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利他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自利利他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自利利他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自利利他

【自利利他 】

自利,梵語sva^rtha,巴利語attattha;利他,梵語para^rtha,巴利語parattha。又作自益益他、自利利人、自行化他、自利他利、自他二利、自他利(梵sva -para^rtha )。同義語尚有自覺覺他、自信教人信等。自利,乃利己之意,即為自身之功德而努力修行,以此所產生之善果而自得其利;利他,乃利益他人之意,即非為己利,而為救濟諸有情而致力行善。以上二者合稱二利,通於世間、出世間二法,成辦二者之利益,乃大乘佛教之目的,即佛之世界,稱為自利利他圓滿。相對於此,小乘則偏於自利方面。

 據成唯識論卷九載,菩薩所修之勝行隨意樂之力,通於一切自他利行。若依別相而論,則六度、菩提分等屬自利行;四種攝事、四無量等屬利他行。菩薩地持經卷一自他利品,列有十種自利利他行:(一)純(梵kevala ),(二)共(梵para -sam!boddha ),(三)安(梵hita^nvaya ,利益種類),(四)樂(梵sukha^nvaya ,安樂種類),(五)因攝(梵hetu -sam!gr!hi^ta ),(六)果攝(梵phala -sam!gr!hi^ta ),(七)此世(梵aihika ),(八)他世(梵a^mutrika ),(九)畢竟(梵a^tyantika ),(十)不畢竟(梵ana^tyantika )。

 發菩提心經論捲上,就六度之行一一解釋自、他二利之意義:(一)修行佈施,能流布善名,隨所生之處而財寶豐盈,此為自利;能令眾生得心滿足,教化調伏其慳吝,此為利他。(二)修行持戒,能遠離一切諸惡過患,常生善處,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不犯惡業,此為利他。(三)修行忍辱,能遠離眾惡,達於身心安樂之境,此為自利;能化導眾生趨於和順,此為利他。(四)修行精進,能得世間、出世間之上妙善法,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勤修正法,此為利他。(五)修行禪定,能不受眾惡而心常悅樂,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修習正念,此為利他。(六)修行智慧,能遠離無明,斷除煩惱障、智慧障,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皆得調伏,此為利他。

 佛之三身中,自性身通於自、他二利,受用身中之自受用身屬於自利,他受用身及變化身則屬於利他。又佛之三德、四弘誓願、三聚淨戒等,亦各有自利利他之義。

 此外,唐代淨土宗大德曇鸞於往生論注卷下,對利他與他利二者有所區別,謂利他乃立於佛之觀點而言,他利則立於眾生立場而言。日本淨土真宗開祖親鸞承此說而主張自利即自力,利他即他力之意。依其所著愚禿鈔卷下載,至誠心有二種,即眾生虔誠所起之真實心,與佛發願救度眾生所起之真實心二種。前者為自力之真實心,稱為自利真實;後者乃他力之真實心,稱為利他真實;二者合稱二利真實。〔未曾有因緣經卷下、無量壽經捲上、無上依經捲上菩提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卷下、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五、往生論、大藏法數卷五〕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