮在他壁壘的門前。

支雄拖下向冰的船三十餘艘來偷渡他的兵眾,讓主簿鮮於豐挑戰,設三處伏兵以等待向冰。

向冰大怒,於是出戰,三處伏兵一齊發動,夾擊向冰,向冰大敗,石勒軍搶奪其物資,士氣大振。

石勒軍又長驅進攻鄴城,在三台攻擊北中郎將劉演,劉演的部將臨深、牟穆等人率兵數萬投降石勒。

當時,諸將領商議,想攻取三台作為據點,張賓進言道:「劉演的兵眾還有數千,三台險固,不能迅速攻下,如果放棄他,那麼他們就會自行崩潰。

王彭祖、劉越石是大敵,應該在他們還沒有防備的時候,秘密計劃進據罕城,然後再廣運糧草加以儲備,向西稟告平陽,平定并州、薊州,這樣,齊桓、晉文時的大業就可成就。

況且現在天下鼎沸,爭戰剛剛開始,人們都游離彷徨,沒有固定的志向,難以做到萬全,難以控制天下。

現在,得到土地的就會昌盛,失去土地的就會滅亡。

邯鄲、襄國,是趙的故都,依山傍險,是地形險要之地,可挑選這兩地作為國都,然後,再命令將領四出攻擊,授予他們奇妙的策略,推翻將要滅亡的,保住可以收降的,兼併弱小的,攻擊愚昧的,這樣,眾凶頑就可掃除,帝王之業就可圖謀。」

石勒說:「右侯的計策很好。」

於是進據襄國。

張賓又進言說:「現在我們駐紮在此,越石、彭祖非常忌諱,恐怕在我們城池還未牢固,物資儲備還不充足的時候就前來送死。

聽說廣平諸縣秋季作物已經成熟,可分別派遣諸將前去收掠野谷。

再派使者到平陽,陳說應該駐守此地的意思。」

石勒又同意了。

於是向劉聰上表,分別命令諸將攻擊冀州郡縣內的壁壘,這些壁壘大都降附,運糧食給石勒。

劉聰任命石勒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冀、幽、並、營四州雜夷、征討諸軍事、冀州牧,晉封漢上一黨一郡公,食邑五萬戶,開府、幽州牧、東夷校尉未變。

廣平的游綸、張豺擁有數萬兵眾,他們暫時接受王浚的命令,保守苑鄉。

石勒派夔安、支雄等七將攻擊他們,攻破其外圍壁壘。

王浚派督護王昌以及鮮卑人段就六眷、末木丕、段匹石單等部五萬餘兵討伐石勒。

當時,城牆、護城河還未修,於是在襄國構築隔城的雙重柵欄,設置障礙以等待敵軍。

就六眷駐紮在渚陽,石勒分別派遣諸將接連挑戰,不斷地被就六眷擊敗,又聽說就六眷大造攻城器一具,石勒問他的將佐:「現在敵人不斷地進一逼一,敵眾我寡,恐怕到時候不能解圍,外援不到,城內糧絕,即使是孫武、吳起再生,也不能固守。

我打算挑選將士,在野外列陣與敵決戰,你們認為怎樣?」

諸將都說:「應該固守襄國以拖垮敵人,敵人疲憊了自然撤退,到時候再追擊他們,就沒有不勝利的。」

石勒又問張賓、孔萇道:「你們認為怎樣?」

張賓、孔萇都說:「聽說就六眷約定在下月上旬在北城決戰,他們大軍遠來,連日戰守,因我軍勢寡弱,以為我們不敢出戰,一精一神上必定懈怠。

現在段氏各路兵馬的實力,末木丕最為強悍,他們一精一勇的兵卒都在末木丕處,可不要再出戰,以顯示我們弱小。

又迅速在北壘挖突門二十餘道,待敵人列陣防守未定,出其不意,直衝末木丕軍帳,敵人必定震恐,計策也來不及謀劃,正所謂迅雷不及掩耳。

末木丕軍逃散後,余敵自然潰散。

活捉末木丕之後,彭祖指日可定。」

石勒笑著採納了他們的計策,當即任命孔萇為攻戰都督,在北城造突門。

鮮卑兵進駐北壘,石勒待他們陣勢未定,親自率將士在城上吶喊。

此時孔萇指揮諸突門伏兵一齊出擊,活捉了末木丕,就六眷等余敵於是逃散。

孔萇乘勝追擊,敵一屍一伏地三十餘里,繳獲披甲戰馬五千匹。

就六眷收聚余兵,駐紮在渚陽,派使者求和,送鎧馬、金銀,並以末木丕三弟作為人質而換末木丕。

諸將都規勸石勒殺死末木丕以挫敗敵人的銳氣。

石勒說:「遼西的鮮卑,是強健之國,與我素無怨仇,他們只不過被王浚所指使罷了。

現在殺掉一人,而與一個國家結怨,不是上計。

如果放了他,他們必定高興,不再被王浚所利用。」

於是接受了人質,派石季龍與就六眷在渚陽立盟,雙方結為兄弟,就六眷等人引退。

石勒派參軍閻綜給劉聰報捷。

於是,游綸、張豺請求投降做藩臣,石勒打算襲擊幽州,一心要接納將士,姑且同意了,並就地任命為將軍。

於是,又派兵進攻信都,殺死冀州刺史王象。

王浚又任命邵舉行冀州刺史之職,防守信都。

建興元年(313),石季龍攻擊鄴城的三台,鄴城被攻破,劉演逃到廩丘,將軍謝胥、田青、郎牧等率三台的流人投降石勒,石勒任命桃豹為魏郡太守以安一撫他們。

又收段末木丕為義子,任命他為使持節、安北將軍、北平公,讓他回到遼西。

末木丕感激石勒的大恩,一路上每天朝南拜謝三次,於是,段氏一心歸附,從此王浚的威勢漸漸衰弱。

石勒襲擊苑鄉,活捉游綸並任命他為主簿。

又在上白攻擊乞活將軍李惲,斬殺了李惲,準備活埋他的降兵,一下認出了其中的郭敬,石勒說:「你是郭季子嗎?」

郭敬叩頭說:「是的。」

石勒下馬拉著他的手,流著淚說:「今天相遇,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賜給衣服、車馬,任命郭敬為上將軍,免除所有降兵的死罪,並把他們配備給郭敬。

石勒的將領孔萇攻擊定陵,殺死兗州刺史田徽。

烏丸人薄盛活捉渤海太守劉既,率五千戶百姓投降石勒。

劉聰授予石勒侍中、征東大將軍,其餘官爵不變,又封他母親王氏為上一黨一國太夫人,妻子劉氏為上一黨一國夫人,章綬首飾與王妃相同。

段末木丕作人質的弟弟逃回遼西,石勒大怒,把途經各地的令尉全都殺了。

烏丸人審廣、漸裳、郝襲反叛王浚,秘密地派使者投降石勒,石勒接納了他們,並優厚地撫一慰。

司州、冀州漸漸安定,百姓開始交納租賦。

石勒又設立太學,挑選通曉經書、擅長書法的官吏任命為文學掾,選擇將佐的子弟三百人進行教育。

原來,石勒的母親死了。

偷偷地葬在山谷中,沒有人知道具體地址。

後來,又設九命之禮,虛葬在襄國城南。

石勒問張賓道:「鄴是魏的故都,我準備營建。

那裡的風俗繁多而亂雜,必須要一位賢德而有名望的人去安一撫,誰可勝任呢?」

張賓回答說:「晉朝原東萊太守南陽人趙彭,聰慧、忠厚、有節一操一,有輔佐時政的卓越才幹,將軍若是取用他,必定能夠處理好各種關係和事情。」

石勒於是徵召趙彭,任命為魏郡太守。

趙彭到石勒處,流著淚推辭說:「我原來是晉朝的官吏,食晉朝的俸祿。

犬馬都留戀主人,我決不敢忘記晉朝的恩惠。

即使是得知晉朝的宗廟變成了茂草,我也應該像大河東流,去而不返。

明公應時接受天命,對於我說來,現在正是攀附的大好機會,但是,我已接受了他人的恩惠,怎麼可以再侍二姓呢,這是我的志向所不願做的,恐怕也不是明公所贊成的。

若是賜給我餘年,成全我小小的願望,那將是明公造化的大恩。」

石勒默默不語。

張賓進言道:「將軍神旗所經之處,晉朝官吏沒有不變節的,沒有能以大義做為進退的標準的,趙彭如此賢能,若是把將軍比喻為高祖,趙彭比喻為四公,那麼,這正是所謂的君臣相互瞭解,這也足以成就將軍曠世的願望,何必一定讓他做個小辟呢。」

石勒大喜,說道:「右侯說的正合我的心意。」

於是賜給趙彭安車駟馬,以卿士的俸祿供養,召他的兒子趙明為參軍。

石勒任命石季龍為魏郡太守,鎮守鄴城的三台,季龍篡位奪權的念頭萌發於此時。

當時王浚設置百官,驕奢一婬一虐,石勒有吞併他的想法,想先派使者前去觀察。

議論的人都說:「應該模仿羊祜與陸抗寫信去勸說。」

當時張賓有病,石勒到張賓處與他商議。

張賓說:「王浚借三部的力量,南面稱制,雖說是晉朝的藩臣,其實早懷有叛逆的志向,這樣,他必定想招納英雄,圖謀事業。

將軍威震海內,去就關係到生死存亡、勢力輕重,王浚想招撫將軍,就像當年楚想招撫韓信。

現在權且派使者前往,又沒有誠懇的表示,若是讓他懷有猜疑,圖謀的意思暴露,以後雖有奇策,也難以施展。

成就大事的人必定要先表現得卑下,推奉他,對他稱藩,尚擔心不被信任,羊、陸之事例,我看不可以倣傚。」

石勒說:「右侯說的是。」

於是派舍人王子春、董肇等多帶珍寶,奉表推崇王浚為天子,並說:「石勒本是個小胡,是戎族的後裔,正值晉朝綱紀松一弛,海內飢餓暴亂,百姓流離困厄,於是逃命到冀州,聚集在一起,以救一性一命。

現在晉朝國運淪喪,遠移吳會,中原沒有主人,百姓無所寄托。

惟有明公殿下,在各州各鄉享有厚望,為四海所推崇,做帝王的,除了您又有誰呢?石勒之所以冒著生命危險興義兵,誅殺暴亂,正是為了給明公掃除一些障礙。

希望殿下順應天時,登上皇位。

我石勒擁戴明公,如同天地父母,明公應該體察我的一片誠心,像對待兒子一樣給以慈一愛一。」

又送書信給棗嵩,並且以重金加以賄賂。

王浚問子春說:「石公是當時的英武之士,據有趙的故都,已形成鼎足對峙之勢,為什麼要對我稱藩,這可信嗎?」

子春回答說:「石將軍英才出眾,兵馬雄壯強盛,實如明公所說。

然而仰慕明公在各地的聲望,累世勳業輝煌,出鎮海內,威望傳佈天下,胡越欽敬明公的風範,戎夷歌頌明公的功德,那區區小一愛一哪敢不恭敬從命!昔日陳嬰、韓信難道是看不起帝王而自己不稱帝嗎?只是因為他們深知帝王不是可以憑借智慧和武力所能得到的。

石將軍與明公相比,就像月亮之於太陽,長江、黃河之於大海。

項籍、子陽覆滅的時代不遠,他們是石將軍鮮明的前鑒,明公又有什麼值得奇怪呢?況且自古以來的確只有胡人做名臣,而沒有胡人做帝王的。

石將軍不是厭惡帝王而讓給明公,只是因為想要得到它而又不為上天和百姓所答應啊。

希望明公不要猜疑。」

王浚大喜,封子春等為列侯,派使者回報石勒,以土特產相答謝。

王浚的司馬游統當時鎮守范陽,私下裡背叛王浚,派使者投降石勒。

石勒斬殺使者,送給王浚,以表明他的誠意。

王浚雖然沒有懲治游統,卻更加相信石勒的忠誠,不再懷疑了。

子春等人與王浚的使者到了,石勒命令藏起一精一壯士兵,大開城門,將羸弱之兵給使者看,北面拜謝使者,接受王浚的書信。

王浚贈給石勒塵尾,石勒假裝不敢拿,將它掛在牆上,早晚叩拜,並說:「我不能拜見主公,見塵尾就如見到主公。」

又派董肇獻表給王浚,希望能親自到幽州獻上尊號,又寫信給棗嵩,請求賜給并州牧、廣平公,以表示可信賴的誠意。

石勒將圖謀王浚,召子春瞭解情況。

子春說:「幽州自從去年大水,百姓已經絕糧,王浚貯糧百萬,不去撫恤,刑政苛刻殘酷,賦役繁多,陷害忠良,誅殺貶斥勸諫之士,手下之人難以活命,於是逃離、反叛將盡。

鮮卑、烏丸離心於外,棗嵩、田矯貪暴於內,人心沮喪,兵士羸弱。

然而王浚還營建台閣,設置百官,自稱漢高祖、魏武帝不足與他相比。

另外幽州民謠,怪異特別多,聽到的人沒有不為之寒心的,而王浚神氣自若,沒有一點害怕的表情,這些都預示著滅亡的日子將要到來。」

石勒撫一著几案笑道:「王彭祖真可以擒獲。」

王浚的使者到達幽州,一一陳述了石勒勢力的弱小及其專一、真誠。

王浚大喜,認為石勒誠實可信。

石勒集中兵力約定期限,將襲擊王浚,但又擔心劉琨以及鮮卑、烏丸成為後患,沉吟未決。

張賓進言道:「襲擊敵國,應該出其不意。

軍情急切,然而經日不行動,難道是有三方的擔心嗎?」

石勒說:「對,該怎麼辦?」

張賓說:「彭祖據守幽州,全依賴三部的力量,現在他們都已叛離,還成為仇敵,這樣,外部就沒有援救的力量來與我們對抗。

幽州饑饉,人們都忍饑含餓,眾叛親離,軍隊弱小,這樣,內部也沒有強兵來抵禦我們。

若是大軍行至幽州郊外,他們必定土崩瓦解。

現在三方未平定,將軍便能出兵千里之外征討幽州。

輕騎銳兵往返,不會超過二旬。

這樣,即使三方有什麼行動,按情形也足以周旋應付。

應該選擇時機,迅速出擊,不要錯過了時機。

況且劉琨、王浚雖然同是晉朝藩臣,其實是仇敵。

若是給劉琨去信,送上人質以請求和好,劉琨必定欣喜得到我們,高興王浚的滅亡,不至於援救王浚而襲擊我們。」

石勒說:「我不能解決的,右侯已替一我解決了,還有什麼可遲疑的呢!」

於是率輕騎襲擊幽州,執火把夜行。

行至柏人,殺死主簿游綸,因為他的兄長在范陽,擔心他派兵聲援的緣故。

又派張慮送信給劉琨,陳述自己罪過的深重,請求討伐王浚來為其效力。

劉琨平素痛恨王浚,於是給各州郡下檄文,說石勒知天命,想改過,收起多年的罪過,請求攻擊幽都,將來效忠行善,現在答應他的請求,受命和好。

石勒行進到易水,王浚的都護孫緯派人快馬告訴王浚,打算率軍阻擊石勒,游統制止了他們。

王浚的將佐都請求出擊,王浚怒道:「石公來,正要擁戴我,再敢請求出擊的斬首。」

於是命令設酒宴招待。

石勒早晨到達薊城,呵斥門官開門。

因懷疑有伏兵,於是先趕牛羊數千頭,聲言上禮,實際上是想堵住諸街巷,使兵不能出動。

王浚於是害怕了,坐立不安。

石勒登上議事廳,命令兵士捉住王浚,站在廳前,讓徐光責備王浚道:「你位冠元台,爵列上公,據有幽都強悍之國,地跨全燕一精一騎之鄉,手握強兵,坐視京城傾覆,不拯救天子,而想自立。

又專橫強一暴,殺害忠良,肆意縱一欲,罪惡遍及全燕。

你自作罪孽,豈不是天意嗎?」

讓他的將領王洛生用驛馬送至襄國斬首。

於是,分別遣散流人回歸故里,提拔荀綽、裴憲,資助給車馬、衣服。

又一一列舉朱碩、棗嵩、田矯等人以賄賂亂政的罪過,斥責游統不忠於王浚,將他們殺掉。

轉移烏丸人審廣、漸裳、郝襲、靳市等人到襄國。

燒掉王浚的宮殿。

任命晉朝尚書劉翰為寧朔將軍、行幽州刺史,戍守薊城,又設置守宰而還。

石勒派東曹掾傅遘兼任左長史,封王浚首級,獻給劉聰以報捷。

石勒回到襄國後,劉翰反叛石勒,投奔了段匹石單。

襄國大鬧饑荒,二斤谷值二斤銀,一斤肉值一兩銀。

因為石勒有平定幽州的功績,劉聰派使者柳純持節任命石勒為大都督陝東諸軍事、驃騎大將軍、東單于,侍中、使持節,開府、校尉、二州牧、公未變。

加贈金鉦黃鉞,前後鼓吹二部,增封十二郡。

石勒堅決推辭,只接受其中的二郡。

石勒封左長史張敬等十一人為伯、子、侯爵,文武官員晉陞各有等差。

石勒的將領支雄在廩丘攻擊劉演,被劉演擊敗。

劉演派將領韓弘、潘良襲擊頓丘,斬殺石勒任命的太守邵攀。

支雄追擊韓弘等,在廩丘殺死潘良。

劉琨派樂平太守焦球在常山攻擊石勒,斬殺常山太守刑泰。

劉琨的司馬溫嶠向西討伐山裡的胡人,石勒的將領逮明從中夾擊,在潞城將溫嶠擊敗。

因為幽州、冀州漸漸平定,所以石勒開始到各州郡核實民戶,每戶出布二匹、租二斛。

陳午在浚儀反叛石勒。

逯明在茌平攻擊甯黑,收降了他,並趁勢攻破東燕的酸棗而還,遷徙投降者二萬餘戶到襄國。

石勒派將領葛薄飽破濮陽,斬殺太守韓弘。

劉聰派使者范龕持節策封石勒,賜給弓箭,加封為陝東伯,專行征伐,可以直接加封任命刺史、將軍、守宰、列侯,歲終集中向朝廷上報。

又任命其長子石興為上一黨一國世子,加封翼軍將軍、為驃騎將軍副職。

劉琨派王旦攻擊中山,趕走石勒所任命的太守秦固。

石勒的將領劉面力迎擊王旦,把他擊敗,並在望都關活捉王旦。

石勒在樂陵襲擊邵續,邵續傾兵迎戰,大敗而回。

章武人王..在科斗壘起兵,擾亂石勒河間、渤海諸郡。

石勒任命揚武將軍張夷為河間太守、參軍臨深為渤海太守,各率步兵騎兵三千鎮守,平定那裡,讓長樂太守程遐駐紮在昌亭為他們聲援。

石勒遷徙平原烏丸人展廣、劉哆等部落三萬餘戶到襄國。

石勒派石季龍在梁城襲擊乞活將軍王平,大敗而回。

又在廩丘攻擊劉演。

支雄、逯明攻陷甯黑據守的東武陽,甯黑投黃河而死,支雄等遷徙其民眾萬餘人到襄國。

邵續派文鴦救援劉演,石季龍退避到戶關津,文鴦不能前進,於是駐紮在景亭。

兗、豫地區的豪右張平等起兵救援劉演,石季龍夜間丟下營壘埋伏一在外,揚言將回黃河以北,張平等信以為真,進入了空營。

石季龍趁機回兵擊敗了他們,於是攻陷廩丘,劉演逃到文鴦軍,石季龍活捉劉演的弟弟劉啟,送到襄國。

劉演就是劉琨的侄子,因為劉琨救過石勒的母親,所以石勒善待劉啟,賜給他田宅,讓儒官給他傳授經書。

當時大鬧蝗災,中山、常山最為厲害。

中山、丁零、翟鼠反叛石勒,攻擊中山、常山,石勒率騎兵討伐,抓住他的母親、妻子而還。

翟鼠守住胥關,於是逃到代郡。

石勒在坫城攻擊樂平太守韓據,劉琨派將軍姬澹率兵十餘萬討伐石勒,劉琨駐紮在廣牧,替姬澹聲援。

石勒將迎戰,有人勸他說:「姬澹兵馬強盛,銳不可擋,應該挖深溝、築高壘以挫其銳氣,攻守之勢不同,必能萬全無失。」

石勒說:「姬澹大軍遠來,筋疲力竭,像犬羊一樣湊合在一起,號令不一,可以一戰而活捉他,有什麼強盛的。

敵人已經快到了,怎麼可以捨棄,大軍一動,萬難中途返回,若是姬澹趁我們退去而追擊,自顧都來不及,怎麼能夠挖深溝、築高壘。

這是不戰而自取滅亡的方法。」

立即斬殺勸諫者。

石勒設疑兵在山下,分兩處埋伏。

石勒親自領輕騎與姬澹交戰,假裝敗北。

姬澹驅兵追擊,石勒前後伏兵湧一出,進行夾擊,姬澹大敗,石勒得到披鎧甲的馬萬匹,姬澹逃奔代郡,韓據投奔劉琨。

劉琨的長史李弘獻出并州,投降石勒。

劉琨於是投奔段匹石單。

石勒遷徙陽曲、樂平民戶到襄國,設置守宰而還。

孔萇在桑乾追擊姬澹。

石勒派兼左長史張敷給劉聰報捷。

石勒征伐樂平,他的南和令趙領招集廣川、平原、渤海數千戶百姓反叛他,投奔邵續。

河間的刑嘏多次徵召而不到,也聚集數百人反叛。

石勒巡視冀州諸縣,任命右司馬程遐為寧朔將軍、監冀州七郡諸軍事。

石勒的姐夫廣威將軍張越與諸將玩捕博遊戲,石勒親自去觀看。

張越開玩笑觸犯石勒,石勒大怒,呵斥力士折斷他的小腿而把他殺死。

孔萇進攻代郡,姬澹戰死。

當時,司州、冀州、并州、兗州的流人數萬戶在遼西,相互招引,不安於本業。

孔萇等進攻馬嚴、馮月者久攻不下。

石勒向張賓詢問計策,張賓回答說:「馮月者等人本不是明公的大仇人,遼西的流人都留戀故土。

現在應該撤軍停戰,選派一精一干的太守,模仿漢龔遂的事跡,不拘於固定的制度,對他們施仁澤、揚武威,這樣,幽州、冀州的賊寇指日可定,遼西流人指日可到。」

石勒說:「右侯說得對。」

召孔萇等人回襄國,任命武遂令李回為易北都護、振武將軍、高陽太守。

馬嚴的兵眾大都是李潛的部下,李回原來是李潛府下長史,其手下一向懾服李回的威德,所以大多反叛馬嚴,歸順李回。

馬嚴因兵眾離散,非常害怕,於是逃奔幽州,在途中淹死。

馮月者率兵投降石勒。

李回移居易京,流人投降的每年常有數百,石勒十分賞識李回,封他為弋陽子,食邑三百戶。

加封張賓食邑一千戶,晉位為前將軍,張賓堅決不接受。

黃河以北大鬧蝗災,當初破土而生,二旬之後則變成蠶的樣子,七八天後扒在地上,再過四天就蛻殼飛走,吃遍百草,只是不吃三豆和麻,并州、冀州最為厲害。

石季龍從長壽津渡河,進攻梁國,殺死內史荀闔。

劉琨與段匹石單、涉復辰、疾六眷、段末木丕等人在固安相會,將要商量討伐石勒的計劃,石勒派參軍帶金寶贈給末木丕以離間他們。

末木丕既想報答石勒的恩惠,又欣喜得到優厚的賄賂,於是勸說涉復辰、疾六眷等退兵,劉琨、段匹石單也退到薊城。

邵續派侄子邵濟進攻石勒的渤海郡,俘獲三千人而還。

劉聰的將領趙固是獻洛陽歸順的,擔心石勒襲擊他,於是派參軍高少送信推崇石勒,請求率軍討伐劉聰。

石勒以大義相責備,趙固非常忿恨,與郭默攻掠石勒的河內、汲郡。

段末木丕殺死鮮卑單于截附真,立忽跋鄰為單于。

段匹石單從幽州攻擊末木丕,末木丕擊敗了他,匹石單逃回幽州,趁機殺死太尉劉琨,劉琨的將佐相繼投降石勒。

末木丕派弟弟騎督去幽州攻擊匹石單,匹石單率部眾數千將投奔邵續,石勒的將領石越在鹽山截擊,大敗匹石單,匹石單退兵防守幽州。

石越中流箭而死,石勒為他停樂三月,追贈為平南將軍。

當初,曹嶷擁有青州,反叛劉聰,接受南面晉朝的命令,又因為建鄴路遠,不能及時援救,害怕石勒襲擊,所以派使者勾通議和。

石勒授予曹嶷東州大將軍、青州牧,封為琅王牙公。

劉聰病重,用驛馬詔令石勒為大將軍、錄尚書事,接受遺詔輔政,石勒堅決推辭才罷。

劉聰又派使者持節任命石勒為大將軍、持節鉞,都督、侍中、校尉、二州牧、公未變。

增封十郡,石勒不接受。

劉聰死後,他的兒子劉粲即偽位,他的大將軍靳准在平陽殺死劉粲,石勒命令張敬率騎兵五千為前鋒討伐靳准,石勒統率一精一兵五萬接應,駐紮在襄陵北原上,羌族、羯族投降的四萬餘戶。

靳准多次挑戰,石勒堅守壁壘以挫敗其銳氣。

劉曜從長安進駐蒲阪,劉曜又稱帝,任命石勒為大司馬、大將軍,加九錫,增封十郡,加上以前的共十三郡,晉爵為趙公。

石勒在平陽小城攻擊靳准,平陽大尹周置等人率六千雜戶投降石勒,巴帥以及諸羌、羯投降的十餘萬戶,石勒將他們遷徙到司州諸縣。

靳准派卜泰送大車、服飾求和,石勒與劉曜都有招降靳准的想法,石勒於是把卜泰送給劉曜,使劉曜知道城內無歸順他的想法,以挫敗他的軍勢。

劉曜秘密與卜泰結盟,派卜泰回平陽撫一慰諸屠各。

石勒懷疑卜泰與劉曜有陰謀,想要斬殺卜泰以迅速收降靳准,諸將都說:「現在斬殺卜泰,靳准必定不再投降,就讓卜泰在城中宣揚漢的盟誓,使他們誅殺靳准,靳准必定因害怕而馬上投降。」

石勒很久才聽從諸將的建議放走卜泰。

卜泰到平陽,與將領喬泰、馬忠等起兵攻擊靳准,殺死靳准,推選靳明為盟主,派卜泰以及卜玄奉送傳國六璽給劉曜。

石勒大怒,派令史羊升出使平陽,責備靳明等殺死靳准之罪。

靳明大怒,斬殺羊升。

石勒怒不可遏,晉軍攻擊靳明,靳明出戰,大敗,橫一屍一二里。

靳明閉城門堅守,不再出戰。

石勒派左長史王修給劉曜報捷。

晉朝彭城內史周堅殺死沛內史周默,獻彭沛投降石勒。

石季龍率幽州、冀州的兵眾會合石勒攻擊平陽。

劉曜派征東將軍劉暢救援靳明。

石勒命令駐軍蒲上。

靳明率平陽的兵眾投奔劉曜,劉曜向西退到粟邑。

石勒焚燒平陽宮室,派裴先、石會修復劉元海、劉聰二墓,收劉粲以下百餘具一屍一首埋葬了,把渾儀、樂器遷徙到襄國。

劉曜派使者郭汜等持節任命石勒為太宰,領大將軍,晉爵趙王,增封七郡,加上以前的共二十郡,出入警戒、清道,冕有十二旒,乘坐金根車,駕六匹馬,模仿曹一操一輔漢的事跡,夫人為王后,世子為王太子。

石勒的舍人曹平樂因為出使而留在劉曜處為官,他對劉曜說:「大司馬派王修等來,外表很真誠,其實是觀察大駕的強弱,謀劃等王修返回,率輕騎襲擊您。」

當時,劉曜軍勢正殘弱,擔心王修外出宣揚。

劉曜大怒,追郭汜等返回,在粟邑斬殺王修。

終止授予石勒太宰之職。

劉茂逃回,申述王修的死因,石勒大怒,誅殺平樂三族,追贈王修為太常。

又得知停止了對他特殊禮儀的封授,更加怒不可遏,下令說:「我兄弟奉戴劉家,超過了一般大臣的忠心,若是沒有我家兄弟,他們哪能南面稱帝,根基奠定了,便想圖謀我。

天不幫助惡人,所以借靳准之手除害。

我以為侍奉君主應當像舜侍奉瞽瞍一樣,所以又推崇他為主人,希望和好如初,哪知他多年的惡一性一不改,殺害我真誠的使者。

帝王的興起,又哪是固定不變的呢!趙王、趙帝,我自己選取,名號的大小,難道要他節制嗎!」於是設置太醫、尚方、御府諸令,命令參軍晁贊建正陽門。

不久門崩壞,石勒大怒,斬殺晁贊。

倉促發怒行刑之後,不久又為此後悔,於是賜給棺木服飾,追贈為大鴻臚。

平西將軍祖逖在蓬關攻擊陳川,石季龍救援陳川,祖逖退兵進駐梁國,石季龍派揚武將軍左伏嘯攻擊他。

石勒在襄國四門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十餘個小學,一精一選將佐豪右子弟百餘人受教,並且安排有人擊柝防衛。

又設置挈壺署,鑄造豐貨錢。

河西鮮卑族日六延反叛石勒,石季龍前往討伐,在朔方擊敗日六延,斬殺了二萬餘人,俘獲三萬人,獲得牛馬十餘萬。

孔萇討伐、平定幽州諸郡。

當時,段匹石單部眾因飢餓而逃散,丟下妻子兒女,匹石單投奔邵續。

曹嶷派使者來朝聘,獻給土產,請求以黃河為界。

桃豹到蓬關,祖逖退到淮南。

石勒又遷徙陳川的部眾五千餘戶到廣宗。

石季龍與張敬、張賓以及諸將佐百餘人勸石勒稱帝,石勒下文書說:「我因德寡,而枉受尊一寵一,日夜不安,就如同臨深淵,走薄冰,哪裡可以接受尊號,為四方之人所取笑!昔日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服侍殷朝,公子小白擁有一匡天下的強盛,還尊崇周室。

況且現在國家比殷周興隆,我的德行比二伯卑下呢?應該馬上停止這種議論,不許再講。

從今以後,有敢再講的用刑治罪,不赦免。」

於是作罷。

石勒又下文書說:「現在大亂之後,法令煩亂,應該採集法令中主要的部分,作為施行的條款。」

於是命令法曹令史貫志制訂《辛亥制度》五千字,施行十餘年,從此開始用法令。

晉朝太山太守徐龕叛降石勒。

石季龍以及張敬、張賓、左右司馬張屈六、程遐等文武一百二十九人上疏說:「我們聽說有不凡的氣度,必定有不凡的功業;有不凡的功業,必定有不凡的事業。

所以三代衰敗,五伯相繼興起,平息患難,挽救時局,功績比於前王。

殿下是天生的聖哲,應時運,縱橫天下,驅除邪惡,成就大業,普天之下,率土之濱,沒有不在困境中得到解救的,好的徵兆不斷出現,日月相繼,人們都希望明公離開劉氏。

懾服於明公威德的佔十分之九。

現在天下太平,星辰和諧,遠及大海,輾轉翻譯,天人仰慕,確實應該築祭壇,登上皇帝位,讓那些攀附之人享受到一點恩澤。

請求依照劉備在蜀、魏王在鄴的例子,以河內、魏、汲、頓丘、平原、清河、巨鹿、常山、中山、長樂、樂平十一郡,以及前趙國、廣平、陽平、章武、渤海、河間、上一黨一、定襄、范陽、漁陽、武邑、燕國、樂陵十三郡,共二十四郡,二十九萬戶建立趙國。

封地內依舊改為內史,以《禹貢》、魏武收復冀州之境為準則,南至盟津,西到龍門,東至黃河,北到邊境地帶。

任命大單于鎮守、撫一慰百蠻。

撤除並、朔、司三州,都設置部司進行監察。

希望敬重天命,以應群臣之望。」

石勒面向西推讓五次,面向南推讓四次,百官都叩頭堅決請求,石勒才答應下來。

(下)

晉大興二年(319),石勒偽稱趙王,大赦死刑以下的囚犯,減去百姓田租的一半,按等級賜給講孝悌、著力農耕和為義而獻身者的孤兒衣帛不等,賜給孤老鰥寡者每人三石谷,聚會飲酒七天。

按照春秋各國以及漢初侯王每代開始稱元年的習慣,改稱趙王元年,並開始建造土神廟、谷神廟和宗廟,營建東西宮,又任命從事中郎裴憲、參軍傅暢、杜嘏為經學祭酒,參軍續鹹、庾景為律學祭酒,任播、崔睿為史學祭灑,專門負責胡人的訴訟。

任命張離、張良、劉群、劉謨等人為門生主書,主管胡人的收支。

加重法禁,不得侮辱改換衣帽的漢人頭面人物,稱胡人為國人。

派使者巡視各州郡,鼓勵、督促百姓從事農業桑業生產。

加封張賓為大執法,專門總管朝中政事,位於百官之首。

封石季龍為單于元輔、都督禁衛諸軍事,封前將軍李寒為司兵勳,教導國中君臣的子弟擊劍、射箭以及作戰方法。

任命記室佐明楷、程機撰寫《上一黨一國記》,中大夫傅彪、賈薄、江軌撰寫《大將軍起居注》。

從這以後,朝會常常用天子的禮樂招待群臣,儀式、冠冕,極為可觀。

不久,群臣建議論功行賞,石勒說:「從我起兵到現在,十六年了。

文武將士跟著我作戰,冒著被箭石擊中的危險,備嘗艱辛,那些在葛陂之戰中功勞最顯著的,應該優先賞賜。

若是還活著,就隨功勞的大小封爵,至於戰死者的孤兒,則賞加一等。

這樣,就差不多足以慰藉死者和活著的,表明我的心意。」

又下文書,不准弟弟娶喪夫的嫂子,禁止服喪的人婚娶,火葬的制度讓他們按本地風俗。

孔萇進攻邵續十一個別營,都攻下了。

不久,邵續被石季龍所抓獲,送到襄國。

劉曜的將領尹安、宋始據守洛陽,投降了石勒。

晉朝徐州刺史蔡豹在檀丘打敗徐龕,徐龕派使者到石靳處,陳述討伐蔡豹的計策。

石勒派將領王步都作為徐龕的前鋒,派張敬率騎兵接應。

張敬到達東平,徐龕懷疑張敬是來襲擊自己的,於是斬殺王步都等三百餘人,又投降了晉朝。

石勒大怒,命令張敬守住他的要害部位。

天降大雨,中山、常山雨更大。

滹沱河氾濫,河水沖塞了山谷,大松樹都被拔了起來,浮在滹沱河裡,東流到渤海,低濕的原野裡堆積得像山一樣。

孔萇攻陷了文鴦十多個營壘,得勝後放鬆了防備,文鴦趁夜晚偷襲了他,孔萇大敗後退回。

石勒開始制定三面懸掛的樂器和八佾之舞,製造金根大車,黃屋的左邊懸掛大軍旗,天子的車子、旗幟和禮樂都齊備了。

石勒派石季龍率步兵騎兵四萬人討伐徐龕,徐龕派長史劉霄到石勒處請求投降,送妻兒為人質,石勒接受了。

當時,蔡豹駐紮在譙城,石季龍進攻蔡豹,蔡豹趁夜晚逃跑了,石季龍率兵進駐封丘後即返回。

石勒遷移朝臣掾屬以上的士族三百戶到襄國崇仁裡,設置公族大夫統率他們。

石勒的宮殿以及諸門剛建成,制定的法令很嚴,尤其忌諱說胡人。

一次,一個喝醉酒的胡人騎馬闖進了止車門,石勒大怒,問宮門小執法馮翥說:「國君制定法令,尚且希望威令能通行天下,何況這宮闕之間呢?剛才騎馬闖進門的是什麼人,為什麼不彈劾稟報?」

馮翥惶恐之際忘記了忌諱,回答說:「剛才有一喝醉酒的胡人騎馬闖進,我們只能呵斥、阻擋他,而不能與他說話。」

石勒笑著說:「胡人,自然難以與他講話。」

於是,寬恕了馮翥。

石勒派石季龍在..山以北襲擊托候部掘咄哪,大破其軍,俘獲牛馬二十多萬。

石勒制定五品官制,由張賓負責選拔。

後來又續定九品官制。

任命張班為左執法郎、孟卓為右執法郎,主管士族,幫助有關選舉的事務。

命令諸大臣以及州郡每年推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之人各一名。

設置都部從事各一部一州,俸祿二千石,職位與丞相司直相當。

石勒下命令說:「去年河水沖出的大木材堆積如山,這大概是皇天想讓我修理宮殿,可以模仿洛陽的太極殿建成建德殿。」

於是,派從事中郎任汪負責指揮工匠五千人采木材供給建築。

黎陽人陳武的妻子一胎生下三個男孩一個女孩,陳武帶著妻兒到襄國上書陳述此事。

石勒下文書,認為是陰陽和諧順暢的結果,賜給他一個一乳一母,一百石谷,雜色的絲織品四十匹。

石季龍在厭次攻擊段匹石單。

孔萇攻擊段匹石單部內諸城,全部攻下了。

段匹石單走投無路,於是,帶領他的臣下,用車拉著棺材出城投降。

石季龍送段匹石單到襄國,石勒封段匹石單為冠軍將軍,封他的弟弟文鴦、亞將衛麟為左右中郎將,都帶金印和紫色的綬帶。

分散安置流人三萬多戶,恢復他們的本業,設置守宰安一撫他們。

這樣,冀州、并州、幽州以及遼西以西的諸屯都被石勒所攻陷。

當時,晉朝征北將軍祖逖駐紮在譙城,準備平定中原。

祖逖善於撫一慰百姓,招降納叛,黃河以南地區多背叛石勒而歸順了他。

石勒很害怕,不敢前來騷擾,於是下書說:「祖逖多次成為邊境的禍患。

祖逖,北州士人中的望族,或許是想念祖宗。

可到幽州,修理他祖氏墳墓,安排兩家人守墓。

希望祖逖像趙他一樣感恩,停止進攻和暴亂。」

祖逖聽說後非常高興,派參軍王愉出使石勒處,以地方特產相贈,並建立和好的關係。

石勒優厚地招待了祖逖的使者,並派左常侍董樹回訪問候,以百匹馬,五十斤金相答謝。

從此以後,兗州、豫州安定,人們得以休養生息。

因為營建建德殿的井木歪斜下陷,從事中郎劉奧被斬於殿中。

不久,石勒對此事又後悔了,追贈劉奧為太常。

建德校尉王和挖出一個圓形石頭,上面刻的字是:「量秤的石頭,重四鈞,是度量衡的準則,有新氏製造。」

議論者沒有確切的解釋,有的認為是吉兆。

參軍續鹹說:「是王莽時的器物。」

當時,正處於戰亂之後,典章制度毀壞了,於是,石勒就命令禮官製作度量衡的準則和固定格式。

又得到一個鼎,容積四升,裡面有三十個大錢,上面寫著:「百當千,千當萬。」

鼎上刻有十三個篆體字,不知道是什麼字,將鼎藏在永豐倉。

這以後,石勒下命令,無論公私都以錢作為流通媒介,然而,人們都不高興這樣做。

於是,國家拿出公絹換賣成錢,限定中等絹一千二百文一匹,下等絹八百文一匹。

可是,百姓私家購買,中等絹要四千文,下等絹二千文,投機取利的人賤買私錢,貴賣給官府。

當時,因為這種犯罪而被殺死的有十多人,但是錢還是沒有流通。

石勒遷徙洛陽的新銅馬、翁仲到襄國,將它們陳列在永豐門。

祖逖牙門將童建害死蔡內史周密,派使者請求投降石勒。

石勒殺了他,把頭送給祖逖說:「惡人走遍天下都是惡人,叛逃的臣子、官吏,是我的大仇人。

將軍憎惡的,就是我憎惡的。」

祖逖派使者回謝。

從這以後,兗州、豫州地區營壘中叛逃的,祖逖都不接納。

這兩州的人一大概很多都同時屬於兩方。

石勒讓故里武鄉人中的年老者或舊友到襄國,到後,親自與鄉老們並列坐著高高興興地喝酒,酒宴中,談到了以往的事。

當初,石勒與李陽是鄰居,每年為爭奪漚麻池,互相毆打。

到這時,石勒對父老們說:「李陽是個壯士,為什麼不來?漚麻池的事是平民時的仇恨,現在,正是我在天下增強威信的時候,難道還跟一個匹夫為敵!」於是派人召來李陽。

李陽到後,石勒與他盡情地喝酒戲謔,石勒拉著李陽的胳膊笑著說:「我以往嘗夠了你凶狠的拳頭,你也飽嘗了我厲害的手掌。」

於是賜給李陽豪華的住宅一區,封他為參軍都尉。

接著,下令說:「武鄉,就是我的豐沛,我死後,魂靈將回到那裡,現在免除他們三代的徭役和賦稅。」

由於百姓才開始恢復本業,儲存的糧食還不多,所以,石勒重新規定禁止釀酒,郊祭宗廟都用醴酒,施行數年,沒有再釀酒的人。

不久,石勒任命石季龍為車騎將軍,率領三萬騎兵到離石去討伐鮮卑郁粥,俘獲士兵和牛馬十多萬,郁粥逃到烏丸,其餘眾城都投降了。

以前,石勒的世子石興死了,到這時,又立兒子石弘為世子,任中領軍之職。

石勒派石季龍統率內外一精一兵四萬人討伐徐龕,徐龕堅守不出戰,於是,石季龍築牆長期圍困,讓士兵建房耕地。

晉朝鎮北將軍劉隗投降了石勒,被任命為鎮南將軍,封為列侯。

石季龍攻陷徐龕,將他送到襄國,石勒將他裝到口袋裡,從百尺高的樓上往下摔死,然後讓王步都等人的妻兒將他割碎吃了,並且活埋徐龕的降兵三千人。

晉朝兗州刺史劉遐害怕了,從鄒山退兵,駐紮在下邳。

琅王牙內史孫默獻出琅王牙,投降石勒。

徐州、兗州之間的很多營壘都送去人質請求投降,都被石勒就地封為守宰。

清河人張披當程遐長史,程遐很親近他。

張賓推舉張披為別駕,引薦他參與政事。

程遐痛恨張披離他而去,同時,又討厭張賓的權勢。

石勒的世子石弘,就是程遐的外甥。

程遐自以為有靠山,想在朝中取得威望和權勢,於是,讓石弘的母親誣陷說:「張披和張賓是遊俠,他們的門客每天有一百多乘,眾人的期望都歸向了他,這樣,對朝廷不利,為了國家,應該除掉張披。」

石勒表示贊同。

這樣,張披因為取急召沒按時到,所以就把他殺了。

張賓知道程遐離間了自己,於是也不敢請求寬恕張披,不多久,石勒任命程遐為右長史,統領朝中政事。

這件事情的發生,使朝中大臣沒有不震懾而投靠程氏的。

當時,祖逖已死,石勒開始侵犯晉朝邊境。

石勒的征虜將軍石他在贊西打敗了晉軍,活捉將軍衛榮而回。

征北將軍祖約害怕了,退到壽春。

石勒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晉書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