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演義》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闔城殉節 淮南納土奉表投誠:劉仁贍連日求救,齊王景達,尚在濠州,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五代史演義》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闔城殉節 淮南納土奉表投誠

五代史演義

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闔城殉節 淮南納土奉表投誠

五代史演義卻說周兵圍攻壽州,經年不下,轉眼間已是顯德四年,城中漸漸食盡,有些支持不住。

劉仁贍連日求救,齊王景達,尚在濠州,聞報壽州危急萬分,乃遣應援使許文縝,都軍使邊鎬,及一團一練使朱元等,統兵數萬,溯淮而上,來援壽州。

各軍共據紫金山,列十餘寨,與城中烽火相通,又南築甬道,綿亙數十里,直達州城。

當下通道輸糧,得濟城中兵食。

李重進亟召集諸將,當面囑咐道:「劉仁贍死守孤城,已一年有餘,我軍累攻不克,無非因他城堅糧足,守將得人。

近聞城內糧食將罄,正好乘勢急攻,偏來了許文縝、邊鎬等軍,築道運糧,若非用計破敵,此城是無日可下了。

今夜擬潛往劫寨,分作兩路,一出山前,一從山後,前後夾攻,不患不勝。

諸君可為國努力!」眾將齊聲應令,時當孟春,天氣尚寒,重進令牙將劉俊為前軍,自為後軍,乘著夜半肅霜的時候,嚴裝潛進,直達紫金山。

唐將朱元,也慮重進夜襲,商諸許文縝、邊鎬,請加意戒備。

邊、許自恃兵眾,毫不在意。

元歎息回營,惟令部下嚴行巡察,防備不虞。

回應朱元武略。

三更已過,元尚未敢安睡,但和衣就寢。

目方交睫,忽有巡卒入報道:「周兵來了!」元一躍起一床一,命軍士堅守營寨,不得妄動,一面差人報知邊、許二營。

許文縝、邊鎬,已經睡熟,接得朱元軍報,方從睡夢中驚醒,號召兵士出寨迎敵。

周將劉俊,已經殺到,一邊是勁氣直達,游刃有餘,一邊是睡眼朦朧,臨陣先怯,更兼天昏夜黑,模糊難辨。

前隊的唐兵,已被周軍亂斫亂剁,殺死多名。

邊、許兩人,手忙腳亂,只好傾寨出敵。

不防寨後火炬齊鳴,又有一軍殺入,當先大將,正是李重進,嚇得邊、許心膽俱裂,急忙棄去正營,逃入旁寨。

朱元保住營帳,無人入犯,惟覺得一片喊聲,震動耳鼓,料知邊、許失手,乃令壕寨使朱仁裕守營,自率部將時厚卿等,出營往援。

巧值李重進躍馬麾兵,蹂一躪諸寨,元大吼一聲,率眾抵敵,與周軍鏖戰多時,殺了一個平手。

邊鎬、許文縝見朱元來援,始稍稍出頭,前來指揮。

重進恐防有失,與劉俊等徐徐退回,朱元也不追趕。

惟與邊、許檢查營盤,剛剛破了二寨,正是邊、許二人的正營。

士卒傷數千人,糧車失去數十車。

邊、許懊悔不及,只朱元寨中,不折一矢,不喪一兵。

元向邊、許冷笑數聲,回營安睡去了。

劉仁贍聞邊、許敗績,倍加憤悒,即致書齊王景達,請令邊鎬守城,自督各軍決戰。

偏景達復書不從。

仁贍懊悶成疾,漸漸的不能起一床一。

少子崇諫,恐父病垂危,城必不守,不如潛出降周,還可保全家族,乃乘夜出城,擬泛舟渡往淮北,偏被小校攔住,執送城中。

仁贍問明去意,崇諫直供不諱。

仁贍大怒道:「生為唐臣,死為唐鬼,汝怎得違棄君父,私出降敵呢!左右快與我斬訖報來!」左右不好違令,只好將崇諫綁出,監軍使周廷構,止住開刀,獨馳入救解。

仁贍令掩住中門,不令廷構入內,且使人傳語道:「逆子犯法,理應腰斬,如有為逆子說情,罪當連坐。」

廷構聞言,且哭且呼,號叫了好一歇,並沒有人開門。

慌忙另遣小吏,向仁贍夫人處求救。

仁贍夫人薛氏,蹙然與語道:「崇諫是我幼子,何忍置諸死地,但彼既犯令,罪實難容,軍法不可私,臣節不可隳,若宥一崇諫,是我劉氏一門忠孝,至此盡喪,尚有何面目見將士呢!」夫婦同心,古今罕有。

說著,更派使促令速斬,然後舉喪。

眾皆感泣,周廷構獨說他夫婦殘忍,代為不平。

為後文降周伏筆。

李重進聞得消息,也為感歎。

部將多有歸志,謂仁贍軍令如山,不私己子,更有紫金山援兵,雖敗未退,看來壽州是不易攻入,不如奏請班師,姑俟再舉。

重進不得已出奏,候旨定奪。

周主得重進奏章,猶豫未決。

適李穀得病甚劇,給假還都,周主特遣范質、王溥,同詣穀宅,問及軍事進止。

穀答道:「壽州危困,亡在旦夕,蓋御駕親征,將士必奮,先破援兵,後撲孤城。

城中自知必亡,當然迎降,唾手便成功了。」

范質、王溥還白周主,周主再下詔親征。

仍命王樸留守京城,授右驍衛大將軍王環,為水軍統領,帶領戰艦數十艘,自閔河沿穎入淮,作為水軍前隊,自己亦坐著大舟,督率戰艦百餘艘,魚貫而進,端的是舳艫橫江,旌旗蔽空。

先是周與唐戰,陸軍一精一銳,非唐可敵,惟水軍寥寥,遠不及唐,唐一人每以此自負。

至是見周軍戰櫂,順流而下,無不驚心。

朱元留心軍事,探得周軍入淮,便登紫金山高岡,向西遙望,果見戰船如織,飛駛而來,或縱或橫,指揮如意,也不禁失聲道:「罷了!罷了!周軍鼓棹,如此銳敏,我水軍反不相及,真是出人不料了!」說著,那周軍已薄紫金山。

周主躬擐甲冑,帶著許多將士,陸續登岸,就中有一威風凜凜的大將,隨著周主。

龍顏虎步,與周主不相上下,不由的暗暗喝采。

有將校曾經戰陣,認得是趙匡胤,隨即報明。

元即下岡至邊、許寨中,與二人語道:「周軍來勢甚銳,未可輕戰,我軍只好守住山麓,相戒勿動,待他銳氣少衰,方可出與交鋒。」

許文縝道:「彼軍遠來,正宜與他速戰,奈何怯戰不前!」言未已,即有軍吏入報道:「周將趙匡胤前來踹營了!」許文縝便即上馬,領兵殺出,邊鎬亦隨了同去。

獨朱元留住不行,且語部曲道:「此行必敗。」

果然不到多時,邊、許兩軍,狼狽奔回,各說趙匡胤厲害。

朱元接著,便微哂道:「我原說周軍勢盛,不便力爭,只可堅壁以待,兩公不聽忠告,乃有此敗。」

邊、許尚不肯認錯,還埋怨朱元不救。

朱元道:「我若來接應兩公,恐各寨統要失去了。」

說罷,憤憤回營。

許文縝因此恨元,密報陳覺,請覺表求易帥。

覺已因朱元恃功不遜,上書彈劾,此時又補上彈章,誣元如何驕蹇,如何觀望。

唐主璟信覺疑元,另派武昌節度使楊守忠代元。

守忠至濠州,覺遂傳齊王景達命令,召元詣濠州議事。

元料有他變,喟然歎道:「將帥不才,妒功忌能,恐淮南要被他斷送了。

我遲早總是一死,不如就此畢命罷!」說著,拔劍出鞘,意欲自刎。

忽有一人突入,把劍奪住,抗聲說道:「大丈夫何往不富貴,怎可為妻子死!」元按劍審視,乃是門下客宋垍,便道:「汝叫我降敵麼?」

垍答道:「徒死無益,何若擇主而事。」

元歎息道:「如此君臣,原不足與共事,但反顏事敵,亦覺自慚。

罷罷!我也顧不得名節了。」

朱元為南唐健將,唐不能用,原是大誤。

惟元甘降敵,終虧臣節。

乃把劍擲去,密遣人輸款周軍。

周主當然收納,乘勢督攻紫金山。

許文縝、邊鎬兩人,尚恃著兵眾,下山抵敵,被趙匡胤用誘敵計,引至壽州城南,三路殺出,把唐兵沖作數段。

嚇得邊、許連聲叫苦,飛馬奔還。

後面的周軍,緊緊追來,他兩人只望朱元出救,不防朱元寨內,已豎一起降旗,自知立足不住,沒奈何棄山逃走。

朱元開營迎敵,只裨將時厚卿不肯從命,為元所殺。

周軍既破紫金山大寨,又由周主督眾追趕,沿淮東趨。

周主自北岸進行,令趙匡胤等自南岸追擊。

水軍統領王環,領著戰船,自中流而下,沿途殺獲萬餘人。

那邊鎬、許文縝,正向淮東竄去,適遇楊守忠帶兵來援,且言濠州全軍,都已從水路前來。

邊、許又放大了膽,與守忠合作一處,來敵周軍,冤冤見湊,又與趙匡胤相遇。

楊守忠不知好歹,便來突陣,周軍陣內,由驍將張瓊突出,抵住守忠。

兩人戰了十多合,守忠戰張瓊不下,漸漸的刀法散亂,許文縝撥馬來助,周將中又殺出張懷忠,四馬八蹄,攢住廝殺。

忽聽得撲搨一聲,楊守忠被撥落馬,由周軍活捉過去。

文縝見守忠受擒,不免慌忙,一個失手,也被張懷忠擒住。

唐軍中三個將官,擒去一雙,當然大亂。

邊鎬撥馬就走,由趙匡胤驅軍追上,用箭射倒邊鎬坐馬,鎬墮一落地上,也由周軍向前,捆縛過來,餘眾逃無可逃,多半跪地乞降。

這時候的齊王景達,及監軍使陳覺,正坐著艨艟大艦,揚帆使順,來戰周軍。

周水軍統領王環,適與相值,便在中流大戰起來,兩下裡正在酣鬥,但聞岸上鼓聲大震,兩旁統是周軍站住,發出連珠箭,迭射唐兵。

唐艦中多中箭倒斃,景達手足失措,顧陳覺道:「莫非紫金山已經陷沒麼!」陳覺道:「紫金山如已陷沒,奈何楊守忠一軍,亦杳無蹤跡哩!」兩人彷彿做夢。

景達道:「岸上統是周軍,看來凶多吉少,我軍將如何抵擋呢?」

陳覺道:「不如趕緊回軍,再或不退,要全軍覆沒了。」

景達忙傳令退回。

戰艦一動,頓時散亂。

王環乘勢殺上,把唐艦奪了無數;所得糧械,更不勝計。

唐兵或溺死,或請降,差不多有二三萬名。

景達、陳覺,統逃還濠州去了。

周主追至鎮淮軍,方才停住,天色已暮,就在鎮淮軍留宿。

越日又發近縣丁夫數千人,至鎮淮軍築城,夾淮為壘,左右相應。

且將下蔡浮梁,移徙至此,扼住濠州來路,省得他再援壽州。

會淮水盛漲,唐濠州都監郭廷謂,率水軍溯淮來毀浮梁,偏被周右龍武統軍趙匡贊探悉,伏兵邀擊,把他殺敗。

廷謂慌忙逃回,陳覺聞廷謂又敗,連濠州都不敢留住,竟慫恿景達,同返金陵。

只靜江指揮使陳德誠一軍,未曾對敵,還是完全無恙,他見景達等都已奔歸,也恐孤軍難保,渡江退還。

唐主聞諸軍敗退,擬自督諸將拒周。

中書舍人喬匡舜,上書極諫,唐主說他阻撓眾志,流戍撫州。

嗣又將守禦方略,問及神衛統軍朱匡業、劉存忠。

匡業不好直言,但誦羅隱詩道:「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一由。」

存忠亦從旁進言,謂臣意與匡業相同。

唐主怒道:「汝等坐視國危,不知為朕畫策,反欲吟詩調侃,朕豈由汝等嘲弄麼?」

兩人叩首謝罪,唐主怒終未釋,竟貶匡業為撫州副使,流存忠至饒州。

一面部署兵馬,即欲親行。

偏經陳覺奔還,運動宋齊邱等,代為解免。

且言周軍一精一銳異常,說得唐主一腔銳氣,化作虛無,竟把督軍自出的問題,擱過一邊,不再提起。

於是濠、壽一帶,孤危益甚。

周主命向訓為淮南道行營都監,統兵戍鎮淮軍,自率親軍回下蔡,貽書壽州,令劉仁贍自擇禍福。

過了三日,未見復音,乃親至壽州城下,再行督攻。

劉仁贍聞援兵大敗,扼吭歎息,遂致病上加病,臥不能起,至周主貽書,他亦未曾寓目,但昏昏沈沈的睡在一床一中,滿口囈語,不省人事。

周廷構見周主復來,攻城益急,料知城不可保,乃與營田副使孫羽,及左騎都指揮使張全約,商議出降。

當下草就降表,擅書仁贍姓名,派人繼入周營,面謁周主。

周主覽表甚喜,即遣閤門使張保續入城,傳諭宣慰。

劉仁贍全未預聞,統由周廷構、孫羽等款待來使,且迫令仁贍子崇讓,偕張保續同往周營,泥首謝罪。

周主乃就壽州城北,大陳兵甲,行受降禮。

廷構令仁贍左右,舁仁贍出城,仁贍氣息僅屬,口不能言,只好由他播弄。

好漢只怕病來魔。

周主溫言勸慰,但見仁贍瞟了幾眼,也未知他曾否聽見,乃復令舁回城中,服藥養痾。

一面赦州民死罪,凡曾受南唐文書,聚跡山林,抗拒王師的壯丁,悉令復業,不問前過,平日挾仇互毆,致有殺傷,亦不得再訟。

舊時政令,如與民不便,概令地方官奏聞。

加授劉仁贍為天平節度使,兼中書令,且下制道:

劉仁贍盡忠所事,抗節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可比?朕之南伐,得爾為多,其受職勿辭!

看官試想!這為國效死的劉仁贍,連一愛一子尚且不顧,豈肯驟然變志,背唐降周?只因抱病甚劇,奄奄一息,任他舁出舁入,始終不肯渝節,過了一宿,便即歸天。

說也奇怪,仁贍身死,天亦憐忠,晨光似晦,雨沙如霧,州民相率巷哭,偏裨以下,感德自剄,共計數十人,就是仁贍妻薛夫人,撫棺大慟,暈過幾次,好容易才得救活,她卻水米不沾,泣盡繼血,悲餓了四五天,一道貞魂,也到黃泉碧落,往尋稿砧去了。

夫忠婦節,並耀江南。

周主遣人弔祭,追封彭城郡王,授仁贍長子崇讚為懷州刺史,賜莊宅各一區。

壽州故治壽春,周主因他城堅難下,徙往下蔡,改稱清淮軍為忠正軍,慨然太息道:「我所以旌仁贍的忠節呢!」唐主聞仁贍死節,亦慟哭盡哀,追贈太師中書令,予謚忠肅,且焚敕告靈,中有三語云:

魂兮有知,鑒周惠耶?歆吾命耶?

是夜唐主夢見仁贍,拜謁墀下,彷彿似生前受命情狀。

及唐主醒來,越加驚歎,進封仁贍為衛王,妻薛氏為衛國夫人,立祠致祭。

後來宋朝亦列入祀典,賜祠額曰忠顯,累世廟食不絕。

人心未泯,公道猶存,忠臣義婦,俎豆千秋,一死也算值得了。

小子有詩讚道:

孤臣拚死與城亡,忠節堪爭日月光。

試看淮南隆食報,千秋廟貌尚留芳。

周主覆命朱元為蔡州防禦使,周廷構為衛尉卿,孫羽為太僕卿,開倉發粟,分給壽州饑民。

另派右羽林統軍楊信,為忠正軍節度使,管轄壽州,自率親軍還都,留李重進等進攻濠州。

欲知濠州能否攻入?且待下回分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五代史演義
自序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覺異征 得艷鳳梟雄償夙願第二回 報親恩歡迎朱母 探妻病慘別張妃第三回 登大寶朱梁篡位 明正義全昱進規第四回 康懷貞築壘圍潞州 李存勗督兵破夾寨第五回 策淮南嚴可求除逆 戰薊北劉守光殺兄第六回 劉知俊降岐挫汴將 周德威援趙破梁軍第七回 殺諫臣燕王僭號 卻強敵晉將善謀第八回 父子聚麀慘遭剸刃 君臣討逆謀定鋤凶第九回 失燕土偽帝作囚奴 平宣州徐氏專政柄第十回 逾黃澤劉鄩失計 襲晉陽王檀無功第十一回 阿保機得勢號天皇 胡柳陂輕戰喪良將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訓 病徐溫計焚吳越軍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監軍諫阻稱尊第十四回 助趙將發兵圍鎮州 嗣唐統登壇即帝位第十五回 王彥章喪師失律 梁末帝隕首覆宗第十六回 滅梁朝因驕思逸 冊劉後以妾為妻第十七回 房幃溺愛婢雞司晨 酒色亡家牽羊待命第十八回 得後教椎擊郭招討 遘兵亂劫逼李令公第十九回 郭從謙突門弒主 李嗣源據國登基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後愛次子 殺任圜權相報私仇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寵 唐明宗焚香祝天第二十二回 攻三鎮悍帥生謀 失兩川權臣碎首第二十三回 殺董璋亂兵賣主 寵從榮驕子弄兵第二十四回 斃秦王夫妻同受刃 號蜀帝父子迭稱雄第二十五回 討鳳翔軍帥潰歸 入洛陽藩王篡位第二十六回 衛州廨賊臣縊故主 長春宮逆子弒昏君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語啟戎 援石郎番兵破敵第二十八回 契丹主冊立晉高祖 述律後笑罵趙大王第二十九回 一炬成灰到頭孽報 三帥叛命依次削平第三十回 楊光遠貪利噬人 王延羲乘亂竊國第三十一回 討叛鎮行宮遣將 納叔母嗣主亂一倫第三十二回 悍弟殺兄僭承漢祚 逆臣弒主大亂閩都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脫圍 迫父降楊光遠伏法第三十四回 戰陽城遼兵敗潰 失建州閩主覆亡第三十五回 拒唐師李達守危城 中遼計杜威設孤寨第三十六回 張彥澤倒戈入汴 石重貴舉國降遼第三十七回 遷漠北出帝泣窮途 鎮河東藩王登大位第三十八回 聞亂驚心遼主遄返 乘喪奪位燕王受拘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與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第四十回 徙建州晉太后絕命 幸鄴都漢高祖親征第四十一回 奉密諭王景崇入關 捏遺詔杜重威肆市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談兵 勇劉詞從容破敵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漢家軍第四十四回 弟兄構釁湖上操戈 將相積嫌席間用武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駢誅權宦 潰御營竄死孱君第四十六回 清君側入都大掠 遭兵變擁駕爭歸第四十七回 廢劉宗嗣主被幽 易漢祚新皇傳詔第四十八回 陷長沙馬希萼稱王 攻晉州劉承鈞折將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馬氏亡國 征東魯周主督師第五十回 逐邊鎬攻入潭州府 拘劉言計奪武平軍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終留遺囑 高平縣敵愾奏奇勳第五十二回 喪猛將英主班師 築堅城良臣破虜第五十三回 寵徐娘賦詩驚變 俘蜀帥得地報功第五十四回 李重進涉水掃千軍 趙匡胤斬關擒二將第五十五回 唐孫晟奉使效忠 李景達喪師奔命第五十六回 督租課嚴夫人歸里 盡臣節唐司空就刑第五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婦盡忠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闔城殉節 淮南納土奉表投誠第五十九回 懲奸黨唐主施刑 正樂懸周臣明律第六十回 得遼關因病返蹕 殉周將禪位終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