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演義》第十回 逾黃澤劉鄩失計 襲晉陽王檀無功:師厚晚年,擁兵自恣,幾非梁主所能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五代史演義》第十回 逾黃澤劉鄩失計 襲晉陽王檀無功

五代史演義

第十回 逾黃澤劉鄩失計 襲晉陽王檀無功

五代史演義卻說梁任楊師厚為天雄節度使,兼封鄴王。

師厚晚年,擁兵自恣,幾非梁主所能制,幸享年不久,遽爾去世,梁廷私相慶賀。

租庸使趙巖,判官邵贊,請分天雄軍為兩鎮,減削兵權,梁主友貞依計而行。

天雄軍舊轄疆土,便是魏、博、貝、相、澶、衛六州,梁主派賀德倫為天雄節度使,止領魏、博、貝三州,另在相州置昭德軍,兼轄澶、衛,即以張筠為昭德節度使,二人受命赴鎮。

梁主又恐魏人不服,更遣開封尹劉鄩,率兵六萬名,自白馬頓渡河,一陽一言往擊鎮、定,實防魏人變亂,暗作後援。

德倫至魏,依著梁主命令,將魏州原有將士,分派一半,徙往相州。

魏兵皆父子相承,族姻結合,不願分徙,甚至連營聚哭,怨苦連天。

德倫恐他謀變,即報知劉鄩,鄩屯兵南樂,先遣澶州刺史王彥章,率龍驤軍五百騎入魏州。

魏兵益懼,相率聚謀道:「朝廷忌我軍府強盛,所以使我分離,我六州歷代世居,未嘗遠出河門,一旦骨肉分拋,生還不如死罷!」當即乘夜作亂,縱火大掠,圍住王彥章軍營。

可見一動不如百靜。

彥章斬關出走,亂兵擁入牙城,殺死德倫親卒五百人,劫德倫禁居樓上。

德倫焦急萬分,適有亂軍首領張彥,禁止一黨一人剽掠,但一逼一德倫表達梁廷,請仍舊制,德倫只好依他奉表。

梁主得表大驚,立遣供奉官扈異,馳撫魏軍,許張彥為刺史,惟不准規復舊制。

彥一再固請,梁使一再往返,只是繼詔宣慰,始終不許復舊。

彥怒裂詔書,散擲地上,戟手南指,詬詈梁廷,且憤然語德倫道:「天子愚闇,聽人穿鼻,今我兵甲雖強,究難自立,應請鎮帥投款晉一陽一,乞一外援,方無他患。」

仍要求人,何如不亂。

德倫顧命要緊,又只得依他言語,向晉輸誠,並乞援師。

晉王得書,即命李存審進據臨清,自率大軍東下,與存審會。

途次復接德倫來書,說是梁將劉鄩,進次洹水,距城不遠,懇速進軍。

晉王尚慮魏人多詐,未肯輕進。

德倫遣判官司空頲往犒晉軍。

頲系德倫心腹,既至臨清,密陳魏州起亂情由,且向晉王獻言道:「除亂當除根,張彥凶狡,不可不除,大王為民定亂,幸勿縱容亂首!」

晉王乃進屯永濟,召張彥至營議事,彥率一黨一與五百人,各持兵仗,往謁晉王。

晉王令軍士分站驛門,自登驛樓待著,俟彥等伏謁,即喝令軍士,將他拿下,並捕住一黨一目七人。

彥等大呼無罪,晉王宣諭道:「汝陵脅主帥,殘虐百姓,尚得說是無罪麼?我今舉兵來此,但為安民起見,並非貪人土地,汝向我有功,對魏有罪,功小罪大,不得不誅汝以謝魏人。」

彥無詞可答。

即由晉王出令處斬,並及一黨一目七人。

殺得好。

餘眾股慄,晉王復傳諭道:「罪止八人,他不復問,眾皆拜伏,爭呼萬歲。

越日,皆命為帳前親卒,自己輕裘緩帶,令他擐甲執兵,冀馬前進,眾心越覺感服。

賀德倫聞晉王到來,率將吏出城迎謁。

晉王從容入城,由德倫奉上印信,請晉王兼領天雄軍。

晉王謙讓道:「我聞城中塗炭,來此救民,公不垂察,即以印信見讓,誠非本懷。」

未免做作。

德倫再拜道:「德倫不才,心腹紀綱,多遭張彥毒手,形孤勢弱,怎能再統州軍?況寇敵一逼一近,一旦有失,轉負大恩,請大王勿辭!」晉王乃受了印信,調德倫為大同節度使。

德倫別了晉王,行抵晉一陽一,為張承業所留,不令抵任,後文再表。

且說晉王存勗,既得魏城,令沁州刺史李存進,為天雄都巡按使,巡察城市。

遇有無故訛言,及掠人錢物,悉誅無赦,城中因是帖然,莫敢喧嘩。

一面派兵襲陷德、澶二州,梁將王彥章,奔往劉鄩軍營,家屬猶在澶州城內,被晉軍掠取,仍然優待,且遣使招置彥章。

彥章置家不顧,殺斃晉使,晉軍乃把彥章家屬,駢戮無遺。

劉鄩進次魏縣,晉王出軍抵禦,他素好冒險,但率百餘騎往探鄩營,偏為鄩所探悉,分佈伏兵,待晉王馳至,鼓噪而出,圍繞數匝,晉王躍馬大呼,麾騎衝突,所向披一靡一,騎將夏魯奇,手持利刃,翼王突圍,自午至申,殺死梁兵百餘名,方得躍出,奪路馳回。

梁軍尚不肯捨,在後急追,魯奇請晉王先行,自率百騎斷後,又手刃梁兵數十人,身上亦遍受創傷,正危急間,救星已到。

李存審率軍前來,擊退梁兵,隨王回營。

晉王檢點從騎,雖多受傷,陣亡只有七人,乃顧語從騎道:「幾為虜笑。」

從騎應聲道:「敵人怎敢笑王,適使他見王英武哩!」晉王因魯奇獨出死力,撫賞有加,賜姓名為李紹奇。

劉鄩馳入魏縣城中,數日不出,杳無聲跡。

晉王懷疑,便命偵騎往探鄩軍,返報城中並無煙火,只有旗幟豎著,很是整齊。

晉王道:「我聞劉鄩用兵,一步百計,這必是有詐謀哩!」乃再命偵探,始得確報,果繫縛芻為人,執旗乘驢,分立城上。

晉王笑道:「他道我軍盡在魏州,必乘虛襲我晉一陽一,計策卻很是利害,但他的長處在襲人,短處在決戰,我料他前行不遠,速往追擊,不難取勝。」

料事頗明。

遂發騎兵萬人,倍道急追,果然鄩軍潛逾黃澤嶺,欲襲晉一陽一,途次遇著霪雨,道險泥滑,部眾扳籐援葛,越嶺西行,害得腹疾足腫,或且失足墮死,因此不能急進。

晉一陽一城內,也已接得軍報,勒兵戒嚴,鄩軍行至樂平,糧食且盡,又聞晉一陽一有備,後面又有追兵到來,免不得進退兩難,驚惶交迫。

大眾將有變志,勢且潰散,鄩泣諭道:「我等去家千里,深入敵境,腹背皆有敵兵,山谷高深,去將何往?惟力戰尚可得免。

否則一死報君便了。」

部眾感他忠誠,才免異圖。

晉將周德威本留鎮幽州,見前回。

聞劉鄩西襲晉一陽一,亟引千騎往援,行至土門,鄩已整眾下山,自邢州繞出宗城,欲襲據臨清,絕晉糧道。

又復變計。

德威兼程追鄩,到了南宮,捕得鄩諜數人,斷腕縱還,令他還報道:「周侍中已到臨清了!」鄩始大驚,按兵不進,那知中了德威詭計,直至次日遲明,始由德威軍略過鄩營,馳入臨清,煞是鬥智。

鄩始悔為德威所賺,亟引兵鄩貝州。

晉王連得軍報,已知鄩由西返東,追兵不能得手,乃出屯博州,遙應德威。

德威追鄩至堂邑,殺了一仗,互有死傷,鄩移軍莘縣,設塹固守,自莘及河,築甬道以通糧餉。

晉王存勗,也出屯莘縣西偏,煙火相望,一日數戰,未分勝負,晉王分兵攻鄩甬道,用著大刀闊斧,斬伐柵木,鄩督兵堅拒,隨壞隨修,晉軍亦無可奈何,只捕得數十人,便即退還。

劉鄩也算能軍。

梁主友貞,偏責鄩老師費糧,催令速戰,鄩歷奏行軍情形,且言晉系勁敵,不能輕戰,只有訓兵養銳,徐圖進取云云。

這報呈將進去,又接梁主手諭,問他何時決勝,鄩很是懊悵,竟覆奏道:「臣今日無策,惟願每人給千斛糧,始可破賊。」

看官!試想這梁主友貞,雖然是素一性一優柔,見了這種奏語,也有些忍耐不住,便復下手諭道:「將軍屯軍積糧,究竟為鄩饑呢?還是為破賊呢?」

鄩接得此諭,不得已召問諸將道:「主上深居禁中,不知軍旅,徒與少年新進,謀畫軍機,急求一逞,無如敵勢方強,戰必不利,奈何奈何?」

智囊也沒法了。

諸將齊聲道:「勝負總須一決,曠日持久,亦非善策。」

鄩不禁變色,退語親軍道:「主暗臣諛,將驕卒惰,我未知死所了!」

越日,又召集諸將,每人面前置水一器,令他飲盡,大眾皆面面相覷,無人敢飲。

鄩便對諸將道:「一器中水,尚難盡飲,滔滔河流,能一口吸盡麼?」

眾始知他借水喻意,莫敢發言,偏是朝使到來,總是促戰。

鄩乃自選一精一兵萬餘人,開城薄鎮定軍營。

鎮定軍猝不及防,到也驚亂,偏晉將李存審、李建及等,左右來援,衝斷鄩軍。

鄩腹背受敵,慌忙收兵奔還,已喪失了千餘人,乃決計堅守,不准出兵,且詳報梁主友貞,請勿欲速。

梁主友貞,疑信參半,連日不安,又因一寵一妃張氏,忽然得病,很是沈重。

妃系梁功臣張歸霸女,才色兼優,梁主友貞,早欲冊她為後,張妃請待帝郊天,然後受冊,友貞因連年戰爭,無心改元,所以郊天大禮,也延宕過去。

至妃病已劇,亟冊她為德妃,日間行禮,夜半去世,未免有情,誰能遣此!那梁主友貞,悲悼了好幾日,自覺形神俱憊,未晚即寢,到了夜間,夢寐中似有人行刺,駭極乃寤。

正在徬徨時候,突聞御榻中有擊刺聲,越覺驚異。

仔細一聽,乃出自劍匣中,就開匣取劍,披衣亟起,自言自語道:「難道果有急變麼?」

道言未絕,寢門忽啟,有一人持刀直入,竟來行兇,不防梁主持劍以待,急忙轉身返奔,被梁主搶上一步,將他刺倒,結果一性一命。

僥倖僥倖。

乃急呼衛士入室,令他驗視一屍一骸。

有人識是康王友孜的門客,因即令衛士往捕友孜。

友孜正待刺客返報,一聞叩門,親來啟視,被衛士順手牽來,押入內廷。

梁主面加審訊,友孜無可抵賴,俯首無詞,便由梁主喝令處斬,原來友孜系梁主幼弟,雙目有重瞳子,遂自謂有天子相,欲弒兄自立,不意弄巧成拙,竟至喪命。

既自命有異相,何不待兄終弟及,乃遽自送命耶?

越宿梁主視朝,顧語租庸使趙巖,及張妃兄弟漢鼎、漢傑道:「幾與卿等不得相見!」趙巖等尚未詳悉,經梁主說明底細,方頓首稱賀,且面奏道:「陛下踐祚,已越三年,尚未郊天改元,致被一奸一人覬覦,猝生內變,若陛下早已親郊,早已改元,當不致有此事了!」梁主友貞,乃改乾化五年為貞明元年,親祀圜邱,頒詔大赦,即命次妃郭氏,暫攝六宮事宜。

郭氏為登州刺史郭歸厚女,亦以姿色見幸,無容瑣述。

惟自友孜伏誅,梁主遂疏忌宗室,專任趙巖及張妃兄弟,參預謀議。

巖等依勢弄權,賣官鬻爵,讒間故舊將相,如敬翔、李振等一班勳臣,名為秉政,所言皆不見用。

大家灰心懈體,眼見得朱梁七十八州,要陸續被人佔去,不能長此安享了。

為朱梁滅亡斷筆。

梁主改元貞明,已在乾化五年十一月中,轉瞬間就是貞明二年。

劉鄩仍堅守莘城,閉壁不出。

晉軍乃屢次挑戰,終無人出來接應,城上卻守得甚固,無隙可乘。

晉王存勗,留李存審守營,自往貝州勞軍,一陽一言當返歸晉一陽一。

劉鄩乃奏請襲擊魏州,梁主友貞答書道:「朕舉全國兵賦,付託將軍,社稷存亡,關係此舉,願將軍勉力!」鄩因令楊師厚故將楊延直,引兵萬人,往襲魏州。

延直夜半至城南,總道城中未曾備防,慢慢兒的紮營,不料營未立定,突來了一彪人馬,統是一精一壯絕倫,所當輒一靡一。

況且夜深天黑,幾不知有多少敵軍,只好見機急走,其實城中止有五百名壯士,潛出劫寨,卻嚇退了梁兵萬人。

翌日晨刻,劉鄩率兵至城東,與延直相會,正擬督兵進攻,但聽城中鼓聲大震,城門洞一開,有一大將領軍殺出,前來接仗。

鄩遙認是李嗣源,也擺開陣勢,與他交鋒。

將對將,兵對兵,正殺得難解難分,突見貝州路上,也有一軍殺到,當先一員統帥,服色不等尋常,面貌很是英偉,手中執著令旗,似風驅來。

鄩驚語道:「來帥乃是晉王,莫非又被他賺了?」

果如尊言。

遂引兵卻退。

晉王與嗣源合兵,步步進一逼一,鄩且戰且行,奔至故元城西,後面喊聲又震,李存審驅軍殺來,鄩叫苦不迭,急麾兵布成圓陣,為自固計。

偏西北是晉王軍,東南是存審軍,兩軍皆布方陣,鼓噪而前,害得鄩軍四面受敵,合戰多時,鄩軍不支,紛紛潰散,鄩急引數十騎突圍出走,所有步卒七萬,經晉軍一陣環擊,殺死了一大半,餘眾僥倖逃脫,又被晉軍追至河上,殺溺幾盡,僅剩數千人過河,跟著劉鄩退保滑州。

梁匡國軍節度使王檀,密奏梁廷,請發關西兵掩襲晉一陽一,廷臣以為奇計,即令照行。

檀發河中、陝同華諸鎮兵,合三萬人,出一陰一地關,掩至晉一陽一城下,果然城中未及預防,即由監軍張承業,調發諸司丁匠,並市民登城拒守。

檀晝夜猛攻,險些兒陷入城中,承業慌急異常。

代北故將安金全,退居晉一陽一,入見承業道:「晉一陽一系根本地,一或失守,大事去了!僕雖老病,憂兼家國,願授我庫甲,為公拒敵。」

幸有此人。

承業易憂為喜,立發庫中甲械,給與金全,金全召集子弟,及退職故將,得數百人,夜出北門,襲擊梁營,梁兵驚退,金全乃還。

過了一日,又由昭義軍即澤潞二州。

昭義軍本統五州,自澤潞入晉。

余如邢、洺、磁三州,尚為梁有,統稱昭義軍,故五代初有兩昭義軍。

節度使李嗣昭,撥出牙將石君立,引五百騎來援。

君立朝發潞州,夕至晉一陽一,突過汾河橋,擊敗梁兵,直抵城下,佯呼道:「昭義全軍都來了!」承業大喜,開城迎入。

君立即與安金全等,夜出各門,分劫梁營,梁兵屢有死傷,王檀料不能克,又恐援軍四集,遂大掠而還。

是時賀德倫尚留住晉一陽一,部兵多縋城逃出,往投梁軍。

承業恐他內應,收斬德倫,然後報達晉王,晉王也不加罪。

惟晉一陽一解圍,並非由晉王授計,晉王素好誇伐,竟不行賞,還虧張承業撫一慰有方,大眾始無怨言。

晉室功臣,要算承業。

梁主友貞,聞劉鄩敗還,王檀又復無功,忍不住長歎道:「我事去了!」乃召劉鄩入朝。

鄩恐戰敗受誅,但託言晉軍未退,不便離滑。

梁主權授鄩為宣義節度使,使將兵進屯黎一陽一。

晉王使李存審往攻貝州,刺史張源德固守,屢攻不下。

晉王自攻衛、磁二州,均皆得手,降衛州刺史米昭,斬磁州刺史靳紹。

再派將分徇洺、相、邢三州,守吏或降或走,三州俱下。

晉王命將相州仍歸天雄軍,惟邢州特置安國軍,兼轄洺、磁,即令李嗣源為安國節度使,又進兵滄州。

滄州已為梁所據,守將一毛一璋,至是亦降。

只有貝州刺史張源德,始終拒晉,城中食盡,甚至噉人為糧,軍士將源德殺死,奉款晉營,因恐久守被誅,請擐甲執兵,出城迎降。

存審佯為應允,俟開城後,麾兵擁入,撫一慰一番,乃令降眾釋甲。

降眾不知是計,各將甲兵卸置,不料一聲號令,四面被圍,見一個,殺一個,把降眾三千人,殺得乾乾淨淨,一個不留。

存審亦太慘毒。

自是河北一帶,均為晉有。

惟黎一陽一尚由劉鄩守住,總算還是梁土。

晉軍往攻不克,班師而回。

晉王存勗,亟倍道馳歸晉一陽一,原來存勗頗孝,累歲經營河北,必乘暇馳歸,省視生母曹氏。

此次因行軍日久,所以急歸。

看官聽著,晉祖李克用正室,本是劉氏,克用起兵代北,轉戰中原,嘗令劉氏偕行,劉氏頗習兵機,又善騎射,嘗組成宮女一隊,教以武技,隨從軍中。

克用所向有功,半出內助,及克用封王,劉氏亦受封秦國夫人。

惟劉氏無子,與克用妾曹氏,相得甚歡,每與克用言及,曹氏相當生貴子,後來果生存勗,存勗嗣立,曹氏亦推為晉國夫人,母以子貴,幾出劉氏右。

劉氏毫不妒忌,歡一愛一逾恆,存勗歸省曹氏,曹氏亦必令問候嫡母,不致缺儀。

難得有此二賢婦。

小子有詩詠道:

尹邢相讓不相爭,王業應由內助成,

到底賢明推大婦,周南樛木好重賡。

推重劉氏,為後文易嫡為庶伏案。

晉王存勗歸省後,過了殘年,忽聞契丹酋長阿保機,稱帝改元,竟取晉新州,入圍幽州。

那時又要大動干戈了。

欲知契丹入寇情事,請看官續閱下回。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五代史演義
自序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覺異征 得艷鳳梟雄償夙願第二回 報親恩歡迎朱母 探妻病慘別張妃第三回 登大寶朱梁篡位 明正義全昱進規第四回 康懷貞築壘圍潞州 李存勗督兵破夾寨第五回 策淮南嚴可求除逆 戰薊北劉守光殺兄第六回 劉知俊降岐挫汴將 周德威援趙破梁軍第七回 殺諫臣燕王僭號 卻強敵晉將善謀第八回 父子聚麀慘遭剸刃 君臣討逆謀定鋤凶第九回 失燕土偽帝作囚奴 平宣州徐氏專政柄第十回 逾黃澤劉鄩失計 襲晉陽王檀無功第十一回 阿保機得勢號天皇 胡柳陂輕戰喪良將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訓 病徐溫計焚吳越軍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監軍諫阻稱尊第十四回 助趙將發兵圍鎮州 嗣唐統登壇即帝位第十五回 王彥章喪師失律 梁末帝隕首覆宗第十六回 滅梁朝因驕思逸 冊劉後以妾為妻第十七回 房幃溺愛婢雞司晨 酒色亡家牽羊待命第十八回 得後教椎擊郭招討 遘兵亂劫逼李令公第十九回 郭從謙突門弒主 李嗣源據國登基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後愛次子 殺任圜權相報私仇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寵 唐明宗焚香祝天第二十二回 攻三鎮悍帥生謀 失兩川權臣碎首第二十三回 殺董璋亂兵賣主 寵從榮驕子弄兵第二十四回 斃秦王夫妻同受刃 號蜀帝父子迭稱雄第二十五回 討鳳翔軍帥潰歸 入洛陽藩王篡位第二十六回 衛州廨賊臣縊故主 長春宮逆子弒昏君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語啟戎 援石郎番兵破敵第二十八回 契丹主冊立晉高祖 述律後笑罵趙大王第二十九回 一炬成灰到頭孽報 三帥叛命依次削平第三十回 楊光遠貪利噬人 王延羲乘亂竊國第三十一回 討叛鎮行宮遣將 納叔母嗣主亂一倫第三十二回 悍弟殺兄僭承漢祚 逆臣弒主大亂閩都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脫圍 迫父降楊光遠伏法第三十四回 戰陽城遼兵敗潰 失建州閩主覆亡第三十五回 拒唐師李達守危城 中遼計杜威設孤寨第三十六回 張彥澤倒戈入汴 石重貴舉國降遼第三十七回 遷漠北出帝泣窮途 鎮河東藩王登大位第三十八回 聞亂驚心遼主遄返 乘喪奪位燕王受拘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與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第四十回 徙建州晉太后絕命 幸鄴都漢高祖親征第四十一回 奉密諭王景崇入關 捏遺詔杜重威肆市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談兵 勇劉詞從容破敵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漢家軍第四十四回 弟兄構釁湖上操戈 將相積嫌席間用武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駢誅權宦 潰御營竄死孱君第四十六回 清君側入都大掠 遭兵變擁駕爭歸第四十七回 廢劉宗嗣主被幽 易漢祚新皇傳詔第四十八回 陷長沙馬希萼稱王 攻晉州劉承鈞折將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馬氏亡國 征東魯周主督師第五十回 逐邊鎬攻入潭州府 拘劉言計奪武平軍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終留遺囑 高平縣敵愾奏奇勳第五十二回 喪猛將英主班師 築堅城良臣破虜第五十三回 寵徐娘賦詩驚變 俘蜀帥得地報功第五十四回 李重進涉水掃千軍 趙匡胤斬關擒二將第五十五回 唐孫晟奉使效忠 李景達喪師奔命第五十六回 督租課嚴夫人歸里 盡臣節唐司空就刑第五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婦盡忠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闔城殉節 淮南納土奉表投誠第五十九回 懲奸黨唐主施刑 正樂懸周臣明律第六十回 得遼關因病返蹕 殉周將禪位終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