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一宗禁佛是什麼意思,中國百科全書中三武一宗禁佛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武一宗禁佛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三武一宗禁佛

【三武一宗禁佛 】

  Sanwuyizongjinfuo

  中國歷史上四次由封建帝王發動的禁止佛教事件。這四位帝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後周世宗柴榮。又稱三武一宗法難。

  北魏太武帝禁佛 太武帝在位期間銳武功,統一江北諸地。他初崇佛法,後因受道士寇謙之等的影響,轉奉道教,並親受符 ,於440年改元為太平真君。認為佛教系「西戎虛誕」,「為世費害」。太平真君五年,詔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養沙門,九月殺僧領玄高、慧崇等。七年,太武帝西征到達長安,見佛寺內藏有兵器,又查出「釀酒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蓋以萬計。又為窟室,與貴室女私行淫亂」。司徒崔浩因之上疏請誅天下沙門,毀諸寺院經像。三月,帝下詔誅長安門,並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晃下令廢除全國佛教。詔曰:「有司宣告征鎮諸軍、刺史,諸有佛圖形象及胡經,盡皆擊破焚燒,沙門無少長悉坑之。」太子素信佛法,緩發詔書,使遠近皆有所豫聞。因此四方沙門多亡若逃脫,金銀佛像及經書被秘密收藏,僅有一部分僧人被戮,而魏境內寺宇建築卻多被毀。太武帝死後,文民帝即位,詔復佛法。佛教又復以恢復。

  北周武帝禁佛 北周武帝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更重視儒術。天和二年(567)因寺僧日多,滋生是非,國庫收入驟減,還俗沙門衛元嵩上書請刪寺減僧,謂「國治豈在浮圖」?復謂「唐虞無佛圖而國安,齊梁有寺捨而祚失」。此論深合帝心。武帝為禁抑釋道,製造輿論,從天和至建德年間(566~578),曾七次召集百官及沙門、道士等辯論儒釋道三教先後;甄鸞、道安等屢上書允斥道教,紛紜不秘。天和三年,武帝御大德殿,集百傣及沙門、道士,親講《禮記》,欲以儒治天下。建德三年五月始議禁佛,詔僧道大集京師,斥佛教不淨,下詔禁佛道二教:經像悉毀,並令沙門、道士還俗,三寶福財散給臣下,寺觀塔廟賜予王公。其他奉祀崇拜,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當年六月,設置通道觀,選佛、道名士120人,普著衣冠,為「通道觀學士」,並置官吏統管。建德六年滅北齊,周武帝入鄴城,在原齊境內推行禁佛之令,沙門慧遠與帝爭論不果。禁佛後,北方寺像幾掃地悉盡,僧眾多逃奔江南。武帝死後,宣帝、靜帝先後繼位,佛法又興。

  唐武宗禁佛 因發生在會昌年間,故又稱會昌法難。武宗好道術,開成五年(840)秋,召道士趙歸真等81人入禁中,於三殿修金 道場,親受法 。宰臣李德裕等亦惡佛法。會昌二年(842)十月,勒令僧尼戒行不粗者還俗,財物入官,僧許留奴一人,尼許留婢兩人。三年,查點外國僧人,並禁摩尼教等流傳。令兩街功德使疏理京城,公案無名者還俗,弟歸本貫,諸州道府綿同斯例。四年,詔禁供養佛牙,毀焚長生殿內道場經像,換為天尊老群之像。但毀佛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寺院所屬莊園增加,國家賦稅收入減少。加以僧伽腐敗,僧侶不事生產,蠢耗天下。會昌五年三月,勘檢天下寺捨奴婢,八月,敕毀佛寺,勒僧尼還俗,下令並省寺院。據《資治通鑒》卷二百上十八截止:「秋七月,……敕上都、東都兩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三十人。天下節度、觀察使治所及同、華、商、汝州各留一寺,分為三等:上等留僧二十人,中等留十人,下等五人。餘僧及尼並大秦穆護、襖僧皆勒歸俗。寺非應留者,立期令所在毀撤,仍遺御史分道督之。財貨田產並沒官,寺材以葺公廨驛捨,銅像、鍾長期磐以鑄錢。」詔行之後,全國共拆寺4600餘所,還俗僧尼26萬餘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4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頃。又將寺院奴婢改為兩稅戶15萬人。但當時藩鎮權勢已重,有些地方並未遵旨禁佛。武宗死後,宣宗又復佛法,但佛教勢力已衰,元氣大傷。

  後周世宗禁佛 世宗在位時,北方五代更迭,兵革時興,僧尼管理功令漸馳,以致寺僧浮濫,直接影響國家賦稅、兵役。顯德二年(955),詔令整飭寺院,沙汰僧尼。凡無敕頒寺額之寺宇並皆停廢,親無侍養者不許出家。規定若要出家,男年十五以上,誦經百紙或讀五百紙,女年十三以上,誦經七十紙或三百紙,陳狀呈上,本郡考試以聞,祠部給牒方得剃度。禁止燒身、煉指等眩惑世俗、殘害肢體的行為。存留寺院之外,民間的銅佛像全數沒收入宮,用以鑄錢。此年共廢寺3336所,存者為2694所,僧尼系籍者61200人。此後,中國北方的佛教日益衰落,而南方佛教仍繼續發展。(王亞榮)

分類:中國百科全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國百科全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